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洛麗塔是什麼意思
是一種服裝風格。
西方人說的「洛麗塔」女孩是那些穿著超短裙,化著成熟妝容但又留著少女劉海的女生,簡單來說就是「少女強穿女郎裝」的情況。但是當「洛麗塔」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將其當成天真可愛少女的代名詞,統一將14歲以下的女孩稱為「洛麗塔代」,而且態度變成「女郎強穿少女裝」,即成熟女人對青澀女孩的嚮往。
洛麗塔姑娘們年齡集中在13-25歲,而且大部分人不超過20歲,多數十七八歲開始穿洛麗塔服飾,不過現在歲數向著全年齡向發展,在日本和國內上海、北京、杭州的一線城市上了年紀的媽媽們也會穿著這類服裝。她們並不存在要拚命裝嫩的需要,更多時候她們追求的是一種嶄新的衣著態度,和尋求有別一般的生活方式。
(1)落麗塔動漫女孩圖片擴展閱讀
早在1966年,日本就誕生了劍持加津夫的羅莉(「洛麗塔」的日語發音)寫真集《NYMPHET·12歲的神話》,和最早的「洛麗塔雜志」《少女愛麗斯》。1979年的漫畫《CYBELE》則是日本最早的羅莉漫畫同人志。
受到這些文化產品的影響,「洛麗塔旋風」在20世紀80至90年代一發不可收拾,大眼睛的可愛少女青澀形象在動漫、游戲作品中蜂擁而出,如《天地無用》中的莎莎美、《魔卡少女櫻》中的木之本櫻等。有人說,1995年以後的日本動漫作品,「每一部都有洛麗塔的影子」。
不僅如此,「洛麗塔」的身影也出現在那些看似並不相關的文化產品領域,比如恐怖片中洛麗塔造型的受害者。市面上,洛麗塔娃娃和服飾道具也十分搶手,而COSPLAY(角色扮演)活動中的洛麗塔更是公認的熱點。就連許多成年女性也不惜花上近萬美元,去歐洲參加所謂的「公主之旅」。
親身體驗一把重歸洛麗塔的感覺。在日本時尚的發源地東京澀谷和原宿神宮橋,每逢周末,到處都能看到身穿褶邊公主裙、頭戴花邊嬰兒帽,或是扎著寬大的緞帶、抱著泰迪熊玩偶的「洛麗塔少女」。正因為這種現象在日本文化產品中已經如此普遍,日語中甚至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洛麗控。
⑵ 在日漫中,有哪些經典洛麗塔風格的美女
在我看來,在日漫中,有這些經典洛麗塔風格的美女:五更琉璃、小笠原綸子、彌海砂。洛麗塔服飾文化是在維多利亞時代女孩服飾、法國洛可可風格和朋克服飾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喜歡穿洛麗塔服裝的女孩不一定要有模仿的角色或東西,她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 洛麗塔的服飾文化是多樣的。平時,你可能會接觸到更多“甜美”或“優雅”的洛麗塔服裝。在整個洛麗塔服飾文化中,也有“哥特”和“朋克”洛麗塔服飾風格等。
彌海砂《死亡筆記》,當我看到卡通片《死亡筆記》時,我被攻擊了。除了各種智力戰的激烈而激動人心的劇情之外,彌海砂這個角色的著裝確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彌海砂的洛麗塔服裝更偏向朋克洛麗塔時尚,這也與彌海砂的角色非常一致。所以在我看來,在日漫中,有這些經典洛麗塔風格的美女:五更琉璃、小笠原綸子、彌海砂。
⑶ 美女圖片動漫
動漫中的美女數不勝數,而且每個人都各有特色,魅力十足!下面是我整理的美女圖片動漫,歡迎欣賞!
