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可愛圖片 > 女孩圖片中秋背景

女孩圖片中秋背景

發布時間:2023-02-04 10:15:07

⑴ 中秋節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秋節活動教案(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秋節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准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嘗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為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並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

中秋節活動教案2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表達圖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學習詩歌。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准備:

實物投影圖片供老師操作,圖片內容有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雲朵、電視機、小朋友(可移動)、小床等。

活動過程:

1.傾聽教師朗誦詩歌,引起興趣。

(1)欣賞教師操作教具、朗誦詩歌,感受詩歌內容。

(2)根據幼兒的問題進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念詩歌。

(1)再次欣賞教師朗誦並輕聲跟念。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朗誦詩歌。

3.分角色朗誦詩歌。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中秋節活動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中秋節前,超市中各式各樣的月餅琳琅滿目,街上月餅加工點,濃郁的香味很遠就能聞到,節日的氣氛漸濃。但在孩子們眼裡,這些傳統節日只是放幾天假,吃一些傳統食品而已。幼兒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甚少,尤其是節日中各種民俗民風形成的豐富的節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引導學生探究我國的傳統節日,並藉此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准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一、導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導入活動主題

二、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三、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四、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並著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五、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徵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六、 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

作為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中秋節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理解歌詞親切感人的內容。

2、學習創編節奏型,並根據節奏型為歌曲設計出打擊樂器的方案。

准備:

1、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和內容。學習了初步的打擊方法。

2、各種樂器:鈴鼓、小鈴、圓舞板等。

活動過程:

1、復習歌曲,感受歌曲親切歡樂的情緒。

2、引導幼兒創編節奏表演動作。

3、根據隨樂表演的動作,用拍手錶達整套節奏型,再將節奏型轉換成「身體總譜」。

4、分聲部練習「身體動作總譜」。----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動作,能准確地做出節奏反應。

5、引導幼兒探索歌曲的打擊樂器方案。

6、樂器演奏----請幼兒看老師的指揮進行集體演奏。----幼兒自由交換樂器、選擇樂器進行演奏。

反饋:

在這次活動中,經過分層的練習,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後,幼兒基本已會根據節奏型,為歌曲設計出打擊樂器的方案。在今後的音樂活動中,要多給幼兒這方面的練習。

學習活動:月亮姑娘做衣裳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准備:

自製夜晚天空的背景圖,月亮變化圖。

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抬頭向天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這個故事題目叫什麼?故事裡說了件什麼事?

3、教師運用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為什麼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麼變的呢?

4、教師利用教具再次講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麼樣變化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裡把月亮姑娘比作什麼?這樣的比喻好聽嗎?好在哪裡?

(2)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麼?啟發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並用圖畫作記錄。

活動建議:

在語言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欣賞優美的兒童文學作品,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在「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活動中,運用ppt月亮變化的圖片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出示ppt時應該適時適宜,真正發揮其教育效果,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活動後希望幼兒在平時能進一步觀察月亮的變化,引導幼兒按照月亮的變化仿編故事,過一段時間後請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講述。

中秋節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與准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布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著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製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像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牆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啟發幼兒想像,月亮像什麼?(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像:「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秋天也是收獲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嘗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常活動組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游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附故事:【嫦娥奔月】

羿是神話傳說中遠古時最著名的射手,曾經為人間除了許多凶禽猛獸,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個明月當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從王母娘娘那裡要來的長生不老葯。嫦娥吃下葯以後,身子突然輕飄飄地飛了起來。她身不由己地飛出了窗口,越飛越高,升上了夜空。飛啊飛啊,一直向月亮飛去。到了月宮,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間。她叫玉兔為她搗葯,想吃些能降落人間的靈葯,回到羿的身邊。可是玉兔沒有搗成靈葯,於是嫦娥便成了月宮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這個故事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補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時候人們中秋拜月的對象。

中秋節活動教案6

本主題的目標是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氣氛,加深對父母和親人的感情;在參與中秋節各種活動中能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在成人引導下,學習尋找、搜集資料,並學習交往、合作與分享;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祖國的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由於幼兒對民間節日、習俗了解較少,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時涉及到社會、語言、藝術、科學等領域,教師可採用參觀、討論、搜集資料、展示成果、動手操作、文藝聯歡等活動形式來組織教育活動。

一、 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了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了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傳統節日 中秋節

1、環境: 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作月餅、水果;製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游戲:「月餅加工廠」。 教幼兒製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裡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製作道具並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 請幼兒在節前節後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並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夜,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進行「慶中秋第七集,一定要去看啊!

⑵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欣賞漂亮的月餅盒,體驗中秋節的快樂

2、玩月餅盒,有發現探索的慾望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准備:各種各樣的月餅盒

活動過程:

1、展示月餅盒

(1)請幼兒說一說,我的月餅盒是怎麼樣的?是哪兒來的?

(2)說一說我的月餅盒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

2、講述月餅盒

(1)我的月餅盒象什麼?

(2)我要讓我的月餅盒變成什麼樣的?

(3)我和誰一起玩月餅盒,我和誰的月餅盒做朋友?變成了什麼?

3、玩月餅盒

引導幼兒用各種各樣月餅盒進行搭建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准備:

幼兒自帶月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出中秋節

1、《小小的船》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月兒彎彎,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

2、理解兒歌里的內容(1)兒歌里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嗎?(不是)(2)那指的是什麼呢?(月亮)(3)出示圖片(月亮),小朋友什麼時候能看見月亮,都看見過它嗎?(夜晚,看見過)那月兒是什麼樣子的呢?當月亮變圓又是什麼時候呢?

二、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三、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了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6、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准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范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歷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月亮是會變化的,中秋節的月亮是圓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學習圍繞主題「月亮」進行談話。

3、喜歡與同伴交談,並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活動准備:

1、不同造型月亮的圖片(彎月、圓月)。

2、有關中秋賞月的1幅圖畫。

3、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孩子們昨天在家裡有沒有吃月餅呀!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呢?昨天為什麼要吃月餅呀?(請幾個孩子來回答)

2、因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節,每個人的家裡都有圓圓的月餅吃,圓圓的月餅又香又甜真好吃。

二、幼兒欣賞中秋節的圖畫。

1、教師:你們見過月亮嗎?圖畫里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你見到過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請幾個小朋友回答)

2、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提醒幼兒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教師:一個小朋友在說話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靜地聽他說,等他說完以後再補充。

3、教師邊出示月亮的圖片邊請幼兒回答:月亮有時候是圓圓的,有的時候是彎彎的。

4、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關於月亮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提醒小朋友仔細傾聽)

三、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兒歌里說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時候變成圓圓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給幼兒提示及補充)

2、兒歌裡面說中秋到,月兒圓圓慶國慶,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

3、教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根據幼兒對兒歌的熟悉度,可重復幾次。

4、幼兒集體念一遍兒歌。

小朋友們真棒!我們知道了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是圓圓的,圓圓的月亮就像我們的小圓臉。

