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發型圖片 > 中國古代錢幣圖片價格大全

中國古代錢幣圖片價格大全

發布時間:2022-06-15 09:56:27

⑴ 古錢幣圖片及價格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3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2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蘇局20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1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型 背寶鞏局350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源局「當十」35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68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鞏局「當十」35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八」15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7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部頒各局樣錢7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新十」8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無蘇局「當五」5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1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部頒各局樣錢12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伊局「當四」20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三 背寶鞏局「當五」800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古錢幣價格6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星1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15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鐵母30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廣穿7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普品2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興國年間(676--983年)鑄,宋年號錢由此始,有銅鐵兩種,徑2.4厘米,重3.4克左右。錢文隸,真二體,背有星、月紋,以鐵母,廣穿錢為稀有。
太平通寶錄書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鐵母35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600元
太平通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鑄,有銅,鐵兩種,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錢文,開御書錢之先河,亦草書入錢文之始。旋讀光背,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縮小淳化為稀有。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鐵母6000元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縮水150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間(995-997)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行、草三體書為太宗親書。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以合背錢為稀有。
至道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鑄,有銅鐵,輪廓精整,另見有各式寬緣厚肉之大型錢。錢文真書,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無珍惜錢。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背四齣25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闊緣厚肉18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咸平元寶真書折十大樣光背45000元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鑄。有銅、鐵兩種,鐵氏只見折三。徑2.5厘米,重4克,鐵錢徑3.5厘米,以鐵錢折三少見。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鐵質光背50元
景德元寶真書折二鐵質光背1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旋讀。小平有大、小樣版別數種,徑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紋。傳世以背星月紋為少見。鐵錢折三稀有。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18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月古錢幣價格25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合背3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母10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光背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十光背45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巨星200元
天禧通寶隸書小平縮緣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鑄,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3.8克,折二徑2.8厘米,重4.7克,鐵錢亦有折二。其時斗米十錢。天禧以銅、鐵折二及合背為稀有。
天禧通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天禧通寶真書折二光背20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旋讀光背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7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15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母古錢幣價格1000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5)年鑄,元寶錢文為真,行、篆三體,旋讀,通寶錢為真,篆二體,直讀,重寶為折二,折三,錢文真書,小平徑2.4厘米,重3.8克,折二徑3厘米,重8.8克,折三徑3.4厘米,重10克上下。傳世元寶,通寶易尋,重寶錢為泉界所珍愛,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貴。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左挑35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和元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通25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寶3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二光背17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五鐵母光背古錢幣價格5000元
至和重寶真書折五背「坊」40000元
嘉佑元寶真書折五背「號」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3.8克,為小平對錢,傳有鐵錢,然未見存世。
嘉佑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間(1064-1067)鑄,錢文真、篆二體,有直讀,旋讀兩種,徑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見折二以上大錢。偶有背四齣傳世,實為稀品
治平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1元
治平通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3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背「衡」250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背「衡」180元
熙寧元寶篆書折二光背0.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二光背1元
熙寧重寶行書折二連飛點10元
熙寧重寶篆書折二長冠「寶」1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2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豐元年(107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分篆、隸、行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2厘米,版別可達百種,為宋錢中最多一種,隸書體、背穿上仰、俯月為貴。集隸書體元豐錢時須注意豐字頭,另有一種日本曲字頭元豐,最易魚目混珠。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古錢幣價格0.3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1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4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古錢幣價格5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月4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重寶篆書折十光背4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文「政」80元古錢幣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文「政」85元
政和通寶篆、隸書小平光背1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大字5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大字55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銳禾4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背「陝」古錢幣價格1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25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文「政」7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銀質大字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6000元

