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狼的身體結構解剖圖(藝用)
狼的身體結構解剖圖: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動物,也擁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一群狼的數量正常在7匹左右,即所謂七匹狼,也有部分狼群達到過30匹以上,通常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狼由一對優勢對偶領導,而以兄弟姐妹為一群的則以最強一頭狼為領導。狼群有領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動范圍,群內個體數量若增加,領域范圍會縮小。
習性:
狼群之間的領域范圍不重疊,會以嚎聲向其他群宣告范圍。幼狼成長後,會留在群內照顧弟妹,也可能繼承群內優勢地位,有的則會遷移出去(大多為雄狼)。
狼群由家族成員為主,成員數在2-37隻之間,由於擁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和領域范圍,因此狼群不可能與別的狼群合作,也不會出現小說中由數個狼群組成、百來頭的狼群。
『貳』 海兔是無脊椎動物嗎 求解剖圖
海兔是腹足類的,是軟體動物。
圖片摘自what-when-how.com
『叄』 這是什麼動物的解剖模型
你好,從圖上看這應該是蚯蚓的解剖圖。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鱔,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蚯蚓是營腐生生活動物,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生活環境內充滿了大量的微生物卻極少得病,這數蚯蚓體內獨特的抗菌數免疫系統有關。在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呈圓筒狀(與線形動物的圓柱形區別),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在第十一節以後,每節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沒有骨骼,屬於無脊椎動物,體表裸露,無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種,達爾文1881年就曾指出,蚯蚓是世界進化史中最重要的動物類群。從圖中可以看出消化系統分別能看出: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腸、盲腸、肛門 ;循環系統:1條背血管、1條腹血管、連接背腹血管的4對環血管-心臟及1條神經下血管;生殖系統:雄性生殖器官,儲精囊2對,精巢囊2對,輸精管2對,雄性生殖孔1個,前列腺1對 前列腺1對,雌性生殖器官, 1對卵巢,2個卵漏斗,2個輸卵管,1個雌性生殖孔,2~3對受精囊。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肆』 小動物的圖片及介紹
生物特性和生理特點1.地鼠屬哺乳綱、嚙齒目、鼠科、帛鼠亞科動物。它是由野生動物訓養後進入實驗室的動物。
2.地鼠是晝伏夜行動物,一般在夜晚8~11點最為活躍,運動時腹部著地,行動不敏捷,巧手營巢,牙齒十分堅硬,可咬斷細鐵絲,有很強的貯食習性,興奮時發出強烈的金屬性音響。雌鼠比雄鼠強壯,除發情期外,雌鼠不易與雄鼠同居,且雄鼠易被雌鼠咬傷。
3.尾短,有頰囊。地鼠頰囊是缺少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免疫學特殊區,是進行組織培養,人類腫瘤移植和觀察微循環改變的良好區域。4.生殖周期短。妊娠為16(14~17)天,為嚙齒類動物中妊娠期最短者。地鼠成熟期快。雌鼠一個月已性成熟,之後即可進行繁殖,雄鼠2.5月可交配。哺乳期20~25天,離乳後雄鼠2月齡,雌鼠1.5月齡可配種。雄鼠成熟時體重為100克左右,雌鼠120克左右。成熟期時除發情期以外雌鼠不許雄鼠靠近。
5.生產能力旺盛,生長發育快。每年每隻雌鼠可產7~8胎,每胎產仔5~10隻,平均7隻左右。幼仔出生後生長發育很快,出生時全身裸露。3~4日耳殼開始突出體外,以後張開,4日長毛,12日可爬出窩外覓食,14日眼睜開,一邊覓食一邊靠母鼠汁哺育,生長很快。
6.有嗜睡習慣,睡眠很深時,全身肌肉鬆弛,且不易弄醒,有時誤認為死亡。室溫低時出現冬眠,一般於8~9℃時可出現冬眠,此時體溫、心跳、呼吸頻率、基礎代謝率均降低。室溫低於13℃則幼仔易於凍死,室溫最好保持20~25℃,相對濕度40~70%。
7.好鬥為其行為特徵,難於成群飼養。金黃地鼠初胎時有食仔的惡習。
8.中國地鼠易產生真性糖尿病,血糖可比正常高出2~8倍,胰島退化,β細胞呈退行性變,易培育成糖尿病株。
