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婦科知識小科普帶圖片
婦科知識小科普帶圖片
婦科知識小科普帶圖片,女性是身體比較脆弱的一個群體,在生活中稍有不慎就會受到一些病菌的侵害,而導致各種婦科疾病的產生,所以了解婦科知識很有必要,以下分享婦科知識小科普帶圖片。
紅糖水不治痛經
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痛經,多發於年輕女性,沒有什麼病變只是單純的痛,緩解原發性痛經,比較推薦服用止痛葯和短效避孕葯。
無論是哪種痛經,紅糖水都不管用。
私處洗液不要亂用
陰道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它具有自凈功能,經常清洗反而會影響陰道的自凈功能,破壞平衡造成炎症。
在沒有疾病的情況下,任何私處洗液都不要亂用。只要每晚用清水擦洗外陰,並保持乾燥,性生活前後也清洗下外陰就足夠了。
沒那麼多的「月經不規律」
月經周期在 21~35 天這個范圍內都是正常的,經期持續時間在 2~8 天這個范圍內也是正常的.。
如果真的經期不規律了,原因也有很多,不建議一發現就隨意服葯或者吃保健品。
宮頸糜爛不是病
一個壞的名字引起的誤傳,真的可以影響很久。
實際上,宮頸糜爛是宮頸裡面的細胞長到外面來了,雖然看起來像「爛了」,但本質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21 歲開始,就要做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在女性腫瘤中的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建議從 21 歲開始篩查。
21~29 歲:推薦每 3 年做一次 TCT 檢查(即脫落細胞學檢查);
30~65 歲:推薦每 5 年做 TCT 和 HPV 聯合檢查,或繼續每 3 年做一次單獨 TCT 檢查;
1、因為白帶多,同房後還有股魚腥怪味。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得了『細菌性陰道病』,這是什麼病?
細菌性陰道病是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導致的一種混合感染。
10%~40%的病人無自覺症狀,有症狀者為白帶增多,伴魚腥臭味,尤其在性生活後加重,可有輕度外陰瘙癢。治療療程需要7~10天,維持陰道菌群平衡是預防復發關鍵。
2、每次例假干凈後一周左右,白帶會特別多,像鼻涕拉很長,有時成團粘在內褲上。每次白帶出現一兩天後就沒了,不癢沒異味,沒大問題吧?
這樣分析給你聽
在月經周期中期出現白帶增多,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有明顯的周期性變化,宮頸腺細胞分泌的黏液性狀及分泌量也隨之變化。
月經剛干凈時,雌激素水平很低,宮頸管分泌的黏液量很少;隨後雌激素水平不斷提高,至排卵期達到最高峰,黏液分泌量明顯增加,且稀薄、透明,拉絲度大;排卵後受孕激素影響,黏液分泌量又開始逐漸減少……
3、原來女性孕後,體內保持高雌激素和高孕激素狀態,外陰組織變軟、濕潤,陰道上皮增厚、血管充血、滲出液和脫落細胞增多,宮頸肥大、柔軟、充血,腺體分泌旺盛,這些均可導致白帶增多。
這時的白帶常呈白色糊狀,無異味,不伴瘙癢;如有外陰瘙癢和特殊氣味,應去醫院。
『正常白帶呈白色稀糊狀或蛋清樣』
如果有炎症,特別是陰道炎、宮頸炎或發生癌變時,白帶的顏色會隨之發生變化。
4、一到潮濕天氣,分泌物就會變得很黃,且發癢。白天還能忍得住,但晚上就很是難受[流淚]
這很可能是外陰陰道念珠菌病(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假絲酵母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可寄生於陰道、口腔或腸道,在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會引起感染。
妊娠、糖尿病、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劑、長期使用抗生素或避孕葯、穿緊身化纖褲、肥胖,以及潮濕的天氣等,都可能成為致病的誘因。
功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是現代醫學的病名,是指由於卵巢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子宮出血,簡稱「功血」。
月經 :一般在12歲左右出現第一次月經,也有在臨床上常有不經過排卵而有子宮出血的現象,叫無排卵月經。
葡萄胎: 水泡狀腫塊,妊娠後胎盤絨毛滋養細胞異常增生,使終末絨毛轉成水泡,水泡間連結形狀如葡萄串一樣。
宮頸炎: 什麼是宮頸炎?宮頸炎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有急性和慢性兩種,臨床上以慢性宮頸炎多見。
陰道炎: 陰道炎是婦科門診常見的疾病。臨床上以白帶的性狀發生改變以及外陰瘍癢灼痛為主要臨床特點,性交痛也常見。
尿道炎: 尿道炎是一種常見病,多見於女性,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非特異性尿道炎和淋菌性尿道炎。
盆腔炎: 女性內生殖器(如子宮、輸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炎症時,稱為盆腔炎。
附件炎: 是指輸卵管和卵巢的炎症。但輸卵管、卵巢炎常合並有宮旁結締組織炎、盆腔腹膜炎,且在診斷時也不易區分。
子宮脫垂: 子宮的支持組織損傷、薄弱使子宮沿著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降到坐骨棘水平下,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外。
