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發型圖片 > 烏蘭液酒價格圖片

烏蘭液酒價格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22 16:43:18

如何保養綠松石綠松石的價值

保養綠松一定要經常補水一個月兩到三次,綠松石吸水性很強,只有經常補水才能避免乾裂。佩戴的時候也要定期清洗,畢竟它長期挨著皮膚肯定會沾到一些油脂臟東西,不清洗長期積累,綠松石的光澤就會被遮蓋看不清楚了。清洗的時候用肥皂水或者清水就可以,沒必要用專業清洗劑。
平常佩戴或者保存綠松石一定要分開存放,佩戴的時候也注意不要碰到其他堅硬的東西,綠松石很脆弱不能碰撞容易破碎。綠松石特別害怕高溫。溫度高的地方不要佩戴綠松石,洗澡的時候盡量取下來,不能用火烤不能用開水沖洗。綠松石也比較怕各種清洗劑,就像沐浴露洗手液這種,洗澡或者洗手的時候一定要摘下來。
佩戴綠松石的人是可以吸收裡面的微量元素就像玉能養人一樣,這也是它廣受喜歡的一個重大原因。綠松石礦是越來越少了,綠松石的價值也是越來越高,綠松石是有限資源,越稀少價格就會越高,這也是很多人喜歡收藏綠松石的原因,綠松石價格高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商家的炒作,總的來說綠松石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價格高也是它的品質好。
綠松石的體積越大價格就會越高,他的收藏價值也會更高。價格也根據綠松石的品質有有關,瓷度越高價格越高,特別是高瓷的綠松石本就稀少,價格更是高的離譜。除了高瓷綠松石還有一種表面有鐵線的綠松石,它就是烏蘭花,烏蘭花綠松石品質也很好。

