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女人纏足,這其中有什麼緣由
提起纏足,很多人腦海里就浮現出那些足背隆起、足弓斷裂、肌肉萎縮的畸形的女性小腳。
不過一開始的纏足並沒有明清時期那麼誇張,對腳沒有太大傷害,只是稍加束縛,和現代穿高跟鞋差不多,是為了通過纏足和弓鞋使女性體態婀娜,綽約多姿。
在南唐時期,宮中舞女有在舞蹈時繞帛使足纖美,來增加身體動作的魅力的風氣。後來纏足舞風傳入了北宋宮廷,又逐漸流入民間。
到熙寧、元豐之後,纏足之風已經在伶人妓女中廣為流傳。不過對於普通婦女來說,「何暇裹兩足,但知勤四肢」,裹成一雙小腳還怎麼從事田間勞作?所以農家勞動婦女是不纏足的。
這樣看來纏足明顯是宮中舞女、女優的本事,怎麼後來引得上層貴族女性廣泛效仿呢?這源於士大夫階層的惡趣味。早在唐朝時期,詩人就流露出對「纖纖玉足」的異常喜愛,反復吟詠足之長短。
李白贊嘆浣紗女「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杜牧的《詠襪》細致描繪了玉足之美:「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不過唐代的文人只是欣賞雙足的膚白、纖細,還沒有後世那麼變態。
而宋代有了纏足一說,受到封建禮教觀念的不斷強化,詞人們將雙足上升到品鑒、把玩的地位。連蘇軾大才子也沒能脫離俗套:「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賀鑄《換追風》也雲:「掌上香羅六寸弓,擁容胡旋一盤中。」
北宋詞人晁端禮的《訴衷腸》:「纖纖玉筍輕捻,鶯語弄春嬌」,更是將對纖纖玉筍的喜愛中裹上了情慾,讓人心嚮往之。
士大夫的追捧使纏足附上了一層優雅、文明的內涵,能展示其擁有者身份地位,纏足便在貴族階層中被廣為接受。富貴之家婦女逸居無事,於是久之便競相效仿,成為風尚。她們的裹腳布的材料是比棉布還不牢固的絲帛,極度彰顯貴族階級的優雅精緻。
到宋末元初,進行纏足的年齡已經過渡到孩童,為了營造出更為「纖小」的美感,出現了彎折趾骨的裹纏方式。
元初《事林廣記》記載了與纏足有關的湯劑,用以軟化腳骨、緩解痛苦、預防治療腳趾縫爛癢,這些葯劑所針對的症狀,足以反映出當時「札縛」的痛苦之狀。文人雅士們對這種痛苦卻置若罔聞,還愈發走火入魔,元代的酒席上甚至出現了用纖小妓鞋行酒的玩法。
男性的這種畸形性癖對女性價值觀的影響不可估量。明清時期婦女纏足的現象更普遍,對於中上階層受人尊重的正妻和姬妾而言,纏是自然,不纏才不自然。她們把個體尊嚴寄託在一雙小腳上,並將裹腳視作貴族階級特權。對於上層女性來說,一雙漂亮形狀的小腳,代表了個人意志力和努力的成功,稱贊她們的小腳比稱贊她們的外在之美更令她們愉悅。
明朝中後期,隨著纏足之風越演越烈,女性為了使腳顯得更加的「弓小」,變換了纏裹的方式,在纏裹之中加入了高底,帶來了一種新的視覺樂趣。這種新型小腳使腳背中央隆起成弓形,經常被比擬為玉筍,主流審美也偏向了加入高底後的「弓彎纖小」。
此時涌現了一批專門研究小腳的文人,以文學作品為載體大肆宣揚「金蓮」品鑒標准。比如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評述:驗足之法是讓其多走幾步,看行動是否優雅,表情是否自然,走路姿勢要靈活輕便,使步履姿態凸顯女性的優雅氣質。如若為「勉強造作」的小腳,則其不僅不美觀而且易生穢氣。李漁還嘲笑過一名叫做「抱小姐」的麗人,一位貴人花千金購買了一名腳小得寸步難移的佳麗,每次移動必須要人抱著,簡直成了花瓶。
成為一無是處的花瓶還算是幸運,有的女子稍有不慎就會落下殘疾。名醫薛己就記載過一則案例:一名年僅十二歲的侍女,容貌秀麗,新主嫌她腳大,就用腳布隨便纏緊,用線密縫上。
