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發型圖片 > 代通圖片及價格

代通圖片及價格

發布時間:2022-06-22 04:02:04

Ⅰ 現在王者榮耀代練通價格怎麼

王者榮耀現在整體價格還不錯,玩的人也多,現在陪玩的價格比代練高,代練通的價格段位低的價格一般,鑽石以上還是有肥單,勝在比走私單安全吧。

Ⅱ 民國十大珍貴紙幣

軍用票,關金券,法幣,金元券,銀元券,銅元券等。
1.軍用票。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朝政府,但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稱帝引發了以雲南為開始的全國規模的討袁戰爭。各省紛紛成立「護國軍」,宣布獨立。討袁戰爭結束後,北洋軍閥之間又形成一股股軍事政治力量,他們互相爭斗,使全國陷入了連年內戰之中。各地軍政權為了籌措軍餉,一般都發行過軍用鈔票。這類鈔票均在戰地發行,屬於臨時性質。
2.關金券。關金券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為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國海關收稅的計算單位。原來海關收稅為銀兩,1929年世界銀價大落,影響關稅收入。政府於1930年1月決定徵收金幣,1931年5月中央銀行發行關金兌換券,作為繳納關稅之用。1942年4月,以關金1元摺合法幣20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1948年8月發行金元券後,停止發行。
3.法幣。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之交,我國因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難以維持,國內的貨幣發行也未趨統一,雜亂不堪。國民黨政府於1935年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中國、交通三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同時禁止銀元在市面上流通,並強制將白銀收歸國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採取通貨膨脹政策,大量濫發法幣,法幣急劇貶值。
4.金元券。鑒於法幣惡性膨脹,國民經濟面臨崩潰之勢,國民黨政府於1948年8月19日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以一比三百萬的比率,收兌急劇貶值的法幣。然而金元券卻以更快的速度膨脹,前後不到10個月,發行總額達1303046億元,比原規定的發行額20億元增加6.5萬餘倍,物價比幣改初期上漲170萬倍。解放前夕,上海銀元1元可換金元券16億元,各地紛紛拒用,遂以銀元代替流通。
5.銀元券。銀圓券是「銀圓兌換券」的簡稱。1949年遷到廣州的國民政府以取代金圓券的形式發行的一種新貨幣。剛一開始發行時規定,每七億五千萬元的金圓_可兌換一元的銀元_。但由於發行政策失誤,不久後便崩潰瓦解。
6.銅元券。辛亥革命後,除銀圓券外,各地還發行銅元券。 以省地劃分,還印有「永遠通用」等字樣,顯示信譽。

Ⅲ 開元通寶正面代星價格是多少

開元通寶 面星 共有四種 情況 寶下星 寶上星 通上星 通下星 夾檔元 踢球元 等 看樓主這個背面的形制 應該是比較常見的通下星 或者 寶下星 收藏價值不大 市場價值在10元左右,

Ⅳ 有人了解葯代通嗎

▪⋅葯代通是山東資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的產品之一,是中國首家醫葯營銷眾包服務平台。匯聚、整合行業內的招商資源及代理資源快速精準對接,在葯代通內,可以找到合適的品種,優質的代理商,最大限度滿足醫葯人員招商需求及代理需求

Ⅳ 可以詳細介紹下葯代通嗎

葯代通是新醫改、新環境、新趨勢下的醫葯營銷眾包服務平台,基於中國葯品廣闊市場,專注於臨床、基層醫療和零售終端,提供醫葯行業資訊、行業數據、葯品招商合作與推廣,支持APP&微信小程序&網站多端部署模式。通過分布在全國的分支機構,分區域、分領域地為醫葯企業、區域代理商、一線自然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

Ⅵ 誰能幫我看看這些古幣,順便估個價,越詳細越好!

請你給我分謝謝。這些說的都是精華。

1、嘉慶通寶,寶陝,普通品,背景:嘉慶年間陝西省鑄造。價格1——2元。
2、嘉慶通寶,寶源,普通品,背景:嘉慶年間在北京鑄造。價格1——2元。
3、乾隆通寶,寶源,普通品,背景:乾隆年間在北京鑄造。價格1——2元。
4、康熙通寶,未見背面的局標識,一般價錢在3——5元左右。
5、元佑通寶,宋錢,普通品,背景:北宋哲宗元佑年間鑄造。價格3——4元。
6、壽字廠牌,背玄武,無價值。
7、正隆元寶,金代,普通品,背景:正隆元寶為金建國四十二年第一錢,與前此沿用之遼、宋錢並行。價格:3——4元。
8、天禧通寶,宋錢,普通品,背景:北宋真宗天禧年間鑄。價格3——5元。
9、開元通寶,唐代,普通品,背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價格2——3元。
10、光緒元寶,當十銅元,普通品,背景:光緒年間機制銅元。價格3——4元.