⑵ 青海最有名的特產是什麼啊

發菜 學名念珠藻,因形似人發而得名。發菜是名貴山珍之一。由於發菜與「發財」諧音,人們圖吉祥,常被用作饋增佳品。因加強草原保護,現已禁采。 蕨菜 青海高原頗具特色的名菜,屬風尾蕨料,鮮嫩時採摘食用,若趁鮮嫩腌制,則翠綠如生、鮮味不咸。它以豐富的營養,獨特的野味而頗受人們喜愛,遠銷港 澳、日本和韓國等市場。 人參果 人參果是指一種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塊根,高原的人叫這種植物的塊根為蕨麻,又叫延壽果,蓬萊果等。人參果是一種很好的甜食輔料。它含糖63%,含蛋白質15%,脂肪1.1%,還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無機鹽。可用來做糖和制酒。一般用它的根做稀飯,甘甜生津,味鮮可口,營養豐富。它還可用作八寶飯、糕點的配料,藏胞則將它和大米混合蒸煮,再加酥油,成為待客的美食。 人參果是一種甜食輔料,它的全株又是藏葯之一,性味甘、溫,有健脾益胃,收斂止血,生津止渴,補血益氣之功效,是有助健康,使人益壽延年的佳果,其果大,質量好,久負盛名,遠銷沿海各地,是饋贈親友之佳品。 中華蟲草茶 中華蟲草茶是以冬蟲夏草為主,配以紅茶,野生柴達木枸杞、紅棗、桂元、蔗糖等,採用現代科學工藝,提取濃縮精製而成,保留住了冬蟲夏草所特有的營養成份和神奇的滋補作用。該茶飲用方便,其特點是:科學提取工藝,打破了民間常規食用方法不能完全提取蟲草的有效成份。以及高溫烹煮破壞蟲草的有效成份和作法,更易於人體吸收。茶中的蟲草性平、味甘、有補肺益腎,止血化痰之功,用於久咳虛喘、勞嗽咯血,腰膝酸痛等症。蟲草茶有滋食心肺腎、調補精氣神及免疫調節功能。 冬蟲夏草采自青藏高原3000~5000m以上的高海拔無污染地區,是一種既是蟲又是草的獨特復合體。其含蟲草酸為其主要活性成份。還含蛋白質、脂肪,多種氨基酸及鉛、鍶、鉀、鈉等多種微量元素。 中華蟲草茶是西寧藏寶公司用三年多時間研製出來的民間藏葯良方高級滋補速溶飲品,該產品的研製開發獲專利產品權,它填補了青海省蟲草深層加工的空白。目前中華蟲草已投放市場,深受顧客喜愛,是饋贈之佳品。 藏寶王 藏寶王即「中華蟲草酒」。是眾多蟲草酒中的極品,它以冬蟲夏草為主,配以雪蓮花、柴達木枸杞、佛手參、紅景天、純青稞酒等著名的青海土特產,採用現代科學工藝及藏式炮製方法提取濃縮勾兌而成,本品有補肺益腎,止血化痰之功效,用於久咳虛喘、勞嗽咯血,腰膝酸痛等症,也可在製做各種菜餚時使用。「中華蟲草酒」的包裝為半斤裝,也有兩瓶為一盒的一斤裝,其使用方法為每日用餐時飲2~3盅。 青稞酒 以青稞為主要原料釀制的白酒,有300多年生產歷史,民間素有土法釀制熬酒傳統,名為「酩」。以作坊形式釀制,始於明末清初,山西「客娃」將杏花村釀酒技術帶到青海,並用當地黑青稞作主料,配以豌豆、黑燕麥等釀造出別具風味「威遠燒酒」。此後,歷經各家燒房的酒大工、曲大工不斷實踐,形成了從踩曲、制坯到蒸鎦一套完整的釀造技藝,自成體系。後來經完善生產工藝,採用先進的「老五法」,使其色、香、味獨具一格。特點是香味純正,酒體澄明,醇和綿軟,回味悠長。青海的青稞酒以青稞為原料,青稞、小麥、豌豆制曲,科學配料,大麴糖化產業自然香味,精選陳釀精心勾兌而成,飲後不頭痛、不口渴、不傷胃、醒酒快。由青海省青稞酒廠生產的互助牌青稞頭曲為省優產品,中國公認名酒。頭曲、特曲、青稞液多次獲全國、國際博覽會、香港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銀獎。樂都特曲獲中國馳名白酒精品,頭曲、青稞酒分獲「中國優質白酒精品」和「中國白酒精品」稱號。湟中金塔頭曲、五糧春為青海名酒,獲巴黎金獎。 青海湖裸鯉 也叫青海湟魚,屬高原冷水、鹹水魚種。裸鯉生長緩慢,平均10年才能增重500克,裸鯉肉質細嫩,美味可口,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湟魚筵」更是令人贊不絕口。 酥油 青海藏族牧民用傳統手工工藝從牛奶中提取的奶油,俗稱酥油,酥油脂肪含量高達90%,並含有蛋白質和微量金屬元素及維生素A、核黃素、尼克酸等成份,又因酥油每500克在人體中產生的熱量可達4000千卡上下,所以人食後耐寒耐飢,牧民們攔糌粑、泡酥油茶、炸麵食乃至敬神供佛、點燈、煨桑,塗沫象徵神靈的樹、石頭,都離不開酥油。酥油還可以軟化皮革,揉搓皮繩草條。男女老幼擦臉、護膚、防冷也用酥油。 酥油是青海牧區的名特產,也是牧民生活中必須臾不可少的食品。精製的酥油又是高級糕點、糖果、西餐菜點的重要原料之一。 玻璃鹽 青海特產。產於柴達木盆地大風山一帶的鹽湖中,其晶體晶亮透明,無論大小都是規則的正方形,狀如水晶。陳列在人民大會堂青海廳的工藝 品──鹽雕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就是用玻璃鹽雕制的。 腸衣 用牛、羊、豬的腸子和膀胱,經防腐、刮制、整理而成的堅韌半透明薄膜的統稱。青海主要 出產羊腸衣,是傳統出口產品。藏系羊的羊腸衣有尺碼長、口徑大、膜薄、彈性強、堅韌、耐磨、不易破損等特點,適用於灌制香腸、臘腸。由於羊腸衣拉力強,亦是製造弓統、琴弦、羽毛球拍的原料。腸衣能與肌肉合生,也可用來製作手術縫合線。腸衣根據加工方法有鹽漬和干制兩種,我省出產的是鹽漬腸衣。 凍綿羊肉卷 按伊斯蘭教方式屠宰,經去骨、分割等精細加工的冷凍綿羊肉。青海凍綿羊肉精肉多,脂肪少,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是大宗出口商品。 干煙皮 青海傳統的地方特產。加工方法:牛皮退毛前的幾道工序與牛皮革的熟制相同,牛皮退毛後,先用石灰水熗一遍,然後用煙熏。其質量好壞完全取決於熏皮技工掌握熏的火候程度。熏皮的煙灶用磚或土坯砌成,灶膛中空,長約1.7米,寬約1.2米,高約80厘米;北門直徑約40厘米,後上每留一煙道口。