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認為《中國醫生》中張子楓的表現如何
張子楓在電影中飾演一位在抗疫中痛失雙親的年輕少女。她在電影中全程戴著口罩,沒有露全臉,如果不是觀眾很熟悉張子楓,可能都不知道這個角色是她出演的。但就是這么一個短小的鏡頭,張子楓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角色人物,並且以極其細膩抓人的演技讓觀眾跟隨著她的情緒,產生極強的代入感。
文章圖片2
在這場戲份中,張子楓因為全程戴口罩,人物的面部表情被掩蓋,看起來表演難度並不大,但實際這場戲非常考驗演技。因為在五官被大面積遮蓋的情況下,人物的情緒只能通過眼睛來傳達。如果對角色理解不深,沒有產生代入感,那麼人物的情感就很難通過眼神讓觀眾感知到角色當下的情緒,那麼這段表演無疑是失敗的。
『貳』 王思聰和新歡逛街,這個女孩怎麼樣
王思聰又帶女孩出街了?前腳剛和甜仇分手,後腳又馬上有了新歡,不過這也不奇怪,這一次的女孩子雖然有足了排面,但也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吐槽,不少人都評論這是王思聰這幾年來最丑的一個女朋友,在網友的深扒之下,這名一起逛街的女孩是個十八線小演員,名叫宋美娜,長相其實還算很端正的,只不過和校長之前的女友比起來有那麼一點遜色,和趙奕歡還有那麼一點相似,也不知道搭上了校長之後,能不能出圈多點資源,畢竟旗下也是有娛樂公司的,送去綜藝選秀出道,很容易火一把。
1、甜仇出局,連換三個女孩
從七月份開始,甜仇和王思聰分手以後就有人拍到王思聰在蘇州與一名高挑的女子親密擁抱,可以看得出照片的那名女子氣質還是蠻不錯的,但是八月份到了上海以後,王思聰身邊的女孩子就換了,是一個嬌小的女生,和王思聰還甜蜜都穿上了情侶裝,八月底,王思聰還和這名女孩子被拍到一起到主題游戲館玩樂,之後一起牽手甜蜜的回家。
萬事逃不過網友眼睛,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的這名女孩子右臂上居然是一整條花臂,看來王思聰的口味還是沒有變啊,普通的女孩子,哪裡能夠接受這么花心的男朋友和這樣刺激的生活呢。
『叄』 諷刺道德綁架的圖片
道德綁架是指以所謂的道德或社會公義來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行為的一種行為方式。在當今社會,道德綁架已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許多時候,人們常常被道德綁架所害,而並不自知。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通過一組圖片,從多個角度展開諷刺道德綁架的話題。
諷刺道德綁架的圖片
首先,讓我們看一張圖片。圖片中展示了一個年輕的女孩,她在一個美容院打工。女孩臉上戴著口罩,一旁的標語寫著:「不願意戴口罩,請滾出去!」這幅圖片試圖諷刺的是那些強迫別人戴口罩的人。這些人通常會把戴口罩變成了一種道德問題,認為凡是不戴口罩的人都是無良、自私的。他們用道德標准來評判別人的行為,試圖推行自己的觀點。這種行為顯然是不可取的,因為它不僅影響到他人的自由,還會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一組關於素食主義的諷刺圖片。這些圖片表達了那些強制別人成為素食主義者的人的觀念。這些人認為,素食主義才是受到認可的生活方式,他們強制別人去接受他們的觀點,並破壞了他人的自由。這種行為不僅明顯道德綁架,而且表明了這些人是有偏見和狹隘的。人類的存在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文化背景等等,沒有人有權利在這個基礎上評斷別人。