秦朝:(前221~206)
秦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西漢:(前221~23)
帝王:高祖(劉邦)年號:無 發行錢幣及備注:三銖半兩.榆莢半兩
帝王:少帝恭(劉恭)年號:無 發行錢幣及備注:八銖半兩
帝王:少帝弘(劉弘)年號:無 發行錢幣及備注:五分錢
帝王:文帝(劉恆)年號:無 發行錢幣及備注:四銖半兩
帝王:武帝(劉徹)年號: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 發行錢幣及備注:三銖錢 郡國五銖
赤仄五銖 上林三官五銖
帝王:昭帝(劉弗陵)年號:始元、元鳳、元平 發行錢幣及備注:昭帝五銖
帝王:宣帝(劉詢)年號: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 發行錢幣及備注:宣帝五銖、小五銖
帝王:元帝年號:初元、永光、建昭、竟寧 發行錢幣及備注:四齣五銖
新(8~23)
帝王:王莽(莽 巨君)年號:始建國、天鳳、地皇 發行錢幣及備注:契刀五百.貨布.布泉.貨泉. 國寶金匱直萬 一刀平五千 六泉.十布
帝王:更始帝(劉玄)年號:更始 發行錢幣及備注:更始五銖、鐵半兩五銖(公孫述)
東漢:(25~220)
帝王:光武帝(劉秀) 年號:建武、建武中元 發行錢幣及備注:建武五銖
帝王:靈帝(劉宏) 年號:建寧、熹平、光和、中平 發行錢幣及備注:四齣五銖
帝王:廢帝(劉弁)年號: 發行錢幣及備注:減邊五銖、延環五銖
帝王:獻帝(劉協)年號:初平、興平、建安、延康 發行錢幣及備注:董卓五銖(無文小錢)
三國
魏(220~265)
帝王:文帝(曹丕) 年號:黃初 發行錢幣及備注:沿用漢五銖
帝王:明帝(曹睿) 年號:太和、青龍、景初 發行錢幣及備注:壓五壓金五銖
吳(222~280)
帝王:大帝(孫權) 年號:黃武、黃龍、嘉禾、赤烏、太元、神鳳 發行錢幣及備注: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蜀(漢)(221~363)
帝王:昭烈帝(劉備) 年號: 發行錢幣及備注:蜀五銖 直百五銖 直百 直一. 太平百錢.世平百錢.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西晉、東晉、十六國
西晉(265~316)
帝王:武帝(司馬炎)年號:泰始、咸寧、太康、太熙、 發行錢幣及備注:沿用舊錢
帝王:惠帝(司馬衷) 年號: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寧、太安、永安、建武、永興、光熙 發行錢幣及備注:一類小型私鑄泉泉、貨貨、貨泉、布泉、貨布可能為當時豪強鑄造
東晉(317~420)
帝王:元帝(司馬睿)年號:建武、大興、永昌 發行錢幣及備注:趙王石勒造「豐貨」
帝王:明帝(司馬紹) 年號:永昌、太寧 發行錢幣及備注:沈充造「沈郎五銖」
帝王:成帝(司馬衍) 年號:太寧、咸和、咸康 發行錢幣及備注:成漢李壽造「漢興」錢
帝王:安帝(司馬德宗)年號:隆安、元興、義熙 發行錢幣及備注:北涼造「涼造新泉」
帝王:恭帝(司馬德文) 年號:元熙 發行錢幣及備注:夏造「大夏真興」
南北朝 (420~581)
南朝:宋(420~479)
帝王:文帝(劉義隆) 年號:元嘉 發行錢幣及備注:四銖
帝王:孝武帝(劉駿)年號:孝建、大明 發行錢幣及備注:孝建四銖、大明四銖
帝王:前廢帝(劉子業) 年號:永光、景和 發行錢幣及備注:兩銖、永光、景和、孝建(二銖)
南朝:齊(479~502)
帝王:武帝(蕭賾) 年號:永明 發行錢幣及備注:四川蒙山鑄南齊五銖
南朝:梁(502~557)
帝王:武帝(蕭衍) 在位時間:502~549 年號: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監五銖、公式女錢、背四決鐵五銖、太清豐樂
帝王:敬帝(蕭方智) 在位時間:555~557 年號:紹泰、太平 發行錢幣及備注:四柱五銖、兩柱五銖
南朝:陳(557~589)
帝王:文帝(陳倩) 在位時間:560~566 年號:天嘉、天康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嘉五銖
帝王:宣帝(陳頊) 在位時間:569~582 年號:太建 發行錢幣及備注:太貨六銖
北朝:北魏(386~534)
帝王:太武帝(拓跋壽) 在位時間:423~452 年號: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發行錢幣及備注:太和五銖
(北魏)495年
帝王:宣武帝(元恪) 在位時間:500~515 年號: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發行錢幣及備注:永平五銖
帝王:孝庄帝(元子攸) 在位時間:527~530 年號:建義、永安 發行錢幣及備注: 永安五銖(北魏)529年
北朝:東魏(534~550)
帝王:孝靜帝(元善見) 在位時間:534~550 年號:天平、元象 發行錢幣及備注:小樣永安五銖
北朝:西魏(535~557)
北朝:北齊(550~577)
帝王:文宣帝(高洋) 在位時間:549~559 年號:天保 發行錢幣及備注:常平五銖(齊)553年
北朝:北周(557~581)
帝王:孝閔帝(宇文覺) 在位時間:557 年號: 發行錢幣及備注:五行大布(北周)547年
帝王:武帝(宇文邕) 在位時間:560~578 年號: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發行錢幣及備注:布泉(北周)561年
帝王:靜帝(宇文衍) 在位時間:579~581 年號:大象、大定 發行錢幣及備注:永通萬國(北周)579年
隋:(581~618)
帝王:文帝(楊堅) 在位時間:581~604 年號:開皇、仁壽 發行錢幣及備注:置樣五銖、五銖白錢
唐(618~907)
帝王:高祖(李淵) 在位時間:618~626 年號:武德 發行錢幣及備注:開元通寶
帝王:高宗(李治) 在位時間:649~683 年號: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 發行錢幣及備注:乾封泉寶
帝王:肅宗(李亨) 在位時間:756~762 年號:至德、乾元、上元 發行錢幣及備注:乾元重寶.(史思明)得一元寶 順天元寶
帝王:代宗(李豫) 在位時間:762~779 年號:寶應、廣德、永泰、大歷 發行錢幣及備注:大歷通寶
帝王:德宗(李適) 在位時間:779~805 年號:建中、興元、貞元 發行錢幣及備注:建中通寶(新疆鑄)
帝王:順宗(李誦) 在位時間:805 年號:永貞 發行錢幣及備注:有「大」、「中」、「元」字錢
帝王:武宗(李炎) 在位時間:840~846 年號:會昌 發行錢幣及備注:會昌開元有背:昌、京、洛、益、藍;荊、襄、越、宣、兗;洪、潤、潭、鄂、平;興、梁、廣、梓、福;永、丹、桂共23局
五代 十國
後梁(907~923)
帝王:太祖(朱全忠) 在位時間:907~910 年號:開平、乾化 發行錢幣及備注:開平元寶 附劉仁恭鑄: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順天元寶當千.應天元寶.應聖元寶.鐵貨布.鐵五銖(仿隋式樣)
帝王:末帝(朱友貞) 在位時間:911~923 年號:乾化、貞明、龍德 發行錢幣及備注:附徐知誥鑄: 大齊通寶
後唐(923~936)
帝王:庄宗(李存勗) 在位時間:923~926 年號:同光 發行錢幣及備注:附前蜀鑄:永平元寶.通正元寶.天漢元寶.光天元寶.咸康元寶.乾德元寶