卵巢疾病: 正常婦女卵巢功能45~50歲時才開始衰退,如果在40歲以前出現衰退跡象,醫學上稱之為卵巢功能早衰。
陰道痙攣: 性交前或性交時發生陰道及盆底部包圍陰道下1/3周圍的肌肉,不自主地劇烈持續的痙攣性收縮。
宮頸糜爛: 是婦女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由急、慢性宮頸炎轉變而來,在已婚、體虛的婦女更為多見。
子宮內膜炎: 是子宮內膜的炎症。按照病程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子宮內膜炎和慢性子宮內膜炎兩種。
輸卵管疾病: 是輸送卵子的彎曲管道,它執行配子的運送、受精、營養和胚胎的發育,連於子宮的兩側。
乳腺良性腫瘤 :可觸摸到的結節、腫塊伴隨疼痛,或無法觸摸得到的病變如乳房疼痛、乳汁異常分泌物過多等。
更年期綜合症: 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發病率高低與個人經歷和心理負擔有直接關系。
子宮內膜異位症: 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於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
⑵ 女性生殖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女性生殖系統由外生殖器和內生殖器構成.外生殖器又稱外陰,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位於兩股內側之間,\x0d前面為恥骨聯合,後面以會陰為界,它不是一個特殊的器官,
而是由皮膚黏膜皺褶形成,包括陰阜、陰蒂、大陰唇、小陰唇和陰道前庭,前庭部位有陰道和尿道開口,並有處女膜和一對潤滑腺
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後二者稱子宮附件.陰道是性交器官是月經血排出及胎兒娩出的通道.前壁長7~9cm,後壁長10-12cm.上端包圍宮頸,下端開口於陰道前庭後部,環繞宮頸周圍的部分稱陰道穹窿.子官為一壁厚、腔小、以肌肉為主的器官,腔內覆蓋和膜稱子
宮內膜,青春期後受性激素影響發生周期性改變並產生月經;性交後子宮為精子到達輸卵管的通道;孕期為胎兒發育、生長的部
位;分娩時子宮收縮使胎兒及其附屬物娩出.正常子宮重約50g,
長7-8cm,寬4-5cm,厚3cm,宮腔容量約5ml,子宮上都較寬稱宮
體,其二側角與輸卵管相通;子宮下部較窄呈圓柱狀稱宮頸,突出
於陰道穹窿部.輸卵管為一對細長而彎曲的管全長8-14cm,內側與宮角相
連通,外端游離與卵巢接近.輸卵管為卵子與精子相遇的場所,也是向宮腔運送受精卵的通道.卵巢為一對扁橢同形的性腺,約有核桃大小,具有生殖和內
分泌兩個重要功能,即產生和排出卵細胞,以及分泌雌激素和孕
激素等性激素.一般每個月經期生成一個成熟卵子.
⑶ 女生下面的"外陰"是指哪裡
外陰簡介:女性生殖器外露的部分。由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陰道前庭、處女膜及女性會陰組成。其上界為陰阜,下界是會陰,兩側居股內側
相關資料參考網站:
http://zhuanti.qm120.com/fuke/fukee/waiyin/
⑷ 正常女性外陰什麼樣什麼顏色分泌物都什麼樣
月經期的自我保健
月經的個人衛生
月經期由於子宮內膜脫落,血管破裂未愈,形成一個創面,加上子宮口微張,陰道酸性分泌物被沖淡,所以要特別搞好個人衛生。
1、月經期要注意選擇信得過的衛生巾。初潮後的少女都要准備好衛生巾,經期及時更換。
2、保持外陰清潔。月經期間,如有可能要經常用干凈的溫水擦洗外陰。清洗外陰時,下身不要泡在水中,以免臟水流進外陰道。洗外陰的盆也要和洗腳盆分開。勤洗澡,勤換內褲。
3、注意保暖。月經期抵抗力下降,盆腔充血,要注意保暖。避免淋雨、涉水、游泳、下水田或冷水洗澡、洗頭、洗腳,也不要坐涼地,在夏天要避免吃過多冷飲。
4、要注意適當休息,睡眠充足,防止過勞,多吃蔬菜水果,多飲開水,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5、保持精神愉快,情緒樂觀、穩定。在月經期最好多聽聽音樂,或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女孩往往因身體的某些不適而抑鬱,易怒或情緒波動,以致影響月經,而保持心情舒暢能減輕月經期的不適,也能減少月經失調的發生率。
6、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運動可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更加協調,使人精神愉快,從而緩解經期容易出現的情緒波動及煩躁。另外,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減輕經期盆腔充血和下腹墜脹感覺。對於身體健康,月經正常的青少年,宜做些比較緩和,運動量不大的體育運動。如廣播操、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動,但不宜時間過長。避免劇烈活動,如耐力練習、快速奔跑、跳躍等。如有月經過多、痛經、月經失調等,經期不要參加體育課。
http://ke..com/view/51796.htm?fr=ala0_1_1
⑸ 常見的婦科病圖片
常見的婦科病圖片
常見的婦科病圖片, 由於社會的發展,工作壓力的增大,加班熬夜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家常便飯,很多女性也因此會得一些婦科病,婦科病的種類有很多,以下為大家分享常見的婦科病圖片
1、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是一種危害性比較大的婦科病,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但患者通常有下腹不適感、腰圍增粗、腹內異物、腹痛、壓迫症狀、月經紊亂等。如果沒有通過定期婦科檢查,及時發現,採取措施,囊腫很可能會變。因此只要發現卵巢囊腫,一定要早日消除。