最後,我想討論的是一組關於性別平等的諷刺圖片。在這些圖片中,女性是受道德綁架最多的群體之一。這些圖片表達的是那些認為女性在家煮飯、照顧孩子是其 「理所當然」的人的觀點。這些人用所謂的 「傳統觀念」 來支持自己的行為,並通過這種方式來定義女性的地位和角色。然而,性別平等的目標是建立在自己的選擇和自由之上的。任何試圖強制別人接受這種所謂的 「傳統觀念」 的行為都是道德綁架,都是錯誤的。
總之,這組圖片試圖從多個角度諷刺道德綁架。它們暴露了那些試圖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的人的狹隘和偏見。人類的存在是多元化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和自由。只有當我們充分尊重和理解彼此,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和平和自由。
『肆』 三伏天,為什麼街上隨處可見戴口罩的人
在我們的腦海當中一般都會產生這樣一種觀念戴口罩的人一般都是拒絕原因,環境原因所引起的,比如說最近的霧霾比較大,戴個口罩可以有效的防止細菌進入口鼻影響並發症。在冬天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戴著口罩,可能大家都不會說什麼,也覺得非常的正常。
遮醜遮臉:有很多人由於病症的折磨自己的臉部肯定會出現一些痕跡,為了能夠緩解自身的自尊心,不怕別人遠離或者是戳脊樑骨經常性的戴口罩來遮掩一下,還有一些大牌明星比較有名望的人也會戴口罩,尤其是在生活當中,害怕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對於那些身體患有疾病而戴口罩的人,通常都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對自己的腿型不滿意,大夏天戴口罩根本就分不清楚哪一個是美女?哪一個是恐龍女?關於戴口罩的人,他們心裏面的命運和要演示的事情,你覺得是什麼呢?
『伍』 抑鬱的圖片(100個抑鬱症女生的寫真)
2017年,90後攝影師牙疼,
開始了《皺起的霧》系列,
在微博上徵集被抑鬱情緒所困的人,
無償為他們拍照,記錄他們的故事。
參與的絕大多數是女孩,
至今,他已經拍攝了超過100位女性。
被攝者中90後、00後占絕大多數,
最小的是2004年生的。
她們大部分都是在童年或青年時受到傷害,
父母又疏於關心她們的心理健康。
未來,牙疼希望能有更多不同年齡段、
不同性別的人參與這個項目。
他說,「我想真正鼓勵到每個人都去直面自己,
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
並在廈門三影堂、巴黎大皇宮等地展出。
牙疼說,他其實從沒想過自己能拍這么久。
對自高中起就患上抑鬱症的他而言,
「最初的出發點就是想表達一下自己,後來慢慢地,
變成一種相互的幫助、寄託和陪伴。」
一條在杭州與牙疼見面,
聊了聊他和他鏡頭下100位女孩的故事。
第100個女孩
這個女孩叫牙牙,南京人,今年23歲。她患上抑鬱症是在爺爺去世那年,高一的時候。
她從小是被爺爺帶大的。父母在另一座城市做生意,卻只帶了弟弟一起。在牙牙看來,他們是一個常規化的一家三口,自己是落單的那個。
2013年,爺爺突然去世。她開始一個人在家生活,一個人上學、吃住。
一年她可能只能和父母見上幾次面,見了面也沒什麼交流。她記得弟弟當時早戀,父母還會開他玩笑。而她生活上的事,他們卻從不關心,只是每個月給她打生活費。
高中的時候班上同學都說很羨慕她,說她是全班最有錢的人。但她看到別人下了晚自習都有人來接,家長會別人家裡都有人參加,只有自己,永遠是一個人。
牙牙拍攝現場
生病最嚴重的時候,她一個半月里做了10次電休克治療。她說那種感覺有點像科幻片里刪除人的記憶,整個人變得很空。
手術前一周,她因為吃葯導致情緒特別激動,就在社交網路上到處說自己要做手術這件事。她告訴我說,「當時很希望有人能來私信我或者打個電話問問我怎麼了。」這件事現在想起來,她感覺特別羞恥。