四、幼兒畫一畫月亮。

教師:請小朋友們在練習冊上畫一個你喜歡的月亮。

2、幼兒傳書(老師繼續教孩子學習傳書)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准備:

1、每一個孩子准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五、分享月餅。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並展開想像,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3、能展開豐富的想像,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卜切片做印章、黃色圓盤(後面貼兩翅膀)。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電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麼的?」(賞月,吃月餅)

二、展示背景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圓盤,「月亮在這里呢!月亮你快飛到天上去吧!」

打開圓盤後面的翅膀,演示飛到背景圖上。「中秋節月亮寶寶一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裡?你們知道月餅在哪裡嗎?」

三、教師示範用蘿卜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里」(用蘿卜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裡?月餅月餅在這里。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裡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五、想像添畫

1、師:「這么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麼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像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六、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布置在主題牆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亮寶寶好開心啊,她給小朋友們送來了月餅感謝。」

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7

語言活動:

靜夜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喜歡學習古詩。

活動准備:

1、列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麼?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後有什麼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像詩中的意境,並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麼?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麼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台朗誦古詩。

建議:通過這節古詩欣賞活動,使幼兒對這古詩的意境有了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很快學會了這首古詩,建議如果配上ppt,效果會更好。

⑶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有序有效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活動的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你知道什麼樣的活動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的:

⒈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⒉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製作水果拼盤,月餅拼盤等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⒊通過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准備:

⒈水果、月餅家長提供。

⒉呼啦圈、氣球若干個。

⒊一次性水果盤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

1、介紹中秋節的

第二環節:

親子其樂融融

親子游戲:蜈蚣散步

先講一個故事:森林裡舉行運動會,蜈蚣報名參加了賽跑。一大早蜈蚣媽媽就把小蜈蚣從床上拉了起來,叫他吃好早飯後趕到比賽現場。說完媽媽便到屋後菜園種菜去了。好半天,忽然聽見小兔在喊:蜈蚣,蜈蚣,比賽快開始啦!你怎麼還不去呀?蜈蚣媽媽想著:這孩子跑到哪去了?推開門一看,可把她嚇了一跳。原來小蜈蚣在忙著穿鞋呢。他的腳太多太多,穿了好半天都還沒穿完。

目的:鍛煉孩子的耐力和腿部力量。

准備:給孩子看蜈蚣的圖片,讓孩子知道蜈蚣走路的方式。

1、由孩子做排頭,家長將手搭在孩子肩上,蹲下。

2、隨著一、二、一、二的口令,孩子和家長向前行走,腳步要協調,不能亂。

提示:可以多叫幾個家庭成員一起參加。

再念一首兒歌:一百隻腳的小蜈蚣,穿起鞋來不輕松,不輕松,快用功,趕緊上路急匆匆

3親子製作水果拼盤和月餅拼盤

按六個家庭為一組,利用自己帶來的水果和月餅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和月餅拼盤。並且和幼兒一起品嘗。

第三環節:

放孔明燈,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2

設計意圖

時值中秋節,有的幼兒從家中帶來了月餅,一下子激發了孩子們探索中秋節的興趣。「這是什麼口味的月餅?」「我還吃過蛋黃的呢!」「中秋節得吃月餅!」「還有嫦娥奔月呢!」於是,我們可以調動家長資源,搜集很多關於中秋節的資料,設計開展「快樂的中秋」主題活動。

主題目標

1.簡單地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接觸中國的文化傳統、習俗、並對其感興趣。

2.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表現的情趣,知道月亮在任何有水的地方和透明的玻璃上都會出現映像。

3.知道月亮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時圓時缺,產生愛科學、愛探索的情感。

4.欣賞有關月亮的文學和音樂作品,感受作品的有趣和奇妙。

5.與家長一起搜集有關中秋節風俗習慣和資料,培養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主題牆面環境

將以神話(如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為主題的故事連環畫作為主題牆飾背景,同時請幼兒通過繪畫與照臉展示自己與月亮的故事。

互動牆面環境

1.神秘的月亮」:展示幼兒在節日前對月亮進行的觀察記錄,並整理成冊子《神秘的月亮》。

2.「我設計的月餅」:把幼兒設計的月餅圖片展示在牆上。

3.「中秋樂團圓」:展示幼兒和家長一起過中秋節的照片。

相關區域融合

圖書區:提供有關月亮的圖書和有關中秋節的古代神話故事圖書。

科學區:提供關於攝像的玩具和月亮變化的操作卡。

美工區:月餅模具、橡皮泥、不同花紋的月餅照片。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2.了解「月食」現象與影像知識,豐富科學知識。

3.進一步了解中秋節的風俗,同時體驗競賽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幼兒和家長一起搜集中秋節的小故事和知識。

環境准備:布置教室環境,凸顯中秋節日氛圍。

材料准備:知識競賽題、搶答鈴鼓、記分牌、燈泡、皮球(大、小各一個);手電筒、白牆或者屏幕。

活動過程

1.中秋故事我知道。

過程:先由一名教師給大家生動地講中秋故事,再請幼兒獨立講故事。

要求:保持安靜狀態聽故事,並給講述者以掌聲鼓勵。

2.學科學,懂知識——親子實驗。

目標:開發幼兒的創造力與藝術想像力,培養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和動手能力、模仿能力;豐富幼兒的科學小知識;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

(1)奇妙的手影。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做各種各樣的動作,激發幼兒對手影游戲的興趣。

(2)「嫦娥奔月」。用「小孔成像」法,展示嫦娥奔月。

前期教師與幼兒共同摳畫出嫦娥奔月形態的紙板,用紙板遮擋在屏幕與投影儀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在屏幕左上角粘貼上月亮的圖片。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方位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此方法既讓幼兒生動地看到了嫦娥奔月的情形,也讓幼兒了解了小孔成像的科學知識。

(3)神奇的月亮。

展出各種形狀的月亮圖片

模擬月食全過程:使用燈泡代替太陽,一個幼兒舉起大皮球代替地球,另一個幼兒舉起小皮球代替月亮。打開燈泡,大皮球圍繞燈泡轉,小皮球圍繞大球轉,觀察大皮球、小皮球各自被對方的黑影遮擋的情況。

3.「中秋知多少」競賽。

(1)中秋節與哪些節日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2)月餅又被人們稱為什麼?

(3)中秋賞月的活動始於哪個時期?

(4)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什麼?

(5)小朋友在中秋節玩的一種泥塑玩具是什麼?

(6)古代神話故事中誰飛到月亮上?

