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面兩條龍,正面吉祥如意的銅錢價格
應該是清末民初的時候的。 價錢100元左右
2. 古代宮廷里的如意有什麼作用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是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製作,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是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製作,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中曾出土一柄佛僧如意,銀質鎏金,首為雲頭,柄為直柄。據故宮博物院資料,如意的起源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俗稱 「 不求 」的搔背工具有著密切的關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稱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異名錄》雲:「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國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癢癢撓),又有記事於上的「笏」(亦稱「朝笏」、「手板」),如意則兼二者之用。後來,其形態發生分化,一支保留實用功能,在民間流傳;另一支強調吉祥含義,向純粹陳設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薩像。
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這期間非常走紅,成為了帝王及達官貴人的手中之物。它與民間的一種「不求人」撓癢癢用的東西,在器型上相結合,實用性上除用它搔癢,還用它顯示權杖的作用。最初原型結合如意的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被人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現,將玉的堅潤不渝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成就了具有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從梁簡文帝蕭綱的詩中:「腕動苕花(苕華喻指美人)玉,衫隨如意風」,可以推測出當時的玉如意有隨身佩帶之大小。清雅悠閑之時,文人雅士吟詩詠賦,和著「如意舞」利用它作為打節拍之物。到了明、清時期,它從實用品逐漸轉向了一種藝術陳設品,供人們欣賞娛樂。如意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基本不變,而柄端由直狀變為小靈芝形、雲朵形多種形狀。頭尾兩相呼應,主體呈流線形,柄微曲,造型美觀華麗。
古代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少見。康熙年間,如意成為皇宮里皇上、後妃之玩物,寶座旁、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清朝野史大觀》卷一載: 「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
如意圖片雖說如意出於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無疑都是摹仿人的手形,這種創造的構思,也可以說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變成卷雲形、靈芝形、心字形及團花形如意,是唐以後的事,並用金玉珠寶製作,不僅使其成為一種藝術品,而且還增加幾分仙氣與祥和的神韻。至清代,如意工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它的功能也達到空前的高貴,凡值年節,王公大臣督撫,必進如意於朝,以取兆吉祥,故有 「椒戚都趨珠寶市,一時如意價連城」的詩句。現在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可欣賞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民間,大型如意為廳堂的一種陳設,小型如意成饋贈之物,以示吉祥的祝願。常見材質有金、銀、玉、角、牙、翡翠、珊瑚、銅、竹、木等。
中國傳統吉祥物中有不少與年節相關,如意即為家喻戶曉的吉祥物。
作為吉祥的象徵,當然人人都渴望擁有如意,但一柄精美的如意造價甚為昂貴,非一般百姓所能企及。世事變遷,現今如意已經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成為古玩之屬,但一柄柄精緻粹美的如意承載著它們所曾擁有的歷史及它們所蘊涵的吉祥美好的寓意,依然那麼悅目怡情,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五福如意實物【概述】
繼成功舉辦奧運會,載人航天夢圓太空,中華民族又將迎來上海世博這一偉大歷史時刻,為了向世界展現悠久璀璨的中華文明和傳統藝術的神韻與精髓,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指定傳承人--程淑美大師領銜製作,中國文物學會監制,採用花絲鑲嵌宮廷技法,以純銀鎏金,鑲嵌和田美玉、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碧璽、珍珠等名貴寶石製成巧奪天工的金玉「五福如意」。
【特點】
「五福如意」體形弧曲圓渾,如意首為三層靈芝式,鏤空,弧度圓滑自然,正中鑲嵌和田碧玉,在金燦絢爛的富貴風格中又蘊含著古樸雅緻之情趣,又將玉的堅潤不渝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成就了極具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四周運 五福如意正面
用了傳統技法鏤雕出了「如意金錢紋」、「富貴牡丹紋」、「吉祥蝙蝠紋」、「山水崖紋」等吉祥紋飾,整體呈縷空狀,花絲流暢,紋路繁而有序,疏密適當,嚴絲合縫,極富美感,不但增添了如意的韻味,更傳遞出富貴吉祥、福氣安康、財運連綿、節節高升等美好祝福。