她爸媽其實知道她的病,但他們不太放在心上,也不太理解抑鬱症到底是什麼,以為就像是感冒一樣,自己會好的。
今年我們拍攝時,牙牙的狀態挺好的,很平穩。但這反而讓她很害怕,害怕那種崩潰遲早會再找上自己。
這也是她申請參加《皺起的霧》拍攝的原因,想把自己現在的狀態記錄下來。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這樣等到我下次崩潰的時候,就能記起來我有清醒過,我有好過。」
牙牙是我拍攝的第100個女孩,《皺起的霧》這個項目我已經拍攝了3年,我遇到了太多像牙牙一樣被困在抑鬱症中的年輕人。
出發點是自己
拍攝抑鬱症人群的出發點,其實是我自己。
我被確診抑鬱症是在高中的時候。
高三那一年我對當兵很嚮往,因為身體的原因沒能如願。後來想去學體育,我父母覺得沒前途,不讓我去,逼著我再讀一年高四。那時候我每天就覺得透不過氣來,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
有一天我覺得這屬於一種病態,就背著父母自己去看了心理醫生。
我記得當時那個醫生看到我很是驚訝,因為在我老家山西那邊,大家對於心理健康還沒有什麼意識,更不用說未成年人。
當時我還只是輕度抑鬱,就自己拿零花錢去買葯,自己吃葯,一直持續到上大學。
直到這幾年,我才慢慢開始和家裡人說,但他們也只是說知道這個事情,並沒有太放在心上,覺得我最多就是壓力有點大,會慢慢地自己好起來。
牙疼談到大眾對抑鬱症的誤解
就像我家人一樣,大眾其實對抑鬱症還是有很多的誤解。
所以在2017年自己抑鬱症復發的時候,我就想去把這種情緒認真地展現出來——它就像霧一樣籠罩著你,讓你掙脫不了,卻又捉摸不定,忽有忽無。我給這個項目起名,叫《皺起的霧》。
從最開始的時候,我就是在微博上進行公開徵集,陸陸續續有300多個人聯系我,至今一共拍攝了超過100位被抑鬱情緒所困的人。
來找我的女孩,表面看著都特別開心
其實在徵集的時候,我並沒有限制年齡和性別,但是來找我的幾乎全部是年輕的女性。最大的也就30多歲,最小的是2004年生的,大部分都是90後和00後。
這個群體最願意去展現自己、表達自己,在我看來,這個狀態是好的。因為我們只有去直面這個問題,願意去溝通,才可能慢慢地走出來。
牙疼與女孩們初見時的場景
這些女孩大部分都是中度抑鬱,重度的也有不少,但她們來找我的時候,表面上看起來都特別開心。
她們太想讓別人覺得自己過得很好,從來不會主動去說自己有抑鬱症,除了覺得別人不會理解之外,也有其他的原因。
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女孩小易,是自己一個人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硬座,從石家莊到武漢去找我拍攝的。從小隻有姐姐和奶奶管她,但她生病之後卻誰也沒告訴。她說姐姐結婚了,奶奶身體不好,不想給她們添麻煩。
拍攝的時候,我總是會先和她們聊天,有時候也會邊聊邊拍,希望能展現她們最真實的樣子,記錄她們最真實的情緒。
小萌是2018年從海南過來找我拍攝的,當時她就是在講自己的故事,然後講著講著忍不住就哭了,我就拍了這張照片。她自己就是學心理學的,但還是沒有辦法自愈。
瑞瑞的這張,我就讓她在自己生活的空間里釋放自己的情緒,不用在意鏡頭,我去抓拍。
是什麼讓她們深困抑鬱情緒
拍了這么多年輕的抑鬱症女孩,我覺得她們中絕大部分的共性問題就是原生家庭。
第一就是父母離異。很多父母在離異後都瞞著孩子不說,直到孩子有一天自己發現了,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還有就是父母離異後又有了新的家庭,對子女的關心就會變少。
這個女生Annie,她父母離婚是因為父親出軌,還把出軌的對象帶到家裡來。經常她父母半夜吵完架就都走了,家裡就剩她一個人。
有一次還翻進來一個小偷,她就躲在那邊不敢說話。後來她和她媽媽說,她媽媽只回了句,「下次窗戶鎖好就好了。」