(7)古代神話故事中誰射了太陽?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通過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4、體驗分享與同伴老師一起合作過節的快樂。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內容 :介紹中秋節、故事、兒歌、各類游戲。

環境創設

1、和幼兒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

2、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3、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制出的「月亮變化冊」。(事先發放記錄單)。

區域活動

1、繪畫:提供水果圖片,供幼兒繪畫——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兒製作月餅。

3、美工:提供各色彩紙、膠水、繪畫筆供裝飾節日的燈籠。

4、製作燈籠:運用空瓶子、彩色膠帶、色紙、粘貼素材,做一個燈籠。

家園共育

定價35元

1、家長晚上帶著孩子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並講講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2、與幼兒一起准備燈籠,最好是共同製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後連續觀察月亮,並記錄月亮的變化。

介紹中秋節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送走了炎炎夏日,我們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小朋友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農歷八月十五)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

中秋節又叫團圓節、豐收節。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美,月色最皎潔,人們看到圓月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聚,所以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過節吃的月餅也做成圓形的,象月亮一樣,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糧食豐收,水果豐收,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在中秋之夜,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上,一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啊。

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

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

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

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齊心協力吃果果》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只有全家齊心協力才能收獲到豐收的果實,。

游戲玩法:媽媽手持豐收果實,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抱著孩子,原地轉三圈後,在孩子的語言提醒下,去尋找媽媽手中的果實,並用嘴吃掉果實,最先吃到為勝利。

游戲規則:

(1)參賽選手必須是全家三口。

(2)爸爸媽媽不許發出任何聲音,任何人不許用手碰果實,違者取消游戲資格。

游戲2:《水果拼盤》比賽

游戲玩法:

每個家庭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名稱,基本特性。舉行製作水果拼盤大賽的活動。

游戲規則:

1、以三個家庭為一小組,發放號牌。

2、在規定時間內,不但要比造型還要比桌面整理。

3、幼兒參與性將作為優先評獎標准。

4、獎項有:配合默契大獎和最佳造型獎

游戲3: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游戲4、《擊鼓傳花》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游戲,《擊鼓傳花》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大家都很熟悉,花落誰家,誰就回答問題。

題目1:中秋節什麼時候成為固定節日?(唐朝初年)中秋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5

一、背景分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這一主題活動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而環境作為一種「隱性教育課程」,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和作用。為了更好的完成中秋節主題,就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在環境創設上要突出幼兒的主體性,也就是從設計到布置再到評價整個過程均讓幼兒積極參與。在環境創設內容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保證幼兒對環境的選擇和自由支配。

二、活動主題目標:

1、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觀賞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水果拼盤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分享美好的情感。

2、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3、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整理資料,提高幼兒的自我學習能力。

三、環境創設:

(一)主題環境創設:

主題牆作為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已成為當前幼兒園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主題教學活動中,通過創設主題牆,讓牆由「靜」變「動」,融入到主題教學中,讓幼兒與環境進行有效地對話,成為我們主題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幼兒學習的互動平台。在創設前,先和幼兒討論,多關注幼兒,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和需求,確定環境創設內容,並激發他們創設主題牆飾的積極性,傾聽幼兒創設牆飾環境的所思、所想,為幼兒提供適度的支持。其實創設環境的過程也是幼兒的學習過程。經過與幼兒討論決定了牆飾內容後,教師應和幼兒一起設計、准備材料和製作。

1、奇妙的月亮——關於月亮的圖片(由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收集整理)如:嫦娥奔月圖片、月宮照片、神舟飛天照片、月球圖片等(下面配上簡單的文字說明)。豐富幼兒關於月亮的經驗。

2、中秋風俗——關於中秋節各地風俗的照片。通常中秋節與國慶節在同一時間段,可以布置中國地圖,然後將共同收集的各地慶祝中秋節的照片按照地域布置在地圖上。如:中秋團圓、賞月、吃月餅、登高望月等。由師幼共同完成。目的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3、中秋來歷——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圖片。目的在於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相關傳說。

4、團圓樂——幼兒全家福照片,體現中秋是團圓的日子。

5、歡歡喜喜過中秋——幼兒親子手抄報。幼兒與家長共同製作手抄報,體現中秋來歷、中秋風俗、中秋兒歌、古詩等,圖文並茂。增進幼兒對國家的傳統文化的認識,接受中華文化和美德的教育。

6、中秋祝福——教師為幼兒准備一幅長卷,讓幼兒用畫筆在長幅畫卷上表達了自己對中秋的感悟。月桂樹下的玉兔、會飛的嫦娥、月亮的變化、團圓的心願……所有關於月亮的夢想都躍然紙上。

(二)區域活動創設

區域活動是課程內容的延伸或拓展,因此本主題的區域內容來園與中秋節的相關內容,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和個別差異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區域中的內容都是與課程和近階段的活動內容緊密聯系的,幼兒通過區域游戲,主題活動中獲得的經驗會進一步得到鞏固、遷移和提升。

1、團圓超市:

幼兒和搜集各種月餅外包裝盒、手提袋、月餅盒、飲料瓶、各種水果等,開展「超市購物」游戲。

2、美工區

巧手吧:幼兒利用月餅盒、手提袋等,藉助教師提供的輔助材料(剪刀、雙面膠、彩紙、絲帶等)對包裝盒進行裝飾,組合製作立體化的作品。生活中隨處可取的廢舊材料在孩子們富有創造性的小手中就會變成寶貝,汽車、傢具等。當孩子們體驗創造的快樂時更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月餅店:幼兒利用橡皮泥,藉助模具製作月餅。

說明:為了體現幼兒互動,幾個區域可以合作游戲。泥工區幼兒製作好的月餅可以送到巧手吧進行包裝,由司機送到超市裡出售。這些可以在老師的提示下,由幼兒表達出合作游戲的願望。

3、益智區:結合科學領域活動,在節前節後讓幼兒觀察月亮,進行對比,繪制出「月亮變化冊」等。

4、音樂區:快樂音樂會。准備各種打擊樂器:圓舞板、三角鐵、碰鈴等,音樂圖譜,進行節奏樂練習,嘗試為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音樂《彩雲追月》,用不同的打擊樂器合作演奏,體驗快樂,嘗試用樂器獨立演奏。幼兒接觸打擊樂,能夠發展幼兒對音樂的節奏感、感受力和理解力,培養幼兒耐心傾聽與相互合作的習慣。

5、表演區:為幼兒提供表演的頭飾、道具,引導幼兒舉辦中秋聯歡會,鼓勵幼兒大膽表演、展示自我,激發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6

【設計思考】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主題目標】

1.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有關活動,樂意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節日的感受。

3.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准備】

1.各色彩紙若干,作畫工具

2.收集各種月餅盒子布置活動室。

【活動安排】

一、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喜歡過中秋節嗎?你們知道中秋節要吃什麼嗎?

二、製作紙燈籠

(一)導入活動

師:為了迎接中秋節我們做一些燈籠來裝扮教室吧。

(二)講解示範:

1.提問:你看到過什麼樣的燈籠?

