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瓜為什麼叫黃瓜
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
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後,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於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到了唐朝時,黃瓜已成為南北常見的蔬菜。現在黃瓜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春黃瓜、架黃瓜和旱黃瓜。而聞名全國的品種乃是外形美觀、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寧陽刺瓜。
紅柿也叫番茄,顧名思義,它來自「番邦」。由於它色彩極為鮮艷�一般都認為它是一種毒果。西紅柿是半生半長在秘魯的叢林中�當時叫「狼桃」。到了16世紀,英國有一位名叫俄羅達拉里的公爵游歷來到了秘魯,非常喜歡當地這種桃,於是,他把它帶回英國皇宮,作為珍貴的禮品奉獻給他的情人——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從那以後,西紅柿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被大量地種植,但只限於觀賞。
到了18世紀,法國有一位畫家禁不住誘惑,決心冒死嘗一嘗這「狼桃」果的滋味。他勇敢地吃下一口之後,感到酸甜可口,但想到人們的警告,仍不免心驚肉跳。於是,他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等死。時間在焦慮、恐懼中慢慢過去,他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反而食慾大增,12小時之後,這位冒險的畫家仍好好地活著,從此他忍不住經常吃起來。這位畫家不畏犧牲、勇敢地嘗試西紅柿的趣話在各地傳播開來。
到18世紀後期,義大利人開始嘗試用西紅柿做菜,並傳至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