美女圖片動漫6
BL:原英文為Boy's Love,特指男同性戀,又稱玻璃,同志,斷背,基友等。
GL:原英文為Girl's Love,特指女同性戀,又稱百合,蕾絲邊,蕾絲,Les,拉拉,拉子等。
BG:原英文為Boy and Girl,特指男女之間的配對,即異性戀。
CP:指的是配對。
SM:sabisu(service)和manzoku(日文滿足的意思)兩者均為日文假名,以兩者假名發音首字母組成的術語。用來形容以虐待與被虐從而產生快感的性行為,即性虐待。(英文"虐待狂"與"被虐狂"兩詞分別為'sedochism'與'masochism')
CJ:純潔拼音的縮寫(與邪惡XE相反)
馬鹿:馬鹿(ばか,baka)有笨蛋、傻瓜等意思。也可讀作ばが,baga。(正確的讀音應該為ばか,baka,但由於日本人喜歡在口語上濁化,baka的ka,濁化成了ga,所以也可讀作ばが,baga)
殘念:日語音譯,意思為遺憾,引申詞語有“碎碎念” 。與殘念同樣意思的還有殘壘(出自《歸宅部活動記錄》第6集)
腹黑:通常用來指表面和善溫和,內心卻想著奸惡事情或有心計的人。
蘿莉:指很可愛的小女孩,語源來自洛麗塔,不過已分化為兩個意思。洛麗塔(ロリータ,Lolita;源於美籍俄裔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於1955年所作的長篇小說《Lolita》)。
正太:指外貌在12歲以下的很可愛的男生。普遍把8~14歲左右的年紀小、沒有鬍子和很可愛、很萌的男孩子稱為正太。正太可以是漫畫、動漫、游戲、小說中的,也可以是現實的。一般把外形是男孩,且符合“萌”的特徵的都歸為正太之列。
貧乳:指女性胸部扁平,也稱“飛機場”。衡量標准可用13歲以上,(胸圍)77(cm)未滿。比如說露易絲,夏娜(多數為釘宮理惠配音的角色)等。大多為傲嬌系角色。
⑷ 這個動漫女生圖片的服飾叫什麼
哥特蘿莉流行於少眾的青少年,其中以女性佔多。衣著主要模仿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宮廷式服裝,是
結合蘿莉式的純真跟哥特風的灰暗頹廢兩種極端風格而成。從2000年開始在日本被急速的使用。
這派的風格,華麗無比。服裝通常是暗色系,發色通常是金發或黑發也可以是白發,化妝要化成病態的白並要帶黑眼影,還要配戴銀制的飾品造型有特殊意涵的十字架、天使之羽、惡魔之翼、薔薇、骷髏、蝶、蜘蛛、帶刺的藤蔓。其它的元素還有貓、吸血鬼、鵝媽媽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血痕、 傷跟古董人偶。蘿莉衣著與Cosplay的分別:蘿莉衣著雖然不是Cosplay,但其實亦脫胎自Cosplay,因為在日本有不少哥德蘿莉漫畫,而這些漫畫的女角都很受 Cosplay扮演者的愛好,標準的歐洲風洋裝,層層疊疊,花團錦簇的蕾絲花邊和燈籠袖—顏色卻由傳統的粉紅、雪白蛻變為神秘的全黑。天真無知的微笑也不再出現,代之以無機質的眼神,空洞的表情,不可接近,不可觸摸的神秘感。就好像是宮廷手制的陶瓷人偶,精緻無比,卻也不帶一絲生命的氣息。哥德蘿莉服飾ロリ年齡層之少女所穿著之服飾, 只是普通的童裝 / 少女服飾, 並非所謂的「Lolita / ロリータ服飾」, 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服飾。ロリータ服飾某些服飾商看中所謂「少女趣味」的市場, 直接將童裝 / 少女服飾的紙型放大, 而依此所做出之服飾即為「ロリータ服飾」,這些服飾商也因而被統稱為「Lolita Brand / ロリータブランド」。 ゴスロリ服飾以「黑色」、 或「暗色系」為基調的服裝,蕾絲、荷葉袖、清薄飄逸的布料、多層次的穿法, 服飾設計上以「Gothic / 哥德式」為主。 Gothic / 哥德式服飾20世紀80年代初期, 英國倫敦流行身穿全黑的服飾,並將臉部的妝畫得異常青白的打扮,而此種扮裝方式於20世紀90年代末於日本再興並蔚為風行,此時的哥德式服飾已跟日本視覺系融合。決定性的差異「ゴスロリ」並非只穿著黑或深色系之服飾,且「ゴスロリ」與「穿著黑色服飾的ロリ」最大的差異在於「精神性」,柯賽特的肖像中的女主角的「コゼット」除了基本上ロリ的特質外,更給人一種「偏向奇幻、魔幻的神秘、徘徊於生與死之間的不可思議之魅惑感」。裝飾哥德蘿莉往往手持有特色的配件,比如巨大的刀劍,威嚴的十字架。身著繁冗服飾的纖細少女卻使用著與其形象不合的武器或宗教標志,此種「不均衡感」也是 「哥德蘿莉」的一大要素,另外多見蘿莉面無表情地懷抱著殘破的洋娃娃或小熊,這些被毀壞的玩具給人的恐怖感,往往是夢魘一般入骨入心的。