2、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患者正常月經周期會發生變化,經血量增多,經期延長及月經不規則,大多數患者無疼痛感覺,但是還有少部分人在肌瘤發生感染或子宮變形後,可以出現下腹部疼痛;在下腹部能摸到腫塊。
也可壓迫鄰近器官如壓迫膀胱時,出現排尿困難;如壓迫直腸可發生排便困難;如壓迫輸尿管可以出現腰酸背痛等症狀。在子宮肌瘤的患者中,有少數可引起不孕。
3、陰道炎
陰道炎是出現率比較高的婦科炎症,尤其是春季,天氣潮濕,氣溫變化較大,大量的致病毒得以滋生,導致婦科炎症在此時高發。陰道炎比較明顯的症狀就是陰道分泌物增多。
滴蟲性陰道炎是由感染陰道毛滴蟲所致,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灼痛、性交痛等。黴菌性或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最常見的症狀是白帶多,外陰及陰道灼熱瘙癢,外因性排尿困難,外陰地圖樣紅斑。而老年性陰道炎是由於缺乏雌激素,引起病原體感染所致。其症狀主要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稀薄,呈淡黃色,嚴重者呈膿血性白帶,有臭味。
4、尿道炎
尿道炎也是常見的婦科病之一,尤其在夏天多發。因為夏天氣溫高,人體出汗多,女性的外陰部汗腺又特別豐富,如果穿的內褲因面料質地選擇不當,就易使外陰局部長時間潮濕,此時細菌會繁殖得特別快,並乘虛而入,引起尿道發炎。
尿道炎分為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尿道炎常發生尿頻、尿急、尿痛、陰道分泌物異常或增多、外陰刺癢及燒灼感,偶有下腹及腰痛、月經不規則。非淋菌病尿道炎由多種病原體引起,除有尿道炎症外,還常有宮頸炎等生殖道炎症發生。
女人有哪些婦科病 陰道炎
陰道炎是婦科疾病中很常見的,它主要包括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這兩種是最為常見的,主要的症狀是外陰或者是陰道瘙癢,有的會有局部糜爛,還有尿痛、尿頻的症狀產生。
女人有哪些婦科病 痛經
痛經是婦科病中最為常見的疾病,幾乎每個女人都會有,但是由於個人體質的不同,疼痛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嚴重的會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等症狀。
女人有哪些婦科病 宮頸炎
宮頸炎也是比較常見的婦科病,它是一種炎症,會有血腫、疼痛的症狀,還會有下腹部有下墜感,有些會有宮頸糜爛、肥大等病變,而且白帶會增多,有時候排便會有一些疼痛感。
女人有哪些婦科病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的症狀主要是會出現惡心、嘔吐的症狀,嚴重的會導致不孕,所以要及時進行治療。
上面所介紹的就是女人有哪些婦科病了,作為女性來說,我們要多了解婦科疾病方面的知識,這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關繫到自身的健康狀況,還會決定著家庭生活的幸福,對以後的寶寶也是會有影響的,所以,一定要時刻的.注意著自己的身體變化,一旦發現了病情就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以免耽誤了病情。
1、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是現代醫學的病名,是指由於卵巢功能失調而引起的子宮出血,簡稱「功血」。
2、陰道癌
陰道癌是一種少見的陰道惡性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類型。
3、外陰癌
外陰癌是外陰的惡性腫瘤,並不少見。
4、卵巢癌
卵巢癌是發生於卵巢組織的惡性腫瘤。臨床上可出現下腹不適、腹痛、腹部包塊、月經紊亂、壓迫等症狀。
5、宮頸癌
宮頸陰道部或宮頸管內的上皮細胞所發生的癌變。從組織角度以子宮頸鱗狀細胞癌和為主。
6、子宮癌
多指子宮體癌,即子宮內膜癌。早期即可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等症狀。
7、葡萄胎
水皰狀胎塊,妊娠後胎盤絨毛滋養細胞異常增生,使終末絨毛轉成水皰,水皰間連結形狀如葡萄串一樣。
8、宮頸炎
宮頸炎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有急性和慢性兩種,臨床上以慢性宮頸炎多見。
9、陰道炎
陰道炎是婦科門診常見的疾病。臨床上以白帶的性狀發生改變以及外陰瘍癢灼痛為主要臨床特點,性交痛也常見。
10、盆腔炎
女性內生殖器(如子宮、輸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炎症時,稱為盆腔炎。
⑹ 女孩的外陰,到長大有什麼變化
親愛的樓主您好;
-----------------------------------------------------------很高興為您回答
問題:女孩的外陰,到長大有什麼變化
回答:隨著卵巢發育與性激素分泌的逐步增加,生殖器各部也有明顯的變化,稱為第一性徵。外生殖器從幼稚型變為成人型,陰阜隆起,大陰唇變肥厚,小陰唇變大且有色素沉著,陰道的長度及寬度增加,陰道粘膜變厚,出現皺襞;子宮增大,尤其子宮體明顯增大,使子宮體占子宮全長的2/3;輸卵管變粗,彎曲度減少;卵巢增大,皮質內有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使表面稍有不平。
如果您對我的回答還有疑問,請一定要追問我,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如果您滿意的話,就請給分吧!
