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腳蛇和壁虎是一樣的嗎身上有寄生蟲嗎
四腳蛇和壁虎不是一樣的,它們身上都有寄生蟲。
四腳蛇俗稱蜥蜴和石龍子,因為它有蛇字,許多人怕被它咬後中毒.其實四腳蛇既不是蛇,也不會咬人。
四腳蛇全長約20餘厘米,尾極長,約佔全長的2/3。全體披有鱗片。吻鈍圓,吻長為眼徑的1.5倍;鼻孔在鼻鱗的中央;鼻鱗、吻鱗、第1枚上唇鱗之間各介有 2~3枚小鱗;頭部鱗大小不等,均具棱;有鼓膜,鼓膜處覆有小鱗;眼瞼發達,能動,瞳孔圓形。背鱗及體側的鱗較小;背中央有鬣鱗,愈向後愈小,至尾部消失;其兩外側各有1行棱鱗。
蜥蜴和石龍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福建、廣東、廣西、江蘇、浙江等地區.它們行動敏捷,一般白天活動,常在草叢,石堆和路旁出入,遇到驚擾,就迅速竄到附近隱蔽處躲藏起來。
蜥蜴和石龍子的主要食物是昆蟲,而這些昆蟲絕大多數是害蟲,所以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
四腳蛇的尾巴被夾後會立即脫落,但它們依然能正常生活,過些時候會逐漸長出新尾巴。這種生理現象,叫做再生。
四腳蛇種類很多,分布較廣的尚有藍尾四腳蛇、銅石龍子等。
壁虎是蜥蜴的1種,又稱守宮。體背腹扁平,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其中壁虎屬約20種,中國產8種,常見的有多疣壁虎、無蹼壁虎、蹼趾壁虎。在溫暖的地區、叢林、沙漠都有分布,以至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地區的各家各戶有檐篷小洞的地方都可以發現其蹤跡,但由於壁虎是季節性動物,溫度於攝氏11度或以下的環境下仍然活動的話就會死去,所以一般在亞熱帶地區生活的壁虎,每逢冬季就會躲起來冬眠,故此壁虎比較少見於溫帶和寒帶等寒冷地區。
壁虎的其他生理特徵與蜥蜴類似,但是有一點不同,兩耳之間什麼也沒有。我們可以從壁虎的一隻耳眼看進去,直接通過另一隻耳眼看到外面。壁虎的中樞神經系統位於脊髓中。
㈡ 家裡經常出現的壁虎是什麼種類
家裡經常出現的壁虎應該是多疣壁虎和中國壁虎。
中國壁虎(學名:Gekko chinensis)為壁虎科壁虎屬的爬行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福建南部、廣東、海南、廣西東部、雲南南部等地,多見於亞熱帶以及棲息於野外或建築物的縫隙內。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多疣壁虎,亦稱壁虎、天龍、守宮。爬行綱,壁虎科。體扁平,背面暗灰色,有黑色帶狀斑紋。常在壁上活動。分布於山東、陝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
(2)壁虎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壁虎對我們的好處:
壁虎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它潛伏在壁縫、瓦檐下、櫥拒背後等隱蔽的地方,夜間則出來活動。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現在燈光照射的牆壁上、屋檐下或電桿上,捕食蚊、蠅、飛蛾和蜘蛛等,是有益無害的動物。
壁虎也是一種中葯材:
壁虎也叫蠍虎,舊稱守宮、爬壁虎、爬牆虎、蠍虎,天龍古代「五毒」之一。壁虎去內臟的干製品入中葯,名「天龍壁虎」,有補肺腎、益精血、止咳定喘、鎮痙祛風和發散消腫的功效,可治淋巴結核、神經痛、慢性關節炎、乳房腫塊。用於治療食道癌、腸癌、原發性肝癌、肺癌等。
同樣,壁虎也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加以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壁虎
㈢ 這是什麼壁虎有毒嗎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普通壁虎,沒有毒。
壁虎 (爬行綱動物)
壁虎是蜥蜴的1種,又稱"守宮"。西南地區稱「四腳蛇」、「巴壁虎」,"巴壁蜥"等。
體背腹扁平,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㈣ 藍尾巴的壁虎是什麼
藍尾巴的壁虎是藍尾石龍子。
藍尾石龍子頭體長70~90毫米,尾長130~160毫米。吻鈍圓;上鼻鱗1對,左右相接;前額鱗1對,彼此分隔;頂鱗之間有頂間鱗;耳孔前緣有2~3枚錐狀鱗;後頦鱗1枚。
體覆光滑圓鱗,環體中段21~28行;肛前鱗2枚;股後緣有1簇大鱗。背面深黑色,有5條黃色縱紋,沿體背正中及兩側往後直達尾部,隱失於藍色的尾端。
藍尾石龍子的生活習性:
藍尾石龍子棲息於長江以南的低山山林及山間道旁的石塊下,喜在乾燥而溫度較高的陽坡活動,但在茂密的草叢或平原地區比較少見。春季捕食蝗蟲、避債蟲、鼠婦及鞘翅目昆蟲等。
其中害蟲約占食蟲量的46%;夏季食物內容更為廣泛,主要成分也轉化為叩頭蟲幼蟲、鼠婦和螞蟻等,害蟲的比例也隨之相應增加。3月下旬或4月初出蟄。每年繁殖1次,6~7月產卵5~9枚,卵乳白色而略泛紅。
㈤ 這是啥壁虎還是蜥蜴
蜥蜴!看腳指頭!壁虎的腳指頭上會有吸盤的!