第二就是家暴。格格的父親是個公務員,在外面一副老好人的樣子,但回家以後會打她,打她媽媽。她說自己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一個屬於她的安全的地方。
她從高中開始抑鬱,但在她們家那個小縣城那兒,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所以她也一直都沒有受到過治療。
第三就是性侵犯。2018年我拍攝Fly的時候,她還在上高中。她從小就受到親戚的騷擾和侵犯,但她的父母一直沒有去關心過這個問題。
她極度缺乏安全感,總覺得別人在窺視她,想對她做什麼。所以拍攝的時候,我就擺了幾個穿著雨衣的人形模特在她四周,她在中間無助地看著鏡頭。
原生家庭之外,情感經歷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最常見的就是男生出軌,我拍的第一個女孩就是遇到這種情況。她和前任在一起很久,一直同居,很依賴他。我讓她把心中想表達的一些詞寫在紙上,裹住身體,算是一種發泄。
最近拍攝的女孩信,也是在大學的時候因為發現男朋友和別人有曖昧關系,想分手。結果那個男生就每天堵在她家門口騷擾她,讓她很受傷。
還有就是身材的困擾,言語暴力。
英子是我攝影課的學生,她因為自己的身材一直很自卑。平時總是戴著口罩,也不和別人說話,常常一個人。
有一天她突然和我說想參加拍攝,說自己在家看我拍的照片邊看邊哭,覺得很受觸動,也想要勇敢地展現自己。
林林現在是一名模特,但她之前很胖,在校園里受到別人的嘲笑。她之前喜歡的一個男生對她說,你喜歡我,讓我感覺很丟臉。
照片里我讓她捂著耳朵,在塑料布包裹著的環境里,想讓她去屏蔽一些外界的聲音。
這些女孩大多都是在童年或青年的時候受到傷害,留下的陰影就一直跟隨著她們。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沒有人去幫助她們,去問過她們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拍這個系列,我不僅是想讓大眾了解抑鬱症,也想讓一些當父母的,去反思一下自己對子女心理教育上的缺失。
《皺起的霧》在廈門三影堂展出現場
互助、寄託與陪伴
從2017年到2020年,我其實沒想過自己能拍這么久。
未來我真的希望有更多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人能參與這個項目,去鼓勵更多人直面自己的情緒,因為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
有一些女生,她們在最難的時候會給我發消息,說牙疼我挺不下去了。我說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我們還沒有拍攝,這對她們是一個很大的寄託。
很多我拍過的女生會拿我拍的照片做頭像。我做展覽的時候,她們還能在現場再看到自己當時的一些狀態,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更長久的陪伴。
我和大多數人都保持著聯系,有時候刷她們的朋友圈,看到她們大都在往積極的方向發展,想走出來的那個狀態,對我而言其實也是一種鼓勵。
我們之間的幫助是相互的。她們都還在堅持著,我也會堅持拍下去。
*文中參與《皺起的霧》拍攝的女孩均為化名。
任可自幼飽受家庭暴力的折磨,在2018年初確診重度抑鬱症和中重度焦慮症。確診後,她不僅沒有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還被父親罵說「有你這樣的女兒是我這輩子最大的恥辱」。
那段日子,朋友不間斷的關心和鼓勵給予了她希望。她從分享自己的抑鬱康復日記開始,慢慢創辦了「抑鬱研究所」這個抑鬱症患者社區,專注於精神心理公共教育。
一條與任可聊了聊抑鬱症在中國的現狀與一些基礎自救常識。以下是采訪精選。
Q:一條 A:任可
Q:我國目前抑鬱症的總體狀況是怎麼樣的?