熏皮時,灶膛內填滿麥草,占燃後煨著,火苗似燃非燃,使灶中的溫度逐漸提高,並將濃煙聚在灶中,再將熗過石灰水的牛皮撈出,蒙在煙道口和灶門上,一面翻轉牛皮,一面將麥草塞填麥草,也有的填塞鋸末。用這種干煙皮製做的皮鞋底子,使和十數年不走樣變型。 旱獺皮 俗稱「哈拉皮」。裘皮名。旱獺,是典型高山穴居動物,其毛皮柔軟珍貴,皮板堅固耐用,彈性強,保暖性能好。針毛整齊,富有光澤,毛絨豐厚,易染色,質地輕柔,經久耐用,防寒御溫。可用以仿製水貂、紫貂、水獺等多種名貴毛皮,是制裘的理想材料。其尾毛和針毛,光澤好,剛性強,是製造高級畫筆、儀器刷的好原料。在東南亞和歐美市場上享有很高聲譽,暢銷於國際市場,為本省重要出口商品。 黑紫羔皮 藏系黑羊羔的毛皮,系名貴羔裘皮。從毛尖到毛根部都呈黑紫褐色,被毛柔軟,花紋緊密,捲曲美觀,色澤黑亮,皮板輕軟,保暖性好,經久耐穿,且愈穿愈亮。主產本省祁連、貴德、同德、貴南、澤庫、尖扎等縣。取皮方法是將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捂殺剝皮。上等黑紫羔皮的毛長在1.5市寸以上,皮板面積1.5平方市尺以上。鞣製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生揉」,也稱「生挼(音rua)」,將剝取的羔皮稍晾乾後,用力揉搓而成,皮板輕軟,不怕雨淋水濕。一種是「熟制」,用芒硝、小米麵或青稞面作為鞣料硝制而成。現多用化學鞣料,能除油去膻,皮板平滑潔白,毛色光潤。 狐皮 剝取的狐狸毛皮。本省產狐皮有針毛光亮,平齊均勻,毛稠密細軟,絨多,色澤光潤,皮板柔軟,堅韌輕巧的特點,是國際市場上的名貴裘皮之一,也是本省重要出口商品。分紅狐皮和沙狐皮,紅狐皮毛色紅亮,色澤艷麗華貴,是狐皮上品。獵捕狐狸,一般在入冬至立春之間,此時的狐皮絨多毛稠,色澤好。 猾子皮 山羊羔的毛皮。珍貴裘皮原料。按皮張大小分為三種:(1)小毛猾子皮;(2)流胎猾子皮,即臨產前1個月流產羔的皮,花紋很漂亮,但毛稀皮板薄,不甚堅實,可製作婦女翻毛皮衣,很名貴,為出口商品;(3)大毛猾子皮,毛較粗,絨較薄,花紋緊密,成片花,有光澤。猾子皮按毛色可分為黑、白、花3種,以純黑、純白品質最佳。按生產季節,秋冬季生產的毛絨豐滿、厚實,花彎捲曲,光澤好,皮板柔韌,質量最佳;春季生產的毛較軟而稀疏,花彎捲曲不堅實,皮板薄,光澤差,質量次之;夏季生產的質量差。 昆侖彩石 用於雕刻藝術品和印章的材料。因產於青海昆侖山脈,故名。俗稱「丹麻彩石」。近些年新發現的獨特石料品種。呈結晶體色紋或瓣紋,由白、黃褐、紅褐、紫、橙等各色相互組成波狀條紋,局部微透明和半透明,色調淡雅柔和,其自然花紋奇特美觀。用它雕刻的工藝器皿、鑲嵌製品,花紋各有情趣,猶如各種物體、禽獸等隱藏其間。用它雕刻的彩石筆筒,1981年在全國旅遊工藝品、紀念品評比中獲優秀獎;彩石花插,1981年在全國工藝品評比會上被評為優秀產品;彩石鑲嵌台屏獲1983年中國國際旅遊會議旅遊紀念品評比會表揚獎。 昆侖凍石 用於雕刻工藝品和印章的石料。產於昆侖山。石質脂潤,品種繁多,色彩瑰麗,柔而易攻。分為兩大類,石質瑩潔者為葉臘玉,俗稱凍石,民間叫昆侖軟玉;另一類因石內含有雪花形紋樣,呈白色,稱都蘭玉或雪花石。昆侖玉具滑膩感,有不透明、微透明及半透明多種,色澤有雪白、乳白、乳黃、褐、紫各色。尤以石質透明的水晶凍、色彩美麗的瑪瑙凍、花紋精巧的腦紋凍,質量特佳。 馬鬃尾 馬頸部和尾巴上的長毛纖維。有纖維長、拉力強、耐磨耐濕,不易折斷等特點。是紡織衣服襯布、製作絲竹樂器弓弦和毛刷的原料。為我省重要出口商品之一。青海馬鬃尾生產潛力很大,可年產5000公斤。剪收鬃毛季節一般在3~4月份,剪長留短。白鬃毛比黑紅色的價格高,76.2厘米以上的馬鬃尾價格更高。 牛春 也稱牛沖、牛鞭,公牛的外生殖器。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壯陽健腎作用,可烹調成滋補性美味菜餚。玉樹州肉聯廠生產的「雪山牌牛鞭干」已銷往香港市場,深受歡迎。 猾子皮 山羊羔的毛皮。珍貴裘皮原料。按皮張大小分為三種:(1)小毛猾子皮;(2)流胎猾子皮,即臨產前1個月流產羔的皮,花紋很漂亮,但毛稀皮板薄,不甚堅實,可製作婦女翻毛皮衣,很名貴,為出口商品;(3)大毛猾子皮,毛較粗,絨較薄,花紋緊密,成片花,有光澤。猾子皮按毛色可分為黑、白、花3種,以純黑、純白品質最佳。按生產季節,秋冬季生產的毛絨豐滿、厚實,花彎捲曲,光澤好,皮板柔韌,質量最佳;春季生產的毛較軟而稀疏,花彎捲曲不堅實,皮板薄,光澤差,質量次之;夏季生產的質量差。 牛尾 牛尾巴上的長毛。主要批氂尾,具有纖維堅韌、微彎曲、拉力強、條粗柔軟、富有光澤等特點。是制假發、須髯、樂器弓弦和各種毛刷的上等原料。本省重要出口物資之一,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地位。白牛尾價值最高。生產季節為4~5月份,與抓絨、剪毛同時進行,選剪最長的尾毛。 祁連玉 地方名產。1984年,祁連縣玉石經地礦部玉石研究室試雕後命名。是對祁連山、阿爾金山山脈加里東期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多種玉石的總稱。按產地講,有中壩玉(樂都)、丹麻玉(湟中)、柴達木玉(海西)等。按礦物成份、顏色變化分,以蛇紋石為主的稱蛇紋玉,多呈暗綠、墨綠色,質地細膩,硬度較小;以閃透石、淡斜綠泥石為主組成的為軟玉;以鈣鋁榴石、透輝石、斜長石等為主組成的有密玉、翠玉、白玉等。祁連玉呈各種綠色,有淺綠、翠綠、墨綠、白色及過濾色,結構緻密、細微、色澤鮮麗、柔和,硬度4~7度,有較高的工藝欣賞和經濟價值。其雕製品細膩、滋潤,具半透明感。產地分布廣泛,成礦地質條件優越,很有開發利用前景。 青海長毛絨 又稱「海虎絨」。一種布面起毛,狀似裘皮的立絨毛織物。正面有密集的毛纖維均勻覆蓋,因而有良好的保暖性。青海長毛絨以西寧毛為原料,優點是絨面豐滿,毛叢挺立,質地厚實,富有彈性,手感滑爽,色譜齊全,所做服裝防寒保暖,輕巧柔軟,美觀大方。