帝王:明宗(李嗣源) 在位時間:926~934 年號:天成、長興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成元寶
帝王:閔帝(李從厚) 在位時間:934~935 年號:應順 發行錢幣及備注:附南漢鑄:鉛開元通寶.乾亨重寶.乾亨通寶
後晉(936~946)
帝王:高祖(石敬塘) 在位時間:936~944 年號:天福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福元寶
帝王:出帝(石重貴) 在位時間:944~947 年號:天福、開運 發行錢幣及備注:附閩鑄:開元通寶背閩、福.永隆通寶.天德重寶
後漢(947~950)
帝王:高祖(劉知遠) 在位時間:947~948 年號:天福、乾佑 發行錢幣及備注:漢元通寶
帝王:隱帝(劉承佑 在位時間:948~951 年號:乾佑 發行錢幣及備注:附楚鑄:開元通寶小鉛錢.乾封泉寶大鐵錢.天策府寶
帝王:太祖(郭威) 在位時間:951~954 年號:顯德 發行錢幣及備注:周元通寶
北宋(960~1127)
帝王:太祖(趙匡胤) 在位時間:960~976 年號:建隆、乾德、開寶 發行錢幣及備注:宋元通寶
帝王:太宗(趙光義) 在位時間:976-997 年號: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發行錢幣及備注:太平通寶.淳化元寶.至道元寶 (李順)應運元寶
帝王:真宗(趙恆) 在位時間:998~1022 年號: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興 發行錢幣及備注:咸平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天僖通寶
帝王:仁宗(趙禎) 在位時間:1022~1063 年號: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歷、皇佑、至和、嘉佑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聖元寶.明道元寶.景佑元寶.皇宋通寶.康定元寶.慶歷重寶.皇佑通寶.至和元寶.至和重寶、至和通寶.嘉佑元寶.嘉佑通寶
帝王:神宗(趙頊) 在位時間:1068~1085 年號:熙寧、元豐 發行錢幣及備注:熙寧元寶.熙寧通寶.熙寧重寶.元豐通寶.元豐重寶
帝王:哲宗(趙煦) 在位時間:1086~1101 年號:元佑、紹聖、元符 發行錢幣及備注:元佑通寶.紹聖元寶.紹聖通寶.紹聖重寶.元符通寶.元符重寶
帝王:徽宗(趙佶) 在位時間:1101~1125 年號: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 發行錢幣及備注:建國通寶.聖宋元寶.聖宋通寶.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崇寧元寶.大觀通寶.大觀元寶.政和通寶.政和重寶.重和同胞.宣和元寶.宣和通寶
帝王:欽宗(趙桓) 在位時間:1126~. 年號:靖康 發行錢幣及備注:靖康元寶.靖康通寶
南宋(1127~1279)
帝王:高宗(趙構) 在位時間:1127~1162 年號:建炎、紹興 發行錢幣及備注:建炎通寶.建炎重寶.建炎元寶.紹興元寶.紹興通寶
帝王:孝宗(趙shen) 在位時間:1163~1190 年號:隆興、乾道、淳熙 發行錢幣及備注:隆興元寶.乾道元寶.淳熙元寶.淳熙通寶
帝王:光宗(趙敦) 在位時間:1190~1194 年號:紹熙 發行錢幣及備注:紹熙元寶.紹熙通寶
帝王:寧宗(趙擴) 在位時間:1195~1224 年號:慶元、嘉泰、開僖、嘉定 發行錢幣及備注:慶元通寶.慶元通寶.嘉泰通寶.嘉泰元寶.開僖通寶.開僖元寶.嘉定通寶.嘉定元寶.嘉定雜寶
帝王:理宗(趙昀) 在位時間:1225~1264 年號: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佑、寶佑、開慶、景定 發行錢幣及備注:大宋元寶.大宋通寶.聖宋重寶.寶慶元寶.紹定元寶.紹定通寶 端平元寶.端平通寶.端平重寶.嘉熙通寶.嘉熙重寶 淳佑元寶.淳佑通寶.皇宋通寶.開慶通寶.景定元寶
帝王:度宗 在位時間:1265~1274 年號:咸淳 發行錢幣及備注:咸淳元寶.臨安府錢牌--南宋後期
帝王:恭宗(趙顯) 在位時間:1275 年號:德佑 發行錢幣及備注:
帝王:端宗 在位時間:1276~1278 年號:景炎 發行錢幣及備注:
帝王:帝丙(趙丙) 在位時間:1278~1279 年號:祥興 發行錢幣及備注:
遼(907~1125)
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機) 在位時間:907~926 年號:神冊、天贊、天顯、 發行錢幣及備注:通行泉貨.天顯通寶
帝王:太宗(耶律徳光) 在位時間:926~947 年號:天顯、會同、大同 發行錢幣及備注:會同通寶
帝王:世宗(耶律阮) 在位時間:947~951 年號:天祿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祿通寶
帝王:穆宗(耶律璟) 在位時間:951~969 年號:應歷 發行錢幣及備注:應歷通寶
帝王:景宗(耶律賢) 在位時間:969~982 年號:寶寧、乾亨 發行錢幣及備注:寶寧通寶
帝王:聖宗(耶律隆緒) 在位時間:982~1031 年號:乾亨、統和、開泰、太平 發行錢幣及備注:統和通寶
帝王:興宗(耶律宗真) 在位時間:1031~1054 年號:景福、重熙 發行錢幣及備注:景福通寶.重熙通寶
帝王:道宗(耶律洪基) 在位時間:1054~1101 年號:清寧、咸雍、大(太)康、大安、壽昌 發行錢幣及備注:清寧通寶.咸雍通寶.大康通寶.大康元寶.大安元寶.壽昌元寶
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 在位時間:1101~1125 年號:乾統、天慶、保大 發行錢幣及備注:乾統元寶.天慶元寶
西夏(1038~1227)
帝王:毅宗(李諒祚) 在位時間:1048~1067 年號:延嗣寧國、天佑垂聖、福聖承道、拱化 發行錢幣及備注:西夏文福聖寶錢.
帝王:惠宗(李秉常) 在位時間:1067~1086 年號:乾道、天賜禮盛國慶、大安、天安禮定 發行錢幣及備注:西夏文大安寶錢.大安通寶
帝王:崇宗(李乾順) 在位時間:1086~1139 年號:天儀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貞觀、雍寧、元德、正德、大德 發行錢幣及備注:西夏文貞觀寶錢.元德通寶、重寶.大德通寶
帝王:仁宗(李仁孝) 在位時間:1139~1193 年號:大慶、人慶、天盛、乾佑 發行錢幣及備注:西夏文乾佑寶錢.天盛、乾佑元寶
帝王:桓宗(李純佑) 在位時間:1193~1206 年號:天慶 發行錢幣及備注:西夏文天慶寶錢.天慶元寶
帝王:襄宗(李安全) 在位時間:1206~1211 年號:應天、皇建 發行錢幣及備注:皇建元寶
帝王:神宗(李順頊) 在位時間:1211~1223 年號:光定 發行錢幣及備注:光定元寶
金(1115~1234)
帝王:太宗(完顏晟) 在位時間:1123~1135 年號:天會 發行錢幣及備注:偽齊劉豫:阜昌元寶、通寶、重寶
帝王:海陵王(完顏亮) 在位時間:1149~1161 年號:天德、貞元、正隆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眷通寶、元寶.皇統元寶
帝王:世宗(完顏雍) 在位時間:1161~1189 年號:大定 發行錢幣及備注:大定通寶
