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問下,這個動漫人物叫什麼名字啊.就是一個女孩和貓.一般顏色只有黑白紅.女孩子前面的頭發齊齊的.
Emily
品牌:Emily
Emily的全名是Emily the Strange,
她是美國新興的服裝品牌Cosmic Debris(宇宙殘骸)旗下的系列商品之一,而這個牌子的起源,則開始於1992年,一群極具創意才華的窮學生,將他們設計的圖案印在T-shirt上,在拖車上售賣。其中,原本只有T-shirt和貼紙圖案的Emily因為黑色長發、面無表情的疏離搞怪酷個性,而大受歡迎。
十年下來,除了推出衣服外,Emily還有背包、CD袋、夾趾涼鞋筆記本、滑板等周邊產品。
Emily the Strange系列的兩大主色是黑與紅,主角是小女孩和黑貓,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產品推出,然而那種異類、另世界的鬼靈精怪之感卻始終貫穿。向來說女人如貓,這兩種善變、撲朔迷離的動物組合在一起,產生的鬼魅魔力不言而喻。]
.........................................
她叫emily
Emily Strange 是Emily的全名。Strange,怪異就是Emily的姓氏。除了來源於怪異家族,天生具有不合群、特立獨行的共同品質,Emily還沉迷於一切神秘黑暗物質,熱衷和古堡,骷髏頭,蜘蛛,蝙蝠,死亡玫瑰一起出現。她永遠13歲,很大程度是因為13這個數字在人們眼中代表著詛咒和厄運,就像她的黑貓一樣。Emily甚至有一架預言機器叫「怪怪八顆球」(Oddisee 8-Ball)。總的說來,Emily信奉神秘主義,我們都可以這么說:Emily,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女巫。
在西方世界,叫Emily的女生通常給人的印象是嬌小,安靜,拘謹,內秀。比如19世紀就有兩位叫做Emily的文學名人:美國的隱居女詩人Emily Dickinson,英國大名鼎鼎的勃朗特三姐妹中寫作出《呼嘯山莊》的Emily Bront。感染了Emily們自我禁閉的個性,Emily Strange的口號是「我要你讓我一個人待著」(I want you to leave me alone),「我的麻煩就是你」(My problem is you)。Emily獨來獨往,不愛人打擾,唯一有幸作陪的生物是她的四隻黑貓:有五芒星佩飾,與Emily最親密的Mystery;眼上有傷疤,跑得最快的Miles;右耳上有缺角,經常出現在遠方的Sabbath;有花尾巴,每隻腳掌6個爪子,最足智多謀的Nee Chee。像十二星座一樣,每隻貓咪都有屬於它們的徽標。
Emily可以對所有上進和有意義的事情無動於衷,漠不關心,是個消極的虛無主義者。但她卻有一個非常激烈的愛好:搖滾樂。Emily敬仰搖滾史上的很多支獨創性樂隊,比如大門(The Doors),比如詛咒樂隊(The Damned),她還夢想發布屬於自己的搖滾樂專輯。聯繫到出生背景,Emily對嘈雜音樂的迷戀就不難理解。Emily這個卡通少女誕生於1992年的美國加州,設計者是當地的滑板少年Rob Reger。就像Rob Reger給予了Emily所有靈性一樣,美國西岸文化從骨子裡影響著R.R。眾所周知,美國加州是迷幻葯LSD的故鄉,迷幻搖滾(Psychemedic Rock)的大本營,嬉皮士的孳生地,20世紀70年代起更是朋克搖滾的重災區。R.R從高中時代起就穿梭加州的各個城市,觀看朋克搖滾(Punk Rock)演出,整個個人哲學和行事作風都深受朋克精神的浸潤。
1992年,R.R只是為Santa Cruz的一家滑板公司設計產品外型而創造了Emily,哪知道卡通形象推出後大受歡迎,R.R甚至由此得益,和朋友創建了自己的漫畫公司:宇宙塵埃(Cosmic Debris)。現在Emily已經是宇宙塵埃的第一品牌,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廣大的粉絲群,發展出了數百萬美元的產品流水線。周邊產品包括書籍,服裝,佩飾,布偶等等。雖然,宇宙塵埃還沒有在中國內地設立Emily的專賣店,但是仔細觀察的話,城市裡的暗巷小店已經可以很容易淘到Emily的仿冒品,價格大概在1元到50元不等。如果有女生恰好熱愛Emily,這些仿製品又做工不差的話,聊勝於無,還是很值得買回家珍藏使用的。
http://www.emilystrange.com,這是Emily的官方網站。通常Emily的第一手資料都出自這里。除了圖標牆紙,Flash小游戲,在線音樂,周邊產品目錄供粉絲們欣賞遊玩,更重要的是有Emily的最新活動通告。比如近來最大的消息就是6月29號,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競標取得了Emily Strange的電影改編權,將和宇宙塵埃聯合製作同名卡通電影。根據樂觀估計,這部眾所期待的影片將於2007年和全世界Emily粉絲見面。官方網站上還有Emily的粉絲俱樂部,面對日益壯大的Emily粉絲,Emily在一次訪談中說到:當我們獨自一人時我們是奇怪的;當我們身處人群中我們是比較奇怪的;當所有Emily粉絲聚集在一塊時,我們是最奇怪的。(We are Strange when we are alone, we are Stranger when alone in a crowd, and Strangerous when we're all together.)