⑵ 中國古錢幣價格表

皇宋通寶背面光背價格是3元
崇寧通寶和元寶價格是8元左右
元豐通寶元寶有篆書的
價格都是3元
宋元通寶5元
乾元通寶10元
嘉定
嘉泰
15元
嘉佑3元
建炎小的8元
大點的15元左右
淳熙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12000元
孝宗淳熙元年鑄,元寶錢文為真,篆二體,銅錢小平徑2.3---2.5CM,折二徑2.7--2.8CM,背有星、月紋,記地,淳熙七年起記年,自七至十六。又有各種大小鐵錢,以鐵母者少見。通寶只見鐵錢,有篆書小平徑,2.4CM,背月。折二徑2.75--2.8CM,背文自春十至春十六,同十五至十六,以鐵錢小平為少見。
淳熙元寶楷書小平背星月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小平背「十六」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小平背「十」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小平鐵母
8000元
淳熙元寶篆書小平鐵母背巨月
15000元
淳熙元寶篆、楷書折二光背
20元
淳熙元寶楷、篆書折二背星月
16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正」
70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柒」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捌」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十二」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泉」
25元
淳熙元寶篆書折二背「泉」
24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鐵母背「同」
8000元
淳熙元寶篆書折二鐵母背「利」
8000元
紹熙元寶楷書小平背「元」
5元
光宗紹熙元年鑄,元寶銅錢面文真收;旋讀、小平徑2.3---2.4CM,折二徑2.8--3CM,背記年元至五,鐵錢有真,篆二體,小平徑2.5CM,折二徑3CM,以鐵母痛篆書春為罕見。.
紹熙元寶楷書小平背「二」、「四」
10元
紹熙元寶楷書折二背「元」、「三」
2.50元
紹熙元寶楷書折二背「五」
2.50元
紹熙元寶篆書折二鐵母背「春三」
10000元
紹熙元寶篆書折二鐵母背「定三」
15000元
紹熙元寶真書折二鐵母背「四七」盈星
1.2萬
紹熙元寶真書折十背「四」
40000元
紹熙元寶真書折十背「四」
40000元
紹興元寶楷書小平官鑄光背
1800元
高宗紹興年間鑄。有銅、鐵兩種。元寶錢文真、篆兩體,旋讀光背,小平徑2.4CM,折二徑2.75CM背有星月紋,折三徑3厘米以上。通寶只見折三徑3CM,以瘦金體者為珍品,紹興年號長達32年之久,故傳世多,然小平少。..
紹興元寶篆書小平官鑄
1800元
紹興元寶楷、篆書折二星月
8元
紹興元寶楷、篆書折三光背
8元
紹興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300元
紹興通寶楷書小平鐵母
5000元
紹興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10元
紹興通寶楷書折三光背
15元
紹興通寶楷書折五旋讀
45000元
紹興通寶楷書折十旋讀
60000元

⑶ 中國古錢幣價格表

古錢幣價格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3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2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蘇局20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1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型 背寶鞏局350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源局「當十」35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68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鞏局「當十」35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八」15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7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部頒各局樣錢7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新十」8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無蘇局「當五」5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1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部頒各局樣錢12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伊局「當四」20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三 背寶鞏局「當五」800

⑷ 中國古錢幣圖片大全

可以去古泉園地,那裡有很多圖片,古幣太多了,你可以
貼出來給我們看看。我們可以估價

⑸ 中國最珍貴的古錢幣圖,古錢幣價格表圖片大全,什麼

只能告訴你最便宜的

唐 開元通寶 價值1元參考

⑹ 中國古代的錢幣各有什麼名字

一、先秦:貝幣、楚國地區的蟻鼻錢、黃河流域的布幣、齊燕地區的刀幣和三晉兩周地區的環錢等等。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海貝。海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在夏代紀年范圍內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和商周墓葬中,屢有發現。在商代晚期和西周,還出現無文字的銅仿貝。至東周發展成為有銘文的銅貝蟻鼻錢,形成正式金屬鑄幣,主要流通於南方楚國地區。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貝幣則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各地區因社會條件和文化差異而形成了不同的貨幣。主要有:楚國地區的蟻鼻錢、黃河流域的布幣、齊燕地區的刀幣和三晉兩周地區的環錢。

二、秦代:秦半兩。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三、漢代:五銖錢。

漢武帝於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

中央政府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即由水衡都尉的屬官 (鍾官、辨銅、技巧三官) 負責鑄錢。鍾官負責鑄造,辨銅負責審查銅的質量成色,技巧負責刻范。面文「五銖」二字的錢最初鑄於漢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稱為五銖錢。

四、唐代:開元通寶。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廢五銖錢,開始鑄造開元通寶,幣面上下右左有「開元通寶」四字。「開元」意為開辟新紀元,「通寶」意為通行寶貨。有人按順時針方向回環來讀作「開通元寶」,成為後世銅幣以「通寶」或 「元寶」命名的由來。

