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的飯菜怎麼做
周一食譜
早餐:雜醬面
水果:梨子
午餐:土豆燜雞,清炒青菜,蘿卜大骨湯
午點:青菜瘦肉粥
周二食譜
早餐:胡蘿卜瘦肉粥,煮雞蛋
水果:蘋果
午餐:豆腐紅燒肉,上湯大白菜,淮山老鴨湯
午點:蔬菜瘦肉粉
周三食譜
早餐:三絲湯粉
水果:橙子
午餐:老南瓜燒肉,蒜蓉上海青,黃豆冬瓜肉末湯
午點:燕麥牛奶,蒸玉米棒。
周四食譜
早餐:包子,豆漿
水果:蘋果
午餐:腐竹炒肉,熗炒油麥菜,紫菜蛋花湯
午點:三鮮伊面
周五食譜
早餐:雜蔬瘦肉粥,鵪鶉蛋
水果:橙子
午餐:地瓜炒肉,蒜蓉菜心,魚頭豆腐湯
午點:銀耳紅棗糖水,蒸紅薯。
藝術-2018-12-23 19:17:18
周一食譜
早餐:番茄雞蛋面
水果:蘋果
午餐:蘿卜燜肉,手撕包菜,茶樹菇老雞湯
午點:南瓜粥
2018-12-24 18:58:59
周二食譜
早餐:雜蔬瘦肉粥,鵪鶉蛋
水果:橘子
午餐:花菜炒肉,蒜蓉菜心,豬肺雪梨湯
午點:三鮮湯米粉
、谷類食物與動物性食品搭配時,以谷類為主,動物性食品為輔。
2、足量的各類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不超過提供幼兒一日熱量的30%,而動物性食品所含蛋白質中必須氨基酸比較齊全,如此搭配才能滿足幼兒腦、體活動對熱能和生長發育對蛋白質的需要。
3、粗細糧合理搭配,不僅有營養互補作用,更重要的是粗糧所含纖維素較粗糙,能刺激腸蠕動,減少慢性便秘,促進幼兒身體健康成長
4、按時令季節蔬菜為孩子合理打造當下營養餐。
2. 適合幼兒園小朋友做的吃的
一、幼兒園一日三餐營養食譜
兒童營養食譜之早餐篇
1、水煮雞蛋。雞蛋蛋白質含量極其高,可維持身體細胞的生長發育,修復受損細胞等,增加兒童的免疫力,減少生病感冒的概率,以免家長們擔驚受怕。水煮雞蛋,口感鮮嫩且清淡,是兒童最佳的早餐之一。
2、全麥麵包。兒童應該多吃些麵食,攝取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補充能量、體力。全麥麵包不僅碳水化合物充足,而且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消化,緩解小兒便秘問題。
兒童營養食譜之午餐篇
1、西紅柿炒雞蛋。西紅柿維生素C含量高,水分充足,有促進兒童皮膚微循環,預防皮膚性疾病,並且西紅柿炒雞蛋不乏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是不錯的午餐食譜。
2、水煮西蘭花。西蘭花不僅有強抗氧化作用,還有抗癌作用,抑制體內細胞異變,保持兒童身體發育。水煮西蘭花,口感爽脆,多汁多纖維,適宜兒童食用,是不錯的一道午餐食譜。
兒童營養食譜之晚餐篇
1、水煮魚肉片。魚肉味鮮美,質地柔軟,口感上就是兒童的最愛,另外魚肉鈣質、蛋白質、微量元素含量極高,脂肪含量低,是最佳的養身晚餐之一,家長們可以多水煮魚片給小孩子們食用。
2、薺菜炒肉。薺菜是一種野菜,有清熱解火,明目養睛,護肝護脾的作用,適量給兒童准備薺菜炒肉這道營養菜,對其身體大有益處,作為晚餐食譜,薺菜炒肉還能起到緩解煩悶情緒和安神的作用。
二、幼兒園冬季飲食知識大全
保持膳食平衡
眾所周知,無論何時,兒童最好的膳食是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是指能維持兒童健康並滿足正常生長發育營養需要的膳食。平衡膳食包括六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除了母乳外沒有一種天然食物能同時提供人體需要的全部符合比例的營養素。
不過,各種食物所提供的營養成分各不相同。如米面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熱能的主要來源,因此谷類食品應是主食;魚、肉、蛋、禽類主要 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和鐵、鋅等礦物質;豆和奶類提供蛋白質和鈣;蔬菜水果能提供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鉀、鈉、鎂等礦物質;堅果類和食用油類提供脂肪和 維生素E等。因此食物要多樣化,才能做到營養均衡。
冬季飲食忌宜
均衡營養是要膳食中所供給的營養素與身體的需要保持平衡。因此各類食物要搭配,不挑食,不偏食才能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才能營養平衡。
那麼兒童在冬天該怎麼吃才能達到營養平衡呢?
