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PS中豎版雙引號怎麼打
PS中可以用直排文字工具來打豎板雙引號,操作如下:
1、右鍵點擊左側工具欄中的【T】(文字工具,也可以直接按鍵盤上的字母T);
2、選擇直排文字工具;
3、在圖片中打出的雙引號即為豎版。
具體效果如下圖:
『貳』 雙引號豎行怎麼寫
2.引號『』「」
這是豎版文字中使用的引號,它們和橫行文字中的引號(「 」)相同。一些早版的書,雖然已將豎行改成橫行,但也使用了這種引號,如1960年版《中國古代神話》。
「『』」是雙引號,「「」」是單引號。「『、「」是前引號,「』、」」是後引號。
『叄』 古代人豎著從右向左寫字,怎樣書寫雙引號
古代是沒有現代使用的標點符號的。在中國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通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讀〈jù dòu〉符號」:句號表示句子的完結;讀號貌似當前的頓號,表示語氣的停頓),經常出現歧義、造成對文章字句的誤解。
但事實上中國從先秦時代就已經有標點符號,可以從20世紀以來的考古文物中見到,只不過這些符號沒有統一的標准罷了。辟如在戰國時代的竹簡中就可以見到「└」型符號,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結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現代的逗號與句號,用來表示斷句。在古人的記載中,《宋史·何基傳》稱贊何基:「凡所讀書,無不加標點。義顯自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其實,遠在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時代,中國就已有一種頗為奇特的標點符號萌芽了。清章學誠《丙辰札記》考證:「點句之法,漢以前已有之。」《增韻》雲:「凡句絕則點於字之旁,讀分則微點於字之間。」漢代許慎把標點符號收入《說文解字》[4] ,收了「、」號,解釋:「有所絕止、而識之也。」還收了「()」號,解釋:「鉤識也。」清段玉裁註:「鉤識者,用鉤表識其處也。……今人讀書有所鉤勒,即此。」因此中國古代只不過沒有現代的標點符號,而不是沒有標點符號。
第一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人是清末同文館的學生張德彝。同文館是洋務運動中清政府為培養外語人才而設立的,張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學生中的一員。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駐華公使浦安臣帶領「中國使團」出訪歐美,張德彝也成為隨團人員中的一名。張德彝有一個習慣,無論到哪個國家,都喜歡把當地的景色、人物、風俗習慣記錄下來,以「述奇」為名編成小冊子。1868年至1869年期間,他完成了《再述奇》。眼下這本書名為《歐美環游記》,其中有一段介紹西洋的標點符號,雲:「泰西各國書籍,其句讀勾勒,講解甚煩。如果句意義足,則記『。』;意未足,則記『,』;意雖不足,而義與上句黏合,則記『;』;又意未足,外補充一句,則記『:』;語之詫異嘆賞者,則記『!』;問句則記『?』;引證典據,於句之前後記『「」』;另加註解,於句之前後記『()』;又於兩段相連之處,則加一橫如『——』。」雖然張德彝不是有意識地向國內知識界引入標點符號,甚至帶有反對的口氣,覺得這些標點繁瑣,但是卻在無心栽柳的過程中為中國語言符號的發展帶來了新風。
1919年4月,胡適、錢玄同、劉復、朱希祖、周作人、馬裕藻6名教授極不願看著「現在的報紙、書籍,無論什麼樣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講文法的區別,連賞鑒的意思都沒有了」。在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一次大會上,他們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頒布通[2] 行「,。;:?!—()《》」等標點。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發布第53號訓令——《通令採用新式標點符號文》,我國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標點符號從此誕生。
又因為古代文書普遍不加標點符號,會給未加訓練者造成閱讀的困難,因此在1919年,馬裕藻、朱希祖、錢玄同、劉復、周作人、胡適等人聯名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2月出版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是用白話和新式標點寫作的第一部「新書」。1920年,在陳獨秀、胡適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經營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標點、分段並出版了《水滸傳》,這是中國第一次使用標點符號出版古典書籍。標點符號的使用,對中國的白話文的推廣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肆』 文字豎向雙引號正確書寫方法
「」『』這兩套一般都可以,如果再考慮精緻的可以參考中華書局的排版樣子。
引號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雙引號和單引號兩種,分別標志為「」『』和『』「」。其中『』和「」為曲尺形的引號。
在「」『』西式引號中不方便使用的時候使用,最早來自日本,叫鉤括弧。但是港澳台地區已經習慣在橫排時使用『』「」。
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稱謂。表示特殊含義。表示諷刺和嘲笑。突出強調。
(4)文字豎著寫怎麼加引號圖片擴展閱讀:
引語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話。成語、格言、詩詞等, 也包括擬聲詞、音譯詞。特定稱謂指具有某些特點的名稱、簡稱、專用術語以及紀念日等。特殊含義指引號中的詞語在其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產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時,引文末尾標點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話獨立來用,末尾點號放在引號里邊。如果引用的內容是句子的一個組成部分,即引文沒有獨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點號(問號、嘆號可保留),整個句子該停頓處則停頓,該用何點號則用何點號。
引號是一種很重要的標點符號,它包括起引號(用「表示)和引回號(用」表示)兩部分。
寫作文時一行字的最後一格是冒號和左引號(用「表示)時,不可以拿到下一行開頭。
『伍』 豎排文字 引號如何使用!!!