五、北宋:紙幣交子。

北宋初年,四川用鐵錢,體重值小,1000個大錢重25斤,買1匹絹需90斤到上百斤的鐵錢。流通不便。於是,商人發行一種紙幣,名為交子,代替鐵錢流通。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

五、明代:白銀和大明寶鈔。

白銀在明代成為了法定的流通貨幣,大額交易多用銀,小交易用鈔或錢。

由於明朝初朱元璋推行紙幣政策,發行「大明寶鈔」與銅錢並用。但大明寶鈔不定發行限額,也沒准備金,很快就導致通貨膨脹,故明中葉嘉靖年後,寶鈔已不能通行,民間主要用白銀和銅錢。

(6)中國古代錢幣圖片價格大全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錢幣的特點

中國古代錢幣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錢幣貫穿於中國古代的悠久歷史長河,並體現出文化在發展中所具有的連續性、階段性及承繼性,並全方位地承載和涵蓋了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繼了禮器玉琮的觀念,表現為圓形方孔。其中蘊含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是古代陰陽八卦學說的具體體現。這種「外圓內方」、「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對中國古人的處事原則、行為規范,乃至中國古代的建築結構、風水習俗等都有深遠的影響。

單位上,早期鑄有面值,屬稱量貨幣,以釿、寽、銖、兩等為單位,如秦半兩、漢五銖。唐代鑄開元通寶錢,規定每十枚開元錢重一兩,每一枚開元錢稱為一錢,則十錢為一兩,這就是重量單位「錢」的由來。

圖飾上,不用人物或動物圖案而專為文字。錢幣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謂大篆,秦以後是小篆,莽泉使用的是垂針篆,劉宋孝建錢是薤葉書,北周布泉則是玉筋篆,這些都是小篆的變體。六朝以後多用隸楷,蜀漢直百五銖的直百兩字是隸書,這是中國錢幣上最早出現的隸書。

技術上,先秦使用范鑄,早期為泥范,基本是一錢一范。後來使用陶范、石范及金屬范,六朝時期開始採用疊鑄技術。到唐朝時發展為翻砂澆鑄。從漢代五銖錢開始,加鑄外郭,此項技術的採用,便於保護錢文,減少磨損,明顯較同時期歐洲的鑄錢技術先進。

無論是從形制、單位、圖飾、還是鑄造或印刷技術上,乃至對外文化交流上,錢幣都集中和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歷史進程的實物見證。

⑺ 中國古代錢幣哪種值錢啊

要是按市場價格來說,最貴的古錢幣是 「古錢五十大珍」,這都是存世量不超過十枚的各代古錢。也有100大珍,都是十幾萬,幾十萬的。上網搜索「古錢五十大珍」即可。
從原則上講:古錢是按存世量的多少來估計價格的,物以稀為貴嗎!存世量越少的錢幣越有價值。一種錢幣代表一個時期的社會,經濟,貿易以及冶煉技術,還有人們的生活時尚和追求等等。
具體地說,古錢幣一般分十個等級。中國古幣歷來有「五十名珍」之說,這些錢幣的存世量在當時大多不超過十枚,有的只有一枚兩枚,所以價格是「無定價」,而有價的錢幣中最貴的是一級錢幣,如五代十國的開平通寶,天成元寶,分別是20萬,6萬。遼錢天祿通寶7萬,一級大定5萬。二級錢幣2-3萬,三級四級6000-2000元。最普通常見的是九級,十級,都5-6元。(這些是三十年前的價格)
按每種錢幣來說,雕母錢最貴,其次的是 母錢、樣錢等存世罕少的錢幣。
按年代來說,五代十國的錢幣,遼金時代的錢幣,太平天國的錢幣等,平均來說比其他朝代的貴。相對來講五銖錢、半兩錢、北宋的錢幣價格比較低。