帝王:章宗(完顏景) 在位時間:1189~1208 年號:明昌、承安、泰和 發行錢幣及備注:承安寶貨銀鋌.泰和通寶、重寶
帝王:衛紹王(完顏永濟) 在位時間:1208~1213 年號:大安、崇慶、至寧 發行錢幣及備注:崇慶元寶.崇慶通寶.至寧元寶
帝王:宣宗 在位時間:1213~1223 年號:貞佑、興定、元光 發行錢幣及備注:貞佑元寶、通寶
元(1279~1368)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時間:1260~1294 年號:中統、至元 發行錢幣及備注:大朝通寶.中統元寶.至元通寶
帝王:成宗(鐵穆耳) 在位時間:1294~1307 年號:元貞、大德 發行錢幣及備注:元貞元寶、通寶.大德元寶、通寶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時間:1308~1311 年號:至大 發行錢幣及備注:至大通寶、元寶.大元通寶、國寶
帝王:仁宗 在位時間:1311~1320 年號:皇慶 發行錢幣及備注:皇慶元寶
帝王:英宗(碩德八剌) 在位時間:1321~1323 年號:延佑 發行錢幣及備注:延佑元寶、通寶
帝王:泰定帝(也孫貼木兒) 在位時間:1323~1328 年號:至治 發行錢幣及備注: 至治元寶、通寶.大元至治
帝王:天順帝(阿速吉八) 在位時間:1328 年號:泰定 發行錢幣及備注:泰定通寶、元寶
帝王:順帝(妥歡貼睦爾) 在位時間:1333~1368 年號:至順、元統、至元、至正 發行錢幣及備注:至順元寶、通寶、至元元寶、通寶.至正通寶、之寶
明(1368~1644)
帝王:太祖(朱元璋) 在位時間:1368~1398 年號:洪武 發行錢幣及備注:洪武通寶
帝王:成祖(朱棣) 在位時間:1403~1424 年號:永樂 發行錢幣及備注:永樂通寶
帝王:仁宗(朱高熾) 在位時間:1425 年號:洪熙 發行錢幣及備注:洪熙通寶
帝王:宣宗(朱瞻基) 在位時間:1426~1435 年號:宣德 發行錢幣及備注:宣德通寶
帝王:考宗 在位時間:1488~1505 年號:弘治 發行錢幣及備注:弘治通寶
帝王:世宗(朱厚璁) 在位時間:1522~1567 年號:嘉靖 發行錢幣及備注:嘉靖通寶
帝王:穆宗(朱載厚) 在位時間:1567~1572 年號:隆慶 發行錢幣及備注:隆慶通寶
帝王:神宗(朱翊鈞) 在位時間:1573~1620 年號:萬曆 發行錢幣及備注:萬曆通寶
帝王:光宗(朱常洛) 在位時間:1620 年號:泰昌 發行錢幣及備注:泰昌通寶
帝王:熹宗(朱由校) 在位時間:1621~1627 年號:天啟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啟通寶
帝王:毅宗(朱由檢) 在位時間:1628~1644 年號:崇禎 發行錢幣及備注:崇禎通寶
帝王:李自成、張獻忠起義 發行錢幣及備注:永昌通寶.大順通寶.西王賞功
帝王:南明 在位時間:1644~1662 發行錢幣及備注:弘光通寶.隆武通寶.大明通寶.永曆通寶.興朝通寶
帝王:三藩 在位時間:1673~1680 發行錢幣及備注:利用通寶.昭武通寶.洪化通寶.裕民通寶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努爾哈赤) 在位時間:1616~1626 年號:天命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命漢錢、天命通寶
帝王:太宗(皇太極) 在位時間:1626~1643 年號:天聰、崇德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聰漢錢
帝王:世祖(福臨) 在位時間:1644~1661 年號:順治 發行錢幣及備注:順治通寶
帝王:聖祖(玄燁) 在位時間:1661~1722 年號:康熙 發行錢幣及備注:康熙通寶
帝王:世宗(胤禛) 在位時間:1723~1735 年號:雍正 發行錢幣及備注:雍正通寶
帝王:高宗(弘歷) 在位時間:1736~1795 年號:乾隆 發行錢幣及備注:乾隆通寶
帝王:仁宗(顒琰) 在位時間:1796~1820 年號:嘉慶 發行錢幣及備注:嘉慶通寶
帝王:宣宗(旻寧) 在位時間:1821~1850 年號:道光 發行錢幣及備注:道光通寶
帝王:文宗 在位時間:1851~1861 年號:咸豐 發行錢幣及備注:咸豐通寶.重寶.元寶
帝王:穆宗(載淳) 在位時間:1862~1874 年號:同治 發行錢幣及備注:祺祥通寶、祺祥重寶、同治通寶.重寶
帝王:德宗(載湉) 在位時間:1875~1908 年號:光緒 發行錢幣及備注:光緒通寶.重寶
帝王:(溥儀) 在位時間:1909~1911 年號:宣統 發行錢幣及備注:宣統通寶
太平天國
帝王:洪秀全 發行錢幣及備注:天國通寶.天國聖寶.太平天國.太平聖寶
編輯本段古幣的價格
某些古幣雖年代久遠,由於其鑄量極大,出土的數量也很多,故其價格並不一定比後期錢幣的價格高,如西漢從武帝至平帝共鑄五銖錢280億枚,使用300多年之久。其普通品目前定價僅1至3元;而比漢代晚1000多年的明朝錢幣定價普遍高於漢五銖,如明代「宣德通寶」、「弘治通寶」定價均在20元以上。
宋、明、清的古幣價值較低,先秦、漢、隋、唐、元各代的古幣價值較高;黃銅、紅銅、鐵質古幣價值較低,金、銀幣價值較高;正式流通的錢幣價值較低,非正用錢,如供養錢、春錢、秘戲錢、宮錢、打馬錢等價值較高;方孔圓錢價值較低,圓孔圓錢、刀幣、布幣價值較高;正統王朝的古幣價值較低,偏安王朝、區域政權的古幣價值較高;光背古幣價值較低,雙面均有錢文、雙面均為錢背、背星、月紋、背文字等古幣價值較高。
一些皇帝年號較短暫的貨幣,以及執政時間較短的少數民族政權、農民起義政權和地方割據政權所發行的貨幣,因流通時間短、數量少,故價格較高。如宋欽宗的「靖康通寶」、「元寶」每枚的價格從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而普通宋錢只值1元左右。
價格由珍稀程度而定
明末張獻忠農民政權所鑄「西玉賞功」銅錢,現價格達3萬多元。我國歷史上幾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遼、金、西夏、元等朝代鑄造的錢幣.其價值也遠遠高於同期漢族政權鑄幣,「雕母」、「母錢」、「錢范」、「開爐錢」,「庫鎮錢」等更是古錢中的珍品,其價格往往在數千元到數萬元之間。
不同比值,不同寶文的錢幣有時價格懸殊。如宋代「皇宋通寶」,一般銅錢價格在一元以下,而折二篆書銅錢如今定價在2萬元以內;南宋的「建炎通寶」的價格卻在3000元以內。
古錢幣在市場上價格相差很大,有些雖然年代久遠,如秦半兩、漢五銖等,但因出土數量多,所以價格低廉。1、嘉慶通寶,寶陝,普通品,背景:嘉慶年間陝西省鑄造。價格1——2元。
2、嘉慶通寶,寶源,普通品,背景:嘉慶年間在北京鑄造。價格1——2元。
3、乾隆通寶,寶源,普通品,背景:乾隆年間在北京鑄造。價格1——2元。
4、康熙通寶,未見背面的局標識,一般價錢在3——5元左右。
5、元佑通寶,宋錢,普通品,背景:北宋哲宗元佑年間鑄造。價格3——4元。
6、壽字廠牌,背玄武,無價值。
7、正隆元寶,金代,普通品,背景:正隆元寶為金建國四十二年第一錢,與前此沿用之遼、宋錢並行。價格:3——4元。
8、天禧通寶,宋錢,普通品,背景:北宋真宗天禧年間鑄。價格3——5元。
9、開元通寶,唐代,普通品,背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價格2——3元。
10、光緒元寶,當十銅元,普通品,背景:光緒年間機制銅元。價格3——4元.