2.告訴幼兒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

3.請個別幼兒在紙上大膽作畫。畫前先請他說說准備畫什麼樣的燈籠,老師提醒幼兒要把圖案畫大,以便讓人清楚地知道這是什麼燈籠。

4.老師示範剪流蘇。

先將一個小正方形紙折一個細長條,打開後,用剪刀從下往上剪流蘇。直至剪到剛才的折線處。

5.將剪下的流蘇和幼兒討論後,貼在剛才畫好的燈籠的下方中間處。

(三)幼兒操作:

重點:老師提醒幼兒要將圖案畫在紙的中間,並且畫大。

難點:流蘇盡量剪細。

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兒將自己做的燈籠懸掛在事先准備好的線上。然後相互介紹和欣賞。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場地布置製作材料的准備表演節目的准備

三、活動形式:

全園集體活動

四、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園長致辭—欣賞故事—製作月餅—師生節目表演(分享石榴)—親子分享月餅

五、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x月xx日是中秋節。

(二)園長致辭

(三)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四)製作月餅

中秋節吃什麼?

老師示範做月餅。

幼兒動手做月餅。

六、師生表演

學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七、親子分享

人員安排:根據情況自行擬定。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8

一、指導思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主動參與,並進取支持、幫忙家長提高教育孩子的本事。

所以為了進一步增強親子間的互動性與合作性;培養幼兒的動手本事、創造力及想像力;並且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和嘗試探索的慾望,懂得「廢物利用」的價值,使每個幼兒的個性品質得到良好的發展。幼兒園決定與xxxx年x月xx號上午x點鍾,全園家長和小朋友利用廢舊資源進行「變廢為寶」的親子手工製作活動(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二、活動時間

xxxx年x月xx日上午

三、活動地點

幼兒園操場

四、活動對象

全園孩子和家長

五、活動主題

「月餅寶盒,變變變」

六、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加大保護地球的力度,我們進取倡導「低碳理念」。鼓勵幼兒與家長一齊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創造再利用,製作出各種新穎、美觀的作品。

發揮家長的主動性、參與性,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融融親情,增進教師和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家園互動,共同合作。經過本次活動體現出環保、創新等多方面,要注重參加活動的過程,從而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增強每一個人都「珍惜可利用資源,保護環境,創造和諧社會」。

七、活動准備

xxxx年x月xx日向每位幼兒發放《xx幼兒園「月餅寶盒,變變變」親子環保製作大賽活動通知》,動員全體幼兒、家長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中來。

八、作品要求

1.製作材料:廢舊的月餅盒子

2.形式不拘,自由創作,平面的、半立體或立體的,採取幼兒與家長共同參與的製作方式。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9

活動目標:

1、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鼓勵幼兒大膽製作,培養想像力、創造力。

2、了解做月餅的過程『練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體驗自我的勞動成果

活動准備實物月餅、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請食堂師傅准備好作月餅的面團、餡泥等材料,各種形狀的月餅卡片。

活動流程:

歌唱(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生談話:剛才我們唱了(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小朋友們你們吃過月餅嗎?(吃過)哪你們吃的月餅是什麼形狀的?什麼味道的?裡面都有些什麼?(冰糖、紅綠絲、花生米)等。

2、出示不一樣造型月餅讓幼兒觀擦,問: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做一個香甜的月餅送給你最喜歡的人嗎?(願意)此刻教師就來教你們做月餅。

3、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月餅的做法:

〈1〉、先將面揉好,用手團、壓、然後包餡,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邊緣包上、捏緊。

〈2〉、將包好的面團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後磕出來。

〈3〉、將做好的月餅放入廚房內的蒸籠里蒸熟。

4、幼兒自我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教幼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引導幼兒做出各種各樣的不一樣形狀、不一樣花紋的月餅來。

5、帶領幼兒邊唱:打月餅的歌曲邊把自我製作的月餅放入廚房的蒸籠里。

6、師生一齊做著游戲等著欣賞自我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師講解:今班教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月餅卡片,你們想明白這些卡片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嗎?(發給幼兒每人一份,先讓幼兒觀察並大膽發言講一講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

7、做游戲:(利用圖片進行二次分類)教師拿兩個紙盒做汽車,請幼兒先把大小不一樣的圓形月餅裝到一輛車上,再把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月餅裝到另一輛車上,再請幼兒把大小不一樣的圓形月餅分別分給兩種小動物(小貓、小兔),再把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月餅分給(小熊、小鴨)。

8、幼兒做練習:快把小豬商店的月餅裝上車,教師向幼兒交代清楚:月餅的形狀要與車身上的標志相同,再把月餅分別送到小動物的家裡。

9、將自我做的月餅帶回家。

⑷ 中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方案

為確保活動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從活動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優秀的活動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中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方案範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方案1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一、主題目標:

(1)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有關活動,樂意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節日的感受;

(3)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二、活動准備:

1、有關中秋節的資料。

2、收集各種月餅盒子布置活動室。

三、活動名稱: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四、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五、活動准備:

1、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的錄音磁帶、錄音機。

2、情景表演:《爺爺和我一起過中秋》。

六、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指導語:聽完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內容。

指導語:歌曲里說了一件什麼事情,我們再仔細地聽一聽。

3、邊看錶演邊聽歌曲,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引導幼兒感受表演中爺爺對寶寶的關愛情感。)

4、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

中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方案2

設計意圖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積淀著許多洋溢著濃厚東方文化色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節日正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時值中秋節的來臨,讓我們的孩子了解這一傳統節日,學到科學小知識,並且在活動過程中把禮儀滲透到各個細節處。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家人一起過節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環境布置

1、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制出的「月亮變化冊」。

2、在語言區投放相關月亮知識的圖書。

3、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三、家長工作

1、家長幫助搜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並提供給大家分享。

2、為這次主題活動准備一些月餅盒。並與幼兒一起做一個燈籠,最好是共同製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後連續觀察月亮,並記錄月亮的變化。

4、關注主題活動的進展,及時協助主題活動的展開。

5、有時間帶幼兒在有月亮的夜晚賞月。

四、主題活動一:中秋的來歷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知道為什麼要過中秋節,什麼時候開始過中秋節。

2、幼兒能夠通過多種渠道來收集資料,並學會分享交流資料。

活動准備

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以及一些中秋節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導入。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那些節日嗎?

2向幼兒介紹中秋節,包括時間,來歷。

1、教師請幼兒介紹,並請其他幼兒傾聽從中知道了哪些,與別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師介紹自己的材料,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3擴展幼兒經驗,並介紹中秋節的習俗,讓幼兒了解更多。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中秋要吃什麼嗎?師:除了吃月餅,我們還干什麼呢?