② 請問有沒有動漫頭像是一女孩抱著貓的頭像(是情頭)一女一貓的動漫情頭
以下就是您要找的貓咪和女孩動漫情頭。
女孩
③ 求圖片出處!一女孩抱著一隻貓
出自動漫《無愛之戰》,是動畫片《loveless》的又一譯稱。
④ 有兩個少女,動漫,貌似是貓女,黑白風格,求她們的全部圖片,如果有介紹,可以發介紹
非動漫,畫師sayori的兩只貓娘,人物名字是 巧克力和香子蘭
http://ke..com/view/3322533.htm
此圖首次出現於畫集《Neko Bible》
http://oreno.imouto.org/pool/show/1313
兩貓娘其他圖:
http://oreno.imouto.org/post/index?tags=chocolat
該畫師其他圖:
http://oreno.imouto.org/post/index?tags=sayori
⑤ 有沒有可愛的頭像
專屬於獨特的你的小眾頭像,好看還不常見!這些讓人愛不釋手的頭像!來小紅書看看吧,總有你喜歡的!
獨一無二的萌萌頭像由美頭網整理發布,屬於卡通頭像頻道,與獨一無二,高清圖片,呆萌頭像,卡通頭像頭像圖片相關。...
⑥ 有沒有可愛的貓咪動漫圖
如圖所示:
一、
(6)貓咪和動漫女孩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貓咪一般指貓(貓科貓屬動物)
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一般的貓:頭圓、顏面部短,前肢五指,後肢四趾,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夜行性。
以伏擊的方式獵捕其它動物,大多能攀援上樹。貓的趾底有脂肪質肉墊,以免在行走時發出聲響,捕獵時也不會驚跑鼠。行進時爪子處於收縮狀態,防止爪被磨鈍,在捕鼠和攀岩時會伸出來。
⑦ 求此圖片出處
《甜甜私房貓》是日本女性漫畫家こなみかなた(湖南彼方)自2004年起於講談社漫雜志周刊「Morning」上連載至今的人氣作品,現在單行本發售至第9卷,有累計銷售100多萬部以上的出色成績,其中喜歡貓的讀者佔多數。
故事講述的是在初次散步就迷了路的虎斑條紋小貓「chi」(小起),被親切的山田洋平和媽媽家撿了回去,不過山田家住的卻是禁止養寵物的公寓。由於無法找到新的飼主,山田一家只能偷偷地養起了它。當小貓得到了他們的疼愛後,變得越來越調皮搗蛋,不但在衣服和地毯上隨處小便,還用名貴的沙發和爸爸最愛的牛仔褲磨爪子……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小chi也逐漸成了山田不可缺少的一員,為了能妥善的解決公寓不能養貓的問題,在偶然間山田家決定搬入一所允許飼養寵物的新公寓,從此開始小chi也開始另一段新的冒險旅程……
本中的小貓主角「chi」(小起),因為形象可愛至極,一經周邊化,形象立刻深入人心廣為人知。作者こなみかなた(湖南彼方)雖然是以《甜甜私房貓》大紅大紫,但是她本身早已是貓類漫畫的專業戶,其代表作品《貓貓克克》、《我家也有大笨貓》、《貓言貓語》等無一不是貓迷的寶典。作者懂得把握讀者的心理,她知道該怎樣把小貓最令人心疼的一面呈現出來,卻又呈現得毫不造作,讓你心甘情願地折服。也唯有真正愛貓的人,才能畫出如此有共鳴的漫畫。
《甜甜私房貓》由於廣受好評於2008年3月至9月期間由MADHOUSE改編成104話的TV動畫,每話短短3分鍾的內容,講述了黑灰斑紋的小貓歡鬧逗趣的日常生活,在現今眾多或重口味或沉重的作品大潮中不失為一部輕松小品供大家娛樂一番。動畫版第2季已於2009年4月播映。
由於《甜甜私房貓》採取隔周連載的方式,所以進度比其他周刊連載的漫畫慢很多,單行本每年只能發售一本,因此在不破壞原作的基礎上,動畫目前只製作了兩季,不久前漫畫單行本已經發售第9卷(2012年4月),按照以往的慣例或許到了2013年我們會再次通過電視銀屏迎接小chi的回歸。
人物簡介主要角色小起(チー/chi)CV:こおろぎさとみ(興梠里美)⑧ KT貓的圖片(不要背景)
KT貓的圖片如下:
HelloKitty誕生於1974年,三麗鷗公司預定推出一款小錢包,上面的圖案希望能設計出一個嶄新的人物。
而Kitty的第一代設計師清水侑子在設計之初想到小孩子喜歡的動物,不外乎小熊、小狗和小貓而已,由於前兩者早已推出過,因此她便決定採用最喜歡的貓咪了,因此這只繫上紅色蝴蝶結的小白貓便出現在錢包上。信太郎並不是很喜歡它,但是不可思議的是,這只小貓卻一發不可收拾地流行起來。
(8)貓咪和動漫女孩圖片擴展閱讀
雖然Hello Kitty只是一個動漫形象,但她同樣成為了日本的文化符號之一。1983年,Hello Kitty開始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美國大使,兒基會稱她是全球女孩子的一位特別的朋友。
無論是貓還是人,與其他卡通形象相比,沒有嘴巴的Kitty怎麼看起來都存在「缺陷」。對此官方曾解釋稱,Kitty之所以沒有嘴巴,是為了讓粉絲們可以「畫」出自己的情緒。「正是因為Kitty沒有嘴,所以她和外界可以用心靈溝通,不需任何一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