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課文《豆莢里的五粒豆》小女孩的母親為什麼稱豌豆苗「小花園」
因為那住豌豆苗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中竟然存活了下來,給母親帶來了無限驚喜,它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對病中的女兒來說就如同一個生機勃勃的小花園,帶給女兒的希望。
用誇張手法寫出了母親希望豌豆苗快點長大,給生病的女兒帶來活下去的力量,給女兒帶來好心情,帶來快樂。同時表現母親樂觀的生活態度。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創作於1853年的一篇童話。通過描寫五粒豆子的經歷,來贊嘆生活,描寫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讓人感動,讓人敬佩。
作品主題
一朵盛開的、粉紅色的豌豆花和一個眼睛發著生命的亮光的小女孩,構成了美麗的窗檯印象。當小女孩在豌豆花上面交叉著一雙小手、感謝上帝的時候,小女孩亦如花的綻開,是人世間至美的景象。
一粒豌豆與一個病孩子建立了親切聯系,這種聯系是如此溫暖,如此催人奮發,使我們相信生命的奇跡並不遙遠。
這體現的是安徒生對於心靈的細致關懷。安徒生由花及人,描寫了心靈對於自然的唱和與呼應。一枝微不足道的豌豆花不但是眼前的美景,亦是生命的重要啟示。
Ⅱ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思維導圖怎麼畫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思維導圖怎麼畫?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創作於1853年的一篇童話。通過描寫五粒豆子的經歷,來贊嘆生活,描寫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讓人感動,讓人敬佩。
作品名稱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作品出處
《丹麥歷書》
文學體裁
童話
作者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丹麥)
發表時間
1853年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美繪本 (丹)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7.69
¥12.8
當當網 智能小程序
去購買
快速
導航
創作背景作品鑒賞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這個小故事,首先發表在1853年的《丹麥歷書》上。成熟了的豆莢裂開了,裡面的五個豆粒飛到廣大的世界裡去,各奔前程,對各自的經歷都很滿意。但是那粒飛進窗子「一個長滿了青苔和黴菌的裂縫里去」的豆粒的經歷,卻是最值得稱贊,因為它發芽、開花,給窗子里的躺著的一個生病的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1]
創作背景
關於這個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記中寫道:「這個故事來自我兒時的回憶,那時我有一個小木盒,裡面盛了一點土,我種了一根蔥和一粒豆。這就是我的開滿了花的花園。」[1]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一朵盛開的、粉紅色的豌豆花和一個眼睛發著生命的亮光的小女孩,構成了美麗的窗檯印象。當小女孩在豌豆花上面交叉著一雙小手、感謝上帝的時候,小女孩亦如花的綻開,是人世間至美的景象。
一粒豌豆與一個病孩子建立了親切聯系,這種聯系是如此溫暖,如此催人奮發,使我們相信生命的奇跡並不遙遠。
這體現的是安徒生對於心靈的細致關懷。安徒生由花及人,描寫了心靈對於自然的唱和與呼應。一枝微不足道的豌豆花不但是眼前的美景,亦是生命的重要啟示。
藝術特色
這是一個新鮮的故事,像初升的太陽照射到新層的第一顆露珠上一樣新鮮。這個故事寫豌豆。除了安徒生,沒有誰關注過一個豌豆家族的感受。安徒生寫道:
有一個豆莢,裡面有五粒豌豆。它們都是綠的,因此它們就以為整個世界都是綠的。事實也正是這樣,豆莢在生長,豆粒也在生長。它們按照它們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陽在外邊照著,把豆英曬得暖洋洋的,雨把它洗得透明。這兒是既溫暖,又舒適,白天有亮,晚間黑暗,這本是必然的規律。豌豆粒坐在那兒越長越大,同時也越變得沉思起來,因為它們多少得做點事情呀。
這是一個豌豆的世界,是一個小宇宙。安徒生對這樣的小宇宙有十分的把握,他懂得一粒豆子所可能擁有的全部感受。
作者簡介
漢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4.2~1875.8.4)出生於丹麥富恩島奧登塞小鎮,自幼家貧,父親是一名鞋匠,母親是一名洗衣婦。他11歲時父親逝世,生活更加困頓,14歲時告別家鄉到哥本哈根,決心當一個藝術家,然而事與願違。17歲發表作品《嘗試集》,24歲出版長篇幻想游記《阿馬格島漫遊記》,第一版銷售一空,原本在飢餓中掙扎的安徒生從此擺脫貧困。1831年,他開始跨越歐洲的旅行,並終其一生都保持了一個旅行者的熱情。1835年,安徒生完成了以義大利為背景的《即興詩人》,在隨後的幾十年間安徒生致力於童話創作,一生創作了《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丑小鴨》、《白雪公主》等160多篇童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