4教師向幼兒介紹獲取資料的方法。

師:「呀,小朋友了解那麼多知識,那你是從哪裡了解到的?」

1、幼兒交流自己獲取知識的渠道。

2、教師幫助幼兒總結從哪獲取知識:方法及渠道。

五、主題活動二:製作月餅活動要求

1、在活動中,家長放手讓孩子去做,家長只是起幫助指導的作用。

2、進入活動室,要小聲說話,以不影響他人為原則。

3、活動結束後,整理好所有的東西,物歸原處。

4、准備好製作月餅的材料(擀麵杖、面板、模子、月餅餡),油麵和水面統一準備。

活動過程

1、孩子和家長一起製作月餅。

2、將做好的月餅放入烤箱中。

3、戶外傳統游戲——貼膏葯、切西瓜,共同參與。

4、室內游戲——搶椅子,家長和幼兒分開游戲。

5、品嘗月餅。

六、主題活動三:水果拼盤比賽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中秋節也是水果豐收的節日。

2、通過家庭小組式競賽活動,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准備

小組號牌、自帶水果、一次性塑料刀具、盤子等。

活動過程

1、教師介紹活動的意義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坐在月下不光賞月還要品嘗月餅和各式豐收的水果,感受生活的富足。

2、介紹游戲規則今天我們的家長也帶來了豐富的水果,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個別家庭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名稱,基本特性),現在我們將舉行一個製作水果拼盤的大賽,

活動規則如下:

以三個家庭為一小組,發放號牌。

在規定時間內,不但要比造型還要比桌面整理。

幼兒參與性將作為優先評獎標准。

獎項有:

1、配合默契大獎和最佳造型獎。

2、水果拼盤比賽教師注意進行部分協作,其他班教師記錄並進行評獎

3、評選與品嘗活動,頒發獎狀,互相交換品嘗水果拼盤。

4、教師進行今天活動的小結你們今天這個中秋節過的怎麼樣?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覺)「你還知道哪些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呢?你喜歡過這些節日么?」

中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方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准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嘗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方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相關習俗,還要理解月圓人圓的寓意。

2、喜歡過中秋節,體驗並分享與教師、同伴共同過節的快樂。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和家長共同做好迎接中秋節的准備,共同收集有關中秋節的來歷及主要習俗的資料;近期與家長共同關注並觀察月亮的變化。

2、材料准備: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幼兒自帶月餅、各種水果,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

活動過程

1、猜關於月亮的謎語,引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有時掛在樹梢,有時掛在山腰,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條小船」。猜一猜是什麼?我們馬上要過一個和月亮有關的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

2、了解有關中秋節的來歷和相關傳說。

提問: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講述)

教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誰來說一說?

小結:人們關於中秋的來歷有很多美好的想像,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古代的人們將一年分為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農歷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把這一天叫「中秋節」。

3、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有關習俗。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會怎樣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節呢?

4、了解月餅的意義,體驗月圓人圓的寓意。

教師:小朋友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你們吃過月餅嗎?月餅是什麼味道的?你們發現這些月餅都是什麼形狀的呀?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為什麼人們要把月餅做成圓形的呢?(引導幼兒感受月圓與團圓的關系,引申到月圓人圓又表示圓滿、豐收之意。)

5、體驗與同伴、教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欣賞樂曲《春江花月夜》,師幼邊聽音樂邊品嘗月餅、水果,引導幼兒互相說一說祝願的話或吟誦有關中秋的詩句,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在中秋之夜與家人共同賞月,感受月圓之夜月色的美好。

2、將賞月的情景或感受畫出來或描述出來,帶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

中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方案5

一、主題來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幼兒已經有中秋節慶祝的體驗,對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開展中秋節慶祝活動,更注重的是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各時各地不同的慶祝習俗,以及感受現代中秋節所特有的藝術性,如中秋節的歌曲、賀卡、動畫、精美的月餅盒等。

中秋的月兒圓圓、中秋的月餅香香,中秋的話兒甜甜,中秋的'快樂多多……希望通過中秋節的系列主題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孩子學會分享、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吧。

二、主題目標

小班: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初步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聽中秋節的故事,學習跟讀中秋節的兒歌。

3、初步了解中秋節的民俗,懂得好東西應與大家分享,萌發對家人的親情。

4、以"快樂"為中心點,帶領孩子開展中秋節前的系列活動,以此讓他們體驗幼兒園這個小家庭的團圓與快樂,激發他們樂意上幼兒園、愛幼兒園的美好情感。

中班: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的美食及習俗。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讓幼兒通過品嘗月餅、觀察月亮、學習和欣賞歌曲、製作燈籠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通過猜想和畫"月亮上有什麼?"來發展幼兒的想像力,並讓幼兒講述自己圖畫的內容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大班: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以及我國人民過中秋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感受我國民族文化的豐富。

2、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民俗活動,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體驗親情、友情以及與家人團圓的幸福感。

3、引發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培養細心、持久的觀察態度。

4、欣賞不同的月餅盒、袋作品,能用多種材料和使用。

三、系列活動

1、聽一聽:聽一個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節的由來》

2、做一做:用橡皮泥做一個月餅。

3、畫一畫:"小手畫月餅","月亮婆婆",鼓勵幼兒以繪畫的方式設計月餅圖案。

4、讀一讀:學習朗讀一首中秋節的古詩或者宋詞。例如:唐詩《靜夜思》、《中秋夜》、宋詞《明月幾時有》等。

四、主題環境創設

1、中秋節前,各班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及渲染以"快樂中秋"為主題氣氛的環境。例如"團團圓圓慶中秋"圖文並茂的主題環境創設,或者是關於"中秋節的傳統故事"的圖文並茂資料或者"中秋詩詞"等等。

2、"情意濃濃,愛滿中秋"賀卡展。(適合大班)

3、"慶中秋燈籠大匯演"親子製作比賽。(適合中班)

4、"慶中秋燈籠大匯演"作品展示。(適合小小班、小班)

5、舉辦小小作品展示"我設計的月餅圖案"。(適合大班)

五、家園共育

1、建議家長給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2、鼓勵家長幫助收集各種各樣的月餅盒、月餅禮品袋、中秋節賀卡、圖片、燈籠等資料創設班級環境。

親子活動:

1、級組自助餐——月餅品嘗大會(小、中班級組)

2、親子花燈製作大賽。——(中班級組)

六、活動內容建議

結合教學活動和區域活動展開

1、社會:《節日的街道》、《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大家一起吃月餅》、《一起過中秋》

2、語言:《月亮的遐想》、兒歌:《我與月亮的對話》、《漂亮的月餅盒》、《月亮船》、《各種各樣的月餅》、古詩《靜夜思》《月餅的味道》、《嫦娥奔月》、《明月幾時有》

3、科學:《會變的月亮》、《月亮上面有點啥?》

4、美術:《欣賞各種各樣的月餅盒包裝》、《設計月餅圖案》、《我為媽媽做燈籠》

5、音樂: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月亮婆婆喜歡我》

6、數學:小班《數月餅》、分類;大班統計《月餅品牌》、《月餅的生產廠家》、《等分月餅》

七、特色教學活動——畫兔爺

在介紹中秋祭月、賞月、食月餅、供兔爺等一系列習俗的基礎上,以兔爺為主題,通過學習中秋節及兔爺的起源,觀摩與兔爺相關的展陳,設計製作兔爺的形象與月餅的花樣,加深兒童對中秋節的理解,拓展對傳統節日與傳統風俗的認識,同時享受動手動腦的樂趣,過一個融知識與娛樂於一體的中秋節。