9.具有貯藏食物習性。其頰囊可充分擴張,貯藏能力極大,便於冬眠時食用。地鼠口腔內兩側各有一個很深的頰囊,一般深度為3.5~4.5厘米,直徑為2~3厘米,一直延續到耳後頸部。通過頰囊將大量食物搬於巢中。
10.地鼠對皮膚移植的反應很特別,在通常情況下,非近交系的封閉群豚鼠個體之間皮膚相互移植均可存活,並能長期成活下來,而不同種群動物之間的皮膚相互移植,則100%不能存活,並被排斥。
11.金地鼠體溫的高低與季節有關,夏天一般為38.7±0.3℃,一天內也有變化,晚上9~10點體溫最高,從中午到傍晚較低,上午3~5小時和10時,其體溫上升。頰囊內的溫度為37±1℃,雄鼠直腸溫度和頰囊溫度大體一致,雌鼠直腸溫度比頰囊低1~2℃。
12.金地鼠心率為400次/分,呼吸頻率73.6(33~127)次/分,呼吸量60(33.3~82.8)ml/分,在20~21℃血液量為體重的5%,壽命為的條件下,每小時每克體重要消耗氧2.3ml。頸動脈血壓,8~12周齡時為78.7~101.3mmHg,12~17月齡為64.3~88.3mmgHg,17~24月齡為65.5~92.5mmHg,24月齡以上為62.0~91.8mmHg,紅細胞總數5.9~8.3百萬/mm3,血紅蛋白14.85~16.20g/100ml血,白細胞總數7.200~8.480/mm3,成年地鼠2.5~3.0年。
13.中國地鼠(黑線倉鼠)與金黃地鼠解剖生理特點基本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異,如中國地鼠的染色體少而大,二倍體細胞2n=22,大多數能相互簽別,定位明確,尤其Y染色體在形態上是獨特的,極易識別。無膽囊,大腸長度比金地鼠短一倍,但腦重、睾丸大均比金地鼠重近一倍。
『伍』 鯨魚的各個部位結構圖。【帶圖片】
鯨類體長1~30餘米,體形似魚,皮膚裸露,僅吻部具有少數毛,無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鰭狀,後肢完全退化,體內僅存1對小骨片。尾末皮膚左右擴展而成水平尾鰭。無耳廓,由於皮膚下有1層厚的脂肪,藉此保溫和減少身體比重,有利於游泳。有的種類具有背鰭。
眼小,無瞬膜,也無淚腺,視力較差。外鼻孔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雖無耳廓,但聽覺靈敏。肺左右各1葉。水中哺乳。胃分4室,自然環境下通常壽命達20到90歲。
(5)動物解剖圖片可愛擴展閱讀:
鯨魚主要靠回聲定位尋食避敵。一般以軟體動物、魚類和浮游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換氣。
在鯨眼中,有一種腺體,能分泌出一種脂油眼淚,這些「淚水」把含鹽的海水隔離開,使它們不像其他哺乳動物的眼睛,長期浸在海水中會有疼痛感,這是鯨類長期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適應。
『陸』 請問螞蟻的身體以及內臟結構圖
如下圖所示:
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六足,體壁薄且有彈性,有膜翅,硬而易碎。
頭部變化很多,通常闊大。頭部重量和體重相比,在陸生動物中是最重的。有性及無性雌蟻的觸角是膝狀,雄蟻觸角簡單,為4-13節。復眼小,退縮,偶有完全缺如。單眼3隻,位於頭頂,工蟻或無單眼。
口器發達,上唇退化,上顎有各種形狀,在寬而大,或長或短,也有直的或彎的,或有簡單的齒,下顎正常,有1~6節。內顎葉簡單。下唇有須,亞頦,有中唇舌和兩個小的側唇舌;下唇舌1~4節。
(6)動物解剖圖片可愛擴展閱讀
蟻群分工:一般有蟻後、雌蟻、雄蟻、工蟻和兵蟻5級。有些種生活在其他種的巢內,其幼蟲由宿主的工蟻喂養。
1、蟻後: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稱母蟻,又稱蟻王,在群體中體型最大,特別是腹部大,生殖器官發達,觸角短,胸足小,有翅、脫翅或無翅。主要職責是產卵、繁殖後代和統管這個群體大家庭。
2、雌蟻:交尾後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交尾後脫翅成為新的蟻後,俗稱「公主」或「天使」。
3、雄蟻:或稱父蟻。頭圓小,上顎不發達,觸角細長。有發達的生殖螞蟻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職能是與蟻後交配,俗稱「王子」或「蚊子」。
4、工蟻:又稱職蟻。無翅,是不發育的雌性,一般為群體中個頭最小,但數量又是最多的。復眼小,單眼極微小或無。上顎、觸角和三對足都很發達,善於步行奔走。工蟻沒有生殖能力。工蟻的主要職責是建造和擴大巢穴、採集食物、飼喂幼蟲及蟻後等。為了冬眠,螞蟻們要在秋天吃大量的食物來儲存體內的脂肪,而在接下來的整個冬天它們是不進食的。
5、兵蟻:「兵蟻」是對某些螞蟻種類的大工蟻的俗稱,是沒有生殖能力的雌蟻。頭大,上顎發達,可以粉碎堅硬食物,在保衛群體時即成為戰斗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