首先,因為兒童在冬天熱量消耗大,因此飲食量要適當增加以滿足對機體熱能的需要。但是家長們又容易誤認為飲食量增加就是增加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這是不正確的,無論任何季節都應為兒童提供平衡膳食。多吃厚味肥甘之物,不僅對機體無益,還會增加機體的負擔。
其次,不要隨便給孩子進補。廣東人喜歡吃,更「會吃」,很多人會抓住這個不長的冬季來進補。但是孩子可以進補嗎?我們認為兒童不宜進補。因為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旺盛的階段,陽氣本身就盛,不適當的進服補葯,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第三,需要注意維生素的補充。冬天氣溫低,小朋友戶外活動減少,接受太陽照射的時間也隨之減少,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因此家長們可以在兒童的膳食 中增加一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等,4~6歲的兒童應每周補充肝類20~50g。由於熱量攝入的增加,維生素B1、B2的代謝也明顯增加,還有維 生素C、維生素A可增加人的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在冬季也應合理補充。家長們可給兒童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三、幼兒園的日常食譜
1.綠豆地瓜湯
材料:綠豆20克,地瓜(紅薯)50克,白糖少許
做法:綠豆洗凈後,上鍋用大火煮開,撈去豆皮,然後轉小火燜煮;將地瓜洗凈去皮,切成小塊,放入綠豆湯中,調中火一起煮10分鍾左右,喝時酌情加白糖即可。
功效:地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還有大量的纖維素,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防止便秘。
2.糙米漿牛奶
材料:糙米30克,牛奶100克
做法:糙米洗凈泡1小時,加入攪拌機打成漿後和牛奶混合,上鍋用小火煮開後,再略煮2分鍾,即可。
功效:糙米的粗纖維和鐵含量非常豐富,比經過細致處理的精米營養更全面一些,混入牛奶後,又添加了鈣質和優質蛋白,能給寶寶提供的營養就更多了。
3.蘿卜魚丸湯
材料:青蘿卜、胡蘿卜各50克,魚丸20克,芹菜1根,鹽、香油各少許
做法:蘿卜都去皮,洗凈,切小塊;芹菜洗凈,切碎末;鍋內加水煮開後,放入胡蘿卜和青蘿卜塊煮透,然後加入魚丸煮熟,撒上芹菜末和鹽,略煮1分鍾,滴入香油,即可。
功效:青蘿卜和胡蘿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鈣、鎂、鐵、鋅等礦物質,很適合讓寶寶經常吃;魚丸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對寶寶也很好。
四、兒童健康飲食有哪些原則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保持飲食均衡、多樣化。首先大人要給孩子做出榜樣。要記住食物沒有好壞之分,每種食物有每種食物的營養,兒童生長發育都需要。
2、食物要新鮮、自然、健康,以家庭烹制的飯菜最好,少吃商場的成品食物。
3、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和大人一起吃。餐桌上不要責備、打罵孩子,使孩子快樂進餐。
4、一日三餐都要吃,早餐不能省。吃飯速度慢一些,要細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吃飯時要專心,不要看電視。
5、多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去超市購買食物,可以觀察孩子對食物的喜好,以便交流,並對孩子進行健康食品選購和食用方面的教育。
6、吃零食時間要固定,不能吃個不停。看電視的時候不要吃零食,不要邊吃邊看。
7、不要拿食物作為對孩子的獎勵或懲罰手段。
8、及時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的進餐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及時調整。
9、到餐館就餐時,不要選擇過於油膩和甜的高能量食物,要選擇可口的低-中等能量食物。少吃洋快餐。
3. 小孩子的飯菜怎麼做好吃
1.
紫薯小米飯 1、大米和小米放一起,淘洗干凈 2、鍋里倒的水還跟平時的用量一樣 3、紫薯兩個削去外皮,切成小塊 4、把切好的小塊,放入電飯鍋,輕輕的撒在米上面 5、煮飯...
