導航:首頁 > 可愛圖片 > 納西族服飾圖片女孩

納西族服飾圖片女孩

發布時間:2022-07-01 04:03:33

❶ 納西族的資料與圖片

名稱:納西族
英文:Nakhi
人口:324679
語言:納西語
文字:東巴文、哥巴文
信仰:東巴教、藏傳佛教
地域:雲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地區
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市、迪慶州

❷ 幫我解讀一下納西族的頭飾

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賢德善良而著稱。她們的傳統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各地的服飾也有著差異: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婦女上穿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著長褲,腰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制的圍腰,上打百褶,下鑲天藍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系在腰後。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裝飾作用,又可暖身護體,以防風雨及勞作時對肩背的損傷。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標志。它一般用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縫著6厘米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綉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徵納西族婦女早出晚歸,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睛」,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納西族女子服飾有兩種類型。第一種在麗江一帶,穿的人數較多,分布較廣。麗江納西族女子留發編辮,頂頭帕或戴帽子。一般內穿立領右衽上衣。衣為布紐扣、長袖、寬腰,前幅短,後幅長,用藍色、白色等布料製作。外罩一件用淺湖藍色、藍色、紫紅色、大紅色、黑色等顏色的棉布或毛質布料、燈心絨縫製成的有衽圓領的坎肩,系圍腰或搭裙。下著黑色或藍色、灰色長褲,腳穿綉花鞋、布鞋或膠鞋,背披七星羊皮背飾。這種羊皮背飾是納西族女子服飾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做工精美,造型別致。其 上七個日月星辰圖案,用綵線綉制,呈兩排綴飾在羊皮背飾的表面。第二種見於中甸白地。那裡的納西族婦女留長發,束於腦後或編成長辮,上飾有花紋的圓形銀牌。身穿開長杈的搭襟白色麻布長衣,襟邊為黑色並加彩綉,腰系黑底 起彩色線格花並垂毛線須穗的腰帶。下穿長褲的有彩色條紋的長百褶裙,穿氈鞋或靴,背披白毛山羊皮。其服飾色調素雅,古樸大方。各地納西族女子普遍戴耳環、戒指和手鐲,有些胸前掛銀須穗。
納西族男子的傳統穿戴也大致分兩種:一種見於麗江一帶,一種見於中甸三壩一帶。麗江納西族男子蓄短發,戴氈帽或纏包頭。氈帽中有一種一半卷邊、名為喜鵲窩帽的,十分瀟灑和別具一格。上身內穿麻布和棉布衣,外披羊毛氈或穿羊皮坎肩。下穿黑色或藍色長褲,腰束帶,穿布鞋、皮鞋。中甸三壩一帶的納西族男子穿麻布衣褲,衣為右衽或對襟、長袖外套,衣長到腹部,纏紅布包頭。各地的納西族男子服飾都比較簡潔,色調明快,顯得純朴自然。

❸ 麗江的納西族人,為什麼會以黑為美、以胖為美

並沒有,這是謠傳,納西族人其實是崇拜白色的,而長得胖只不過是因為農活做得多,身材比較壯而已。麗江是一個美麗的城市,納西族是生活在麗江的一個少數民族。納西族有著自己的服飾和文化的傳統。一些曾經來到麗江見過納西族的人都知道納西族人長得會比較黑,身材也比較強壯,因此就有人認為納西族人以黑為美、以胖為美,其實這是謠傳。

3.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的影響。

其實在麗江的納西族人,大部分是長得比較黑,又比較強壯的,既然他們不崇拜黑、胖,怎麼長得卻符合黑、胖的標准呢?其實是因為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影響。麗江位於雲南省。雲南是一個風景優美,關照比較充足的地方。而納西族人主要都是從事旅遊業、畜牧業這些戶外的工作。

這就導致了常年在戶外勞動的納西族人,經常受到了陽光的照射。而納西族人又非常地勤勞,從不偷懶,身體也很強壯,膚色也容易被曬黑。這並不是納西族所追求的審美,要不是為了生計著想,他們說不定也不願意出門曬太陽呢。

總的來說,納西族關於“以黑為美、以胖為美”的審美標準是不存在的。這些說法更多是因為人們對納西族不夠了解才導致的謠傳。

❹ 納西族服飾 納西族的「七星披肩」有何含義

羊皮披肩含有「披星戴月」之意,寓意納西族勤勞辛苦。事實上,納西族從古至今都很崇拜青蛙,將青蛙奉為僅次於人類的智慧生靈,不準傷害,禁止捕食,違者則視作造孽犯罪。《東巴經》里不僅有黃金大蛙的描述,而且有蛙式羊皮披肩來歷的記載,那些圓形圖案也有說是代表青蛙的眼睛,因此它也帶有一種圖騰崇拜的歷史遺痕。
因此,納西族的女子標志性的服飾便是「七星披月」披肩。