⑸ 求一張動漫少女裝著過小腿的lolita大裙子坐著的圖,角度大概這樣
⑹ 為什麼很多女孩子都沉迷於洛麗塔的裝扮
喜歡洛麗塔裝扮的女孩子一般都是沉迷動漫無法自拔的那種、又或者是覺得這樣很軟妹,當然還有一種就是cos女孩。總之,我和我的集美們是絕對不會嘗試這種風格的,但是別人穿不穿、喜不喜歡又與我何干呢!現在很多不喜歡洛麗塔風格的人戾氣很重,總是覺得這些女孩思想有問題。其實我很想說這就是個個人愛好,人家還沒覺得你土你有什麼資格嘲笑別人。
3.cos女孩
很多洛麗塔女孩其實最早並不玩這個,她們入圈是因為之前玩cos對這些都有一定的涉及,現在洛麗塔風越來越火了自然就轉變了。這種跳圈其實也蠻正常的,什麼紅就玩什麼唄,本來這種十強就是圖個開心嘛。就好比我一個學姐就是從洛麗塔風格跳到了漢服圈,說實話我不佩服她的轉型,而是佩服她的錢包啊。
⑺ 這種圖片是什麼風格的或者說是什麼系列的 哪位大哥告訴一下
蘿莉風格,日本傳過來的
蘿莉(ロリ),是洛麗塔(ロリータ,Lolita)的縮寫,洛麗塔原指美國一部小說《Lolita》,後在日本引伸發展成一種次文化。「蘿莉」或「蘿莉塔」作為名詞用以指稱「女孩子」本身,或指稱「穿著蘿莉裝的女性」。但作為形容詞有時會專指「擁有蘿莉風格」,例如蘿莉裝(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Lolita fashion)。
起源
蘿莉文化相關解釋服飾分類:
「蘿莉」的詞源
蘿莉的來源
蘿莉塔情結
名稱與起源
蘿莉控
心理分析
劃分二次元蘿莉的始祖人物
二次元蘿莉代表人物
類型通俗篇小公主型
家中小妹型:
女王型(注意女王和腹黑是兩回事!):
腹黑(注腳:與女王型所區別)
小惡魔型:
膽怯嬌羞型:
天真爛漫型:
小迷糊型(也稱天然呆):
類成熟型:
8,長不大型(這類比較特殊):
類型專業篇身份:
外表特徵:
性格:
語言
行為
Loli的服裝
蘿莉節
數字代碼
原作《LOLITA》
LOLICON
相關詞彙
相關動畫
Loli的聲優
貼吧相冊 起源
蘿莉文化相關解釋 服飾分類:
「蘿莉」的詞源
蘿莉的來源
蘿莉塔情結
名稱與起源
蘿莉控
心理分析
劃分 二次元蘿莉的始祖人物
二次元蘿莉代表人物
類型通俗篇 小公主型
家中小妹型:
女王型(注意女王和腹黑是兩回事!):
腹黑(注腳:與女王型所區別)
小惡魔型:
膽怯嬌羞型:
天真爛漫型:
小迷糊型(也稱天然呆):
類成熟型:
8,長不大型(這類比較特殊):
類型專業篇 身份:
外表特徵:
性格:
語言
行為
Loli的服裝
蘿莉節
數字代碼原作《LOLITA》LOLICON相關詞彙相關動畫Loli的聲優貼吧相冊
起源
源於美籍俄裔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於1955年所作的長篇小說《Lolita》(中文通常譯為洛麗塔,或是羅麗泰,抑或蘿莉塔)。《Lolita》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戀上12歲女孩Lolita的故事。此書當時一度被禁,但現在已成文學中的經典名著,並被美國蘭登書屋選為20世紀英文小說第四名,還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劇中女孩設定為15歲。此後,凡是帶有劇中女主角特質者,就被稱為「Lolita」或「Loli」。 