A: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發病率高達5%~6%,而且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由於精神健康領域醫療資源不足,抑鬱症等精神健康疾病識別率僅有21%。有近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同時,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專業治療。這和很多城鎮沒有專業的精神專科,以及抑鬱症較昂貴的治療成本都有關。
根據我們2020年的最新調查,72%的患者確診年齡在25歲之前,大部分人青春期開始後出現抑鬱症狀。青少年抑鬱症終身患病率已達15-20%。
Q:導致抑鬱症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抑鬱症的主要症狀是什麼?
A: 導致抑鬱症的因素有很多,因人而異,一般情況下未成年的病因會比較集中、好判斷一些。但不論年齡,與家庭相關的問題都是患者自認的首要病因。情感問題和創傷經歷也是普遍的抑鬱根源。
每個患者都可能出現不同的症狀,但主要是長期、持久、穩定的抑鬱心境,對平日感興趣的活動喪失興趣或快感,精力不足,還會有一些附加症狀如自卑、無理由的自責等。13-19歲的青少年容易產生極端行為,態度消極,拒絕溝通。
Q:抑鬱症對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A: 根據我們的大數據調查,大部分患者表示難以繼續工作、生活變得不穩定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事情。因為認知功能障礙廣泛存在於抑鬱症患者中,特別是執行和注意功能障礙。
我們接觸到的未成年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被迫休學,由於抑鬱症病程較長且容易復發,他們可能幾年都無法繼續學業,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
Q:為什麼很多抑鬱症患者會選擇隱藏自己的病情?
A: 在調查患者為什麼不願意傾訴時,我們發現「害怕別人的不理解」、「擔心被歧視」依然是患者無法發聲的重要原因。所以除了正確的疾病科普知識,科學的治療手段外,公共語境對於抑鬱症患者的影響也非同小可。污名化和病恥感會降低他們的求助率、治療依從性,影響其康復,甚至導致自殺。
據我們的調查,只有約35%的患者表示在確診後得到了更好的對待。52%的患者表示,在自己遇到困難時很少有人能幫助自己。 「得到朋友的支持」是患者覺得自己病情得到好轉的首要原因 。「家人」是影響抑鬱症患者病情走向的重要原因。
Q: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A:必須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治療, 盡量選擇當地精神衛生中心掛牌所在的醫院。
用葯是治療的第一步,切勿擅自停葯。 只要不自己隨意加量,抗抑鬱葯物是不會成癮的。專家建議首次發作需服葯6-18個月,第二次需2-3年,第三次及以上建議終生服葯。
一定要先穩定下來後再輔助心理治療。 經過專業的心理咨詢,至少有75%以上的人能夠改善症狀。目前心理咨詢市場的均價是400-800元/小時,同時還有一些公益的心理咨詢,類似全國性的熱線1235400-161-9995,線上的525心理網、壹點靈,抑鬱研究所也有公號科普知識,並建立了非常多的線上社群。
就患者自己來說,關起來、躺下來、哭出來這三個常見的誤區其實是沒有用的。 運動治療抑鬱是已經被科學研究證明的有效療法, 還有一些比較簡單可行的,例如:閱讀、日記、電影和音樂等。其次,像全麥麵包、小甜品、南瓜、香蕉、巧克力和牛奶也是一些能夠為大腦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幫助大腦有效減緩抑鬱情緒的食物。
Q:怎麼幫助身邊的抑鬱症朋友/家人?
A: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了解抑鬱症的症狀;
鼓勵患者積極治療;
警惕他們極端的想法,如自殺;
肯定他們一些積極的方面,不要否認或批評他們;
制定計劃,邀請他/她一起干一些事情但不要強迫;
仔細去傾聽他們說話,但避免提供意見或作出判斷,僅僅去聽和理解就是一個強大的治療工具。
圖片由牙疼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