青海「黑天鵝」牌5082長毛絨質地優良,1963年開始生產,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0年獲國家銀質獎章。在「黑天鵝」牌5082長毛絨的基礎上,有「紅狐」牌雙面立絨毯(獲省科技成果二等獎)、派克長毛絨、銀槍長毛絨及印花仿獸皮花紋絨等新產品。印花仿獸皮花紋絨花形美觀,富有動物絨毛的光澤和真實感,適合製作各種動物玩具,形象栩栩如生,在國際市場上頗受歡迎。 青鹽 本省對地產石鹽的俗稱。又稱「湖鹽」、「岩鹽」。礦物名。化學成分為氯化鈉,往往混有粘土以及鈣、鎂氯化物等。等軸晶系,晶形呈立方體,集合體呈疏鬆或緻密粒狀。純凈者無色透明或白色,含有雜質的則呈灰、黃、紅或黑褐色。玻璃光澤;硬度2.5 ;比重2.1~2.2;味咸。青海素有「鹽的世界」之稱,其中馳名中外的察爾汗石鹽礦,石鹽儲量430億噸,鉀鹽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97%,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並供食用。氯化納含量達96%以上,具有鹽香味純的特點。按其顏色有青鹽、白鹽、紅鹽和黑鹽之分,論形狀有珍珠鹽、玻璃鹽、珊瑚鹽、水晶鹽、雪花鹽、粉條鹽、蘑菇鹽、鍾乳鹽、寶塔鹽等。青鹽還可人工造型,人民大會堂青海廳朱德題詞掛屏、天安門等工藝品,就是用青鹽中的晶體鹽雕刻而成。 青油 又稱菜籽油、菜油。本省對菜籽油的俗稱。由油菜籽(含油量35~48%)榨得半乾性油。主要為芥酸、油酸和亞油酸的甘油酯,用作食用油、潤滑油等。本省所產以白菜型和甘蘭型兩大類油菜籽為原料,經加工精煉,可以脫色,透明度高,氣味醇香,滋味可口,質量較好,居全國食用油出口量第二位。作烹調用油,能使菜餚增加香味,誘人食慾;作糕點油料,不僅可使產品香酥,而且獨具風味。青海民間用其製作的「澆油餅」,特別可口,是款待賓客的美饌。 秋板皮 立秋至立冬前宰殺藏綿羊所剝取的毛皮,也稱「秋茬皮」。是本省常見的制裘用皮,毛長短適宜,皮板較厚壯輕巧,質量好,保暖性強。 山羊板皮 春末至10月底所產山羊皮,製革原料。我省產山羊板皮具有細密、堅實、柔韌、彈性強等特點,經過染色,可制皮衣、皮夾克、皮鞋、皮箱包等。主要產於海西州及東部農業區。 山羊絨 山羊的細絨毛。纖維細而柔軟,高級毛紡織品原料,紡織的細絨線和高級呢料,細密輕暖,著名的「開司米」就是山羊絨紡織而成。山羊產絨的季節性很強,在每年4~5月份。為防止山羊絨自然脫落,一般在羊絨頂起時隨即抓絨。抓絨時宜先抓脊背部,然後兩肋,最後再抓腹、頭、腿部,按此程序抓取的絨品質高。山羊 絨分為白絨、青絨、紫絨3種,以白絨的價值最高。 水貂皮 珍貴毛皮獸水貂的毛皮。被毛細密,柔軟光滑,有光澤,皮板結實耐用而又輕巧,既美觀又保溫,是國際裘皮市場的重要商品。水貂原為野生,為了獲得它的珍貴毛皮,現已人工廣泛飼養。青海從60年代開始建立水貂場,人工飼養水貂。 駝毛 也稱駱駝毛,是高級毛纖維,紡織高級毛織品的原料。保暖性好,輕巧,洗滌後仍保持蓬鬆狀態。生產季節在5~6月份,駱駝開始脫換毛絨時,拔下或剪下的毛為活毛,是駝毛中的上品。青海駱駝主要分布柴達木盆地的烏蘭、都蘭、格爾木等縣市,海南州的共和、貴南、興海等縣也有少量駱駝,為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群眾所牧養。 駝絨 駱駝毛經加工剔除粗毛後為駝絨。駝絨是無髓毛,彎曲明顯而不規則,顏色淺,手感光滑,彈性和拉力較好,可與細羊毛混紡高級毛織品。每年5~6月份駱駝開始脫換毛絨時,即行拔下或剪下,並將毛與絨分開包裝、分級。頭等絨纖維細長,色澤光亮,呈杏黃色、棕紅色、銀灰色、白色。 西寧大白毛 又稱西寧毛,藏羊毛。青藏高原土著品種藏系綿羊所產白色羊毛。歷史上藏羊毛多通過西寧作為集散地銷往國內外,故名,由於毛色純白,又稱「西寧大白毛」。藏羊是優良粗毛羊種之一,分為牧業區牧放的草地型和農業區飼養的山谷型。草地型藏羊毛的毛叢由細絨毛、兩型毛和細剛毛組成,多屬毛辮結構,毛辮長20厘米左右。纖維長,毛色純白,有光澤,織密性強,彈性好,拉力大,耐酸、耐鹼性較強,是世界粗毛型中品質最優良的地毯毛之一。「西寧毛」資源豐富,產地廣闊。1985年國際市場出現「西寧毛」稱譽。因它是製造地毯的優質毛,國際市場上也有稱為「地毯毛」的。 羊蹄筋 又稱羊筋,是羊小腿部的韌帶。在宰殺季節,經過剔取、拉直、陰干後,紮成小把,可長期保存,久藏不壞。羊筋分前筋(前小腿的筋)、後筋(後小腿的筋)。後筋比前筋長,質量較高。羊筋是膠質組織,與海參、魚翅相比價廉味美,是烹制筵席佳餚的重要原料。用羊筋做的菜餚品種很多,是青海回、漢族筵席上常見的地方風味菜餚。 珍珠鹽 青海特產。產於柴達木盆地的達布遜湖島上。其形狀如同乳白色的珍珠,晶體顆粒大小不等,形態奇特,極為罕見,多作為標本陳列。 中壩玉 玉石品種。用於雕刻藝術品和印章的材料。產於本省樂都縣中壩溝,又名胡郎溝,蒙古語意為紅土。分為「河壩玉」和「中壩石」兩種。河壩玉具有紅、綠、藍、黃色層,系由各種不同元素的礦石積壓形成,色彩瑰麗,但因硬度不均且脆,不宜於雕刻而宜於做鑲嵌裝飾之用。中壩石質地細致,色澤光潔,軟硬適中,有冰糖玉、綠玉、珠砂玉、墨綠玉、綠軟玉等,可用做裝飾建築,製作石雕工藝品,品質為上乘。用其雕刻的工藝品,如龍鳳酒具、透雕仿古薰爐、仿塔爾寺磚雕以及各式印章料等產品,遠銷天津、深圳等地,深獲旅遊者好評,最大的采玉場為古城村水叉溝。 紫羔皮筒子 地方傳統名產。紫羔皮經過鞣製、縫制為皮筒子,稱紫羔皮筒子。每件筒子需羔皮30餘張。再配以絲綢面料的面子和掛里,製成皮袍或裘皮大衣。其優點是:被毛柔軟,花紋細密,捲曲美麗,色澤黑艷,皮板輕軟,美觀大方,保暖性好、經久耐穿。這種皮筒子是饋贈親友的上品。舊時,西寧皮貨業手工作坊及皮貨商號100多戶,較出名的為楊忠福(字型大小忠興福)、米木沙(字型大小福興隆)、沈臨瀚(字型大小隆泰興),主要銷往包頭、北平、天津、武漢、上海及雲貴等地。