兔爺的傳說:

一年,北京城裡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裡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們治病。玉兔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

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麼也不要,只是向別人借衣服穿,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候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候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

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內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後,玉兔就回到月宮中去了。

於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披掛著鎧甲的,也有身著各種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態,非常可愛。大家親切地稱她為「兔兒爺」。

中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方案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傳統節日中秋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體驗傳統文化。

2、積極參與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1、環境

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關於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作月餅、水果;製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圖畫等。

2、游戲「月餅加工廠」

教幼兒製作各種月餅,將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食用。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製作道具並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

請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做月亮變化日記,要求幼兒自己觀察並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參加中秋活動。可做月亮變化日記展、表演節目(盡量讓幼兒自己准備),也可以將從家中帶來的食物與大家分享。

中班中秋節主題活動設計方案7

活動當天流程

活動時間:

20xx年x月x日下午3:00——5:40

活動地點:

中班

活動人員分配:

楠楠總指揮負責班級一切工作指揮安排。韓老師負責放音樂及住址組織幼兒如廁和拿去食品。露老師負責幫助楠組織游戲,月餅製作輔導。王老師負責班級物品領取,及簡潔衛生打掃。

活動當天物品領取:

活動具體安排:各班班長到物管處領取活動用物品。

12:50——13:30班長開班級小會,明確個人工作,班級桌椅擺放。

14:30——15:00幼兒准時起床進行加餐、如廁、衛生整理、穩定幼兒情緒迎接家長到來。(王領取加餐,楠、露幫幼兒穿衣服、韓整理寢室衛生)。

15:00開大門迎接家長(露站門口接待,楠組織幼兒)。

15:10第一項活動:製作月餅(露主持)。

過程:

1、教師講解中秋節、國慶節家長和幼兒歡聚一堂來共同慶祝來製作月餅。

2、介紹製作的工具材料

3、家長和幼兒共同製作月餅(放輕音樂)

15:50月餅製做結束,由王老師將月餅迅速送至廚房烤制

15:50——16:10幼兒及家長休息、如廁、喝水(露、韓組織幼兒如廁,楠彈琴指揮幼兒入座拿杯子喝水)韓為幼兒倒水。露為家長倒水。

16:10——16:40第二項活動(親子游戲)

目的:

為了更好的烘托氣氛,讓節日不在死板,運用了3個音樂游戲進行活動

1.音樂游戲:卷白菜

過程:

教師與幼兒先玩一次。第二次要求家長參與其中

2、音樂游戲:七個半跳

過程:以幽默風趣的形式講述秋天的蚊子特別厲害,當你看到蚊子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拍蚊子,教師扮演蚊子,根據音的時值請大家拍手,第一遍音樂,教師扮演蚊子,家長與幼兒跟隨音樂進行游戲(本班領兩名教師帶領)。第二遍音樂,請一名幼兒和他的家長進行表演。第三遍音樂可以做早操形式的動物模仿,提高氣氛。

3、預備游戲《田納西》

小孩於家長手拉手跑園玩音樂游戲

4、動畫片欣賞(幼兒與家長可以邊觀看邊休息)

動畫內容《動畫片大耳朵圖圖第四季22中秋節的月亮動畫夢工場20111002》

16:40——17:00

1、幼兒及家長休息、如廁、喝水;

2、王老師、韓老師一起領取月餅、幼兒晚餐

17:00——17:30

1、幼兒進餐時請王老師到物管處領取幼兒禮物;(其他教師按正常吃飯禮儀進餐)

2、家長可於幼兒共同分享自助餐,放照片讓家長參看9月幼兒生活情況。餐後發放中秋節禮物。

17:40活動結束,歡送家長幼兒離園。

⑸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月亮是會變化的,中秋節的月亮是圓的。

2、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學習圍繞主題「月亮」進行談話。

3、喜歡與同伴交談,並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活動准備:

1、不同造型月亮的圖片(彎月、圓月)。

2、有關中秋賞月的1幅圖畫。

3、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孩子們昨天在家裡有沒有吃月餅呀!月餅是什麼樣子的呢?昨天為什麼要吃月餅呀?(請幾個孩子來回答)

2、因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節,每個人的家裡都有圓圓的月餅吃,圓圓的月餅又香又甜真好吃。

二、幼兒欣賞中秋節的圖畫。

1、教師:你們見過月亮嗎?圖畫里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你見到過的月亮是什麼樣子的?(請幾個小朋友回答)

2、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提醒幼兒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

教師:一個小朋友在說話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靜地聽他說,等他說完以後再補充。

3、教師邊出示月亮的圖片邊請幼兒回答:月亮有時候是圓圓的,有的時候是彎彎的。

4、教師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教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關於月亮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提醒小朋友仔細傾聽)

三、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兒歌里說月亮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時候變成圓圓的呢?(請幾個小朋友來回答,老師給幼兒提示及補充)

2、兒歌裡面說中秋到,月兒圓圓慶國慶,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國慶節馬上就要到了。

3、教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這首兒歌。根據幼兒對兒歌的熟悉度,可重復幾次。

4、幼兒集體念一遍兒歌。

小朋友們真棒!我們知道了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是圓圓的,圓圓的月亮就像我們的小圓臉。

四、幼兒畫一畫月亮。

教師:請小朋友們在練習冊上畫一個你喜歡的月亮。

2、幼兒傳書(老師繼續教孩子學習傳書)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並展開想像,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3、能展開豐富的想像,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卜切片做印章、黃色圓盤(後面貼兩翅膀)。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電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麼的?」(賞月,吃月餅)

二、展示背景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圓盤,「月亮在這里呢!月亮你快飛到天上去吧!」

打開圓盤後面的翅膀,演示飛到背景圖上。「中秋節月亮寶寶一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裡?你們知道月餅在哪裡嗎?」

三、教師示範用蘿卜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里」(用蘿卜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裡?月餅月餅在這里。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裡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五、想像添畫

1、師:「這么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麼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像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六、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布置在主題牆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亮寶寶好開心啊,她給小朋友們送來了月餅感謝。」

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了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慾望。

4、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6、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麼有圓缺。

活動准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范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麼做不了衣裳?她是怎麼變化的呢?什麼時候變細?什麼時候最圓?什麼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歷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範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4

語言活動:

靜夜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喜歡學習古詩。

活動准備:

1、列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麼?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後有什麼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像詩中的意境,並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麼?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麼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台朗誦古詩。

建議:通過這節古詩欣賞活動,使幼兒對這古詩的意境有了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很快學會了這首古詩,建議如果配上ppt,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准備:

1、每一個孩子准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五、分享月餅。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准備:

幼兒自帶月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出中秋節

1、《小小的船》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月兒彎彎,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

2、理解兒歌里的內容

(1)兒歌里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嗎?(不是)

(2)那指的是什麼呢?(月亮)

(3)出示圖片(月亮),小朋友什麼時候能看見月亮,都看見過它嗎?(夜晚,看見過)那月兒是什麼樣子的呢?當月亮變圓又是什麼時候呢?