2.
豆角燜飯 1、豆角、紅椒切丁,生薑切末 2、熱鍋入油,下薑末煸炒出香味 3、然後下豆角...
3.
玉米番茄飯 1、胡蘿卜去皮後切丁、玉米剝粒 2、青豆沖洗干凈、番茄洗干凈去蒂 3、大米淘...
4.
南瓜飯 1、南瓜去皮切片,米洗凈 2、炒鍋, 少量油,下入薑末煸一下 3、調入一湯匙素...
4. 多數家長覺得幼兒園伙食費太貴,老師是如何解釋的
現在生活水平提升了,家長為了孩子花多少錢都值得,如今關於孩子的項目,也都大火,很多價格不菲,難怪很多家長說“孩子的錢最好賺”,尤其是一些幼兒園,真是“一分錢一分貨”,家長都想讓孩子有一個好的環境,也能放心,但收費相對很高,不過家長也都心甘情願,只要孩子好就行。
5. 幼兒園一周食譜應該怎麼畫,求圖片
你說的那些可能嗎?如果你是部隊的司務長,就應該知道什麼叫科學配餐系統,就知道如何使用該系統,如何根據季節和訓練任務不同科學生成每周食譜。別懵人了!
6. 幼兒園午餐炒麵條怎麼做營養分析表
1.保證鈣質的充足供應
春天是孩子長個兒的好季節,孩子長高主要是骨骼發育的結果。骨的主要成分是鈣,因此,春季應供給孩子充足的鈣。孩子每天需要的鈣量是700-800毫克,適宜的供給量是每日不少於1000毫克。含鈣豐富的食物有芝麻、黃花菜、蘿卜、胡蘿卜、海帶、芥菜、田螺、蝦皮等。再就是排骨湯或骨頭湯,這些湯不僅含鈣豐富,而且有助於身體對鈣的吸收。我園將繼續用大骨湯來烹制菜餚,並每周一次,以保證孩子對於鈣的吸收。
2.多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在人體內的作用是提高腦神經的靈敏程度,使腦對刺激的反應靈活,還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對孩子的腦和身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春季多風,氣候乾燥,易引發出血症,維生素c對防止出血有很好的作用,必須及時供給。我園將盡量多讓孩子吃些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蘋果、西紅柿、蘿卜等。
3.合理搭配粗、雜糧
粗糧、雜糧首先是能給人體補充礦物質,保證微量元素的供應,如鐵、鋅、錳、銅、鈣、磷等,其次是纖維素和各種維生素,再次是具有特殊結構的有機化合物,如芳香物質、氨基酸等。而且食物的多樣化對促進食慾、引發孩子胃口和增強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很有幫助。我園將繼續保持孩子主食的粗雜糧的搭配。運用各種雜糧的天然色澤及香味,進行合理搭配,做出各種孩子愛吃的麵食。
4.多吃含自然糖分的食物
春季由於氣候轉暖和晝長夜短,使孩子的代謝機能旺盛,戶外活動時間也大為加長,熱量和營養物質的消耗就會相對加大,使孩子經常感到飢餓。因此,我園對食譜中的間點也做了相應的調整,所用間點將以自製為主,以外購為輔。
5.精工巧做,花色多變
為了滿足幼兒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我們不僅供給營養豐富的食物,還考慮到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由於幼兒的胃容量小,消化液量也較少,單調的食物容易產生厭食和偏食。但是幼兒好奇心大,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因此,我們在製作膳食時特別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及食物的外觀形象,並經常調換花色品種,做到粗糧細作,細糧巧作,以促進幼兒良好的食慾。例如煮大米粥加入大黃米、蕃薯、花生等;麵食品種基本做到兩周不重樣,例如糖包中分別加入葡萄乾、黑芝麻、瓜子仁等、每周一次包子,但是每周的餡料都有所不同;就是面條也做成炸醬面、肉絲面、炒麵、湯面等多種款式。在食物的選擇和製作上,我們也努力適應幼兒的消化能力和進食心理,防止食物過酸、過咸、油膩。
6.營造良好的進食氛圍,增進孩子的食慾
孩子進餐時的環境氛圍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慾,餐前營養介紹,老師向小朋友們講解著今天的飯菜,既讓孩子們有一個愉悅的進食心境,又增長了孩子的知識。
7. 中班營養豐富的食物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班上總有一些幼兒從入園時在,就有吃飯挑食的現象,雖然,我們都一直幫助他們改掉這個不良習慣,但仍有孩子依然存在挑食的問題;大班孩子進入到一個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感興趣的敏感期,如何讓幼兒養成吃飯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飲食習慣,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慾望,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我設計了本節活動。通過讓幼兒了解不同食物的營養的以及各種營養對人體的作用,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設計環節中,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搭配一份營養餐,從而使此次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
活動名稱:有營養的食物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作用
2.知道合理搭配食物
3.養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
活動准備:
各種食物圖片、三個小筐、一次性紙盤、健康笑臉貼紙,幼兒園的食譜一份,部分幼兒有一些關於食物營養的知識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
做游戲,幫助孩子認識食物
師:今天,營養博士要帶我們去參觀快樂食物王國,你們想去嗎?讓我們一起開著汽車出發吧!