⑻ 中國古錢幣價格圖片

嘉慶通寶楷書折十背寶川局 3500元
道光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10元 宣宗道光年間鑄。形制同嘉慶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泉源直蘇南昌武川浙福晉陝廣桂雲東黔,伊犁,阿克蘇,庫車,寶新。道光錢製作粗糙,大小不一,輕重懸殊,一般徑2.2--2.4厘米,重2.5--3.6克,清廷由於入不敷出,新疆阿克蘇,庫車,寶新三局始鑄虛值析五,當十錢,亦是清錢虛值錢之始。傳世幾無稀罕之品。...
道光普通小平錢2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壹分」 3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十八年」 2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阿克蘇局精鑄 500元
道光通寶楷書折三背阿克蘇局 10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蘇局雕母 80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5000元
道光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45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泉局 10元 仁宗嘉慶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晉陝鞏雲東黔,伊,阿克蘇,幣材含鉛錫各半,故錢質灰暗脆弱,一般徑2.2---2.6厘米,重2--4克,少數錢可見星月紋,另有吉語錢,如福康壽寧,天下太平等。此時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傳世元珍稀品。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5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桂」 10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直局 4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蘇局寬緣 100元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泉局雕母 5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二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6000元
嘉慶通寶楷書折十背寶川局 3500元
嘉慶通寶普通價格在2元