❺ 納西族服飾的服飾特點

納西族未婚姑娘愛梳長辮於腰後,或戴頭帕、帽子。婦女們還喜歡佩戴耳環、戒指、銀或玉質手鐲及金、銀項鏈等飾物。
麗江納西族的大襟女襖多為布袍,基本結構是大袖、無領、夾層,前短後長。穿時將袖口卷齊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圍腰,背披「羊披」。由於麗江地區的海拔、氣溫、水草山林等條件宜於發展畜牧業,牛羊皮毛也就成為納西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老的東巴經《迎東格神》中有這樣的描寫:「天地動,生兩兄妹,結緣成一家,牧養白綿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氈,用羊毛作帽子腰帶……」,直到現在,納西婦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飾的一個主要標記。羊皮披納西語稱「優軛」,用毛色烏黑純凈的綿羊皮經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後,再按體裁製。縫上黑絨或黑氆氌的「優軛筒」(羊皮頸),飾以七塊圓形五彩絲絨綉的「優軛繆」(羊皮眼睛),再訂上七組細白羊皮條做成的「優軛崩」(羊皮須),一對「優軛貨」(羊皮背帶)用白布做成。上綉藍色蝴蝶紋飾,一端訂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帶在胸前交叉,然後繞回背後從下端把羊皮系緊,尾端自然垂下,類同有「尾」,與東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寧蒗納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帶,用很多的寬布條製成,層層纏於腰間,寬的可達二十多公分。腰帶下面系著的,是寬大的百褶長裙。
以麗江縣城大研古城為代表的納西族民族服飾,未婚女子一般梳長發或扎長辨批垂肩後,已婚婦女則在頭頂梳發髻,喜歡帶藍色帽子。衣著方面,上身著寬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後幅及脛,前短後長,穿時將袖口捲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長褲,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制的百褶圍腰,從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綉花鞋。在領、袖、襟等處綉有花邊,樸素大方。由於納西族受漢族的影響較深,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納西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後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並排釘著七個直徑為二寸左右的綉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這一裝束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較為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寓意為「披星戴月」,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綉的是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傳說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勞能幹、聰明美麗的納西姑娘與旱魔王搏鬥,奮戰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為,把雪精龍制服旱魔吞下的七個冷太陽捏成七個圓星星,鑲在英古的頂陽衫上,以後納西姑娘模仿英古,將七星圖案釘在披肩上,象徵披星戴月,勤勞勇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納西族自古將青蛙視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難,因此那些圓形圖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種青蛙圖騰崇拜的歷史遺痕。
寧蒗地區的摩梭人的服飾則另有特點。摩梭女子喜歡用氂牛尾或線製成粗大的假發辯,戴交纏式布包頭,上身著短衫,下著十分寬大的長裙。腰間用很長的寬布條層層纏繞。
納西婦女喜歡佩帶手鐲、耳環等飾物。

❻ 圖片中的女孩穿的什麼民族的服裝

我可以准確的回答你,我是西南民族大學研究少數民族藝術的。這個是藏族服飾,並且是典型康巴藏族服飾,此服飾出現於甘孜州的理塘縣,所以是理塘風格藏裝。

❼ 各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內容如下:

蒙古族:蒙古族服飾具有濃厚的草原風格。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

高山族:高山族服飾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但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的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衣袖、領、腰及下擺都鑲上彩色花邊,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

土族:土族男子現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它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腳穿綉花布鞋。男服習慣綉花,鑲黑、紅邊飾。婦女服飾五彩斑斕。

回族: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用白色製作的圓帽。圓帽分兩種,一種是平頂的,一種是六棱形的。講究的人,還在圓帽上刺上精美的圖案。回族婦女常戴蓋頭。蓋頭也有講究,老年婦女戴白色的,顯得潔白大方;中年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婦女戴黑色的,顯得莊重高雅。

相關內容解釋:

1、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

2、布依族:服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3、侗族: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綉花鞋,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