謝謝
⑺ 【女性生殖系統菌群之一】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生理與內環境
女性生殖系統(The Female Reproctive System,FRS)在解剖學上相對復雜,包含很多區域,每個區域都具有獨特的菌群加持。月經周期激素的波動對生殖系統環境有著重要影響,且影響居住在那裡的「土著」菌群。經研究證實,身體不同部位的菌群受年齡影響,因此,菌群隨著人類從嬰兒期到成年期的生長而發展。性發育及其伴隨的激素變化對FRS的菌群產生深遠影響。因而,當一個新個體在FRS內的受孕和發育(即懷孕)會影響FRS內的菌群。當涉及到抗菌防禦時,粘液纖毛清除作為一個重要的機制,參與形成粘膜相關的防禦系統。FRS與大多數其他身體部位不同,FRS被假定成定期被異物及其相關的菌群干擾時,FRS精細的防禦機制則尤為重要。這些物體包括男性生殖器、衛生巾和避孕裝置等。FRS的菌群失調與育齡婦女最常見的疾病有關—細菌性陰道炎。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圖1)和外陰。
多年來,健康人陰道、外陰和宮頸有常駐菌群已被認知。微生物培養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對陰道和子宮頸中的微生物群落進行了廣泛研究。相比之下,常駐外陰不同區域的微生物群落很少被了解。FRS的其他區域通常被認為是沒有微生物的,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健康、非懷孕女性的子宮也可能存在常駐菌群。
陰道是一個肌肉發達的管狀可擴張器官,長度在7-15厘米之間(圖2),位於膀胱和直腸之間。它從外陰延伸到子宮頸,其主要功能是:為月經提供出口,在性交時作為陰莖的容器,並在分娩時作為一個通道。陰道壁主要由平滑肌組成,而它的內膜高度折疊,由分層、鱗狀、非角質化上皮細胞組成,表面積約為360平方厘米(圖3)。
陰道內沒有腺體,但陰道表面由宮頸產生的粘液和陰道壁毛細血管滲出的液體(滲出液)具備潤滑作用。陰道粘膜可分為三層:最內層由基底細胞組成,基底細胞正在進行細胞分裂;在此之上是中間層,所含細胞的主要功能是生產糖原—這些細胞中存在大量的胞質內糖原顆粒,但基底細胞中沒有(圖4);表層細胞的糖原顆粒較少,但富含胞漿內微絲,為下層提供硬度和保護。粘膜折疊成皺褶,使陰道擴張。移行性淋巴細胞和朗格漢斯細胞也存在於整個粘膜中。
在女性生殖周期中,上皮細胞不斷進行重塑,這涉及細胞的增殖、成熟和脫落。女性生殖周期指的是月經周期(子宮內膜的一系列變化)和卵巢周期(涉及卵細胞每月成熟的一系列事件)(圖5)。這個周期中的各個階段是公認的——卵泡期、黃體期、排卵期和月經期。這一過程受激素控制,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刺激這一過程,而抑制細胞的成熟。女孩在月經初潮前(月經開始)和老年女性在絕經後(月經結束)的低水平雌激素導致她們的陰道上皮相對較薄(圖6)。
子宮頸是子宮下部狹窄的部分,通過子宮外口進入陰道。宮頸約2-3厘米長,主要由軟骨組成,包含兩個主要部分:(1)宮頸外口,突出於陰道;(2)宮頸內口,由宮頸內口管周圍的粘膜組成,宮頸內口管是一個中央通道,從外口進入子宮。宮頸內口是一條中央通道,從宮頸外口經內口進入子宮。宮頸外口由分層、鱗狀、非角化上皮細胞覆蓋。這種類型的上皮細胞延伸到宮頸管內,其距離因人的年齡而異。然後,上皮細胞類型轉變成簡單的柱狀上皮細胞,分布在宮頸內口的其餘部分(圖7)。
子宮內膜的大部分細胞分泌粘液,其餘的是纖毛細胞。與子宮粘膜不同,宮頸上皮在月經期間不會脫落。然而,它受月經周期激素水平變化的影響。例如,當雌激素水平在周期中期達到峰值時,分泌的粘液量增加十倍。排卵後,孕酮水平的增加導致產生的粘液減少,粘液變得更粘稠,從而形成一個塞子,封閉輸卵管。
陰道和宮頸的結構和生理受多種激素濃度和相對比例的影響。因此,這些器官內的環境明顯取決於個體的性成熟度。此外,對於月經初潮後/絕經前(post-menarcheal/pre-menopausal,PMPM)女性(能夠生殖的女性),每月生殖周期中的激素波動以及懷孕期間的激素波動將影響這些器官內的環境條件。這些環境波動反過來會影響常駐菌群的組成。外陰不同區域的環境也可能受到激素波動的影響,盡管對此知之甚少。
陰道的溫度約為37°C,盡管在月經周期中略有變化,因此適合嗜溫微生物的生長。
健康人月經期間陰道內的氧分壓約為4毫米汞柱,是空氣中氧分壓的2%,是組織細胞中氧分壓的10%。然而,在月經中期,陰道中的氧氣水平會有所不同,出現較低的氧分壓水平。因此,陰道生態系統可以被認為主要是微需氧的。然而,其他因素也會影響陰道的含氧量。例如,插入避孕隔膜會導致氧氣分壓增加到空氣中氧分壓的~82%。在2小時內,這一水平會慢慢下降到正常水平。此外,插入衛生巾會將陰道的含氧量增加到與空氣中的含氧量相似的水平,然後濃度緩慢下降,大約8小時後恢復正常。因為女性每3-6小時更換一次衛生棉巾,這可能導致陰道的含氧量在大氣濃度下保持3到5天(正常的月經持續時間)。這可能對陰道菌群產生深遠影響,並可能促進需氧菌和兼性微生物(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的病原體)的生長。
由於激素的影響和菌群的特性,陰道pH值與個體的性成熟度密切相關。因母親體內的雌激素水平較高,導致新生兒的雌激素水平較高。由於糖原發酵產生的乳酸,導致新生兒陰道上皮較厚,糖原含量較高,pH值較低(~ 4.5)。雌激素水平隨後下降,直到大約3周後,陰道上皮變薄,糖原含量降低。陰道pH值相應增加,接近7.0。未接受激素替代療法(hormone-replacement therapy,HRT)的絕經後女性陰道上皮細胞薄,糖原含量低。
在PMPM的女性中,陰道pH值也受月經周期的影響。月經開始時,pH值接近中性,然後在月經期間和之後下降,在月經中期達到最低值(<4.0)。pH值保持在4.5以下約1周,然後穩步增加,直到下一次月經開始。懷孕似乎不會影響陰道的pH值,均保持在4.0以下。