二、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三、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麼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麼?

2、分享:

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漂亮的月餅盒,體驗中秋節的快樂

2、玩月餅盒,有發現探索的慾望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准備:

各種各樣的月餅盒

活動過程:

1、展示月餅盒

(1)請幼兒說一說,我的月餅盒是怎麼樣的?是哪兒來的?

(2)說一說我的月餅盒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

2、講述月餅盒

(1)我的月餅盒象什麼?

(2)我要讓我的月餅盒變成什麼樣的?

(3)我和誰一起玩月餅盒,我和誰的月餅盒做朋友?變成了什麼?

3、玩月餅盒

引導幼兒用各種各樣月餅盒進行搭建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和表現,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活動准備:

1.有關月亮的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幼兒一起布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准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麼?

出示圖:月球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

欣賞《嫦娥奔月》的故事

看看講講《月亮燈籠》

3.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裡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們過中秋

4.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麼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童謠「中秋夜」,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吃月餅,體會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1、月亮變化的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 ;

3、為每一個孩子准備半塊月餅。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通過童謠《月姐姐》),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中秋節也叫團圓節,說說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答:如中秋節晚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放煙火、玩燈,一家人團團圓圓等。 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3、看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讓小朋友了解這個有關中秋節的民間傳說,師生對故事進行討論。

4、觀察月餅,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通過民俗、民間傳說《嫦娥奔月》和觀察並分享月餅三個方面讓小朋友認識中秋節,下面說兩點這次活動的不足:

1、配合童謠《月姐姐》展示的月亮變化的圖片由一個個單獨的圖片改為電子版的圖片在幻燈片上進行演示,這樣更科學、更形象。

2、此次活動中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意義體現不夠充分,在過程的第二和第三部分要注意處處滲透中秋節也叫團圓節這一認識。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與准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

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布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

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著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

製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像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牆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啟發幼兒想像,月亮像什麼?(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像:「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秋天也是收獲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嘗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常活動組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游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2、了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3、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4、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5、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6、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

活動准備:

環境准備:操場與教室道具准備:月餅、盤子、塑料刀,手套,麵粉。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等。

活動過程:

一、(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談談"中秋節"一些習俗,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5)小結小朋友的討論,引出今天"包湯圓"的活動。

(6)結束談話,讓小朋友做好包湯圓的准備。

二、家長洗手、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布置好場地准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成6小組進行包湯圓、

三、家園同樂——包湯圓。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製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准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干凈,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後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著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後。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四、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五、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的想像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幼兒園中秋節主題活動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月餅是圓圓的,有不同的口味。

2、能夠大膽地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

3、體驗和同伴一起品嘗月餅的快樂。

活動准備:

材料准備:PPT課件,月餅實物,橡皮泥以及工具,膠水,廢舊的紙,圓盤子,空的月餅禮盒。

經驗准備: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的習俗,且知道月餅有多種味道。

重點:

知道月餅是圓圓的,有不同的口味。

難點:

會用各種材料裝飾「月餅」,嘗試用撕、粘、團等方式製作月餅。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創設小貓准備開一家月餅店的情境,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她吧。

(大家好,我是小貓咪咪,很高興到小二班來做客。)

師:你們猜猜咪咪來我們班干什麼的?我們聽一聽咪咪是怎麼說的?

(快到中秋節啦,我開了一家月餅店,最近新推出了幾種月餅,想請你們嘗一嘗,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我試吃月餅嗎?)

師:你們願意幫助咪咪吃他做的新月餅嗎?今天呀,咪咪把月餅帶到了我班,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實物月餅,師幼一同觀察月餅外觀,並請個別幼兒品嘗月餅。

師:這些月餅是什麼形狀的?看上去像什麼?

師總結:原來啊,月餅是圓圓的。

3、嘗一嘗,說一說。

師:嗯,好香啊,誰願意來嘗一嘗,告訴我們它是什麼味道的。

師:寶貝,你吃的月餅是什麼味道的啊?

師:仔細觀察月餅,知道月餅有各種口味。

師:哎呀,你的月餅里有什麼呀,請你仔細觀察月餅,告訴我你在月餅裡面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中秋節大家都吃圓圓的月餅,月餅有五仁的、肉鬆的、水果味的,特別好吃。

師:小朋友們,咪咪做的月餅怎麼樣?我們一起謝謝咪咪請我們吃月餅。咪咪,你做的月餅太好吃,謝謝你。

(謝謝你們,小二班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學做這些好吃的月餅呢?)

師:寶貝們,你們想不想跟小貓咪咪一起做月餅呢?

(那我們一起去我的店裡吧,我來教你們做)

⑹ 中秋節的畫報怎麼畫

工具/原料:彩筆、畫紙

1、用鉛筆在白紙上畫出中秋節的草稿圖形,並用黑色彩鉛筆畫出女孩看天空的圖形,如下圖所示。

⑺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 篇1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描述月亮變化的語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運用。

准備:

自製夜晚天空的背景圖,月亮變化圖。

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活動。

「有時圓圓像個盤子,有時彎彎像只船,要問這個是什麼?晚上抬頭向天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這個故事題目叫什麼?故事裡說了件什麼事?

3、教師運用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為什麼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麼變的呢?

4、教師利用教具再次講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麼樣變化的?(引導幼兒學習月亮變化的詞句。如: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彎彎的鐮刀等。)

5、向幼兒介紹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裡把月亮姑娘比作什麼?這樣的比喻好聽嗎?好在哪裡?