4、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綉、織錦、蠟染等工藝。

5、白族:崇尚白色,淡雅朴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

❽ 納西族服飾特點(=@__@=)哪裡

納西族的男裝基本上跟隨著他們走馬幫所接觸的對象而不斷地混搭、改變,所以咱只聊聊女裝。

1。厚實,部分甚至類似布甲。這與當地氣溫氣候有關。

2。沉穩樸素。衣物的配色基本上是以黑色(或各類深色)為基底,在此基礎上配以藍、白等色塊。經典配色是「藍白黑」或「紅白黑」,藏民用的那種五色布納西族也喜歡用(畢竟族源相同)。其中以「藍白黑」配色為最經典,納西語有俗話「納西標美通」就是說「納西藍白配」——「納西族穿藍白配色衣服最合適。
另外順帶一提:解放前平民是不能隨意使用 紅、黃、紫 這三種顏色的布料的,只有木氏和各地上層才能用。

3。素凈且簡潔大方。納西族服飾傳統上基本上不使用綉花等裝飾技巧而且也不使用過於明艷的色彩,干凈整潔筆挺的純色塊所體現出來的大氣才是其審美要點。打量納西女的整套裝束就可以發現,顏色繁復的地方只有披肩和頭飾上的小圓盤和腰帶(五色布)罷了,唯一綉過的地方只有披肩帶的頂端,而且是很素凈的白底黑線像素綉(用詞貌似有點怪……)。
為什麼呢?要知道以前的納西族多少是有些看不起那些」全套家當穿身上深怕別人不知道還拚命地往上綉花「的山地住民的…………也因為這個原因,納西女也極少用鮮花來裝飾自己,更偏愛銀鐲子之類的小飾品。

4。適宜勞作。對女性的」勞動美「、」生產美「的贊譽一直是納西人審美的一個大重點,所以無論如何都不會去設計與這條審美相背離的形制。(什麼?你說裙子拖地容易臟?——拜託,她們洗的更勤……況且解放前可是只有木家的女兒才能穿長及腳面的長裙的…………)

5。直線造型。雖然鹽源、木里與麗江等地納西人的服飾差別很大,但是從剪裁和外觀上幾乎都看不到曲線的存在,百皺裙更是密集的垂直線條……

6。羊皮披肩。這是核心元素,無需多言。羊皮披肩既是納西族遷徙勞作史的見證又是納西宗教——東巴教的精神在服飾上最直接的體現。具體的你另查資料吧,咱就略過好了(好幾個傳說相關呢……)。

7。頭飾較少。
==============================================
以上是我看資料和與老鄉們探討所得出概念,解放後的服飾自由度很大所以沒有納入討論范疇。

另:我是否答非所問了?(苦笑——

❾ 少數民族穿的是什麼衣服

1、蒙古族。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紅、黃、紫、深藍等色,傳統式樣為身寬袖長、下擺不開衩、襟和擺採用鑲緄裝飾,束彩腰帶。此外,女子纏紅、藍頭巾,穿皮靴,盛裝時戴冠、綴銀飾;男子纏紅、黃頭巾或戴藍、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9)納西族服飾圖片女孩擴展閱讀:

為什麼中國少數民族的服裝都這么鮮艷華麗。

鮮艷華麗的少數民族服裝經常出現在於晚會舞台、旅遊景點和新聞聯播里。為什麼這些少數民族會穿得如此艷麗呢?其實,今天的少數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會穿著華麗的民族服飾。

與漢族相仿,他們也更青睞適合當代生活節奏的現代時裝,在一些大城市尤其如此。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市,壯族占其常住人口的一半,它的街頭與漢族聚居區並無明顯差別。

即便在少有的一些傳統民族服飾保留相對完整的地區,當地居民穿著的民族服裝也完全不會五彩斑斕。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了華麗的民族服裝,那多半是旅遊業從業人員穿著他們的工作服,當然,也可能是漢族遊客正在拍照。

是現代化的沖擊,讓少數民族放棄了華麗的傳統服飾嗎?恰恰相反,僅僅在幾十年前,大部分少數民族的日常服裝比今天還要樸素得多。

素色的棉麻和毛皮往往是民族服裝的主要原料,甚至樹皮、草繩也會被加以利用,像如今那樣占滿高對比度色盤、從頭到腳都是反光面料的民族服飾並不多見。如果生活在南方熱帶地區,一些族群的男性穿著甚至連能不能稱為「服裝」都不好說。

在上世紀50 年代一些南方民族地區的社會調查資料里我們就能看到一些這樣的記錄:……不論男女整天赤足,從不著鞋襪……平時上身赤裸,下身只蓋遮羞布……身披毯子,下身不穿褲,只用勺形的木頭或銅片遮住生殖器……族普遍穿上衣服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

那麼,這些樸素、粗獷的少數民族服飾又是怎樣變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華麗多彩的樣子的呢?

