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唐朝的一個銅幣現在的價值是多少
唐
唐初一度沿用隋五銖錢。唐高祖時正式發行五銖,鑄行「開元通寶」,並迅速推行,延綿七百餘年的五銖至此結束。高宗乾封元年鑄乾封泉寶錢,以一當十,不久即廢去。開元通寶的使用,使唐代貨幣保持了長期的統一與穩定。安史之亂,是經濟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唐肅宗乾元元年發行虛價的「乾元重寶」錢,錢制漸趨混亂。中唐發行「兩稅法」,以銅錢征稅,貨幣供應不足,武宗會昌元年鑄了「會昌開元」錢後才緩解了嚴重的錢荒。唐代中晚期出現了「重寶」「元寶」等錢名,此後中國的方孔圓錢,形成了記年號,稱「寶」的錢制。開元通寶的形制不但成了後世小平錢的基本鑄式,還被沿襲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古代日本、朝鮮及越南等國,都受到了開元錢的影響。唐
名稱書體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孕星 30元 公元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淵乘機起兵,攻克長安,次年隋亡,他在關中稱帝,國號唐。武德四年廢通行1300年的五銖錢,改鑄開元通寶。開元為開新朝之元,與開元年號無關。初期徑2.4--2.5厘米,重3.8--4.2克,貞觀年間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後錢文四字稍欠勻稱。德宗以後鑄制粗陋,終唐近三百年,版別,樣式繁多,另有金、銀、鐵、鉛線,由於鑄期長傳世豐富。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雙桃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月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巨星 4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星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星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三月 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四月 2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同心結 7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金質 80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銀質 2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洪」 2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興」 14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京」 12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宣」 1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平」 2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丹」 3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大「平」 1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小「平」 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永」 13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永」 15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福」 6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福」 1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福」 1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丹」 8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桂」 6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左「廣」 8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廣」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太平藍大王」 15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藍」三雲 18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梁」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梁」 3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梓」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鄂」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反「京」 4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京」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昌」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益」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洛」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襄」 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藍」 4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越」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宣」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潭」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潤」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興」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兗」 8元
開元通寶隸書折十唐代 1600元
開元通寶隸書當十折三型唐鑄 無定價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唐鑄 1元
乾封泉寶隸書小平唐代 300元 高宗乾封元年鑄,以一當開元通寶錢十。錢體略大於開元錢,徑2.5厘米,重3.3----3.5克,因鑄期短,傳世少,出土多在陝西境內。常見多為贗品。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唐代 2元 肅宗乾元元年始鑄之虛值大錢,一當十與開元錢並行,後期減重大小不一,版別甚多,背有星、月、祥雲,瑞雀等。當五錢徑2.5厘米,重4克上下,當十錢徑2.9----3厘米,重10克上下。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唐代 1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白銅母線 80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背祥雲 40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背瑞雀 110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背「洪」 160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背「二」 11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背「十」 100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二背重輪 5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十背重輪下月 20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十背重輪下月 20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二背重輪 20元
乾元重寶隸書小平背重輪 4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十背重輪八星 1500元
大歷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500元 唐代宗大歷四年於絳州鑄造,錢文隸書,旋讀光背,徑約2.3厘米,重工業2.5克左右,因含錫,銅色昏濁,製作粗陋。大歷錢鑄期短暫,故傳世甚少。
大歷元寶隸書小平背月 650元
建中通寶隸書小平大樣 1200元 唐德宗建中元年復商州廢爐所鑄。錢文四字隸書,徑2.1--2.3厘米,銅色暗紅,錢體薄小,由於鑄期短,傳世,出土甚少。
建中通寶隸書小平小樣 800元
得壹元寶隸書折十光背 300元 乾元二年唐叛將史思明占魏州稱「大聖燕王」建元「應天」溶佛寺銅器得壹元寶大錢。錢文隸書旋讀,徑3.65--3.9厘米,重18.8--23克,痛月紋多種,得壹為初始、純正意,而非年號錢,行未久因惡得壹非國運長久之兆,遂改元更鑄順天元寶,故世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
得壹元寶隸書折十背月 400元
得壹元寶隸書折十背四月 1300元
得壹元寶隸書折十背四星一月 2000元
順天元寶隸書折十背月 120元 唐叛將史思明公元760年占洛陽,自號大燕皇帝,建元順天,鑄順天元寶,形制,色澤均同於得壹元寶,錢文隸書,徑37.5厘米,重20.8克,錢背多有星,月紋,鑄行壹年有餘,故傳世較得壹元寶多。.