光緒元寶有很多種 奉天和北洋或吉林的有價值其餘美品8元左右

⑼ 中國古幣圖片價格

天策府室隸書折十大樣鐵質光背 2000元
乾封泉寶行書折十光背 6000元 十國楚王馬殷鑄。分銅、鐵兩種,徑約3.8厘米,重22--33克,錢文隸篆兼備,背文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寶以銅錢難得。...
乾封泉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天府」 60000元
乾封泉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天」 500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十大樣光背 30000元
廣政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0000元 十國後蜀孟昶廣政年間鑄,分銅、鐵二種,錢文隸書,徑2.4厘米,重3.5克,鐵錢略大,傳世均罕。..
大蜀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35000元 十國後蜀鑄,錢文四字隸書,光背無文,徑約2.4厘米,重3.5克左右,此錢傳世絕少。
保大元寶隸書折十光背 50000元 南唐李景保大年間鑄,分銅、鐵兩種。徑約3.25厘米,錢體製作精好,四字已近真書背穿上一天字,傳世極罕。
永通泉貨隸書折十大樣光背 12000元 南唐李景中興年間鑄,一當十。錢文隸,篆二體,隸書徑4厘米,重14克左右,鑄期只有半年,故傳世甚少。
永通泉貨篆書折五光背 14000元
唐國通寶篆書折十光背 2200元 南唐李景交泰年間鑄。大小三等,錢文篆書,隸,真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2.65厘米,重5克,當五徑3.2厘米,重9克左右,傳世以小平最多。.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寬「唐」光背 25元
唐國通寶真書小平小字光背 45元
唐國通寶隸書小平大字背巨星 22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寬「唐」背巨星 400元
唐國通寶篆書折二寬「唐」背巨星 12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點貝 5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異唐圓貝 1000元
唐國通寶隸書小平小樣光背 25元
唐國通寶隸書小平鐵質大字光背 6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長大字 40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背月 2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4元
大唐通寶隸書小平小型光背 50元 南唐李景鑄,錢文篆、隸兩體。錢文真書含隸意,製作較粗,大、小不同,一般徑2.4厘米,重3克左右,傳世不及唐國通寶數量大,
大唐通寶隸書小平中樣光背 100元
大唐通寶隸書小平大樣光背 200元
開元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4元 南唐李景鑄,錢文篆、隸兩體。系我國最早出現的對錢,與唐開迥異,此錢闊緣,小字,製作較粗,很少有精美者,徑2.4--2.5厘米,重3.1--3.5克,尚有大樣篆、隸對錢。當十大錢,徑4厘米,重12.2克,為傳世僅見。圖見53頁標廿元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2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四處 30元
開元通寶篆書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大齊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十國徐知浩封齊王時鑄,四字隸書,徑約2.3厘米,重未詳。傳世大齊僅見兩品,一為缺角,一為四眼,今又發現第三枚,經實測徑2.5厘米,寬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銹。
乾享重寶隸書小平光背 500元 南漢劉龔乾享年間鑄,分銅、鉛兩種,錢文真書,對讀光背,徑2.4厘米,重3.7克,銅一當鉛錢十用。鋁錢文字歪斜,徑2.3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鉛錢較多。
乾享重寶隸書小平光背 10000元
永安一十隸書小平大樣光背 無定價 五代初劉仁恭鑄於幽州有銅,鐵兩種,其中鐵錢遠多於銅錢。以一百,一千兩種羅豐,出土多在北京居雍關附近大王山附近,文字俱五代氣韻,傳世大銅錢多贗品,集幣時宜慎之。
永安一十隸書小平大樣鐵質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隸書折三型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隸書折三型鐵質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隸書折十大樣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隸書折十大樣鐵質光背 3000元
永安一千錄書折二十光背 6000元
永安一千錄書折二十鐵質光背 280元
應聖元寶行書折十背「拾」 無定價 五代初期劉守恭自稱大燕皇帝,改元應天後所鑄。徑3.45厘米,背穿銘拾字,此錢傳世絕少。
乾聖元寶行書折十背「百」 無定價 五代初期劉守光鑄,形制,書體與應天元寶雷同,錢文真書,旋讀,徑3.5厘米,背穿上銘一「百」字,以一當百。此錢傳世絕罕。
應天元寶行書折十大樣背「萬」 無定價 五代初期劉守光鑄,背穿上銘一「萬」字,以一當萬。錢文真書,對讀,徑約3.8厘米,此錢傳世極少。
北宋時的錢幣存在著三大特點。
一,錢文中出現了年號,先後鑄行的年號有四十五種,版別之多為歷代所罕見。
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的局面。
三,錢幣的形態、錢文書體以及幣材呈現多多樣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開始添鑄紀年和監名且書體漸趨單一,咸淳年間為了應付通貨膨脹產生的財政因難鑄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幣「錢牌」。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 8元 公元前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撿趙匡胤於今陳橋(河南開封縣東北40里)兵變,黃袍加身,代後周稱帝,定都東京(開封)建元建隆,是為宋太祖,廢周帝為鄭王。雖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但也是歷史上國力最弱的朝代,終宋一代(960-1279)無一位明君能治國安邦平天下。宋元通寶即鑄行建隆元年,乃宋代開朝錢,錢文仿唐開元錢,隸書直讀。徑2.5厘米。重3.6克左右,背有星、月紋,有銅鐵兩種,傳世以廣穿鐵母、元字右挑稀有。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 6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星 1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 15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元 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30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廣穿 7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普品 2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3元 太宗太平興國年間(676--983年)鑄,宋年號錢由此始,有銅鐵兩種,徑2.4厘米,重3.4克左右。錢文隸,真二體,背有星、月紋,以鐵母,廣穿錢為稀有。
太平通寶錄書小平背星 2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背月 15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合背 3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鐵母 35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 600元
太平通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巨星 2200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鑄,有銅,鐵兩種,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錢文,開御書錢之先河,亦草書入錢文之始。旋讀光背,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縮小淳化為稀有。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背星 8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鐵母 6000元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縮水 150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至道年間(995-997)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行、草三體書為太宗親書。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以合背錢為稀有。
至道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鑄,有銅鐵,輪廓精整,另見有各式寬緣厚肉之大型錢。錢文真書,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無珍惜錢。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背四齣 25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闊緣厚肉 18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二闊緣厚肉 50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五闊緣厚肉 1000元
咸平元寶真書折十大樣光背 45000元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鑄。有銅、鐵兩種,鐵氏只見折三。徑2.5厘米,重4克,鐵錢徑3.5厘米,以鐵錢折三少見。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鐵質光背 50元
景德元寶真書折二鐵質光背 1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旋讀。小平有大、小樣版別數種,徑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紋。傳世以背星月紋為少見。鐵錢折三稀有。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 18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月 25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合背 3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闊緣厚肉 5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范銅 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闊緣厚肉 1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光背 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十光背 45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巨星 200元
天禧通寶隸書小平縮緣小字 2元 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鑄,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3.8克,折二徑2.8厘米,重4.7克,鐵錢亦有折二。其時斗米十錢。天禧以銅、鐵折二及合背為稀有。
天禧通寶真書小平光背 0.5元
天禧通寶真書折二光背 20000元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天聖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天聖元年(1023)鑄,天聖錢文來源於天為二人,乾興元年(1022)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後為皇太後,二人同理國事,即二人聖。分銅、鐵兩種,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樣之分。鐵錢有折二錢,徑2.7-2.8厘米,製作精良。