⑶ 如何鑒別綠松石真偽

1、顏色區別法:我們可以從顏色去區別,合成綠松石顏色單一均勻,而天然綠松石顏色豐富,使是同一塊色斑,顏色也會出現不均勻現象。

⑷ 疫情過後你最想去做什麼

疫情過後我想好好的開一個門面,放心大膽的去做我的生意,不用去擔心因為疫情而關門,不再畏首畏尾。

⑸ 蒙古酒有那幾個品牌

1、鴻茅葯酒,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以及婦女氣虛血虧。

2、寧城老窖集團為國家大型企業。被譽為「塞外茅台」的寧城老窖酒為國家銀質獎。1987年8月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題詞贊譽「塞外茅台」,1988年寧城老窖榮獲首屆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3、河套老窖,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1952年,至今已有54年的發展歷史。在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已逐漸成長為內蒙古20戶重點大企業集團,全區釀酒行業的龍頭企業。

4、昭君酒,內蒙名酒。顏色深橙,味道醇美,甘香噴溢,沁人心脾。在塞外邊陲,兄弟的蒙族人民總是用它來招待最尊貴的客人。

昭君酒」這個名人品牌,歷史悠久,上世紀50年代,內蒙古呼和浩特第一制酒廠,按照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烏蘭夫·楊植霖的建議,把地產黃酒命名為「昭君黃酒」。

5、百吉納奶酒,內蒙古百吉納奶酒股份有限公司傳承草原民族奶酒上千年的傳統工藝與歷史,專注於發酵型奶酒的研究與發展。

(5)烏蘭液酒價格圖片擴展閱讀

蒙古酒的原料:

蒙古酒就是奶制酒。他是蒙古民族主要傳統飲品。蒙古民族用五畜(牛、馬、駝、山羊、綿羊)奶制酒飲用歷史悠久。從馴化經營五畜,利用它的產品開發就研製出了用五畜的奶制酒飲用的文化世代相傳。

養酒酵母:

蒙古人把制酒酵母奶汁認為也是養護一種活命體很尊重,把這個作法程序稱為養酒資源。將養酒資源夜與撫養孩子一樣看待,因為制酒酵母奶液是一種活命體,它有知、冷、涼、熱、飽、餓的五種感覺和高興、發愁、憂愁等三種脾氣。

因此在養酒酵母奶液時要精心養護,特別要注意它的五種感覺和三種脾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

⑹ 天然水晶原石到底值不值錢啊,價值多少

水晶原石一般不怎麼值錢,白水晶幾十塊錢一公斤。晶體好的而且個頭大要上百甚至上千,因為這種料子做大的水晶球很適合,更好的可以賣到上萬。天然水晶價格只要百十來元,像白水晶、粉水晶、茶水晶、紫水晶、黃水晶等都只要百十來元就可以搞定了。當然,水晶中的極品,綠幽靈和發晶的價格就很貴了,品質好的過千,甚至上萬。

兔毛、發晶、幽靈

水晶別稱水玉、水精、玉英等,在礦物學上屬於石英族,純凈時形成無色透明的晶體,當含微量元素Al、Fe等時呈粉色、紫色、黃色、茶色等,含伴生包裹體礦物的被稱之為包裹體水晶,如發晶、綠幽靈、紅兔毛等······

⑺ 內蒙古疫情伊利優酸乳安全嗎

1
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蒙牛、伊利的牛奶越喝越沒有奶味了。
這不是錯覺。
這個表述還不夠精準,應該是:平價奶越來越沒奶味了。
事實上,這是由以蒙牛和伊利為首的奶企在22年前埋下的惡果,而平價奶質量遲遲難以提升,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惡果。其餘數不清的惡果還有諸如:毛利潤高達百分之70甚至80的嬰幼兒乳粉,以及買著全球價格最高的國產乳粉,依舊惴惴不安的中國父母。
10餘年果然夠久,人們早已忘記了蒙牛和伊利曾作過的惡。但即便在12年前蒙牛和伊利頻頻爆雷之時,很多人就避開蒙牛和伊利的丑聞不談,認為蒙牛和伊利這兩家「民族企業」被「整跨」了,外國同行公司就會乘虛侵入控制中國奶業,把它們整跨了就是整跨民族企業。
12年後,蒙牛和伊利更是已與民族企業牢牢粘連,在如今愛國情緒空前高漲的當下,你敢跟民族企業作對,就是與全國人民作對。
但是蒙牛和伊利真的配稱民族企業嗎?我戰戰兢兢地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我一直認為,蒙牛和伊利的幾十年發展史,對中國產生的壞處絕對大於好處,倘若沒有蒙牛與伊利,中國的奶製品行業或許遠比現在好。
要談蒙牛和伊利對整個奶製品行業的傷害,想要細數蒙牛伊利作下的惡,必須要從1983年談起。
2
惡之花萌芽 為什麼我會把蒙牛與伊利放在一起談?
不只是因為蒙牛和伊利是如今占據壟斷地位的兩大奶業巨頭,更因為在我眼裡,這兩家公司不過是同出一根的兩顆果實,歸根結底他們的底色是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伊利與蒙牛的產品如此相似,除了牌子幾乎一模一樣:
伊利推出優酸乳,蒙牛就跟著推出酸酸乳;伊利推出QQ星,蒙牛就跟著推出未來星;伊利推出了安慕希,蒙牛就跟著推出純甄;蒙牛推出了特侖蘇,伊利也跟著推出金典。
甚至連出產的雪糕都幾乎一模一樣:

事實上,蒙牛與伊利的糾葛自1983年便已被埋下。
蒙牛創始人牛根生與伊利創始人鄭俊懷本就出自一家公司,伊利集團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廠,1983年1月,因為持續虧損,鄭俊懷被調到該廠,任廠長,試圖破局。
而牛根生就是鄭俊懷的得力手下,當年能力出眾的牛根生,很快就帶領一波富有才華的年輕人實現了扭虧為盈。
1996年,伊利集團成立,鄭俊懷成了董事長兼CEO,牛根生是伊利主管生產和銷售的副董事長兼副總。
因為牛根生能力出眾,並且與下屬直接接觸更加頻繁,伊利有一半人都牢牢聽從牛根生的調遣。
這下子鄭俊懷慌了,眼看著自己有被架空的跡象,這怎麼行?於是兩年後,因為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牛根生被掃地出門。
被掃地出門後,反倒側面證明了牛根生對廠內人才的影響之大,許多曾經的舊部都勸說牛根生東山再起,願意辭職跟他繼續干,不服氣的牛根生響應手下意願,籌措了100萬後就注冊了蒙牛乳業。
自此,蒙牛與伊利便展開了長達20年的拉鋸戰,這也是為什麼,蒙牛與伊利一直糾葛不休,甚至看起來就像一家企業的真正原因。
就在這種相愛相生的廝殺中,蒙牛與伊利時而抱團、時而互相攻擊,他們首先將其他乳製品企業擊垮,而後再互相瓜分市場,形成兩強雙分天下的局面。但也就是在他們相愛相殺的爭斗中,中國奶業走上了一條幾乎不可挽回的歧路。
在2000年之前,中國尚且沒有一家全國性品牌,因為當時市場上只能生產低溫殺菌的巴氏奶,這種奶保質期只有幾天,且必須冷藏,銷售半徑有限,難以規模化,所以市場上絕大部分都是區域性企業。
轉機從1997年開始,這一年,牛根生即將被掃地出門,瑞典利樂包裝公司與伊利達成了協議,我們熟悉的伊利盒裝常溫牛奶由此誕生。
2000年後,利樂又與揭竿而起的蒙牛達成合作,只要蒙牛與伊利每賣出去一份奶,利樂就賺一份錢,這個默默無聞的包裝公司反而成為蒙牛與伊利之戰中的最大贏家。
自此,奶製品企業結束了分裂割據的局面,蒙牛和伊利開始進軍全國,試圖二分天下。常溫奶的出現讓光明等地方奶企產生了危機感,試圖反抗,曾經反目的蒙牛伊利則沆瀣一氣,共同應對地方奶企的反抗,在03年時成功打敗銷售額居全國首位的龍頭老大光明,開始占據主導地位。
2004年,巴氏鮮奶企業們終於因為滅頂之災般的壓力團結在了一起,光明、新希望、燕塘、三元等四家以低溫奶銷售為主的中國乳品製造銷售商,與美國國際紙業(另一家包裝公司)公司達成聯盟。一場鮮奶(即巴氏奶)和常溫奶的大戰隨即爆發。
資本斗爭里沒有溫度可言,蒙牛和伊利更是把不擇手段發揮到了極致。
2005年2月2日下午,由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在該委會議室召開了液體乳「鮮」字標識專家研討會,與會人員約40人,其中包括衛生部、農業部、國標委、中國奶業協會、中國乳品工業協會、全國食品工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三元、蒙牛、伊利、黑龍江乳業集團等有關專家或負責人。
有意思的是,利樂公司傳播事務總監楊斌致中國乳協領導的一封信被帶進會場,並一一分發給各與會者,信中強烈地表達了支持「禁鮮」的意願。同時內蒙政府也暗流涌動,當時這些蠅營狗苟尚且沒有擺在陽光下,但也為2018年的跨省追捕埋下了伏筆。
結果如蒙牛與伊利所願,國家規定:低溫鮮奶的外包裝上不能再使用「鮮牛奶」等名稱,而只能使用「滅菌奶(乳)」和「巴氏殺菌奶(乳)」等標准名稱。
此後主打「新鮮營養」的低溫鮮奶被迫更名。與蒙牛伊利作對的奶企從此幾乎一蹶不振,直到2008年1月1日,「禁鮮令」才被解除,巴氏奶能叫回鮮奶了,但是低溫鮮奶已經丟了大半江山,回天無力,以「純牛奶」「早餐奶」等命名的常溫奶、調制奶大獲全勝,幾乎壟斷了液態奶市場。
但因為這場惡性競爭,導致各大國產奶企都不得不為了生存舍棄質量追求速度,以求在蒙牛與伊利的陰影下謀圖一線生機,就在05年——08年之間的短短三年內,國產奶業就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歧路。
3
惡之花綻開
即便當時在競爭中獲勝,但那時的蒙牛依舊處於空殼狀態,嚴重缺乏優質奶源,蒙牛選擇從奶農手中收購低質牛奶,而後加工生產,因為中國奶牛生產嚴重滯後,並且缺乏優質奶牛品種,匱乏的奶源對面則是龐大的奶源需求,鮮奶爭奪戰一觸即發。
因為質量不達標,為了求速度爭奪市場,往牛奶里添加各種化學物質就成了各大奶製品企業默認的潛規則。既然蒙牛和伊利這些龍頭老大都不怕添加,你怕個啥?更何況只要你不努力添加搶占市場,就休想在蒙牛與伊利的陰影下存活。
脂肪低了,加脂肪粉;細菌超標了,加抗生素;濃度低了,加乳清粉;發酸了,加鹼面中和;蛋白質低了,加三聚氰胺矇混。添加這些東西後的牛奶,只能保質六七個小時。因此,在將牛奶送檢的車上還要備好雙氧水,在檢查前趕緊往裡倒。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中國奶業從源頭到終端都徹底腐爛,而作為惡果的劣質奶粉,則被一包又一包地被送到中國孩子的嘴裡。
2008年,大頭娃娃事件東窗事發,三鹿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三聚氰胺幾乎成為一代人的噩夢,直到22年後的今天,5月份一起湖南郴州的「大頭娃娃」報道,即便報道中說明了不是三聚氰胺所致,還是引發了一陣恐慌,曾經的噩夢被喚醒。
如今人們一提到三聚氰胺就會想到三鹿,但各位不知道的是,當年各大奶製品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如今的奶業領頭人伊利蒙牛也光榮上榜。三鹿只是被頂出來成了出頭鳥,得以讓其他品牌悄然隱退。
說道這里不得不提及職業打假人蔣衛鎖,其實工業原料添加的惡果早在08年以前就頻頻爆出,當時蔣衛鎖為了揭露行業黑幕,整頓中國奶業,就自費30萬元發起「中國西部乳業萬里行」行動,整理出《中國西部乳業瀕臨崩潰邊緣》調查報告。
為打假,他賣了企業,丟了老婆,兩個孩子因此輟學,結果社會上反倒對他攻擊的聲音居多,說他是在毀滅中國奶業,社會上一度傳言有人要花50萬元買他人頭。

