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表情包起源於什麼時候
表情包最早起源於一位美國人發明的笑臉符號,隨著時間的推移衍生出顏文字、笑臉、繪文字、圖文敘事以及動態圖片等各類表情包。2014年起,Emoji搜索引擎的創始人甚至將每年的7月17日定為「世界表情包日」。而表情包的真正盛行源於社交軟體的廣泛普及,用戶不僅能使用軟體自帶的表情包,還可以發布自己設計的專屬表情包。社交軟體使人們的交流逐漸從面對面溝通轉向線上交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習慣於在虛擬交流時「斗圖」。
表情包可以看作是線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補充。相較於面對面的溝通,人們在線上文字對話時較難感知對方的狀態或情緒,而發送表情包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當人們想表達負面情緒或者想懟人時,發送恰當的表情包既能表達自己的不滿,也可以緩解對方在接收信息時的尷尬。表情包還能以省力的方式豐富文字的細節,比如,微信表情中能代表笑的狀態有「憨笑」「呲牙」「可愛」「偷笑」和「微笑」等,當用戶想傳遞開心的感受時,不必思考使用何種文字更為精準,只需要發送一個表情便可解決。
年輕人使用的表情包常常帶有調侃、諷刺或戲謔的色彩,而中老年表情包則以安靜、祥和與正能量著稱,這也造成了不同代際群體對於同一表情的認知差異。比如,中老年群體普遍認為微信里的「微笑」表情是一種開心的笑,但年輕人卻認為它是帶有嘲諷和高冷感的假笑,因為它與「難過」「再見」等表情一樣視線向下,看上去是一種情感壓抑後展露的笑容。
不過,我們在擁抱表情包時,也不能忽略文字的力量。因為表情包的內容和解碼的過程都具有非理性和不確定性,很容易造成雙方交流中的誤解與偏差。無論是靜態圖片還是視頻截取伏好稿,表情包終究只能算一種淺層次和碎片化的表達,是線上人際交往的一種輔助手段,還遠遠替代不了語言或文字交流中的深刻思想與真情實感。畢竟,人與人交流的真正目的,是更好地實現雙方心靈相通。最早出現的表情符號是:-),它誕生於 1982 年 9 月 19 日的上午,這一類由標點符合組合成的表情被稱作 Emoticon,也就是情緒表情。
日式顏文字又稱繪文字(kaomoji),襪搜它將美式表情符號發揚光大,更具創意與藝術感。
2002年,全民寬頻普及政策開始在國內推行,火了網路,火了QQ,也火了2003年出現在QQ里的自帶表情。小黃臉誕生了!
ios系統出現後另一種小黃臉的表情誕生,根據 Swyft 的統計,全球每天有 60 億個笑臉表情被發送出去,在 Facebook 上每天有多達 3 億 emoji 表情被分享出去。
當QQ的默認表情開始不能滿足用戶之後,新一代的表情大多以卡通形象出現,如阿狸、悠嘻猴、綠豆蛙、兔基斯……一大缺孝批可愛的表情包很快出現,成為年輕人網路聊天的常用表情。
2007年,暴走漫畫風格開始在北美流行,之後進入中國並且引起了一股潮流雖然畫風粗糙,隨後開始取代了傳統的卡通類表情,而表情包三巨頭這時占據了大部分人的收藏夾。
表情包在發展中逐漸將網路流行語句與圖片結合,種類逐漸變多,能表達的也不僅僅是情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表情包來表達。
圖與文字的結合逐漸衍生到真人領域,韓國小可愛宋民國,金館長,歌神張學友都變為了表情包素材,漸漸的,能否被做成表情包變成了衡量潮流的一個標准。
表情包種類擴大化後,現在以一種無厘頭,好笑的形式來直接表達情緒的表情包占據了聊天的使用頻率,網友的智慧是無窮的,表情包是無窮盡的,沙雕表情包也是越來越沙雕的。
❷ 有沒有小恐龍或者小怪獸的頭像
歡迎光臨,小恐龍和小怪獸的頭像集合來啦!
多多醬最近的收藏庫可是新添了一波萌萌噠寶貝——小怪獸和小恐龍的頭像,專為喜歡可愛風格的你們精心挑選!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小怪獸系列,別看它們體形龐大,但Q版化的它們可是超級治癒的萌點哦!讓我們一起擁抱這些萌萌小怪獸的童趣吧!
接下來,是那些軟萌Q版的小可愛,無論你是喜歡哪種風格,多多醬保證,Q版化後都能讓你心動不已!想像一下,把這些頭像用作表情包或聊天頭像,是不是立刻增添了無限的趣味性?
當然,斗圖篇也不能少,小火龍的俏皮模樣,一手插腰的霸氣,撒嬌時的嬌憨,都被多多醬細心收錄,讓你們的聊天變得更有趣味。
還有動漫版的小火龍,它們的故事中,愛情的甜蜜和小恐龍的陪伴,定會讓你的心情如小火龍般熱情燃燒!無論大小,恐龍都是我們心中的可愛存在,對吧?
最後,壓軸出場的是那張可愛的小恐龍頭像,它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整個集合的亮點,讓你的桌面或者社交圈立刻生動起來。
想看更多?別急,只需在【鍵多多輸入法】中探索話題廣場,還有海量的小恐龍圖片等你來發現!這里不僅有頭像,還有更多驚喜等你來挖掘。
喜歡這些小朋友們,快來收藏吧,讓這份可愛陪伴在你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