1、增添元素,便於識別。

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民族服飾,是50 年代中共開始系統地展開民族調查和民族識別之後,才逐漸形成的概念。

早年間,大眾對於中國境內不同族群具體形象的認知,大多還停留在「五族共和」的架構中。除了對藏族、蒙古族、滿族等幾個主要族群的形象和服飾多少有一些了解,對南方諸族群的認知基本是籠統的「百苗」印象。

50 年代,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狀況調查展開後,許多邊遠地區原住民的日常著裝情況才首次被學者系統性地記錄下來。這些材料中記錄的民族服飾還多呈現出樸素、粗獷的特點,族群差異也不那麼突出。

但伴隨著民族識別工作的不斷推進,界定不同民族獨有的文化特徵就成為一項重要的需求,你屬於一個少數民族,就應當擁有它的文化特徵,最好還直接把它穿在身上。因此,各族群或自發、或被動地,把特定的民族視覺符號,體現在了他們的傳統服裝上。

生活在甘川交界地區的白馬人在被認定為藏族後,其傳統服裝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典型藏族服飾元素。

在民國時期與漢族穿著並無差別的北京回族,則是出於民族認同的心理,在八九十年代後開始穿著民族服飾。不過在穿著方式上也做出了一些創新,一些覺得佩戴頭巾過於麻煩的回族女性靈活地選擇戴上了原本屬於男性的小白帽。

2、也有部分民族服飾,是考慮到他們過上社會主義幸福生活,在原有傳統樣式上藝術設計增色。

每認定一個少數民族,他們身著民族服裝的形象,就被參與民族地區調研的美術工作者精心描繪,躍然紙上,進入大眾傳播的視野。

尤其是在1979 年之後,隨著55 個少數民族中的最後一個民族「基諾族」被認定,民族識別工作基本完成,一整套完整的少數民族服裝標准形象也通過報紙、宣傳畫、教科書、郵票等媒介形式逐漸深入人心。

不過,當時確立下來的民族服裝,盡管已經較少數民族早年的日常著裝「增色」不少,還是遠未達到今天民族服裝的絢麗程度。

3、登上舞台,多姿多彩。

少數民族服裝最終的華麗轉身,還需等到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富起來後。與今天相比,40 年前完成民族識別後的民族服裝,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仍是平時的生活與工作中需要穿上身的。

從80 年代末到90 年代開始,情況才開始變化,隨著民族地區與外界交流的不斷增加,少數民族大多不再花費大量精力去手工製作用於日常穿著的傳統民族服裝,而是選擇購買方便和簡潔實用的現代服裝,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作中,他們也多穿著買來的衣服。

到今天,除了一些生態環境極為特殊且自身文化延續性較強的民族地區以外,大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都已經完全改穿現代服裝,傳統的民族服裝徹底失去了最基本的實用功能。

民族服裝的意義,收縮到文藝演出等對外展示的場合中,而這樣的定位,對服裝的民族辨識度提出了更高需求。 對於舞台上的演員,很少有人喜歡過於質朴的著裝,為了演出效果,新時代的民族服裝越來越色彩豐富。

4、由於有機械化量產的通用民族服裝裝飾材料,華麗的民族服裝反而比昔日樸素的民族服裝更易製作、獲取。

因此,在功能需求和生產便利的雙重作用下,民族服裝最終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絢麗多彩模樣。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絢麗的民族服裝也只會出現在各種電視節目里。

❿ 中國56個民族服飾圖片及介紹是什麼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較寬大,盡顯奔放豪邁。女袍則比較緊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條和健美。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則喜用紅、粉、綠、天藍色。

閱讀全文

與納西族服飾圖片女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醇愛霜價格及圖片 瀏覽:500
姜銀慧 瀏覽:152
再見的文字圖片 瀏覽:300
那些明星拍過大尺度電影 瀏覽:978
如何用誇克免費看視頻 瀏覽:831
明星走光電影 瀏覽:753
電影性感曝光 瀏覽:865
鬼抓人免費觀看完整版國語 瀏覽:420
養成文兄妹兩個哥哥 瀏覽:849
海外華人影片免費下載 瀏覽:721
邱淑珍三極有哪些靈幻天師 瀏覽:659
外國丸子頭小女孩圖片 瀏覽:432
黑化圖片顫音男生 瀏覽:355
手機qq空間背景圖片怎麼免費設置 瀏覽:862
女生隆胸之後是什麼樣的圖片 瀏覽:181
瞌睡文字圖片 瀏覽:131
帶有顏色的電影 瀏覽:567
啄木鳥系列哪部電影好看 瀏覽:603
帶著超市穿越到長征時期 瀏覽:643
島國片免費下載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