陰道液是宿主源性營養素的主要來源提供給陰道菌群,育齡婦女以每天約6克的速度產生,陰道內隨時約有0.5-0.75克。陰道液是酸性的,pH值約為4.5,其確切成分在整個月經周期中有所不同。它由宮頸粘液、子宮內膜液、陰道粘膜滲出液、前庭大腺分泌物、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和白細胞組成。因此,它是多種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含有約48 mg/g碳水化合物、4 mg/g蛋白質和0.2 mmol/g氨基酸(表1)。在陰道液中已經鑒定出800多種不同的蛋白質。陰道中偶爾補充的營養來源將由月經液和精液提供。PMPM女性每月大約有3-5天產生月經液,其中包括30%-50%的血液,因此含有多種營養素。月經液含有血紅蛋白,這可能是陰道菌群寶貴的鐵來源。
雖然陰道內的微生物可獲得豐富多樣的營養物質,但環境的某些特徵對許多生物體不利,例如低pH值和低氧氣含量。此外,一系列抗菌機制發揮選擇性作用,並影響陰道菌群組成。
宮頸內環境,如同陰道一樣,受激素波動的影響,因此取決於個體的性成熟度,並在月經周期中發生變化。與陰道類似地,在生殖周期的增殖階段,它主要是一個微需氧環境,氧氣水平最低(約為空氣中氧氣水平的8%)。宮頸的pH值通常高於陰道,范圍為5.4至8.2,中值為7.0。pH值在月經周期中不斷變化,在月經前、月經期間和排卵期鹼性更強(>7.0)。懷孕期間,宮頸的pH值約為6.5。宮頸溫度約為37°C。
細菌的宿主源性營養物質主要來源於宮頸粘液。PMPM女性的月經液補充了這一點。宮頸粘液的產生量和含水量都逐漸增加,直到周期中期,然後下降。宮頸粘液主要由水(90%–95%)、溶質含量、粘度在月經周期中的變化三部分組成。例如,免疫球蛋白含量在卵泡期高於黃體期,而白蛋白含量在排卵前和排卵期間顯著降低,然後增加。在宮頸粘液中發現了大量蛋白質(約200種),一項研究報告稱其中38種存在於月經周期的各個階段。
盡管陰道和宮頸具有特徵性的粘膜防禦機制,但它們受激素波動的影響,因此取決於個體的性成熟程度,對於PMPM女性來說,在月經周期中也會發生變化。此外,與大多數粘膜表面不同,這些器官的分泌物中以IgG而非IgA為主。
外陰、陰道和宮頸密集地被微生物定植,直到最近,子宮和生殖系統的上部區域通常被認為沒有微生物。然而,一些研究已經證明,未懷孕和懷孕女性的子宮中存在微生物。當然,為了保護受精卵不受感染,保持這些上部區域沒有致病微生物和外源性病原體則非常重要。宮頸是微生物的主要潛在進入途徑,並具有多種抗菌防禦機制,以防止微生物從高度定植的下生殖道進入(表2)。覆蓋在宮頸上皮上的厚厚一層粘液是微生物的物理屏障,阻礙微生物進入下層上皮。粘液中存在的粘液蛋白,粘液蛋白上的碳水化合物部分可以充當微生物中存在的許多粘附素的受體,從而將它們困在粘液層中。纖毛上皮細胞隨後將含有滯留微生物的粘液推進陰道。粘液中還含有由底層上皮分泌的多種抗菌肽,這些抗菌肽能夠殺死被截留的細菌或抑制其生長。任何最終到達並粘附在底層上皮上的微生物,只要定期通過脫落去除,就不會在那裡停留太久。上皮細胞還表達一系列Toll樣受體(TLR,TLR-1至TLR-9),當被病原體激活時,這些TLR會動員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防禦系統。
然而,與身體其他部位不同的是,在月經周期中,這些防禦機制的有效性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在排卵中期分泌的粘液量增加十倍,而粘液粘度在排卵前達到最低值。此外,宮頸粘液中許多抗菌化合物的濃度在整個周期內都有所不同(表3)。
如果受孕,子宮內膜腺分泌分子量非常大(107 Da)的粘蛋白,與透明質酸和蛋白多糖一起,形成一個填充宮頸管的塞子(圖8)。塞子結構較大(質量約為10克),由一個相互纏繞的細絲網組成,其中含有一系列抗菌化合物,包括SLPI、溶菌酶、乳鐵蛋白、鈣衛蛋白、HNP 1–3、HBD-1、IgA、IgG和IgM(圖9)。它作為一種物理屏障,防止微生物進入,其含有的一系列抗菌化合物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因此,塞子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抗菌屏障,防止微生物進入子宮,感染胚胎,隨後感染胎兒。然而,在排除微生物方面可能並不完全有效,因為最近的一些研究似乎在懷孕期間檢測到了子宮中的微生物。
陰道中的抗菌防禦機制與宮頸中的機制相似,但不存在粘液纖毛(表4)。陰道中另一個重要的防禦機制是低pH值。這是由於糖原的厭氧代謝產生的乳酸和乙酸的積累所致,糖原大量存在於育齡女性的陰道上皮中。這種低pH值抑制了許多微生物的生長,此外,乳酸和乙酸可以對某些物種產生直接的抗菌作用。研究表明,陰道pH值低與HIV、衣原體、滴蟲、尿路感染(UTI)以及支原體的感染風險降低相關。如前所述,陰道pH值受月經周期和個體性成熟度的影響。
FRS的獲得性免疫系統在許多方面不同於其他粘膜部位的免疫系統。首先,大多數粘膜表面(稱為粘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所特有的淋巴濾泡不存在。這些濾泡負責初級粘膜免疫反應,包含樹突狀細胞(參與抗原呈遞)以及未成熟的B細胞和T細胞。然而,盡管不存在淋巴濾泡,但已檢測到含有T細胞和B細胞的淋巴聚集體。此外,還存在抗原呈遞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並且已經證明子宮上皮細胞也可以作為抗原呈遞細胞發揮作用。因此,生殖器粘膜能夠產生局部免疫反應。其次,存在於生殖道分泌物中的抗體不僅是局部產生的,而且還通過滲出從血清中獲得。與其他粘膜分泌物不同,生殖液中的主要抗體類別是IgG而不是IgA。這些抗體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微生物粘附和侵入上皮表面,中和毒素和其他潛在有害抗原。它們還可能參與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和促進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它們在確定陰道和宮頸菌群組成方面的作用尚未確定。最後,與其他粘膜表面的情況不同,獲得性免疫反應的許多方面受激素調控,排卵前階段的IgA和IgG水平高於排卵後階段。
Hickey RJ, Zhou X, Pierson JD et al. (2012). Understanding vaginal microbiome complexity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Transl Res 160:267–282.
