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錢幣價格表
清朝錢幣價格一共有一百萬種,怎麼給你?所以你自己先學習學習,先買一本中國古錢大字典(清代錢幣卷)先看看,然後再買一本中國銅幣目錄,學完後就知道清朝錢幣一般的價格了
㈡ 清朝錢幣從1644/1911一套能賣多少錢
沒太明白你的具體意思是什麼,建議上傳清晰錢幣正反面圖片,一般情況下錢幣的品相決定價格,普通的一套清朝錢幣幾百元,當然鑄造局不同品相不同,價格也就不一樣,具體的得看實物
㈢ 嘉慶通寶圖片及價格簡介
導語:大家聽說過嘉慶通寶嗎?嘉慶通寶事實上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錢幣,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在這篇文章中,小編將為大家介紹嘉慶通寶及其價格,帶大家欣賞嘉慶通寶的精美圖片。
嘉慶通寶圖片及價格簡介
我們可以看到上面這張嘉慶通寶的圖片,嘉慶通寶的直徑大概在2.2厘米到2.6厘米范圍之家,質量大概為2克到4克之間。錢幣的正面上有文字「嘉慶通寶」,這四個大字都是用楷書進行書寫的,閱讀順序是從上而下是嘉、慶二字,然後再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是通、寶二字。
錢幣的背面是用滿文書寫的「寶」字,不僅如此,錢幣的背面還有少許的星月紋以和一些表示吉祥的汗漬,比如說吉、福、康、壽、寧等。清代的錢幣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一代皇帝都只能用同一種年號的錢幣,外形簡單較簡單,錢幣的名稱都叫做通寶,錢幣上的文字都是用工整的楷書進行描寫的,閱讀順序都是按照從上而下,然後再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
嘉慶通寶的雕母十分稀少,因而十分貴重,因為嘉慶通寶的雕母的製作工藝十分精緻,每一條線的刀痕,不論是粗線還是細線的刀痕處理得都十分干凈,字跡十分清晰,刀痕利落,肉質也是極為平整的,所以,我們可以依據嘉慶通寶的製作工藝來判斷其真偽,如果是假幣的話,製作工藝往往十分粗糙,刀口也是十分不利落的、
因為嘉慶通寶的存世量很大,因此這種錢幣並沒有我們想像中值錢。一枚直徑24mm以上,厚1.0mm左右的嘉慶通寶的價格為18元,而一枚普通的,直徑只有10mm左右的嘉慶通寶的價格只有2元到3元。如果是一套完好無損的嘉慶通寶的話,價格為169元。事實上,清朝的錢幣中最值錢的還屬雍正通寶,一枚直徑為10mm以上的雍正通寶的價格為20000-25000范圍之間。
在這篇文章中,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嘉慶通寶的基本知識和價格,也帶大家欣賞了一些嘉慶通寶的突破。大家是否對嘉慶通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開拓視野、增加一定的知識量哦!
㈣ 清朝時期的貨幣,你都有哪些了解
清朝發行過很多錢幣的,銅錢通過發行過大致十三種,還發行過紙幣,銀元和大清銅幣。這個門類是很大的,我先和你說一下銅錢總共具體發行過哪些,清朝總共有十一位皇帝,一位可汗,從皇太極的時候開始稱帝的,但是大眾一般都是從順治開始算皇帝的,這種方式來說的話,總共有十位皇帝。
大清銅幣是指1900元,止1911年,總共發行的版式有近百種,每個版式的市場情況都是各不相同的,最便宜的市場價格只要十幾元,但是最貴的市場價格能夠達到上萬元的,但是我們生活中收藏到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版式的,市場價格並不是很高的。
㈤ 清朝錢幣值多少錢
清朝錢幣價值參考如下:
豐天省造光緒元寶單龍銀元目前市場參考價860,大清銅幣中心鄂十文目前市場參考價300,中華民國四川銅幣,背大漢目前市場參考價60,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阿克蘇局精鑄500元,道光通寶楷書折三背阿克蘇局1000元,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蘇局雕母8000元。
清代幣制是銀錢平行末位,大數用錢,但白銀的地位更加重要。清代的銅錢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襲兩千多年來的方孔圓錢,用范模鑄幣。到了清末,才採取了機器鑄幣,鑄造新式銅錢和銅元。
我國最早的機制洋式銀元為光緒年間的「光緒元寶」,俗稱「龍洋」,因銀元背面一般鑄有龍紋而得名。同時出現機制銅元,又稱「銅板」。機制銀幣和銅元的出現對我國傳統的銀兩貨幣和方孔圓形為主的銅錢制是一種巨大沖擊。