天聖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天聖元寶真書折二鐵母光背 20000元
明道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1元 仁宗道元年(1032)鑄。錢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屬陽,代表皇帝趙禎,月屬陰,代表皇太後劉氏,二者同朝聽政,故曰:日月之道明。有銅鐵,面文真篆兩體,旋讀光背,徑2.5-2.6厘米,重4.3克,鐵錢折二徑2.85厘米,重7.5克,為它譜所不載,因明道一年改元較其它錢少。
明道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50元
景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鑄,分銅、鐵,錢文有真,篆二體,旋讀。光背無文,徑2.5厘米,重4克,版別較多。鐵錢有小平,折二徑3.2厘米,傳世以鐵錢折二為少見。
景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寶元二年(1039)始鑄,為避錢文重「寶」而造的非年號錢,應與南宋「皇宋元寶」相區別,有銅、鐵兩種,錢文真,篆二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4厘米,重4克左右,折二篆書罕見,新發現一枚隸書折二,徑2.8厘米,重6.4克,據悉日本尚有一枚真書折二,惜末見拓圖。小平以九疊篆為珍稀品,鐵錢有小平、折二錢。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九疊篆 14000元
皇宋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12000元
康定元寶隸書小平鐵錢 500元 仁宗康定元年始鑄,徑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為鐵錢,故傳世極少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直讀光背 100元 仁寶慶歷年間(1041--104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為宋氏重寶之始。慶歷二字分直讀,旋讀,小平徑2.5厘米,重3.2折十徑3--3.2厘米,重6.6-7克,當十銅錢初鑄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錢用,傳世旋讀較少,鐵母更稀。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旋讀光背 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 7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 15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范銅 3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250元 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5)年鑄,元寶錢文為真,行、篆三體,旋讀,通寶錢為真,篆二體,直讀,重寶為折二,折三,錢文真書,小平徑2.4厘米,重3.8克,折二徑3厘米,重8.8克,折三徑3.4厘米,重10克上下。傳世元寶,通寶易尋,重寶錢為泉界所珍愛,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貴。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左挑 35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至和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通 25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寶 3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二光背 17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五鐵母光背 5000元
至和重寶真書折五背「坊」 40000元
嘉佑元寶真書折五背「號」 30000元 仁宗嘉佑元年(1056)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3.8克,為小平對錢,傳有鐵錢,然未見存世。
嘉佑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英守治平年間(1064-1067)鑄,錢文真、篆二體,有直讀,旋讀兩種,徑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見折二以上大錢。偶有背四齣傳世,實為稀品
治平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元
治平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30元 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徑2.5厘米,重4克,未見折二,折三錢。多為光背,以背衛,衡者為少見。重寶年代同元寶,錢文有篆,真二體,為折二對錢;旋讀,徑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讀罕見。通寶年代同元寶,通寶唯有鐵錢,分小平,徑2.5厘米,折三,徑3--3.4厘米,錢文真書,旋讀,多為光背,以背穿上月為希有,集幣時如遇通寶銅錢均為鐵母,萬勿錯過。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3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背「衡」 250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背「衡」 180元
熙寧元寶篆書折二光背 0.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二光背 1元
熙寧重寶行書折二連飛點 10元
熙寧重寶篆書折二長冠「寶」 1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 2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 神宗元豐元年(107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分篆、隸、行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2厘米,版別可達百種,為宋錢中最多一種,隸書體、背穿上仰、俯月為貴。集隸書體元豐錢時須注意豐字頭,另有一種日本曲字頭元豐,最易魚目混珠。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 2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 2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 1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 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 4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 5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月 4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 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 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15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28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 15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2800元
元豐重寶篆書折十光背 40000元
元豐通寶半文錢篆書 50元 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繼位後,勵精圖治,經濟漸有好轉,平錢已不足計數(無法找零)而鑄的半文錢。形制與平錢相同,只是錢徑縮小,徑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為2克。尚有紹聖元篆,行對錢,聖宋元寶篆行對錢,元佑通寶篆書錢,元豐通寶行書體等。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 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3)鑄,錢文有篆,行二體。旋讀,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徑3.2--3.4厘米,以折三鐵毋稀有。背陝列罕。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8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合背 180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紹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元 哲宗紹聖年間(1094-1097年)鑄,元寶錢文為篆,行,隸三體,分銅、鐵。小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折三錢徑3.3厘米。通寶錢文真書;直讀,細小工整,今銅者好尋,鐵錢難得。紹聖以元寶隸書體稀有。廣罕亦罕。
紹聖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星 5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月 5元
紹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折五鐵母光背 6000元
紹聖重寶隸書折二光背 50000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小字 45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鐵母 4000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鐵母背「施」 15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小平光背 0.5元 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鑄。通寶錢文有篆、行,真三體,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2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錢徑3.4厘米,重寶唯見樣錢,徑約2.9厘米,元符錢以小平鐵母,折二鐵母,稀有。重寶樣錢更是鳳毛麟角。
元符通寶真書小平鐵母旋讀 4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背「上」 15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12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元
元符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折二牙雕 無定價
建國重寶篆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年),初期鑄。錢文隸體直讀,背無文,徑約2.35厘米,重不詳。因與前朝年號相抵,改鑄非年號錢聖宋元寶,由於鑄量少,傳世僅有廖廖數枚,極珍罕
建國重寶真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2元 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鑄,系皇宋通寶後又一非年號錢,元寶錢文有篆、行、隸三體。分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平錢中佳品,燦若群星,折三唯見鐵錢,徑3.2厘米,通寶以背當五尤其珍貴。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2元
聖宋元寶行、篆書小平美製 1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結「宋」 5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結「聖」 25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中冠「寶」 6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通「寶」手 3000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字 850元
聖宋元寶真書小平長點「宋」 1100元
聖宋元寶真書折二長點「宋」 1500元