納博科夫生於聖彼得堡,俄國十月革命後流亡德國柏林,並成為享有盛名的蘇聯流亡作家之一,被世界文學評論界定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散文體大師。1940年舉家移居美國,在韋利斯里學院任教,同時享有哈佛大學的鱗翅目研究基金(納博科夫同時也採集蝴蝶標本)。還翻譯普希金長詩《 葉普蓋尼·奧涅金》,使用直譯法,註解多於翻譯加原著的份量。 第一個公認的loli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里的主角momo公主。《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屬於《魔法少女》系列動畫之一,但《魔法少女》所針對的對象是女生,而且亦不算柔弱,加上當時宣傳條件有限,知曉者不多。《IQ博士》中的小芸從來不是loli;就算是《天地無用》中的莎沙美雖然有類loli特徵,但在故事中她的定位只是亞重霞的妹妹,不但戲份不多,而且製作群也沒去強調其loli特性。 loli在動畫界正式出現,loli熱潮開始席捲整個ACG界(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和游戲Game),大量loli角色,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其中最有名又最受歡迎的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綾波麗,之後的《魔法少女砂沙美》的砂沙美、《魔卡少女櫻Card Captor Sakura》中的木之本櫻和《To Heart》中的馬魯芝等等也是LOLI代表。 上述五位角色可以說是主導了自1995年來,ACG界的商業生機與其主流市場。在其之後,幾乎每部作品都得有個loli,甚至是整部作品充斥著loli。這樣子的結果,形成女性角色以往的百花齊放、各展姿態、爭奇斗艷的盛況不再。充斥著可愛,隨波逐流而沒有特色、亦無變化,往往容易單調而乏味。最明顯的就是,以前就算有小女孩的角色,也不等於loli;而現在則是只要是小女孩,那就大概是loli了。 現今具有萌屬性的(屬性曖昧)的少女,無論是動漫(二次元)還是現實,都被稱為蘿莉(loli or lolita)。名不副實者基本為年齡過大者或不具有萌屬性。 字源:「蘿莉」(Loli)一詞,源自俄國文學家Vladimir Nabokov(1955)的暢銷小說「Lolita」,內容描述一位大學教授愛上一個12歲小女孩的故事;曾改編同名電影《洛麗塔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劇中女孩設定為15歲。此後,凡是帶有劇中女主角特質者,就被稱為「Loli-ta」或「Loli」,也就是「蘿莉」。 而帶有這種特質的角色亦被稱為」Lolita」或」Loli」
蘿莉文化相關解釋
蘿莉文化(Gothic Lolita)是一種源自日本的衣著次文化,流行於少眾的青少年,其中以女性佔多。蘿莉式的衣著主要模仿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宮廷式服裝。 一般文化歷史研究指,蘿莉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具強烈性暗示的穿衣文化,利用衣著來刺激起蘿莉愛好者的性慾。
服飾分類:
1。GothicLolita GothicLolita意指歐洲宮廷歌德式的娃娃打扮,以黑白色為主,特色是同樣擁有天使和魔鬼的特質,給人一種冷艷的感覺。由於打扮較成熟,所以最受OL客歡迎。 2。SweetLolita SweetLolita又可稱為BabyLolita,以白色、粉紅色及碎花為主,裙身捆有大量的蕾絲花邊和蝴蝶結,款式非常可愛,穿上身簡直活像一個洋娃娃,勁受靚妹客歡迎! 3。ClassicLolita ClassicLolita同樣以粉色和碎花為主,但款式較簡單,裙身以少蕾絲、多cutting和荷葉褶為主,以表現高貴典雅的風格。對於初玩Lolita的少女,怕丑又怕過分突出,就相當適合!