如意手柄上通體鏨雕九條升降各異,互不雷同的飛騰金龍,九龍各具神韻,在祥雲中穿行,每條金龍都是經精雕細琢而成,鱗片、龍須等絲毫畢現,萬縷金光在龍身上閃耀,龍身抖動,曲頸昂首騰躍於空,龍須目怒張,闊口長須,鱗爪銳利,肘毛如劍,碩長的龍軀攪動著雲氣,勢不可擋,猶如真龍再現,宛然如生。寓意著太平盛世、群賢共濟、尊貴連綿。
群龍環繞之中還篆刻五個御筆福字,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御筆,雖然筆體不同,卻精髓神似,其字體遒勁渾厚,筆勢蒼勁有力,筆走龍蛇,飛動流暢,可謂福內藏龍,尤如龍福。手柄最中為「天下第一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壽合一」之福。更為有趣的,乾隆、道光、嘉慶三帝在民間還被昵稱為「乾道嘉」,暗指「錢到家」,巧妙地滿足了人們的美好寄望。
網路里找到。 節選了一些, 自己也可以直接在網路里搜索。。
3. 故宮展出160件套如意,如意在古代是何用途
故宮展出160件套如意,如意在古代是何用途?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辛丑年春節,故宮博物院將於2月10日至5月9日在神武門展廳舉辦“吉祥如意——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展期3個月。
紫禁城裡過大年,吉祥如意兩相歡。本展覽旨在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基礎上,呈現一柄柄精美的如意,期待觀眾朋友通過觀賞富有吉祥含義的如意,深入了解我國傳統的節慶文化,同時在濃郁的喜慶氛圍中傳遞對新春佳節的美好祝福。
4. 故宮展出160件套如意,有哪些種類呢
如意,又名“握君”“談柄”,由古代搔杖演變而來,取材骨、角、竹、木等,因最初被做成長柄指爪狀,用於搔撓解癢,盡如人意,故稱“如意”。漢晉之際,如意被賦予更多文化涵義和功能,成為文人雅士交遊、清談、樂舞的助興之物,其造型演變為雲頭式的首、彎折的頸部和扁平的柄。宋代之後,如意發展為室內陳設品。至明、清時期,以靈芝造型為主的如意被賦予吉祥驅邪的涵義,成為承載祈福禳災美好願望的貴重之物。如意在清代宮廷備受推崇,不但觀賞性大幅提升,而且成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徵。每逢宮廷節慶、帝後壽誕、皇室婚慶等重要活動,大臣和皇親國戚進呈宮中的禮品多以如意領先。帝後賞賜或贈與地方官員與外國使節的禮品,也常有如意出現。
紫禁城裡過大年,吉祥如意兩相歡。本展覽旨在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基礎上,呈現一柄柄精美的如意,期待觀眾朋友通過觀賞富有吉祥含義的如意,深入了解我國傳統的節慶文化,同時在濃郁的喜慶氛圍中傳遞對新春佳節的美好祝福。
5. 清代中後期的「如意」是什麼的象徵
「如意」在我國是一種代表吉祥的珍玩,大多採用玉、翠、檀木、竹根等製成。
它的頭部是心字形,曲柄有些弧度,呈彎曲狀,這種造型是唐代以後才確定下來並流傳至今的。
如意造型的變化和發展在清代達到了最高水平。這一時期的如意,不僅在數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註重材質的精美、工藝的精巧、紋飾的古雅。清代如意的形制十分豐富,單柄首就有葵瓣、雲頭、蓮花、靈芝等不同樣式。
如意成為皇宮里的珍玩,寶座旁、寢殿中都擺設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每一件如意的工藝造型都極為精美:有琺琅如意、木鑲嵌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等。
清代中後期,如意在民間也越來越普遍,逢年過節、壽誕婚嫁都用如意做禮物,貴重的如意還被用做鎮宅之寶,成為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
如清晚期楠木雕嵌琺琅如意,全長62厘米,頂端的掐絲琺琅如意雲頭,長18厘米,寬14厘米;中部鑲嵌的掐絲琺琅長17厘米,寬9厘米;底部鑲嵌的掐絲琺琅長11厘米,寬10厘米。整個造型精巧,曲柄有些弧度,呈彎曲狀。掐絲琺琅和木質手柄上都裝飾有福、祿、壽三多的圖案。
這件如意雕刻的福祿壽,是用楠木製作的,在這個如意上以「三鑲」技術,嵌有三塊掐絲琺琅片,掐絲琺琅上繪的是八仙的圖案,八仙圖案在古代就是祝壽的吉祥寓意,然後在這個圖案上又刻了佛手、桃和石榴,代表福祿壽,它又有八仙的紋飾在上,就表示福、祿、壽,福壽雙全的意思。
玉如意
6. 清代玉如意怎麼通過圖片鑒定真假
古代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也有但少見。康熙年間,如意成為皇宮里皇上、後妃的玩物,寶座旁、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如意有多種品類,均極為精美。有琺琅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如意多雕有龍紋,有的還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由碧璽、松石、寶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靈芝、蝙蝠之類。
這種如意上的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長壽,是明清常見的祝頌圖案。清代創造出有首、中、尾的三鑲、五鑲形式的如意。其中有一種少見的如意,它是在玉如意的頭上,先按圖樣琢出槽子,然後用五顏六色的寶石嵌進去,這種做法十分費工,故而難得。
7. 清代的青銅鈴!上有吉祥如意字現今值多少錢
你有圖片嘛?發出來讓大家看看。清代銅鈴以黃銅為多,以現在技術就可以製作,天津鼓樓市場就有賣。幾塊至十幾塊都有。
8. 請專家估價!如果是清代的和田青玉如意件,價格多錢謝謝
前些天也有人發了個白色的,雕刻的內容跟你的一模一樣,所以估計可能是仿的
9. 清代玉如意拍賣價格大致是多少
清代玉如意,具體的價值取決於是否真品、質地顏色怎麼樣,補充圖片看看就知道,這里就可以鑒定。
10. 清代翡翠如意龍牌值多少錢
清代冰種翡翠,真品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0000左右;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