直到三聚氰胺事件炸開,理解他的聲音才多了起來,但就在三聚氰胺事件被爆出四年過後,2012年蔣衛鎖就被曾主動選擇與其離婚的妻子捅死,與其妻子一同捅死蔣衛鎖的還有其餘6名青年,當時警方對外宣稱是家庭糾紛,真正原因是否為此,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為眾人抱薪會被針對,被捅死,殘害百姓的企業反倒順風順水,悄然隱退,恐怕這也是蔣衛鎖未曾想到的結果。
蔣衛鎖更想不到的是,一些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的受害者,在求公道的時候反倒被倒打一耙,郭利就是典例,郭利的女兒因為長期服用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雅士利奶粉,導致雙腎產生結石,雅士利想要私了,郭利同意,於是在2009年約了郭利在杭州當面交付賠償金,結果郭利等來的是警方的抓捕,判刑5年,17年廣東法院再審此案,改判無罪,但此時郭利已妻離子散,甚至連去看女兒的權利也被限制。

資本無情無義,很快蒙牛宣布收購雅士利,蒙牛當權者在接受采訪時裝作一臉茫然:「我們不知道郭利是誰。」
但這些都不是最毒的,恐怕蔣衛鎖最想不到的,是這起三聚氰胺事件,不僅沒有提高國內奶製品水準,反倒成了蒙牛和伊利降低奶製品質量的借口。
2010年,蒙牛和伊利宣稱由於三聚氰胺事件,不能往牛奶添加工業原料,所以無法提高奶源質量和制奶技術,就降低了檢驗標准。結果一降,就是世界最低。
蛋白質含量由舊國標的不低於2.95克/100克降低到了2.8克/100克。菌落不高於200萬CFU/ml(越低越好),一下子比舊國標提高了150萬,反觀美國和歐盟,標准都比我們高的多,美國要求牛奶蛋白質不低於3.1克/100克,菌落總數不高於30萬CFU/ml。歐盟要求更高,蛋白質不低於3.3克/100克,菌落總數不高於10萬CFU/ml。大家可能對這些數據不太敏感,那我就直說了——蛋白質含量低於3g的牛奶,都是垃圾。
很多人說,蛋白質含量的規定是針對生牛乳,生牛乳需要加工之後才會變成市場上售賣的牛奶,在加工的時候可以通過高溫閃蒸技術去除水分,增加蛋白質含量,最後到消費者手中的牛奶蛋白質含量依舊不會太低。
這個邏輯沒錯,但蛋白質含量標准降低真正損害的,不是消費者,而是中國整個奶製品行業。
自一開始,中國生牛乳的蛋白質含量就遠低於世界標准,因為中國奶農多是散戶,標准參差不齊,而且奶牛品種質量極低,後天飼養技術更是與國外差的不是一般的大。面對這樣的落後境地,國家標准竟然隨著蒙牛伊利的需求反向升級,結果自然就是中國奶業的不思進取,奶源質量低下,既然你都降標准了,我又有何理由花錢自行升級?吃力不討好?
但質量低下的奶最終還是會賣給普羅大眾,結果依舊是消費者為蒙牛與伊利造就的惡果買單。
更不用提一下子提高150萬的菌落標准,這是對中國奶業與消費者的雙重損害,這個標準的意義在哪裡?
以美國為例,美國要求菌落總數不高於30萬CFU/ml,結果就是全行業的質量提升,對於與牛奶直接接觸的設備和容器都有明確的要求。如果不是一次性設備,在每次使用之前,不僅要求充分清洗,還要求使用高溫或者化學試劑來消毒。
反過來再想想我們提升到200萬菌落數量的後果,顯然就是落後且不講究的生產環境,畢竟你標准都這么低了,我有何理由不臟一點?
很多人說經過高溫消毒,牛奶中的大量細菌會被殺滅,但注意了,目前任何技術都不可能全面殺死細菌,生牛乳中含的細菌越多,最後遺留的細菌也會越多,牛奶中的細菌種類繁多,大多數不會讓人體產生直接反應,但各種如果一頭奶牛感染了葡萄球菌而導致乳腺炎,它生產出了一批細菌數比較高的牛奶,本來這批奶不能進入市場,但因為標准降低,這批本不合格的生牛乳得以進入市場。這批生牛乳再經過巴氏消毒,細菌數降到了合格,而後被賣到消費者手中。
但是,葡萄球菌在巴氏消毒之前產生的毒素,仍然存在於牛奶中而且保持活性。如果不幸被人喝了,就有可能患上急性腸胃炎。而這只是其中一例,牛奶中可能潛藏的細菌繁多,具體後果不一而足,很多也不是當下就能反饋出來,各位可以多品嘗蒙牛伊利的平價奶,長期體驗一下。
結果,我們擁有的只剩落後的奶牛品種、生產技術,還有被乳企利益綁架了的行業標准。
但作為兇狠遠超虎豹豺狼的蒙牛伊利,又怎麼可能只損害一個行業而已呢?
4
惡之花蔓延
自蒙牛伊利占據壟斷地位後,一切都開始變得不對勁了。
他們可以綁架行業標准,可以惡性競爭打擊對手,可以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悄然隱退,還可以不思進取,在2012年再度爆出質量丑聞:
2012年,西安的大三學生在網上發布《我在內蒙古的十天——蒙牛冰淇淋代加工點實習記錄》,將在蒙牛的實習經歷形容為噩夢:生產地附近就是垃圾焚燒站,宿舍蒼蠅漫天,他們必須每天工作12小時,喝水吃飯也要登記,有失誤就要罰款,宿舍里貼著幾十條罰款規則,沒一個獎勵規則,生產小布丁等產品的車間里滿地都是污水,雪糕掉在地上也會被撿起來繼續裝袋。

(蒙牛冰淇淋生產間)
一時間將蒙牛推上風口浪尖,蒙牛官方核查後報告屬實,向公眾道歉,微博則設置成不可評論。
其他奶企更是亂象橫生,幾年前惡性競爭的後果不斷爆出,經歷過三聚氰胺事件後,各大奶粉企業不專注提升產品質量,反而在消費者心理上不斷鑽研。
在多次奶粉安全事故之後,在中國家長們的心裡,便宜奶粉已經約等於假冒偽劣產品,甚至可以說患上了「便宜奶粉恐懼
症」,奶粉企業抓准中國家長的這個心理,不斷提升奶粉價格,價格一度飆升到世界第一。
這直接讓賣奶粉的飛鶴、合生元毛利率接近70%,飛鶴董事長就曾直接表示:有低價奶粉,但消費者不買,認為貴的就是好。