聖宋元寶隸書小平隸書 10000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冠「寶」 18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二鐵母 0000元
聖宋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20元
聖宋元寶隸書折二鐵母背月 10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五鐵母光背 8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2400元
聖宋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聖宋通寶隸書小平鐵母直讀 20000元
聖宋通寶隸書小平背「當伍」 300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大字 200元 崇寧重寶背藏文四字譯讀為穿上:地,穿左,水,穿右;火穿下,風,其意蘊含著兩層意思:(一)祝願地水火風彼此相全,眾生康泰安居樂業,(二)把個人的祝願引伸到國家社會范圍,祈禱民族團結親睦共處,,風調雨順天下太平。同進並寓有警戒的涵義;否則,將招致災難臨頭,禍患無盡。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瘦金體 15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抽示 16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闊示 6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折十書體 25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二私鑄 15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普品 2.5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短尾異「崇」 3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錯范重文 1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隔輪 8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廣穿 2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背四決 5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合背 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鐵范銅 14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三鐵母 2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大字 18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異重 5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高足貝 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月 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星 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十」 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精鑄細緣 1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普品 1.5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小字 無定價
崇寧元寶隸書小平銀質 30000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大字 50000元
宗寧元寶隸書折二鐵母 20000元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普品 2元 微宗大觀元年(1107年)鑄,大觀年號,取《易》:「大觀在上」之意,分銅鐵兩種,錢文微宗親書瘦金體,小平有行書體,徑2.5厘米,折二輕2.8厘米,折三徑3.1厘米,折五徑3.5厘米,折十徑4.15厘米,以當十大錢最精美亦最多。小平錢因通字部位不同,可分昂通、降通、斜通、大字小通等多種版別,傳世以合背,鐵母為珍品。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昂通 2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分頭「通」 15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斜「通」 1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楷「通」 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楷「通」 30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寬「觀」精鑄 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樣錢 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光背 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光背 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合背 7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崇寧大觀」合背 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光背 25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合背 45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鐵母 120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 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銅 14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鐵母 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十光背 200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楷「通」 550元 微宗政和年間(1111--1117年)鑄,政和年號,取「庶政惟和」之意,通寶有銅、鐵二種、錢文人篆、隸、真三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15厘米。重寶為折二鐵錢,錢文瘦金體,直讀光背,徑3厘米,傳世以折二重寶鐵母數種珍品。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真「政」楷「通」 4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文「政」 8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文「政」 85元
政和通寶篆、隸書小平光背 1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大字 5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大字 55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銳禾 4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背「陝」 1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 25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文「政」 7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銀質大字 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 6000元
政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 2元
政和通寶隸書折五鐵母 2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折三鐵母 3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五鐵母寬緣 8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三銀質 400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微宗重和年間(1118)鑄,年號重和,系取「和之以和」之意大敵當前不知勵精圖治,卻一再割地賠款,屈辱求和,名符其實的求和。錢文有篆,隸兩體,直讀光背,徑2.6厘米,重4克。篆少於隸,皆精美可愛。
重和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3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400元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 400元 微宗宣和年間(1119--1125)鑄,錢文宣和乃皇上常處宣和殿名其年號,通寶分篆,隸二體,直讀;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厘米,折三徑3.3厘米,小平背陝者錢文為瘦金體。元寶製作。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 1000元
宣和元寶隸書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大字 1500
元宣和元寶隸書小平大字 17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白銅昂「通」 2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宣」 4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 500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小平普品 7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短寶開足 1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短寶開足 12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15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字 5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真「宣」廣穿 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真「宣」廣穿 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圓貝「寶」 7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圓貝「寶」 6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離「寶」 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離「寶」 1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隔輪 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隔輪 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巨頭「寶」 7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巨頭「寶」 10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旋讀銀質 70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背「陝」 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陝」 12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 80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8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 無定價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 80000元
宣和通寶楷、隸、篆折二光背 2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 2元