Ⅶ 乾隆通寶圖片及價格這

乾隆通寶雕母市場價格平均5萬元左右。乾隆通寶母錢的價格大都在千元以上,而普通流通的乾隆通寶一般則在1-20元左右。

乾隆通寶」當時發行時間較長,鑄量極大且加之流傳至今時間較短,所以多數價值低廉。但乾隆的雕母和母錢因流傳數量極少,以是收藏家們青睞的對象,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反映古代歷史典故的、有較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能對其進行解讀的錢幣價值自然最高。另外一些內涵豐富、題材受熱捧的花錢可能歷代都有鑄造,證明其題材沒有時代局限性、經久不衰,也有相當的收藏價值,如『達摩一葦渡江』、『拷紅』等。

(7)代通圖片及價格擴展閱讀:

鑒別方法

清代各年號均鑄有錢幣,錢文一般以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鑄有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通寶,鑒定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把握。一是斷定古錢幣的時代,二是確定古錢幣的真偽,三是認定古錢幣的珍貴程度。

古錢幣的斷代,在有年號的錢幣中斷定一般不成問題,但在一些非年號錢、壓勝錢的斷代上就比較復雜,必須根據其質地、形狀特徵來確定時代。

由於錢幣在歷代就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故在各個歷史時期均有仿冒錢幣出現,如何鑒定其真偽難度較大。鑒定真偽一定要從錢幣的形狀、質地、包漿、文字和製作工藝等諸多方面來識別。每一時期的錢幣,形狀、質地和文字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徵。

各個歷史時期的鑄造工藝不盡相同,仿冒者不可能完全把握。錢幣的價值如何,要看錢幣的年代和存世的數量多寡來確定。錢幣不僅有經濟價值,更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而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又直接影響著經濟價值。

