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崴腳之我見
崴腳已經十天了,現在自己能下地走,但受傷的腳還會隱隱作痛,雖然走路的樣子一瘸一拐的,不過這回算恢復的比較快的了,同事們看到我來上班,無不驚嘆到「這么快就好了」。
我的崴腳經歷之前文章提過,從05年到現在幾乎每年都要崴一次,最無語的一回左腳剛崴兩周,然後右腳接著崴……唉,都是眼淚啊,言歸正傳,說說自己治療崴腳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們說的崴腳,俗稱的「腳翻船」,針對的是關節是腳踝,分為內翻和外翻兩種,很多人覺得,我管他怎麼翻,反正腳踝崴了怎麼治你給我說不就完了,這個……話是這么說,不過以我們現在遇到不懂的事,就要網路網路的現代生活習慣來說,明白這個區別還是要好很多,我自己剛開始查資料的時候,很多關鍵詞的搜索都用到了內、外翻這個概念,所以弄懂就會節省很多時間,而且搜到的內容也更有針對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跑的有點偏了,進入正題,區別內外翻,其實很簡單,就是看腳踝翻轉的方向,向身體內側就是內翻,外側就是外翻,由於腳踝內側有很多條韌帶包裹,外側相對較少,所以我們常見的腳翻船以內翻為主,嘿嘿……是不是有點繞,慢慢想就明白了,由於外側韌帶少,當腳踝向內翻轉時,拉力不足,所以就容易受傷。常見的於需要橫移的運動,羽毛球、籃球、網球等,我的崴腳幾乎都是打籃球,跳起來下落踩到別人腳,導致的腳踝內翻,由於起跳下落的慣性,加上自己超重的身體,導致我每次受傷都相對比較嚴重,都能聽到腳踝「咔咔響」,那可是真疼啊。
好吧,進入正題,說點干貨,確實前面廢話太多了。
首先,在24小時內一定要冰敷,並且制動,尤其剛受傷,要及時冰敷,每次的時間和間隔因人而異,原則就是受傷腳的皮膚溫度要略低於體溫,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長時間不間斷冰敷,以防凍傷,基本上每次半小時,間隔三到四小時一次。作用就是崴傷後,腳踝周圍的韌帶有一定撕裂,很多毛細血管破損,要及時讓傷口止血。
其次,很多人認為24小時以後就要熱敷,上葯按摩活血化瘀了,其實不然,我自己就有受傷後第二天熱敷,反而更加腫大的問題,原因是第一天剛冰敷止血的傷口被揉搓和加速的血液循環所撐破,於是自然就越來越腫,那怎麼辦,我也是在「三個字」節目中剛學到的,用貼扎的辦法,簡單說,就是買來肌內效(也就是肌肉貼),剪兩格的長度,大概10厘米左右,在長的一端留1厘米左右折起來,從另一端開始用剪刀將長度剪為三等份,注意只剪到對折線的位置,剪完後,形狀就像π中間在加一條豎線的形狀,然後橫條貼在腳踝靠小腿的位置,豎條拉開,向爪子一樣覆蓋住受傷區域就好,注意三條爪子是分開的狀態,只要覆蓋住受傷區域就行,這樣一兩天過後就會有效果,消腫除淤,具體原理有點復雜,有機會再說吧,但是效果還不錯,可以試試。
最後,就是要活動,在受傷24小時過後,我們就要開始活動受傷的腳踝,將受傷的腳放置於高於心臟的的位置,以受傷的腳踝為軸心,正直向下踩和向上勾受傷的腳,1秒1次,每天50次左右,注意動用幅度在能承受的痛范圍之內,假如很痛還非要堅持用力做,那隻會適得其反,假如痛的根本無法做這個動作,那剛開始也可以用抓腳趾代替,慢慢的再做踩腳。
好了,這就是我個人崴腳多年,經歷各種坑,目前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沒有幫助,哈哈,因為大家都不會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