師:你們剛才看到了什麼?
分類介紹食物:
看谷類食物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食物就是食物王國里的谷類食物。谷類食物可以使我們有很大的力氣,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吃。
看水果蔬菜
師: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吃了會使我們的皮膚又白又嫩,所以我們小朋友一定要多吃哦!
出示肉、奶、蛋類
師:這些是食物王國里的肉類食物。吃了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更健康!但不能多吃哦!
通過游戲進行食物分類:
師:營養博士要考考你們了,這里有三個貼了標簽的小筐子,請你們把手中的食物卡片放進對應的筐內。
2.結合經驗、自主討論
師:食物王國的東西真多呀!你們平時喜歡吃些什麼?
師:接下來營養博士要帶我們去看三位小朋友,他們長得有什麼不一樣?你喜歡哪一位小朋友?
這是小小,因為她只吃蔬菜,所以長得又瘦又小;這是胖胖,為什麼叫胖胖呢?只吃葷菜,所以長成了小胖子;這是麗麗,她什麼都喜歡吃,所以長得不胖也不瘦,健康又美麗!
師:你喜歡誰,為什麼?
師:你會給小小、胖胖一些怎樣的建議?
3.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師:怎樣吃才有營養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理解營養金字塔:
最頂層:是油脂類,就是肥肉和葷油,每天吃得要適量,不可貪吃喲。
接下來的一層是奶類和豆類食物,比如牛奶呀、豆腐之類,多吃點兒更聰明哦。
第三層是雞鴨魚肉和禽蛋等動物性食物,每天少吃一些,營養才會均衡。
第四層住著水果和蔬菜,每天都要和它們做朋友,我們才會長得越來越健康。
最底層是谷類食物,就是我們平時吃的米飯、麵包之類,離開他們小朋友們就會沒力氣。所以要多吃一些。
請幼兒一起討論幼兒園的一周食譜:
把班級幼兒分成5組,每一組討論一天的食譜,說說自己的感受,提些自己的合理建議,孩子們可以圖文並茂的記錄下來。
區角活動:
小小營養師
材料投放:很多精美的食物圖片,紙盤若干。
活動指導:請幼兒做一回營養設計師,為自己設計一份營養餐!老師為你們准備了很多食物的圖片,還有紙盤,請你們用這些食物來設計一份營養餐。現在讓我們開始吧!
選取兩份比較典型的進行講評,給設計合理的貼健康笑臉。
8. 為幼兒園推薦幾款適合幼兒的飯菜
土豆玉米棒燉排骨
土豆香菇燉雞腿
五彩蝦仁(蝦仁、玉米粒、青豆、胡蘿卜切丁、芹菜切丁)
9. 幼兒園飯菜怎麼做好吃
當代年輕女性會做飯的少之又少,婚前女性十指不沾陽春水,生娃後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為了孩子的身體發育被迫成了「御用廚娘」。
可是,不少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就不喜歡媽媽做的飯菜了,反而更願意吃幼兒園的「大鍋飯」,這是為什麼呢?
究竟是調料不同、廚師不一樣、還是吃膩了媽媽的味道呢?答案:都不是!
「媽媽,我還是覺得幼兒園飯好吃」,不為調料、廚師,皆因這三點
表姐家的孩子今年4歲了,疫情在家的幾個月除了零食什麼都不愛吃,每到飯點就得追著喂。
短短幾個月,眼看著孩子越來越瘦,媽媽也很擔心,正值長身體的時候,不吃飯怎麼能行!