Ⅷ 中國古幣圖片價格

天策府室隸書折十大樣鐵質光背 2000元
乾封泉寶行書折十光背 6000元 十國楚王馬殷鑄。分銅、鐵兩種,徑約3.8厘米,重22--33克,錢文隸篆兼備,背文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寶以銅錢難得。...
乾封泉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天府」 60000元
乾封泉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天」 50000元
乾元重寶隸書折十大樣光背 30000元
廣政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0000元 十國後蜀孟昶廣政年間鑄,分銅、鐵二種,錢文隸書,徑2.4厘米,重3.5克,鐵錢略大,傳世均罕。..
大蜀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35000元 十國後蜀鑄,錢文四字隸書,光背無文,徑約2.4厘米,重3.5克左右,此錢傳世絕少。
保大元寶隸書折十光背 50000元 南唐李景保大年間鑄,分銅、鐵兩種。徑約3.25厘米,錢體製作精好,四字已近真書背穿上一天字,傳世極罕。
永通泉貨隸書折十大樣光背 12000元 南唐李景中興年間鑄,一當十。錢文隸,篆二體,隸書徑4厘米,重14克左右,鑄期只有半年,故傳世甚少。
永通泉貨篆書折五光背 14000元
唐國通寶篆書折十光背 2200元 南唐李景交泰年間鑄。大小三等,錢文篆書,隸,真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2.65厘米,重5克,當五徑3.2厘米,重9克左右,傳世以小平最多。.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寬「唐」光背 25元
唐國通寶真書小平小字光背 45元
唐國通寶隸書小平大字背巨星 22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寬「唐」背巨星 400元
唐國通寶篆書折二寬「唐」背巨星 12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點貝 5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異唐圓貝 1000元
唐國通寶隸書小平小樣光背 25元
唐國通寶隸書小平鐵質大字光背 6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長大字 40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背月 200元
唐國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4元
大唐通寶隸書小平小型光背 50元 南唐李景鑄,錢文篆、隸兩體。錢文真書含隸意,製作較粗,大、小不同,一般徑2.4厘米,重3克左右,傳世不及唐國通寶數量大,
大唐通寶隸書小平中樣光背 100元
大唐通寶隸書小平大樣光背 200元
開元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4元 南唐李景鑄,錢文篆、隸兩體。系我國最早出現的對錢,與唐開迥異,此錢闊緣,小字,製作較粗,很少有精美者,徑2.4--2.5厘米,重3.1--3.5克,尚有大樣篆、隸對錢。當十大錢,徑4厘米,重12.2克,為傳世僅見。圖見53頁標廿元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2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四處 30元
開元通寶篆書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大齊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十國徐知浩封齊王時鑄,四字隸書,徑約2.3厘米,重未詳。傳世大齊僅見兩品,一為缺角,一為四眼,今又發現第三枚,經實測徑2.5厘米,寬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銹。
乾享重寶隸書小平光背 500元 南漢劉龔乾享年間鑄,分銅、鉛兩種,錢文真書,對讀光背,徑2.4厘米,重3.7克,銅一當鉛錢十用。鋁錢文字歪斜,徑2.3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鉛錢較多。
乾享重寶隸書小平光背 10000元
永安一十隸書小平大樣光背 無定價 五代初劉仁恭鑄於幽州有銅,鐵兩種,其中鐵錢遠多於銅錢。以一百,一千兩種羅豐,出土多在北京居雍關附近大王山附近,文字俱五代氣韻,傳世大銅錢多贗品,集幣時宜慎之。
永安一十隸書小平大樣鐵質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隸書折三型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隸書折三型鐵質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隸書折十大樣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隸書折十大樣鐵質光背 3000元
永安一千錄書折二十光背 6000元
永安一千錄書折二十鐵質光背 280元
應聖元寶行書折十背「拾」 無定價 五代初期劉守恭自稱大燕皇帝,改元應天後所鑄。徑3.45厘米,背穿銘拾字,此錢傳世絕少。
乾聖元寶行書折十背「百」 無定價 五代初期劉守光鑄,形制,書體與應天元寶雷同,錢文真書,旋讀,徑3.5厘米,背穿上銘一「百」字,以一當百。此錢傳世絕罕。
應天元寶行書折十大樣背「萬」 無定價 五代初期劉守光鑄,背穿上銘一「萬」字,以一當萬。錢文真書,對讀,徑約3.8厘米,此錢傳世極少。
北宋時的錢幣存在著三大特點。
一,錢文中出現了年號,先後鑄行的年號有四十五種,版別之多為歷代所罕見。
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的局面。
三,錢幣的形態、錢文書體以及幣材呈現多多樣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開始添鑄紀年和監名且書體漸趨單一,咸淳年間為了應付通貨膨脹產生的財政因難鑄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幣「錢牌」。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 8元 公元前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撿趙匡胤於今陳橋(河南開封縣東北40里)兵變,黃袍加身,代後周稱帝,定都東京(開封)建元建隆,是為宋太祖,廢周帝為鄭王。雖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但也是歷史上國力最弱的朝代,終宋一代(960-1279)無一位明君能治國安邦平天下。宋元通寶即鑄行建隆元年,乃宋代開朝錢,錢文仿唐開元錢,隸書直讀。徑2.5厘米。重3.6克左右,背有星、月紋,有銅鐵兩種,傳世以廣穿鐵母、元字右挑稀有。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 6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星 1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 15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元 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30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廣穿 7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普品 2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3元 太宗太平興國年間(676--983年)鑄,宋年號錢由此始,有銅鐵兩種,徑2.4厘米,重3.4克左右。錢文隸,真二體,背有星、月紋,以鐵母,廣穿錢為稀有。
太平通寶錄書小平背星 2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背月 15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合背 3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鐵母 35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 600元
太平通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巨星 2200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鑄,有銅,鐵兩種,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錢文,開御書錢之先河,亦草書入錢文之始。旋讀光背,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縮小淳化為稀有。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背星 8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鐵母 6000元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縮水 150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至道年間(995-997)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行、草三體書為太宗親書。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以合背錢為稀有。
至道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鑄,有銅鐵,輪廓精整,另見有各式寬緣厚肉之大型錢。錢文真書,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無珍惜錢。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背四齣 25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闊緣厚肉 18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二闊緣厚肉 50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五闊緣厚肉 1000元
咸平元寶真書折十大樣光背 45000元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鑄。有銅、鐵兩種,鐵氏只見折三。徑2.5厘米,重4克,鐵錢徑3.5厘米,以鐵錢折三少見。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鐵質光背 50元
景德元寶真書折二鐵質光背 1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旋讀。小平有大、小樣版別數種,徑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紋。傳世以背星月紋為少見。鐵錢折三稀有。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 18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月 25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合背 3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闊緣厚肉 5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范銅 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闊緣厚肉 1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光背 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十光背 45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巨星 200元
天禧通寶隸書小平縮緣小字 2元 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鑄,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3.8克,折二徑2.8厘米,重4.7克,鐵錢亦有折二。其時斗米十錢。天禧以銅、鐵折二及合背為稀有。
天禧通寶真書小平光背 0.5元
天禧通寶真書折二光背 20000元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天聖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天聖元年(1023)鑄,天聖錢文來源於天為二人,乾興元年(1022)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後為皇太後,二人同理國事,即二人聖。分銅、鐵兩種,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樣之分。鐵錢有折二錢,徑2.7-2.8厘米,製作精良。
天聖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天聖元寶真書折二鐵母光背 20000元
明道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1元 仁宗道元年(1032)鑄。錢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屬陽,代表皇帝趙禎,月屬陰,代表皇太後劉氏,二者同朝聽政,故曰:日月之道明。有銅鐵,面文真篆兩體,旋讀光背,徑2.5-2.6厘米,重4.3克,鐵錢折二徑2.85厘米,重7.5克,為它譜所不載,因明道一年改元較其它錢少。
明道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50元
景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鑄,分銅、鐵,錢文有真,篆二體,旋讀。光背無文,徑2.5厘米,重4克,版別較多。鐵錢有小平,折二徑3.2厘米,傳世以鐵錢折二為少見。
景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寶元二年(1039)始鑄,為避錢文重「寶」而造的非年號錢,應與南宋「皇宋元寶」相區別,有銅、鐵兩種,錢文真,篆二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4厘米,重4克左右,折二篆書罕見,新發現一枚隸書折二,徑2.8厘米,重6.4克,據悉日本尚有一枚真書折二,惜末見拓圖。小平以九疊篆為珍稀品,鐵錢有小平、折二錢。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九疊篆 14000元
皇宋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12000元
康定元寶隸書小平鐵錢 500元 仁宗康定元年始鑄,徑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為鐵錢,故傳世極少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直讀光背 100元 仁寶慶歷年間(1041--104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為宋氏重寶之始。慶歷二字分直讀,旋讀,小平徑2.5厘米,重3.2折十徑3--3.2厘米,重6.6-7克,當十銅錢初鑄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錢用,傳世旋讀較少,鐵母更稀。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旋讀光背 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 7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 15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范銅 3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250元 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5)年鑄,元寶錢文為真,行、篆三體,旋讀,通寶錢為真,篆二體,直讀,重寶為折二,折三,錢文真書,小平徑2.4厘米,重3.8克,折二徑3厘米,重8.8克,折三徑3.4厘米,重10克上下。傳世元寶,通寶易尋,重寶錢為泉界所珍愛,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貴。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左挑 35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至和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通 25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寶 3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二光背 17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五鐵母光背 5000元
至和重寶真書折五背「坊」 40000元
嘉佑元寶真書折五背「號」 30000元 仁宗嘉佑元年(1056)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3.8克,為小平對錢,傳有鐵錢,然未見存世。
嘉佑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0.50元 英守治平年間(1064-1067)鑄,錢文真、篆二體,有直讀,旋讀兩種,徑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見折二以上大錢。偶有背四齣傳世,實為稀品
治平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元
治平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30元 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徑2.5厘米,重4克,未見折二,折三錢。多為光背,以背衛,衡者為少見。重寶年代同元寶,錢文有篆,真二體,為折二對錢;旋讀,徑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讀罕見。通寶年代同元寶,通寶唯有鐵錢,分小平,徑2.5厘米,折三,徑3--3.4厘米,錢文真書,旋讀,多為光背,以背穿上月為希有,集幣時如遇通寶銅錢均為鐵母,萬勿錯過。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光背 0.3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背「衡」 250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背「衡」 180元
熙寧元寶篆書折二光背 0.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二光背 1元
熙寧重寶行書折二連飛點 10元
熙寧重寶篆書折二長冠「寶」 1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 2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 神宗元豐元年(107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分篆、隸、行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2厘米,版別可達百種,為宋錢中最多一種,隸書體、背穿上仰、俯月為貴。集隸書體元豐錢時須注意豐字頭,另有一種日本曲字頭元豐,最易魚目混珠。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 2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 2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 1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 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 4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 5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月 4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 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 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15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28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 15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2800元