⑽ 中國最值錢的50大古幣

錢幣是人類社會流通的衡量價值的主要工具,古錢幣因其貨幣價值和歷史價值一直受到廣大收藏者的青睞:清代鎮庫祺祥重寶、遼代年號平錢、十七兩三孔布、一兩三孔布、咸豐重寶寶福局背印"大清壹百"、寶源局背鎮庫錢。

1、清代鎮庫祺祥重寶

古錢"祺‌‌祥重寶"背大清鎮庫大錢,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熱河,載垣等八大臣受遺詔輔政,改元"祺祥"鑄祺祥通寶、祺祥重寶。

通寶為小平,重寶為當十。 不久發生政變載垣、肅順、端華三大臣被殺,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改年號為"同治"。

2012年10月23日,在北京誠軒拍賣,起拍價80萬元人民幣,最終以以368萬人民幣成交。

4、一兩三孔布

重15.5克,此布也屬於大型三孔布,上世紀出於河北石家莊地區。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邊廓完整,澆口在首部,合范准確,鑄造精美;僅有極小微修,極美品。

2010年5月12日,中國嘉德2010春拍古錢專場中,以352.8萬元人民幣落錘,刷新了當時中國古錢拍賣新紀錄。

5、咸豐重寶寶福局背印"大清壹百"

咸豐重寶是清代咸豐年間鑄造的一種錢幣,由於政治腐敗以及經濟原因,流通不久就遭遇嚴重貶值,不得不停止!流通極少,所以珍貴!尤其寶福局製造的背面印有"大清壹百"的最為珍貴!其估價在270多萬一枚!

6、寶源局背鎮庫錢

鎮庫錢嚴格意義上不是一種流通貨幣!是一種為了賑災驅邪,供奉神靈用的!中國歷朝歷代都有記載的鎮庫錢,屬於花錢中的珍品!在2013年一枚寶源局背鎮庫錢以253萬的價格拍出,也從而刷新了鎮庫錢交易記錄!

小結

清代貨幣最為珍貴,備受收藏著喜愛!其原因可能是保存的好,造詣比較成熟,錢幣的欣賞性要比其他朝代更加美觀!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錢幣圖片價格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木椅坐墊圖片及價格 瀏覽:912
單純二次元男生圖片 瀏覽:746
卡通二次元圖片簡單 瀏覽:400
天台怎麼畫好看又簡單圖片 瀏覽:744
剪輯圖片工具word 瀏覽:912
五門櫃的圖片及價格 瀏覽:370
漫畫男生模板圖片 瀏覽:260
有張的圖片文字 瀏覽:167
伽羅變男生圖片 瀏覽:639
女生芭蕾圖片 瀏覽:646
動漫圖片女生霸道 瀏覽:244
女生落日背景圖片 瀏覽:240
黑白手繪可愛圖片 瀏覽:732
動漫裝修效果圖片 瀏覽:643
如何將圖片變成小網格 瀏覽:271
最美棉海高清圖片 瀏覽:53
女孩白襪褲下面露出來圖片 瀏覽:83
中小學生畫畫圖片大全 瀏覽:931
串串桌子圖片及價格 瀏覽:26
二次元女生圖片雙馬尾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