「蘿莉」的詞源
「蘿莉」源自英語「Lolita」,即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女主角名稱。電影改編自美籍俄裔作家伏拉地米爾·納波科夫(Vladimir Nabokov)的小說《羅莉塔》。Lolita這個詞語傳入日本之後演生成「蘿莉控」(源自羅莉塔情節、Lolita Complex在日語中的組合字),指對未成年少女有特殊喜好的人士。之後這個名詞再傳到了台灣,再產成以「蘿莉」來形容那些樣貌衣著會使「蘿莉控」極端喜愛(日語:萌え)的少女(尤其是ACG的)。 蘿莉式衣著 蘿莉式衣著仿照以上電影女主角的服飾而設計的衣服,與古代的西洋宮廷服類似,都是很華麗的服飾。具體來說,就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女性服飾的延續,就是一種上身穿上蕾絲緊身上衣、下身襯以傘裙、以及配有超大蝴蝶結的衣飾。不過,蘿莉式的衣著相對來講比較短或不合身,以突顯生長中女性的身材。 蘿莉式的衣著按色彩分成兩類,分別是「光」與「暗」。這亦是日本少女漫畫的一種分類方式。光系列的以粉紅或白為主,給人一種純潔的感覺;而暗系列的以黑或藍為主,是一種混合哥德式服飾及西方喪服的設計。 時下蘿莉文化追隨者未必完全理解衣著背後的種種歷史,有指這他們只是盲目跟隨時尚、或想嘩眾取寵惹人注目。
蘿莉的來源
美籍小說家納博科夫(Nabokov,Vladimir 1899-1977) 所寫的作品 – Lolita, 書中形容Lolita是九到十四歲, 就快要成熟, 帶著純真無邪致命的吸引力; 但卻狡猾,有著邪惡本質的性感少女, 那就是後來Lolita Gothic 的本質. 而簡單來說, Lolita Gothic 就是Fashion Style 的一種, 像牛仔褲加T-shirt你們會叫這個是Casual Wear 一樣 而Lolita在衣著的表現大都離不開黑白色的娃娃裝. Lolita Gothic 服裝品牌Moi-meme-moitie的老闆MANA 所提出Elegant Lolita Gothic 的意思是優雅的歌德式娃娃, 同時擁有天使與惡魔的特質; 給人死亡的感覺, 但又不是完全的死亡, 而是在靜止的狀態下存活著. Lolita 也分為好幾類: Sweet Love Lolita Lolita 是指誘人的少女, 而Sweet Love Lolita 意思就是指甜美可愛的小女孩, 顏色上以粉色系為主, 再用上大量的蕾絲, 皺折來做出的洋服來表現出可愛的洋娃娃形象. 代表的有Baby The Stars Shine Bright 和 Metamorphose teamps de fille Gothic Lolita 以黑色系為主, 比Sweet Love Lolita 少了童真, 多了恐怖感的優雅和淑女的氣質. 代表的有Moi-meme-moitie 等. Classical Lolita 像貴族少女、小公主般的高貴, 看起來有點像Sweet Love Lolita 但比Sweet Love Lolita 更講氣質, 用料上是更精緻的質料和手功, 可以用豪華來形容 而色系的選擇也相對的多, 例如顯出貴族高貴的紅酒色和墨綠色, 而黑白色是永遠的. 代表的有Victorian Maiden 和 Mary Magdalene 等. Punk Lolita 把Punk加進了Lolita, 偶覺得這是不完全的Lolita <以上屬個人意見> 蘿莉控——蘿莉塔情結 蘿莉塔情結(維基網路版)
蘿莉塔情結
劃分
一個女生究竟是不是蘿莉,每人的定義都有不同:有以年齡(嚴格生理年齡)來分的,有以氣質(心理年齡、外表年齡)來分的,更嚴格的是兩項標准都要達到的,最後還有自己認為是就當作是的。不過普遍來說,必要的特徵就是「未發育完全」(或者尚未發育)以及萌。 Lolita書中對於Loli年齡的定義是12-13歲,既正在成長中,馬上就要成熟但還沒有成熟的少女(不是兒童)。這一點上,劃分根據。因英國20世紀30年代間(1933-1936?)曾推出法典對少女的年齡進行定義: 8歲以下:女童 8-12歲:幼女 13-18歲 少女 18歲以上:成年女性 動漫蘿莉這種劃分方法,界於成熟與幼稚之間,更能體現Loli的魅力 。 但這都是前話,現在經過演變定義也比較模糊,有很多人喜歡更低齡型,即8歲以前的,超低齡型Loli,也有人喜歡,已進入青春期的,即將成熟的,即14-16歲的,即成熟型Loli。各有所愛,各隨其變. 從年齡上,12-15為標准Loli,7-12為愛麗斯式Loli,7以下為High Loli。那些對年齡有嚴格要求的羅莉控也因此而分類,對於好第一類的變叫lolikon,好第二類的為alikon,好第三類的就是haikon了。 Loli的服裝