令媽媽沒想到的是,自從9月份開學入園以後,孩子的飯量蹭蹭往上漲,也不粘著自己要零食了。回家後吃飯時,孩子還對自己說「媽媽,我還是覺得幼兒園飯好吃」!
每天在幼兒園監控里都能看到孩子吃一大碗飯,媽媽開心的同時也有些許難過:自己這個御用廚娘竟然敗給了大鍋飯阿姨,真實意難平啊!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存在類似的現象,真正原因不是吃膩了媽媽做的飯菜,也不是對新廚師的口味感到新鮮,而是以下三點:
1)幼兒園飯菜既豐富又量少
幼兒園的食譜都是營養學家專門制定的,鑒於孩子們胃口小量不會給太多,但是種類很多。
比如一頓午餐,可能有一小塊紅薯、一小段玉米、兩勺米飯、一葷一素,營養很豐富。
如果在家,孩子吃的可能只是一根玉米或者一碗米飯一點菜,吃飽了就不想再吃其他的了,吃得又少營養又不豐富。
物以稀為貴,量越少孩子越願意吃,不同種類搭在一起激發了孩子吃飯的興趣,胃口自然就大了。
2)幼兒園食堂的「群豬效應」
孩子有逆反心理,在家裡 只有自己一個孩子,全家人催著自己吃飯,比起吃飯更想淘氣。
在幼兒園里則是競爭心理,幾十個孩子在一起吃飯,老師無意間誇獎吃飯快的孩子,觸發了孩子的「群豬效應」,大家互相比賽誰吃得更多更快。
久而久之,孩子胃口就大了,吃飯看起來也更香了。
3)飯菜更為清淡,搭配美觀
家常飯是一家人吃得,油煙味偏重又比較油膩,而幼兒園的蔬菜、肉類、蛋類、水果搭配合理。
從美觀角度來看,五顏六色更吸引孩子視線;從味道角度來看,清爽酸甜不油膩,更適合孩子的味蕾。
孩子喜歡幼兒園的飯菜?媽媽也可以學習,讓孩子在家也願意吃飯
二胎以上的家庭孩子吃飯更順利,存在互相競爭吃飯的動力。
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也不用著急,既然孩子喜歡幼兒園菜系,媽媽也可以嘗試在家為孩子做營養餐,孩子吃飯香了,能促進身體、大腦發育。
建議父母准備一本《兒童營養餐食譜》,學習營養餐的搭配,主食有哪些?葷素的最佳搭配?湯羹的熬制……
除此之外,可以根據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准備不同的營養餐,春季注重長高、夏季注重開胃、秋季講究潤燥、冬季注重儲能。
周末或者寒暑假給孩子准備一日三餐也能用得上,愛心早餐重營養、能量午餐重熱量、健康晚餐重消化吸收……
祝願每位媽媽都能贏回孩子的「胃口」,用媽媽的味道給孩子一份驚喜,健康的營養餐幫助孩子長高、變聰明。
10. 進餐時要怎麼做幼兒園
餐前組織
1. 用音樂律動和手指游戲等方式組織幼兒盥洗,減少等待現象 。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總是老師維護好幼兒的秩序,以組為單位進行盥洗,一位老師在教室看護好教室里的幼兒,另一位老師要注意幼兒上廁所的安全和幼兒洗手的情況。
從第一個孩子洗完手到最後一個孩子洗完手中間有一段時間差,從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飯又有一段時間差,是幼兒消極等待比較多的環節,如老師組織不當,先前孩子洗干凈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為了減少多數幼兒的無謂等待,老師可以積極開動腦筋,形成每個班自己獨特的組織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動物為名對幼兒進行角色分組,經過多次的觀察,總結出每次進盥洗間幼兒合適的人數和所需時間,然後對音樂的長短進行調整,錄制磁帶播放,以對應的動 物音樂對幼兒進行有序調動,中間有目的穿插需要復習鞏固的律動。
當兩組幼兒進行盥洗活動時,其餘的幼兒正在專心地做律動。盥洗回來的幼兒隨時跟進,既照顧到了幼兒間盥洗時間長短的差異,又照顧到全體幼兒,沒有了無謂等待時間,孩子洗干凈的手也不會再次污染。中間穿插的音樂律動會定時更換,有的班以手指游戲為穿插,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孩子學習的開心,老師組織輕松。環節過渡不再是一個難題。
2. 創設寬松的就餐環境,開展餐前食譜播報活動,促進幼兒食慾。
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在良好和愉悅的情緒下進餐是餐前活動的主要目的。
主要的方法是開展餐前播報活動,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獨立性,為了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長一起收集當天食譜的相關營養知識,在每餐前當小小信息播報員,向全體同伴播報當餐的食譜及其營養價值。
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夠,對於飲食的營養價值認識不清。老師就事先了解當天的菜譜,利用網路搜索菜餚營養價值的圖文,在餐前給孩子看。色彩艷麗的圖片,加上教師生動的描述,不僅讓幼兒了解每種菜對自己的身體生長的好處,還營造了孩子想吃、樂吃、愛吃的心理氛圍,當保育員把飯端到班上時,用飯菜的香味再次調動孩子們的食慾。
就餐時的細節組織
1. 把握好幼兒就餐時間,掌握正確的就餐方法 。