清代發行的紙幣品種復雜,有官鈔和私鈔之分,官鈔即由官府金融機構發行,私鈔由民間金融機構發行,紙鈔又可分銅錢票、銅元票、銀兩票、銀元票四種。發行紙幣開始有庫銀准備金、鈔本來憑證。
滿洲人在入關以前就開始鑄幣了。努爾哈赤天命元年鑄天命漢錢,滿文,四字,沒有加圈點;天命通寶是鑄的漢文。太宗天聰元年鑄天聰江錢,背面穿左右滿文十字,穿右有滿文一兩字樣。順治元年鑄順治通寶。順治錢有五種;光背、背面有一個漢字、一厘錢、背面有兩個滿字、滿漢文錢。
康熙年間鑄康熙通寶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後鑄造小錢。雍正以後,制錢都仿順治錢五式,除正面的年號外,背面都是兩個滿文字。寶福局所鑄的錢,局名有時也用漢字。乾隆年間鑄乾隆通寶,乾隆通寶紅錢中,還有庫車地名的,分普通和當十兩種,當十的背面穿孔的上下有"當十"兩個漢字。
清代銅錢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鑄行小平錢。清代銅錢中以咸豐錢最為復雜,錢文有通寶、重寶和元寶之分,面值不同,錢值不同。清朝民間商務大數用銀,小錢用錢,錢、銀並行。
㈥ 清朝錢幣哪個最值錢
這個問題不好下結論,因為每個朝代都有一些特殊版別的錢幣,它們的價格都不菲。比如有些雕母錢,開爐刻花錢,及一些存世量及少的如祺祥銅通寶等都極具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
㈦ 清朝錢幣的市場價格
清 雍正通寶 普通品價值400元左右參考
其它清錢普通品價值5~20元左右參考 特殊版除外
㈧ 清朝的錢幣值多少錢
努爾哈赤是明末我國東北的少數民族--女真族的傑出首領。1616年他建立金國,史稱後金,與明政權抗衡。1636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在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清滅明,建立了清朝。清代幣制是銀錢平行末位,大數用錢,但白銀的地位更加重要。
清代的銅錢在最初的二百多年中,都是承襲兩千多年來的方孔圓錢,用范模鑄幣。到了清末,才採取了機器鑄幣,鑄造新式銅錢和銅元。滿洲人在入關以前就開始鑄幣了。努爾哈赤天命元年鑄天命漢錢,滿文,四字,沒有加圈點;天命通寶是鑄的漢文。太宗天聰元年鑄天聰江錢,背面穿左右滿文十字,穿右有滿文一兩字樣。順治元年鑄順治通寶。順治錢有五種;光背、背面有一個漢字、一厘錢、背面有兩個滿字、滿漢文錢。
康熙年間鑄康熙通寶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後鑄造小錢。雍正以後,制錢都仿順治錢五式,除正面的年號外,面都是兩個滿文字。寶福局所鑄的錢,局名有時也用漢字。乾隆年間鑄乾隆通寶,乾隆通寶紅錢中,還有庫車地名的,分普通和當十兩種,當十的背面穿孔的上下有"當十"兩個漢字。乾隆錢的成色先後不同,各地也不同。乾隆五年以前,鑄錢不加錫,稱為黃錢,加錫後叫做青錢。嘉慶道光錢名有十九種,計泉、源、直、晉、蘇、昌、福、浙、武、南、陝、川、廣、桂、雲等,錢背為寶東,滿文即用康熙錢的東字。咸豐時鑄局大增,咸豐錢也特別多,特別復雜。在計值方面,咸豐錢可以分為十五級,從一文到當錢,錢上有鑄局名稱,所以各局所鑄,文字不同,而且福建所鑄,除了計值上,還有計重若乾的文字。凡是背部文字多的清代錢都要注意收集,說不定就是珍品。同治年間的當十錢較多,小制錢在咸豐就已停止鑄造,而當十以上的大錢,因民間不用而停鑄。光緒年間鑄造當十錢光緒重寶,光緒通寶小制錢,現在所見小錢較多。宣統年正式用舊法鑄錢的。大概有寶泉局,另外有寶廣和寶福兩種機器錢,以及一種有圓孔的大清錢幣。光緒時廣東的機器鑄幣最為通行。廣東鑄的機器錢,有制錢、當五、當十,當五、當十是樣錢。制錢中又有大小兩種。大制錢又有兩種,一種背面穿左為一滿文"廣"字,穿右為一漢文"廣"字,穿上橫寫"庫平"二字,穿下有"一錢"兩個字。另一種是順治第五式,即背面有滿文"寶廣"二字。光緒二十六年,廣東開始鑄造銅元,正面為"光緒元寶"四個字,中間沒有方孔,而有"寶廣"兩個滿字,下面靠近外部有"廣東省造,每百枚換一圓"字樣,背面是蟠龍花紋,下面近處廓有英文字樣。後改每百枚換一圓的字樣為"每元當制錢十文"。清代錢幣仍多為偽品出現。 太平天國建國多年,也鑄貨幣發行,以銅錢為主。幣面全為漢文,正面多是"太平天國"四字,前面"聖寶"兩字。也有正面"太平聖寶";而背面"天國"。而且背面的"天國"兩字有時分別排在穿孔的上下,有時是左右分排。也有正面"天國聖寶",背面"太平"的,種類也多,分不清哪一種是哪一省鑄造的。因為幣面沒有鑄造有省名,作價也不清楚。錢文製作有幾種書體,如真書 宋體等。太平天國錢幣大錢、花錢的偽品尤多。太平天國的錢幣流傳下來的不多,因而每枚大錢都在數百或上千、上萬元,自然偽品是不少的。小刀會在上海起義後也鑄太平通寶錢,背有日月,象徵明字,也有背面穿上有"明"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