典型sweet lolita裝束現在洛麗塔(lolita)已經成為愛美少女的一種可愛服飾風格。比如說《下妻物語》裡面的MOMOKO就是LOLITA的死忠FAN。 較為普及的Lolita有三大系: Classic Lolita(古典洛麗塔):以簡單,少Lace而多cutting為主,裙身多荷葉折,透過碎花和粉色表現出清雅品味,而黑色及白色多是單獨出場。 Sweet Love Lolita(甜美洛麗塔):以粉色為主,再用上大量的Lace,以及造出的皺摺裙,可表現出可愛洋娃娃的形象。非常的可愛,甜蜜,凸顯如兒童般的純真。 Gothic Lolita(哥特洛麗塔):特徵是採用中世紀歐洲的神秘、怪誕、恐怖、凄涼的陰暗氣氛。以黑白色為主,與Sweet Love Lolita相比少了點童真,多了彌漫死亡氣息的恐怖與優雅。穿者多塗上黑色指甲油和配戴十字架等銀飾,甜蜜之中營造出幾分詭秘。
相關動畫
《薔薇少女》《夢色蛋糕師》《東方Project》《人形電腦天使心》《瓶詰妖精》《機動戰士高達ZZ》《機動戰艦撫子》《阿茲漫畫大王》《備長炭》《AIR》 《CLANNAD》《草莓100%》《草莓棉花糖》《DI·GI·CHARAT》《地獄少女》《寒蟬鳴泣之時系列》《機神咆哮》《涼宮春日的憂郁》《零之使魔》《蘿莉的時間》《妹妹公主》《萌單》《美鳥日記》 《迷糊天使》 《魔法護士小麥》 《魔法少女奈葉》《魔卡少女櫻》《魔力女管家》 《南家三姐妹》《七色糖果》 《雙子星公主》《水果籃子》《愛麗絲學園》《我的主人愛作怪》 《小小雪天使》 《幸運星》《旋風管家》《學美向前沖!》《增血鬼果林》 《灼眼的夏娜》 《Strike Witchs強襲魔女》《武器種族傳說》《魔法使借貸》《撲殺天使小骷髏》《向陽的素描》《蛋黃醬女孩》《竹刀少女》《不可思議的教室》《KANON》《染紅的街道》《魔法禁書目錄》《空罐少女》《CHAOS;HEAD》《黑神》《藍蘭島漂流記》《妖精的旋律》《Toheart2》《天才麻將少女》《輕音(K-ON!)》《真實之淚 》《school days》《龍與虎》《魔力充電娘》《大正野球娘》《化物語》《機巧魔神》《神曲奏界》《浪漫追星社》《怪盜聖少女》 《公主假日》《summer days》《Oshiete RE Maid 女僕》《加奈日記》《蟲之歌》《學生會的一己之見》《紅_kure-nai》《某科學的超電磁炮》《柯賽特的肖像》《天降之物》《十字架與吸血鬼》《小魔女doermi》《守護甜心》《CodeGeass反叛的魯路修》《吸血鬼同盟》《潘朵拉之心》《fate stay night》《花丸幼稚園》《真珠美人魚》《東京貓貓》《名偵探柯南》
⑻ 求出現身穿哥特洛麗塔洋裝手持一把巨型鐮刀的少女形象的動漫
rwby里的小紅帽
⑼ lo裙被認為和動漫沒有關系,為何漫展上很多人熱衷穿lo裙
我認為是因為洛麗塔太過於華麗,其實我要是買了比較華麗的洛麗塔,我也會選擇在漫展上穿,漫展上很多人都是穿著cos服裝的,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是cos圈子裡的人,也許有很多lo娘也是喜歡漫展裡面的動漫人物的,但是她們還沒有那麼喜歡cos,所以就會選擇穿洛麗塔去漫展。
而且有一部分洛麗塔是很華麗的,比如花嫁,花嫁洛麗塔甚至會有道具、有頭紗,這顯然是不適合在日常生活中穿的,或者哥特式洛麗塔,這種特殊洛麗塔也是會被人喜愛的,所以她們就只能在漫展上穿出去。
我認為漫展的存在是給了很多女孩把自己不敢穿的衣服穿出去的機會,因為二次元的圈子包容性很大,我們可以穿著不同的cosplay服裝或者洛麗塔、漢服去逛漫展,這也是我們喜歡的事情。
⑽ 洛麗塔風格的風格動漫人物
弗萊雅(艾露達)
小嘰《人型電腦天使心》
水銀燈《薔薇少女》
真紅《薔薇少女》
金絲雀《薔薇少女》
翠星石《薔薇少女》
蒼星石《薔薇少女》
雛莓《薔薇少女》
雪華綺晶《薔薇少女》
薔薇水晶《薔薇少女》
月詠歌唄/星名歌唄《守護甜心》
羽瀨川小鳩《我的朋友很少》
夏蘿《潘多拉之心》
艾達《潘多拉之心》
木之本櫻《翼.年代記》,《魔卡少女櫻》
伊麗莎白《黑執事》
維多利加《哥特少女偵探事件薄》
MAYU — VOCALOI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