Lewis AL & Lewis WG (2012). Host sialoglycans and bacterial sialidases: a mucosal perspective. Cell Microbiol 14:1174–1182.
Mirmonsef P, Gilbert D, Zariffard MR et al. (2011). The effects of commensal bacteria on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in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Am J Reprod Immunol 65:190–195.
Witkin SS (2015). The vaginal microbiome, vaginal anti-microbial defence mechanisms and the clinical challenge of recing infection-related preterm birth. BJOG 122:213–218.
Yarbrough VL, Winkle S & Herbst-Kralovetz MM (2015).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the female reproctive tract: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mucosal immune barrier with physiological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Hum Reprod Update 21:353–377.
⑻ 女性外生殖器是如何構成的
女性生殖系統分為外生殖器和內生殖器。女性外生殖器又稱外陰,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包括兩股內側從恥骨聯合到會陰之間的組織。
(1)陰阜。恥骨聯合前方的皮膚隆起,皮下富有脂肪。青春期該部皮膚開始生長陰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陰毛的密度和色澤存在種族和個體差異。
(2)大陰唇。鄰近兩股內側的一對縱長隆起的皮膚皺襞,起自陰阜,止於會陰。兩側大陰唇前端為子宮圓韌帶終點,後端在會陰體前相融合,分別形成陰唇的前、後聯合。大陰唇外側面與皮膚相同,內有皮脂腺和汗腺,青春期長出陰毛;其內側麵皮膚濕潤似黏膜。
大陰唇皮下脂肪層含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受傷後易出血形成血腫。兩側大陰唇,未婚婦女自然合攏;經產婦由於受分娩的影響向兩側分開;絕經後由於激素水平低呈萎縮狀,陰毛稀少。
(3)小陰唇。位於大陰唇內側的一對薄皺襞。表面濕潤、色褐、無毛,富含神經末梢,故非常敏感。兩側小陰唇在前端相互融合,並分為前後兩葉包繞陰蒂,前葉形成陰蒂包皮,後葉形成陰蒂系帶。
小陰唇後端與大陰唇後端相會合,在正中線形成陰唇系帶。
(4)陰蒂。位於兩小陰唇頂端的聯合處,系與男性陰莖相似的海綿體組織,具有勃起性。它分為三部分,前端為陰蒂頭,顯露於外陰,富含神經末梢,極敏感;中為陰蒂體;後為兩個陰蒂腳,附著於兩側恥骨支。
(5)陰道前庭。兩側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其前為陰蒂,後為陰唇系帶。在此區域內,前方有尿道外口,後方有陰道口,陰道口與陰唇系帶之間有一淺窩,呈舟狀窩(又稱陰道前庭窩),經產婦因受分娩影響,此窩不復見。在此區域內尚有以下各部分。
①前庭球。又稱球海綿體,位於前庭兩側,由具有勃起性的靜脈叢構成,其前部與陰蒂相接,後部與前庭大腺相鄰,表面被球海綿體肌覆蓋。
②前庭大腺。又稱巴氏腺,位於大陰唇後部,被球海綿體肌覆蓋,如黃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細長(1 ~ 2cm),向內側開口於前庭後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性興奮時分泌黏液起潤滑作用。
正常情況下不能觸及此腺。若因腺管口閉塞,可形成囊腫或膿腫,則能看到或觸及。
③尿道口。位於陰蒂頭後下方的前庭前部,略呈圓形。其後壁上有一對並列腺體稱為尿道旁腺,其分泌物有潤滑尿道口作用。此腺常有細菌潛伏。