專家指出,就餐時間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到孩子營養素的合理攝取,由於鐵攝入不足,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增高。兒保專家主張,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幼兒每次就餐所用時間在30~40分鍾為宜。
因此,班級教師和保育員針對吃飯過快的幼兒,及時提醒其細嚼慢咽,對幼兒進餐環節中出現的邊吃邊玩、東張西望,把飯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飯耗時過慢的幼兒,找出具體原因具體分析,老師嘗試用進步星,或午餐中多出來的水果、點心獎勵有進步的孩子,或用餐後活動如玩具分享、自主游戲等來吸引他們盡量吃快。
讓幼兒逐步自覺調整用餐時間。小班幼兒是用勺子進餐,中大班是用筷子進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給幼兒進餐各環節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調羹,飯往嘴巴喂時,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來的飯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學習怎樣使用筷子正確進餐。
2. 規范幼兒端飯線路,確保進餐中的安全。
在進餐過程中總有個令老師頭疼的問題,那就是不安全因素,盡管幼兒也是很有序的按順序進行,免不了還是有因端飯引起潑灑或碰撞,老師也是天天強調注意安全,但還是不盡人意,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竅門就是,如果所有的幼兒能都圍繞在固定的線路上(如逆時針從後到前)進行活動,那麼就不會出現交叉現象,就能避免人為的碰撞。老師可以對幼兒分組端飯的線路進行統一規范,每組由組長帶隊,按固定的順序進行,無論幼兒誰當組長,位置怎麼調整都不影響線路,讓每個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個位置該怎麼走,剛開始幾天需要老師不斷的強調提醒,慢慢就好了。這不是對幼兒的限制,而是一個培養規則意識的極好環節。
3. 關注幼兒的進餐心理健康。
現代'健康'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身體健壯、發育正常、無缺陷,還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認識、情緒、情感、個性等多方面。
在幼兒園中要保證幼兒的健康發展,老師不僅對幼兒身體發育加以照顧,還要對幼兒心理加以保護。因此進食問題已不能僅從身體健康考慮,必須從心理健康的角度重新認識。在幼兒園進食中,常常聽到這樣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別說話''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進食頓時嚴肅起來。
因為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普遍認為吃飯不說話是一種美德,有利於健康。所以幼兒必須遵守這種傳統的美德,時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飯,從生理特點來看,當人的情緒低落時,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沒有食慾。
老師對吃的慢的幼兒的催促,以及對規則不時的提醒,使幼兒的神經處於緊張狀態,影響了食慾,引起幼兒情緒的反感、緊張,造成厭食、畏食。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齊克森·默海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並認為在飲食中交談,會使人們心情愉快、思維活躍、富於創造性聯想。
老師們通過觀察,會發現小班的孩子說話不多,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飯時悄悄說話。給幼兒適度的自由說話的權利,體現了對幼兒的尊重,也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那麼,老師是否因此對幼兒的吃飯放鬆不管呢?給幼兒一個寬松的就餐環境不等於放任自流,老師必須明白何時何事需要維持紀律。
在進餐活動中,幼兒願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語,沒有影響其他小朋友或破壞進食活動,個性行為就不應受到紀律的束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些小孩喜歡干擾別的幼兒吃飯,這時老師就需要維持紀律,讓幼兒了解紀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覺遵守,並逐步學會自控,使幼兒身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