侍女向主人抱怨說雙腳腫脹不堪,但主人並不予以理會。半月之後,滲出臭水,主人才解開纏腳布,並請醫診治。此時已經晚了,她「雙足前半段,盡皆黑腐,骨肉已死」,薛醫生盡力救治也只能「二足倶致跛蹵終生」。
也就是這種富貴人家能請得起神醫治療,反觀下層百姓,許多父母為了使女兒上嫁到更好的家庭,想盡辦法裹小其女兒的腳來討一門好親事,不知造成多少女童無錢醫治,成為殘疾。
這種陋習即使是清軍入關後也無力更改。清政府曾三番五次下令禁止纏足,但該禁令只能淪為打擊政敵的手段,造成許多無辜人受到牽連,無奈廢除。
幾次禁纏失敗後,纏足反而被賦予了「文明」的內涵,作為抵抗異族入侵的成果而愈發流行。雙足也越裹越小,成為今天人們熟知的「三寸金蓮」。
正因為纏足在發展中逐漸囊括了地位、榮辱、文明的道德涵義,它才經久不衰。清末「開眼看世界」後,纏足便被剝去了「高貴」的外衣,成為了落後、野蠻的陋習,最終在民國時期遭到取締,結束了其歷時千年對女性的壓迫。
⑵ 古代的纏足和「裹小腳」的這種陋習是從什麼時候才結束的
裹腳的結束是一個過程,制度上的結束是1912年3月13日,如果說完全結束那要更晚,但是裹腳的結束應該感謝一個人,就是孫中山,因為他頒布了禁止纏足的法令,這樣從法律上杜絕了這種現象。
裹腳開始於(南唐)李後主宮嬪窅(yǎo咬)娘,他開始纏足,後人效仿。慢慢的演變成為了一種畸形的文化審美。
清朝就已經想要結束纏足,但是卻越發高漲
但是如果說到結束,其實順治元年(1644年),孝庄皇後諭「有以纏足女子入宮者斬」。順治二年後,普通老百姓生的女孩子也禁止纏足。這是從制度和律令上的第一次禁止。但是為什麼越來越高漲呢?
康熙七年(1668年),對女子纏足開禁,纏足風靡全國,那個時候,不光是漢族女子裹腳,連滿族女子也纏足。達到了一種什麼現象呢?男子只會娶小腳的女孩子,這樣,根深蒂固的裹腳習俗深深的紮根在了國人心中。
如果想對裹腳有更深的了解,可以去浙江烏鎮,那還有中國唯一的纏足文化博物館,展出了幾百雙各式各樣的"三寸金蓮",相信你對中國的纏足(裹腳)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⑶ 李嫣摘掉「兔唇女孩」的標簽,3次手術很成功,15歲像極了誰
人見人愛,車見車爆胎的時代早已過去。有人一出生就頂著光環,而有人一出生就備受爭議,不論光環還是爭議,他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出生便是話題人物的李嫣,有著天後母親與男神父親。母親王菲更是因為自身感情與婚姻故事,走到哪兒都自帶熱度。
但是圍繞李嫣的話題卻離不開其先天性兔唇,即使在家人極力保護之下,她也難以避免遭受網路暴力的攻擊。
縱觀演藝圈與李嫣差不多年紀的星二代女兒們,小S女兒許曦文,黃磊女兒黃多多,誰不是有自己的審美與主見呢?
多多打耳洞染發,曦文的成熟硬照,都是在發現自我的嘗試。那麼,李嫣追求自己的個性又有何不可呢?說到底,她還是父母眼中的小天使,其他的,就隨它去吧。
⑷ 有種「金蓮腳」叫李沁,男演員不敢輕易抱她,一抱鞋就飛了,你怎麼看
《中國機長》讓李沁再次走進了我們的視野,都說穿同樣的衣服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顏值,在我們同穿空姐服的情況下,相比於旁邊的幾位演員,李沁要顯得出挑許多。
李沁叫「金蓮腳」的原因之後的采訪李沁也曾表明,自己從小腳就很小,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不過後來當自己成名之後,需求出席的場合也多了,所以高跟鞋之類的一直是在定做,由於外面底子買不到自己要穿的鞋碼,可見李沁的小腳是天生的,那些愛美的女生也只有羨慕的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