④陰道口及處女膜。陰道口位於尿道口後方的前庭後部。其周緣覆有一層較薄的黏膜,稱為處女膜。膜的兩面均為鱗狀上皮所覆蓋,其間含有結締組織、血管與神經末梢,有一孔,多在中央,孔的形狀、大小及膜的厚薄因人而異。處女膜可在初次性交或劇烈運動時破裂,分娩時進一步破裂,產後僅留有處女膜痕。
⑼ 女生殖器實圖,每年有兩百萬女性被割掉外生殖器
曾經,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颯姐我看到過一張裹小腳的中國封建社會婦女的照片。
那個畸形的腳,奇怪的形狀,生生掰斷的骨骼,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一直留在我的記憶里。什麼時候想起,就會無比慶幸自己生在了現代社會,不必再遭受這種折磨。
後來,當我看到2013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發布的一份報告,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更為恐怖的,對於女性身體的愚昧殘害,那就是割禮。
所謂的割禮,其實就是對於女性生殖器的切割,處理或切除女孩和婦女的外生殖器。在醫學上,也稱生殖器割禮或生殖器毀損術。
這是一種由文化決定的活動,主要盛行於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你可能難以想像,全世界有超過 1.25億 的婦女和女孩接受過這種痛苦的手術。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女性生殖器割禮分為4種手術類型。
Ⅰ型:包括陰蒂包皮切除,伴或不伴陰蒂部分或全部切除。Ⅱ型:包括陰蒂切除,以及小陰唇部分或完全切除。Ⅲ型或陰部封鎖術:包括切除部分或全部外生殖器,對合剩餘的大陰唇,只留一個小的新陰道口。Ⅳ型涉及其他生殖區損傷,包括戳破、刺穿、拉伸、灼燒、刮擦外生殖器或對外生殖器的其他操作。在這類手術盛行的非洲和中東的29個國家中,超過1.25億婦女和女孩進行了生殖器的切割,而且每年還以二百萬人次成長。
在衣索比亞、厄利垂亞以及甘比亞等三國,幾乎所有女性都必須接受這項痛苦萬分的手術,在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與菲律賓,接受割禮的人數也很多。
割禮究竟是如何起源,目前還不是十分清楚,但有關其起源的理論可追溯到古埃及、伊斯蘭教產生前的阿拉伯國家、古羅馬和沙皇俄國。在一些文化中,這種活動已成為女孩變成女人的一個重要儀式。
雖然有人認為割禮是一種宗教習俗,但它並沒有得到哪一門宗教的認可。一些傳統觀念認為割禮可維護女孩的貞操、保留其生育力、確保適齡結婚、改善衛生狀況並增強男性性快感,這鞏固了割禮在今天依然存在的地位。
20世紀30年代以前,在歐洲和美國,曾有人會偶爾實施陰蒂或陰蒂包皮切除術以治療陰蒂肥大、陰蒂包皮過長、癔症、女同性戀和色情狂。
在大部分時候,實施割禮都是為了使受術者獲益而不是受到傷害。父母並非認為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懷著幫助其女兒的目的安排這一手術。
因為在她們所處的這些社會中,一個女人的生活就是為人妻和為人母;因此,不給女兒進行割禮就相當於宣判她將受到孤立。陰部封鎖則是捍衛其童貞、保留其貞操並確保她有資格結婚,從而保障她的未來。
許多接受割禮的女性也並不覺得自身遭到了毀損。她們也不認為自己在被有選擇地受到折磨,因為她們社會中的大多數女性都經歷了這一儀式。
她們只覺得這是很正常的。當她們移民到美國和歐洲後,她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這里的大多數女性都沒有經歷過,也不需要去經歷這個殘酷的儀式。
在一些地區,割禮會在女孩5-12歲時於慶典期間進行,女孩此時還會收到金錢、黃金和服飾等禮物。受邀的家人和朋友通常會為這一慶典帶來食物和音樂。但在另一些地區,女孩們則是在半夜被誘騙去接受割禮。
實施割禮的手術者,通常並未接受過什麼醫學培訓,並且極少使用麻醉和抗生素。手術器械可能是老舊而生銹的小刀、剃刀和剪刀,或者是加熱的鵝卵石;這些器械在各手術之間很少清洗。
手術後,傷口一般用腸線縫合,也有的會用荊棘或自製粘連劑(如,糖、雞蛋或動物糞便)來確保止血。手術後,人們會在大腿和腳踝附近綁住女孩的雙腿持續大約1周,使其留在床上。
用這樣落後、原始的器具切割身體的敏感部位,而經常又不使用麻醉劑,肉體上的痛苦,你們可以想像嗎?