元豐重寶篆書折十光背 40000元
元豐通寶半文錢篆書 50元 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繼位後,勵精圖治,經濟漸有好轉,平錢已不足計數(無法找零)而鑄的半文錢。形制與平錢相同,只是錢徑縮小,徑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為2克。尚有紹聖元篆,行對錢,聖宋元寶篆行對錢,元佑通寶篆書錢,元豐通寶行書體等。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0.3元 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3)鑄,錢文有篆,行二體。旋讀,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徑3.2--3.4厘米,以折三鐵毋稀有。背陝列罕。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0.3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星 1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8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合背 180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陝」 250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 18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4500元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紹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0.5元 哲宗紹聖年間(1094-1097年)鑄,元寶錢文為篆,行,隸三體,分銅、鐵。小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折三錢徑3.3厘米。通寶錢文真書;直讀,細小工整,今銅者好尋,鐵錢難得。紹聖以元寶隸書體稀有。廣罕亦罕。
紹聖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0.5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星 5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月 5元
紹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折五鐵母光背 6000元
紹聖重寶隸書折二光背 50000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小字 45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鐵母 4000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鐵母背「施」 15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小平光背 0.5元 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鑄。通寶錢文有篆、行,真三體,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2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錢徑3.4厘米,重寶唯見樣錢,徑約2.9厘米,元符錢以小平鐵母,折二鐵母,稀有。重寶樣錢更是鳳毛麟角。
元符通寶真書小平鐵母旋讀 4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背「上」 15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12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元
元符通寶篆書折五鐵母 10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折二牙雕 無定價
建國重寶篆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年),初期鑄。錢文隸體直讀,背無文,徑約2.35厘米,重不詳。因與前朝年號相抵,改鑄非年號錢聖宋元寶,由於鑄量少,傳世僅有廖廖數枚,極珍罕
建國重寶真書小平光背 無定價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光背 2元 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鑄,系皇宋通寶後又一非年號錢,元寶錢文有篆、行、隸三體。分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平錢中佳品,燦若群星,折三唯見鐵錢,徑3.2厘米,通寶以背當五尤其珍貴。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光背 2元
聖宋元寶行、篆書小平美製 1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結「宋」 5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結「聖」 25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中冠「寶」 6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通「寶」手 3000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字 850元
聖宋元寶真書小平長點「宋」 1100元
聖宋元寶真書折二長點「宋」 1500元
聖宋元寶隸書小平隸書 10000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冠「寶」 18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二鐵母 0000元
聖宋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 1.20元
聖宋元寶隸書折二鐵母背月 10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五鐵母光背 8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五鐵范銅 2400元
聖宋通寶行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聖宋通寶隸書小平鐵母直讀 20000元
聖宋通寶隸書小平背「當伍」 300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大字 200元 崇寧重寶背藏文四字譯讀為穿上:地,穿左,水,穿右;火穿下,風,其意蘊含著兩層意思:(一)祝願地水火風彼此相全,眾生康泰安居樂業,(二)把個人的祝願引伸到國家社會范圍,祈禱民族團結親睦共處,,風調雨順天下太平。同進並寓有警戒的涵義;否則,將招致災難臨頭,禍患無盡。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瘦金體 15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抽示 16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闊示 6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折十書體 25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二私鑄 15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普品 2.5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短尾異「崇」 3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錯范重文 1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隔輪 8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廣穿 2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背四決 5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合背 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鐵范銅 14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三鐵母 2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大字 18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異重 5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高足貝 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月 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星 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十」 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精鑄細緣 1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普品 1.5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小字 無定價
崇寧元寶隸書小平銀質 30000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大字 50000元
宗寧元寶隸書折二鐵母 20000元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普品 2元 微宗大觀元年(1107年)鑄,大觀年號,取《易》:「大觀在上」之意,分銅鐵兩種,錢文微宗親書瘦金體,小平有行書體,徑2.5厘米,折二輕2.8厘米,折三徑3.1厘米,折五徑3.5厘米,折十徑4.15厘米,以當十大錢最精美亦最多。小平錢因通字部位不同,可分昂通、降通、斜通、大字小通等多種版別,傳世以合背,鐵母為珍品。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昂通 2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分頭「通」 15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斜「通」 1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楷「通」 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楷「通」 30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寬「觀」精鑄 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樣錢 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光背 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光背 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合背 7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崇寧大觀」合背 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光背 25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合背 45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鐵母 120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 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銅 14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鐵母 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十光背 200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楷「通」 550元 微宗政和年間(1111--1117年)鑄,政和年號,取「庶政惟和」之意,通寶有銅、鐵二種、錢文人篆、隸、真三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15厘米。重寶為折二鐵錢,錢文瘦金體,直讀光背,徑3厘米,傳世以折二重寶鐵母數種珍品。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真「政」楷「通」 4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文「政」 8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文「政」 85元
政和通寶篆、隸書小平光背 1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大字 5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大字 55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銳禾 4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背「陝」 1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 25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文「政」 7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銀質大字 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 6000元
政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 2元
政和通寶隸書折五鐵母 2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折三鐵母 3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五鐵母寬緣 8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三銀質 400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15000元 微宗重和年間(1118)鑄,年號重和,系取「和之以和」之意大敵當前不知勵精圖治,卻一再割地賠款,屈辱求和,名符其實的求和。錢文有篆,隸兩體,直讀光背,徑2.6厘米,重4克。篆少於隸,皆精美可愛。
重和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3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400元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 參考價 文字說明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 400元 微宗宣和年間(1119--1125)鑄,錢文宣和乃皇上常處宣和殿名其年號,通寶分篆,隸二體,直讀;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厘米,折三徑3.3厘米,小平背陝者錢文為瘦金體。元寶製作。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 1000元
宣和元寶隸書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大字 1500
元宣和元寶隸書小平大字 17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白銅昂「通」 2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宣」 4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 500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小平普品 7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短寶開足 1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短寶開足 12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 15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字 5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真「宣」廣穿 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真「宣」廣穿 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圓貝「寶」 7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圓貝「寶」 6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離「寶」 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離「寶」 1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隔輪 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隔輪 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巨頭「寶」 7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巨頭「寶」 10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背星 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旋讀銀質 70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背「陝」 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陝」 12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 80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鐵母 8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 無定價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 80000元
宣和通寶楷、隸、篆折二光背 2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 2元