順天元寶隸書折十背月星 500元
高昌吉利隸書小平大樣光背 2300元 南北朝時高昌國曲氏王朝鑄。其故都在今新疆吐魯番東南20里處,北魏太和廿三年曲嘉為王,傳世至唐貞觀十四年為唐所滅。錢文隸書有北魏氣韻,內外郭齊備,素背無文,徑2.6--2.67厘米,重12.5克,此錢傳世不多。幸阿斯塔那及陝西曾有微量出土。
所有唐朝錢幣價格
Ⅱ 唐代開元通寶,銅制,一個能值多少錢
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由於其質量合理,通貨控製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錢幣主要是要看發行量、存世量、品相,不是所有的錢幣都值錢,一百種幣種難得有一個幣種值錢的,大部分不值錢,幾塊幾十塊幾百塊之間,叫你參加拍賣肯定給你估價幾十萬甚至過百萬不等,天價只是傳說,成交才是王道。
Ⅲ 唐朝的一個銅幣現在的價值是多少
要看是什麼幣
開元通寶(含會昌開元)最賤,最常見的是光背,5元一枚。但是最罕見的雙面鎏金的可以有15000。值得說的是開元通寶有一些地方背面有刻有鑄單字(譬如益,代表就是成都那裡鑄造的。)這種幣單品大概10~20元,但如果您收集了整個唐朝地圖,完整的一版,那整套價格當然就不一樣了
乾封泉寶是第一個年號錢,但是就鑄造了8個月,然後就馬上回收銷毀重鑄開元通寶了。所以這部分價格就比較高,最常見的品種也是800起步。
乾元重寶是肅宗起的主要流通錢,又叫「大錢」傳世較多,最常見的小二背重輪一枚就20元左右。但是最罕見的折二背十的將近價值就到10000
大歷元寶是唐代宗時期鑄的,含錫,粗製濫造。不過數量傳世較少。一般光背是500起步。背月的是650
建中通寶是唐德宗時期鑄的,出土很少。800起步。大樣可以有1200
另外,安史之亂時,叛賊還鑄造了2種類錢,一般也算在唐銅幣范疇內
順天元寶較多,背月120元起步,背月星有500
得壹元寶較少,(所以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光背300起步,最貴的四星一月2000元往上。
Ⅳ 唐朝有什麼銅幣
圖片這個是北宋的宣和通寶,唐朝應該是開元通寶
Ⅳ 唐朝的一枚銅錢現在值多少錢
中國唐代的古錢幣種類繁多,價格也是天地之差,只能告訴你最便宜的唐開元通寶價值1元左右參考,特殊版除外
以唐開元通寶為例它也是有特殊版別的,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具體的補個圖看看再說
要自然光正反面清晰大圖
我有一些普通的唐開元通寶 發個圖給你看看
圖1我的開元通寶,圖2《中國古錢大集》甲本截圖特殊版開元通寶
Ⅵ 唐朝貞觀年間的銅錢值多少錢
貞觀年間用的銅錢是「開元通寶」。
李唐建國之後,武德四年廢五銖錢,改鑄開元通寶。開元為開新朝之元,與開元年號無關。初期徑2.4--2.5厘米,重3.8--4.2克,貞觀年間斗米三五文而已。自玄宗後錢文四字稍欠勻稱。德宗以後鑄制粗陋,終唐近三百年,版別,樣式繁多,另有金、銀、鐵、鉛錢,由於鑄期長傳世豐富,版別復雜,價格不等。
舉其較常見者價格如下: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雙桃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月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星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星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孕星 3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巨星 4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三月 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四月 200元
不知道你手頭的錢幣是什麼類型,暫列此價,余者另議。
Ⅶ 唐朝銅幣開元通寶多少錢個
唐代開元通寶價如下:
開元通寶美品市價8--10 元
開元通寶背上月極美市價 25--30 元
開元通寶右挑元極美品市價 15 元
開元通寶白銅美品市價 100 元
開元通寶背三月美品市價400 元
開元通寶昴通背月極美市價 15 元
會昌開元通寶價如下:
開元通寶背上京下月市價 20 元
開元通寶背右藍下月市價 20 元
開元通寶背藍市價 25 元
開元通寶背京極美市價 25 元
開元通寶極美背京下月市價 20 元
開元通寶背越市價 25 元
開元通寶背上月下藍市價4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