手術過程中,不但疼痛難忍,還經常發生大出血,而止血則常常使用草木灰,動物糞便等。
不過,也有少數割禮是在無菌條件下使用適當的器械進行的。如果手術在大城市進行,可能還會施以麻醉。
割禮帶來的後遺症,除了短期,還有長期的。
因為缺乏麻醉,被強行固定在截石位的女孩往往因為疼痛的懼怕努力掙扎,所以手術的成功往往是靠 運氣 。
切割錯誤,出血、感染、少尿和膿毒症都可能發生。據肯亞的瓦吉爾地區統計,手術後發生破傷風、閉尿症、陰道潰爛者約佔30%。
接受過Ⅱ或Ⅲ型割禮的女性往往會比接受過Ⅰ或Ⅳ型割禮的女性出現更多的長期並發症。
●最常見的長期並發症為痛經、性交痛和慢性陰道感染。
若無意中損傷了尿道口,可能導致尿道口阻塞和尿道狹窄。尿道口損傷的女性常訴排尿費力、尿瀦留或尿流緩慢。進行過陰部封鎖的女性發生尿道口炎、泌尿系結石和慢性泌尿道感染的風險都更高。
●其他由瘢痕導致的並發症包括:纖維化、瘢痕疙瘩、皮脂腺(表皮)囊腫、外陰膿腫,以及大陰唇或小陰唇的部分或完全融合。陰唇融合可導致子宮積血或陰道積血。此外,新陰道口過小可能引起陰道痙攣、慢性陰道感染和神經瘤。
●行割禮女性的不孕率高於一般人群(25%-30% vs 8%-14%)。因為陰道口和陰道狹窄形成了一個物理屏障,這層屏障未能克服,和伴隨的持續性交痛能導致無法同房,因此,有的夫妻可能要持續數月嘗試成功實現同房。
●性滿意度是敏感話題,一直難以了解清楚。一項研究也顯示,相比於行Ⅰ型陰部封鎖的女性,行Ⅲ型陰部封鎖的女性在性沖動、性喚起和性高潮方面明顯更受影響。
在分娩上,割禮給女性帶來的影響也很大。
陰戶縫合手術可以導致嬰兒難產,造成母嬰雙亡。WHO的一個研究小組比較了28393例行割禮的女性和未行割禮女性的產科結局發現:
在行Ⅱ型和Ⅲ型割禮的女性中,進行剖宮產、發生產後出血及母親住院時間延長的風險均顯著升高,其嬰兒需要復甦和發生院內死亡的風險也顯著高於未行割禮的女性;
行Ⅲ型割禮女性的這些風險又高於行Ⅱ型割禮女性。相比於未行割禮的女性,行Ⅰ、Ⅱ和Ⅲ型割禮的初產婦和經產婦均有更高的會陰切開術實施率和會陰撕裂率。
颯姐我看過一些行使過割禮的女性的外陰圖片,確實讓人觸目驚心。
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這種殘酷的儀式中清醒 。
從1979年開始,非洲婦女組織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幫助下,先後在喀圖穆、盧薩卡等地召開專門會議,通過了從最盛行女子割禮的東非和北非開始,逐步在整個非洲廢止這一陋習的決議。
肯亞、索馬里等國的議會,經過激烈辯論,也都通過了立即廢止的法令。201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建議廢除割禮的決議。
如今,割禮的實施率已有所降低,年輕女孩們已不太可能接受這種手術。總體上來說,這種操作在較年輕女性中似乎更少進行了。
就好像裹小腳,就好像我們小時候曾經經歷的月經羞恥,當我們不斷努力讓歷史前行,多一個人勇敢地去反對,去呼籲,去拋棄這些糟粕,總能多一份力量。
我相信,就算在我們這一代,它們還存在,但是在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里,總有一天,那些曾經強加於女性身上的痛苦,它們會徹底消亡。
參考文獻:
[1]UNICEF.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cutting: a statistical overview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ynamics of change, UNICEF, New York 2013.
[2]The Lancet . Changing culture to end FGM. Lancet 2018; 391:401.
[3]Hedley, R, Dorkenoo, E. Child protection and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 advice for health, ecation and social professionals. London: FORWARD, 1992.
[4]Hosken, RP. The Hosken Report Genital and Sexual Mutilation of Females. Lexington: Women International Network News, 1994.
[5]Shandall AA. Circumcision and infibulation of females: a general consideration of the problem and a clinical study of the complications in Sudanese women. Sudan Med J 1967; 5:178.
[7]Morgan J. Working towards an end to FGM. Lancet 2015; 385:843.
[8]WHO study group on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 and obstetric outcome, Banks E, Meirik O, Farley T, Akande O, Bathija H, Ali M 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 and obstetric outcome: WHO collaborative prospective study in six African countries. Lancet. 2006;367(9525):1835.
⑽ 女人身體結構位置
人體機構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古往今來,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都不缺少研究人體構造的學者。男性與女性的身體構造又各不相同,每一個生長期的身體構造也不盡相同。我們都知道女性有生育的任務,因此身體的結構更加精密。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女性身體各部位名稱。
人是一個具有生命活動功能的整體。不同的部位,有著不同的名稱。頭頸部的名稱:頭、頸;軀幹部的名稱: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稱: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稱:臀、大腿、小腿、足。
1.人體常用方位的術語為了便於學習和研究人體各部位及其結構的位置變化,規定以身體直立、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腳跟靠攏,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於軀干兩側,手掌向前為人體標准解剖姿勢,並以上述姿勢為依據,定出一些常用人體方位的術語。
上——接近頭部稱為上;
下——接近足底稱為下;
前——接近腹側的稱為前;
後——接近背側的稱為後;
內側——接近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內側;
外側——遠離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外側;
近側——接近肢體根部的稱為近側;
遠側——遠離肢體恨部的稱為遠側;
尺側——前臂的內側稱為尺側;
橈側——前臂的外側稱為橈側;
脛側——小腿的內側稱為脛側;
腓側——小腿的外側稱為腓側;
淺——接近皮膚表面的稱為淺;
深——遠離皮膚表面的稱為深。
2.人體的切面
(1)矢狀面沿人體的前後徑與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狀面。當矢狀面位於正中而將人體分為左右兩半,該切面稱為正中矢狀面。
(2)水平面(橫切面)與地面平行,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額狀面(冠狀面)沿人體的左右徑,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所作的切面叫額狀面。
二、體表標志
1.軀幹部的體表標志胸骨: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軟骨。椎骨: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上肢部的體表標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鎖骨:全長。肱骨:肱骨內上髁、外上髁。尺骨:鷹嘴、尺骨頭、莖突。橈骨:橈骨頭、莖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體表標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後上棘、恥骨聯合、生骨結節。股骨:大轉子。臏骨:前面。脛骨:脛骨前緣。腓骨:腓骨頭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