豎(直)排文稿用『』和「」(直角引號)。
在中國,橫排文稿一般使用 「 」 和 『 』,豎(直)排文稿改用『』和「」(直角引號);在中國港澳台地區,則普遍使用『』和「」。
關於直角引號『』和「」的來源,則沒有太過與肯定的答案;根據日本的一篇文獻,直角引號(日文稱「鉤括弧」)的前半部分(日文「庵點」)和後半部分(日文「鉤畫」)並不是同時出現。
(5)文字豎著寫怎麼加引號圖片擴展閱讀
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譜》自擬的十種標點中有曲尺形的引號(「 」 ),稱「釋明之號」。1906年盧戇章在《中國字母北京切音教科書》中制訂的標點系統有15種符號,包括「引書」用(「」)。胡適在1916年《科學》第二卷第一期發表的《論句讀及文字元號》一文中建議採用(『』「」)形式的引號。
前一種為西式,不適用直行文稿;後一種為日式,適用於直行文稿。錢玄同在1918年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二號發表的《句讀符號》一文中說西文引號(「」『』)「因為不適用於直行,就依日本改用」。由於當時文字書寫排版以直行為主,1919年《請頒布新式標點符號議案》決定採用曲尺形的引號,引號的這種形式於直行文稿一直沿用至今。
『陸』 豎排 引號怎麼排
豎排的雙引號是「『」和「』」,不能使用原來的那樣的。輸入方法同橫排的一樣
『柒』 WORD文檔中豎向雙引號是什麼樣的
豎排雙引號是﹁﹂、﹃﹄。
雙引號中文中用「」號表示,以前一般用「」、『』, 但中國大陸地區後來使用了類似於西文的引號 「 」 、『 』 ,豎排使用﹁﹂、﹃﹄。
而中國香港、台灣繁體中文地區仍然使用『』表示雙引號,但優先使用單引號「」,雙引號也可以在單引號里使用。
一般地說,前引號跟後引號要成對使用,但也有例外。即如果引用的文字連著有好幾段,每一段開頭都應該只用一個前引號,直到最後一段的末了才用一個後引號。
例如在《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中,高爾基信的內容引用了三段話,第一、二、三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號,但第一、二段段尾不用後引號,只在第三段末用了一個後引號。這就是引號的特殊用法。
在《天鵝的故事》中,斯傑潘老人講的故事共有五段話,也使用了引號的這種特殊用法。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號,但第一、二、三、四段段尾都不用後引號,只在第五段末用了一個後引號。
『捌』 引號豎著應該怎麼標
看你是在什麼軟體里做,一般的軟體都有橫向或豎向的文字選項,如PS.或者用最土的方法,打一點,回車,需要時空格。
『玖』 豎排的雙引號在WORD中怎麼打
word文檔中打出豎排的雙引號的方法如下(以windows10系統的word2019版本為例):
1、打開word文檔,點擊界面上方的「插入」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