合著中國父母買著全球最貴的奶粉,附帶一份全球最重的擔心,還要為中國奶粉質量低下背鍋。
到了2018年,伊利竟然已經可以利用警方跨省追捕。
2018年3月,北京一位男作家劉成昆,因為個人公眾號上連載小說《出烏蘭記》,結果被指影射伊利集團高層,然後被伊利指控,由呼和浩特市警方跨省抓捕。
很快,伊利本著「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原則,在4月份,又指控山西女奶農郭玉珍,由呼和浩特市警方跨省抓捕。

事件起因是郭玉珍在網上發文實名舉報伊利壓榨奶農,舉報信的標題是《內蒙伊利公司如此欺壓奶農誰來保護弱勢奶農利益訴求》,指責伊利經常找出各種理由剋扣奶站與養殖戶的奶款,讓養殖戶和奶站遭受巨大經濟損失,並且每月還變相把幾千元不等的罰款攤派到奶農、奶站的奶款上,正所謂「風險共擔,利潤我獨占」。
而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但奶農敢怒不敢言,因為伊利蒙牛已經擠死其他奶企,他們不購買他們的奶,奶農就只能破產倒閉。
結果剛一發聲,郭玉珍就被跨省追捕。
不知道跨省追捕是不是就是內蒙古的官方特色,從鴻茅葯酒到蒙牛伊利,有求必應,我在之前的文章《「毒葯」鴻茅葯酒再登「優秀民族企業榜」,背後這三大權力機構功不可沒》(文章已消失,之後有機會發給大家)中就曾發出過質疑,或許要真正徹查的,根本就不是鴻茅葯酒和蒙牛伊利呢。
雖然蒙牛伊利帶壞了國內乳業風氣,讓中國奶業反向進步,枉顧消費者權益,還壓榨奶農,但這並不意味著蒙牛伊利就生產不出好奶了,而是不想給內陸人生產平價好奶了。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出,香港對大陸奶企提出質問,時任蒙牛CFO的姚同山在面對香港媒體的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我們發到香港的產品和出口的產品是一樣的,保證比內地(大陸)的產品質量更好、更安全」。
到了2019年,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蒙牛乳業CEO盧敏放再次強調了這一點:我們總把最好的產品投放到中國香港、新加坡市場。

從蒙牛和伊利對整個奶業、對競爭對手、對消費者、對奶農、對政府、對香港與整個內地的6種表現,6大罪狀,讓我不得不質疑:你們的心,是不是已經壞了?
在如今兩大奶企依舊順風順水,被冊封為「民族企業」的當下,似乎已經沒有人願意質問,更沒有人願意回答。
5
後記
在國內疫情逐漸緩解,各行各業開始復甦之際,我反倒扒出蒙牛伊利的這些丑聞,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甚至自己也要擔憂會不會被強勢的蒙牛伊利跨省追捕。
但我實在看不下去所謂「民族企業」的聲浪,不是什麼企業都配稱民族企業,更不是什麼企業都值得我們自掏腰包去維護,至少那些破壞整個行業,導致中國奶業倒退,壓榨奶農,枉顧消費者利益的企業不配。
我寫這篇文章,想質問的不僅是蒙牛和伊利為何不對自己曾經作過的惡負責,我更想問的是:蒙牛和伊利,你們的心是不是已經壞了?你們想要龍頭老大的利潤,想要老百姓的腰包,你們是否又願意擔起龍頭老大的責任?
我為什麼要質問?又為什麼要讓他們擔起責任?
因為占據壟斷地位的他們,踩著的,是中國奶業的命運,是大陸十幾億人的生活,是中國在世界上的風貌與名聲。
只要沒有等來他們的回答,我的質問就不會停止。
他們不說,媒體不說,那就我來說。
歷史不記得,我幫你記得

⑻ 蒙古族飲食有什麼特色

蒙古族飲食主要特色如下:

1、先白後紅

「白」指白食,即各類乳製品;「紅」指紅食,即各類肉製品。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干伊得」,意為聖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製成的食品,意為「紅食」。 除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製品。

2、以飲為主

以飲為主是蒙古族飲食文化的一大特點。「寧可一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這種習俗的形成與蒙古族生活的自然環境、生產形式和飲食特點有關。即奶食、肉食品的營養豐富,喝奶茶時泡上奶食、手把肉等,既解渴又耐餓。

蒙古族的食物

一、蒙特色的食品

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

二、奶製品

奶油,奶皮子

三、祭祀活動常用

熟烤羊

四、內蒙鄂爾多斯地區風味菜餚

白菜羊肉卷、新蘇餅

五、蒙古族民間傳統糕點

烘乾大米飯

⑼ 為什麼淘寶搜不到烏瀾液酒了

肯定是下架了,或許是又出新產品了

⑽ 喜德縣在哪啊

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

閱讀全文

與烏蘭液酒價格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民k歌圖片怎麼找到 瀏覽:578
枕頭搭配衣服圖片 瀏覽:2
男生身高圖片 瀏覽:382
動漫x圖片 瀏覽:308
動漫軍靴圖片 瀏覽:476
13歲韓國性感泳衣女孩的圖片 瀏覽:855
球衣圖片美女 瀏覽:820
女生與女生親嘴圖片 瀏覽:290
奧迪q5價格及圖片2017 瀏覽:55
簡單的手繪漫畫圖片 瀏覽:897
動物圖片手繪簡單牛 瀏覽:360
新生兒舊小衣服圖片 瀏覽:462
卡通華人女孩圖片 瀏覽:160
微信微信怎麼發朋友圈文字圖片不顯示圖片 瀏覽:670
播放小小女孩傷心的圖片 瀏覽:204
李英愛穿綠色衣服圖片大全大圖 瀏覽:889
美女不化妝圖片 瀏覽:362
算盤的價格圖片 瀏覽:210
翻糖女孩蛋糕圖片 瀏覽:331
word文檔多張圖片鏈接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