(2)你有觀察過月亮嗎?你覺得它像什麼?啟發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並用圖畫作記錄。

活動建議:

在語言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欣賞優美的兒童文學作品,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在「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活動中,運用ppt月亮變化的圖片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出示ppt時應該適時適宜,真正發揮其教育效果,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活動後希望幼兒在平時能進一步觀察月亮的變化,引導幼兒按照月亮的變化仿編故事,過一段時間後請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講述。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與准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開展前,進行牆飾布置,牆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給幼兒講述關於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著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製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像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牆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啟發幼兒想像,月亮像什麼?(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像:「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秋天也是收獲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嘗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常活動組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游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並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2、了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3、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4、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5、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6、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

活動准備:

環境准備:操場與教室道具准備:月餅、盤子、塑料刀,手套,麵粉。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等。

活動過程:

(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談談"中秋節"一些習俗,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5)小結小朋友的討論,引出今天"包湯圓"的活動。

(6)結束談話,讓小朋友做好包湯圓的准備。

(二)、家長洗手、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布置好場地准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成6小組進行包湯圓、

(三)、家園同樂——包湯圓。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狀。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製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准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干凈,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後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著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後。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四)、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五)、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的想像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聽故事,了解中秋節的起源、日期及月餅的來歷。

2.理解故事內容,可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中秋節的起源等相關問題。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准備

1.節日故事《中秋節的起源》。

2.日歷。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為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裡工作,有時翻鬆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獲的好日子,大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裡收割稻穀,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幫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大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歷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戶戶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後就在屋前擺放大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嘗美食。後來,農歷八月十五日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至於吃月餅的習俗,傳說和蒙古人當了中國皇帝有關。那時蒙古人非常野蠻和殘暴,常常欺負老百姓,有時會強搶人們在路邊擺攤要賣的東西,不肯付錢,又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於是,老百姓計劃在中秋節那天趕走蒙古人。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動,他們想出用餅來傳遞消息這個好方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上「中秋節晚上趕走蒙古人」,然後把紙條放在餅里,送到家家戶戶去。結果,大家在吃餅時都發現了紙條,於是便在中秋節這天合力趕走了蒙古人。從此以後,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便成為中秋節的習俗。

2. 與幼兒討論:

農作物到什麼季節才會成熟呢?那時人們又忙碌些什麼呢?(秋天。收割稻穀和摘水果。)

豐收的時候,人們的心情怎樣呢?會怎樣慶祝呢?(高興。全家人一起吃飯。)

人們選定了哪個日子慶祝豐收呢?這個習俗成為了什麼節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你認為在月餅里藏字條的方法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呢?(自由回答。)

3. 出示一個日歷,請幼兒說出中秋節的日期,並請一位幼兒在日歷上指出農歷八月十五。

活動評價

能較長時間專心聽故事。

能說出中秋節的起源。

能說出中秋節的日期。

能說出傳說中月餅的來歷。

活動建議

活動後可以和幼兒一起製作月餅,分享月餅。

活動反思

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了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布置環境的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准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1、導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導入活動主題

2、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3、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4、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並著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5、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徵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6、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作為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運用物品特徵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活動准備:

1、每一個孩子准備一塊月餅,並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麼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麼?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孩子進行節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體驗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體驗到的,感受才會更加深刻,教育目標的達成度才會更好,當然這對於教師和家長的要求就會高些,但是只要對孩子是好的,老師就應該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 篇7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點整

活動目標:

1.通過中秋知識競答的形式,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一起過中秋,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體驗。

3.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

4.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5.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准備:

1.視頻《月亮姑娘做衣裳》、爺爺為我打月餅、中秋月兒圓

2.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收集關於中秋節的知識,(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等等)

3.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小問答

4.盤子若干

活動流程:

各位家長好,感謝大家能來參加今天的活動,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之前也讓家長和孩子們了解了相關中秋節的知識,知道了月亮在中秋節這天是最圓的,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個故事感受月亮形狀的變化。

流程一: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師總結: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月亮的形狀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有關中秋節和月亮的知識有很多,下面就來考考我們家長和小朋友,來個"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稱什麼節?(b)

a月餅節 b團圓節 c故鄉節 d詩人節

2.中秋節又可以稱為什麼?(a)

a仲秋 b月夕 c秋節 d追月節

3.在哪個朝代中秋節才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餅最初是用來做什麼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饋贈親友的禮物 c節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誰的佳作?(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吳剛伐的是什麼樹?(B)

a槐樹 b桂樹 c柳樹 d楊樹

7.以下哪個不是中秋節傳說?(D)

a嫦娥奔月 b吳剛伐桂 c玉兔搗葯 d迎濤神說

8.中秋節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節也叫感恩節。

a 日本 b 韓國 c 新加坡 d 馬來西亞

9.在古代月圓和月缺一般形容什麼?(a)

a悲歡離合 b天氣的好壞 c凶吉的象徵 d身體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描寫中秋節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蘇軾《水調歌頭》 b 蘇軾《中秋月》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棄疾《太常引》

游戲三 《猜燈謎》

1. 老師提前將若干燈謎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

2. 請寶寶們站在教室中間,告訴寶寶們在教室內去尋找燈謎(並拿一個寫有燈謎的卡片,讓寶寶進行觀察,知道去找什麼樣子的卡片)

(1)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月亮

(2)中秋歸來---八歸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開---花好月圓

(5)明月照我還---歸有光

(6)舉杯邀明月---賞光

(7)舉頭望明月---當歸(葯名)

3. 找到後,交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手中,請爸爸媽媽去猜燈謎,用時最短的家庭獲勝。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兒圓》、親子表演,為了慶祝中秋節,我們小朋友學了一首新歌,一起來唱給爸爸媽媽聽。

老師還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媽媽也學習了新的兒歌和歌曲,歡迎大家到前面來表演。

流程四:親子製作月餅

我們中秋節必吃的一樣食品就是月餅,下面老師帶來了許多顏色形狀都很特別很漂亮的月餅,請大家一起欣賞,看到自己喜歡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著做出來,當然也可以發揮想像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餅。

流程五:月餅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雲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後來取。

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隻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問題:

1.月亮姑娘為什麼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為什麼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麼變的呢? 故事裡把月亮姑娘比作什麼?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大班幼兒已經有多次中秋節慶祝的體驗,對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開展中秋節慶祝活動,更注重的是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知識,以及感受現代中秋節所特有的藝術性。

小網路: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⑻ 你們覺得這張照片怎麼樣

只能說很一般,這張照片既看不出來女性的柔美,也看不出來男性的雄壯,是一張很另類的相片,沒有什麼意思。

閱讀全文

與女孩圖片中秋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想看長頭發女孩富的圖片 瀏覽:195
word圖片兩端對齊沒反應 瀏覽:952
狗咬式超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137
怎麼另存網頁圖片不顯示 瀏覽:56
怎麼在壓縮圖片上備注信息 瀏覽:9
比速t3價格圖片 瀏覽:292
中長發型圖片簡單 瀏覽:973
怎麼做水泥的圖片 瀏覽:724
如何列印一張圖片變兩頁 瀏覽:807
雞蛋托盤畫畫簡單的圖片 瀏覽:315
怎麼讓圖片動 瀏覽:878
ppt背景圖片簡單大方 瀏覽:291
眾泰sr8圖片價格 瀏覽:470
ipad上如何把圖片轉為jpg 瀏覽:783
勺子畫簡單圖片大全 瀏覽:503
word插入圖片在圖片中插入二維碼 瀏覽:625
初中頭發男生圖片 瀏覽:791
360怎麼快速保存圖片 瀏覽:297
許願圖片簡單大方 瀏覽:673
如何pk圖片上的文字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