你看圖片上這個的腳指頭,根本沒有吸盤的,而且有點像圖畫中的龍腳,這樣的就是蜥蜴!
有點像麻蜥,,你可以搜索對照下,又名麻蜥蜴,麻蛇。體長不超過100毫米。吻較窄,吻棱不顯。頭頂大鱗對稱排列,鼓膜大而裸露,背部全為粒鱗,腹鱗比背鱗大,近方形,向腹中線呈斜行排列。肩前方兩側至腹面有1明顯的皮膚褶形成的領圍,領圍游離緣為較大的鱗片。指、趾下面被棱鱗,股腹面有股孔。尾長為體長的1.5倍以上
㈥ 四腳蛇圖片
四腳蛇圖片:
四腳蛇全長約20餘厘米,尾極長,約佔全長的2/3。全體披有鱗片。吻鈍圓,吻長為眼徑的1.5倍;鼻孔在鼻鱗的中央;鼻鱗、吻鱗、第1枚上唇鱗之間各介有 2~3枚小鱗;頭部鱗大小不等,均具棱。
有鼓膜,鼓膜處覆有小鱗;眼瞼發達,能動,瞳孔圓形。背鱗及體側的鱗較小;背中央有鬣鱗,愈向後愈小,至尾部消失;其兩外側各有1行棱鱗。
(6)壁虎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四腳蛇主要分布在我國福建、廣東、廣西、江蘇、浙江等地區。它們行動敏捷,一般白天活動,常在草叢,石堆和路旁出入,遇到驚擾,就迅速竄到附近隱蔽處躲藏起來。
蜥蜴和石龍子的主要食物是昆蟲,而這些昆蟲絕大多數是害蟲,所以,它們是人類的好朋友。
四腳蛇的尾巴被夾後會立即脫落,但它們依然能正常生活,過些時候會逐漸長出新尾巴。這種生理現象,叫做「再生」。
四腳蛇種類很多,分布較廣的尚有藍尾四腳蛇(長江流域以南)、銅石龍子(華南、華中)等。
㈦ 小壁虎的尾巴是什麼樣的
小壁虎的尾巴的樣子:
尾背面的鱗多少排列成環狀,每隔9~10排為一排整齊而略大之鱗。尾腹面中央的1縱排鱗較寬。
壁虎的斷尾,是一種「自衛」。當受到外力牽引或者遇到敵害時,尾部肌肉就強烈地收縮,能使尾部斷落。掉下來的一段,由於裡面還有神經,一些時候尚能跳動。這種現象,在動物學上叫做「自切」。
當壁虎遇到敵人攻擊時,肌肉劇烈收縮,使尾巴斷落。剛斷落的尾巴由於神經沒有死,不停的動彈,這樣就可以用分身術保護自己逃掉。同時壁虎身體里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再生尾巴。當壁虎尾巴斷了的時候,就會分泌出這種激素使尾巴長出來,當尾巴長好了之後,就會停止分泌。
㈧ 小壁虎長得什麼樣子的圖片
壁虎皮膚柔軟,體肥短,頭大,四肢軟弱且常具趾墊。大部分體長3~15公分(1.2~6吋,包括占總長之半的尾)。壁虎體背腹扁平,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壁虎的斷尾,是一種「自衛」。當它受到外力牽引或者遇到敵害時,尾部肌肉就強烈地收縮,能使尾部斷落。這種現象,在動物學上叫做「自切」。剛斷落的尾巴由於神經沒有死,不停的動彈,這樣就可以用分身術保護自己逃掉。同時壁虎身體里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再生尾巴。當壁虎尾巴斷了的時候,它就會分泌出這種激素使尾巴長出來,當尾巴長好了之後,它就會停止分泌。壁虎家族種類繁多,個頭有大有小,腳也各有所長,但毫無疑問,它們的原理極為類似——壁虎的每個腳趾下面都有一排排「襯墊」,每個「襯墊」上有成千上萬的剛毛,每根剛毛的頂端又分散幾百個毛茸茸的「小刷子」。這些「小刷子」形成了非常大的吸附力,使得壁虎每走一步,就像把腳像貼紙一樣從牆上撕下來,然後黏到別處。——放心了,粘性甚強的壁虎之腳並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這是無數科學家絞盡腦汁也不知的地方。
如果把壁虎腳上的力合起來,它能抓起133千克的重物!
㈨ 壁虎長什麼樣
這就是壁虎的圖片。
蜥蜴亞目(Sauria)壁虎科(Gekkonidae)所有蜥蜴的通稱,約含80屬750種。對人無害,但叫聲擾人。為小型爬蟲類,多屬夜行性。皮膚柔軟,體肥短,頭大,四肢軟弱且常具趾墊。大部分體長3~15公分(1.2~6吋,包括占總長之半的尾)。能適應由沙漠至叢林的不同棲息地;許多種常到人的住所活動,並多以昆蟲為食。平均壽命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