Ⅸ 真品五帝錢價格是多少

截止2020年1月21日,真品五帝錢價格在600-1200元左右。

五帝錢有大五帝錢與小五帝錢之分,大五帝錢指秦朝的半兩錢、漢代的五銖錢、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和明朝的永樂通寶,大五帝錢材質屬於青銅,由於距今年代久遠,存世量較少。

現在說的五帝錢也常指小五帝錢,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材質屬於黃銅,距今年代較近,因歷史原因,順治通寶與雍正通寶存世較少。

(9)代通圖片及價格擴展閱讀:

傳統的辨別真偽方法主要有:

1,看錢文。根據古錢的文字製作特徵,一般可以初步判斷其真假。

2,看色澤。古錢因年代久遠,一般銹蝕嚴重,無論硬綠銹還是土化銹,都是銹色入骨,甚至通體銹透,不可輕易剝離。

3,聽聲音。古錢發出的響聲淳厚,不會有轉音;假錢則會發出清脆的轉音。

4,聞氣味。新出土的古錢有一種土香氣味,會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假錢則帶有某種難聞的氣味。

Ⅹ 我有一個銅錢正面是 大定通寶 背面什麼也沒有,請問這是什麼朝代的銅錢,現在是什麼價錢。謝謝

金代的大定通寶,光背,價值在100元左右。如果品相好,價格更高。
現在的行情就這樣,什麼都貴,呵呵。

閱讀全文

與代通圖片及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孩側臉高清圖片 瀏覽:180
簡單的落款格式圖片 瀏覽:601
最可愛的絕配圖片 瀏覽:174
男生紅襯衫搭配圖片 瀏覽:837
鎮定的圖片卡通可愛 瀏覽:840
銳角怎麼折圖片 瀏覽:114
畫女生的裙圖片 瀏覽:842
女生頭發少苦惱圖片 瀏覽:273
少女畫畫動漫圖片 瀏覽:276
高清岩畫圖片 瀏覽:336
九五至尊酒圖片及價格 瀏覽:581
老虎簡單的圖片卡通 瀏覽:463
可愛書包圖片 瀏覽:784
扣章圖片在word上怎麼移動 瀏覽:218
媽媽給成年兒子洗衣服圖片 瀏覽:213
觀致汽車怎麼樣觀致7圖片及價格 瀏覽:510
好可愛的兔圖片 瀏覽:544
天空動物圖片簡單大全 瀏覽:623
遂寧女騎士高清圖片 瀏覽:16
男生冬天的棉襖圖片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