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發型圖片 > 漢代玉帶鉤價格圖片

漢代玉帶鉤價格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03 11:36:48

㈠ 帶鉤的鑒賞

帶鉤引起大家興趣的時間較短,所以上世紀90年代之前,市場上基本上沒有仿品、贗品。90年代以後,市場上才開始出現偽品。帶鉤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是以銅帶鉤為主的金屬類帶鉤;二是以玉帶鉤為代表的非金屬類。所以作假與防偽都是圍繞著玉帶鉤、銅帶鉤進行的。
在市場上還能見到仿戰國、仿漢代的玉帶鉤。玉帶鉤防偽斷代與一般玉器防偽斷代辦法是一致的。近幾年,隨著玉料大幅度升值,特別是和田玉料價格飛漲,用新玉作舊作偽的玉帶鉤已經少見了。
另外,一般素麵銅帶鉤市場價位不高,所以作偽者粗製濫造,稍有收藏經驗的人都能識別真假。銅帶鉤作偽最多的是老體新工。所謂老體新工,就是老的素麵青銅帶鉤上錯金、錯銀、鑲嵌綠松石。
在老體上錯金錯銀,首先要在老素麵帶鉤上劃線、設計圖案。按照圖案線條刻畫溝槽。為了不破壞老體外麵皮殼,一般溝槽加工就十分粗糙,線條不直,圓弧過渡不大自然,溝槽寬窄不一,所以錯金錯銀線條不夠流暢自然。另外,古代錯金錯銀用料都是金葉銀葉,而作假者為了降低成本,用金粉、銀粉加強酸澆鑄而成,因而線條寬窄不一,圖案不甚規整。用金片、銀片錯的圓形或寬頻圖案,用放大鏡可以看到錯金錯銀圖案斷面如同一卷紙的斷面一樣,有一圈一圈的條紋,用金粉澆鑄沒有一圈一圈的條紋。有些作偽者錯金錯銀不用金葉銀葉,而用銅葉、鋁葉代替,因而錯出的圖案死板,沒有光澤,灰暗,更沒有皮殼,因而一看一目瞭然。
另外,有些原來鑲嵌綠松石的帶鉤,因年久腐蝕,松石全部脫落,作偽者為了賣高價,自製綠松石片補上,以新充舊,粗看跟原裝的一樣,真假難辨。古代帶鉤上面鑲嵌的綠松石,按照圖案貼好之後,都是整體打磨,因而銅帶鉤鉤體本身與錯金錯銀片和每片綠松石最後都在一個平面或弧面上。而作偽者把綠松石補上之後,因怕破壞鉤體與錯金片的皮殼,一般不再打磨,因而新貼的松石互相凸凹不平,與原帶鉤鉤體也不在一個平面上。同時,因貼上去的綠松石是一片片分頭打磨貼上去的,在燈光下可以看出每片綠松石打磨的痕跡都不是一個方向,而是像用蘆葦編的席子一樣,每片松石打磨的痕跡各不相同,松石表面也沒有皮殼。

㈡ 古玉帶鉤價格

古代的帶鉤沒有這么大,也就幾厘米長。這個太大了,尺寸不對,應該是現代仿古工藝品,河南、安徽等地有大量供應,市場價500-1000元

㈢ 這個是老物件還是做舊的

你好,從圖片上看這個老物件看起來很有很久了。應該是老物件了。它的做工也非常細致。他的雕刻也非常精密。這物件看起來好像是一條龍如果有很多年的歷史的話那就是很多錢了。

㈣ 家傳龍頭玉帶鉤,想知道哪個年代價格怎麼樣18754735555楊先生

你好,龍頭玉帶鉤能值多少錢

㈤ 漢代玉帶鉤特點

漢代玉帶鉤鑒別特點:
一是用料講究。漢代玉帶鉤製作用料考究,刀法簡約大氣,琢磨拋光細膩,紋飾線條或粗獷挺勁、簡潔精整, 或嫻熟自然、圓潤流暢, 盡顯獨特藝術神韻。
二是數量較多。漢代玉帶鉤出土的數量之豐、形制的多變及分布區域的廣泛是前所未有的。
三是形態多變。戰國玉帶鉤中琵琶形、扁棒形在漢代都得到明顯延續,但形態亦有變化。漢代還出現了曲棒形玉帶鉤,以及相當多的異形鉤。鉤體變化多端, 附加雕飾非常精美。
四是紋飾豐富。漢代玉帶鉤的鉤首較之戰國多數大且長,也是以龍首和禽首為主,鉤體裝飾除陰刻幾何紋飾, 並且出現淺浮雕與透雕蟠螭和鳳鳥等紋飾。

㈥ 漢代玉帶鉤市場價

漢代玉帶鉤真品十分罕見,要超過10萬元。

㈦ 漢代鵝頭玉帶勾

西漢玉帶鉤

玉帶鉤一般指西漢玉帶鉤
西漢玉帶鉤,指的是1972年江蘇省銅山縣小龜山漢墓出土的古玉帶鉤,鑒定年代為西漢中期,長6.2厘米,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西漢玉帶鉤屬青玉,部分受沁泛黃。器作長條倒鉤形,長把短鉤,形體是前圓背平,前挺後彎,鉤首作鴨頭狀,後背彎曲處帶一長方形扣鈕,整件如一伸脖曲頸的鴨子,造型美觀。
玉質帶鉤始於戰國,它是人們用在腰帶上起扣攏腰帶的作用,故名帶鉤,帶鉤有以銅、鐵、玉等多種材料製成,帶鉤古時又名「師比」。

㈧ 錯金帶鉤是什麼有什麼用途

一、帶鉤的用途
帶鉤,一言以蔽之,就是古人所系腰帶的掛鉤。古代帶鉤首先是實用品,主要用來結帶之用。有關帶鉤是實用品的文字和實物,歷史上都有大量記載,在大量古墓挖掘中也得到印證。戰國時期,秦軍作戰的策略首先是消滅敵人,然後是保存自己。所以軍人裝備盡量做到輕裝簡行。當時士兵下身不穿鎧甲,凡是不利行軍打仗的裝飾一律不帶,帶鉤是必備必用之物,常掛於腰間。1995年陝西省咸陽市新建石油鋼管廠,征地90畝,挖出秦代墳墓500座。出土了大量裝遺骨的大型陶罐和眾多精美的錯金錯銀的帶鉤。據專家分析,這是埋葬戰死秦軍的墓葬群。秦軍將士死後,經過兩千多年的侵蝕,只留下身上唯一遺物銅鎏金帶鉤和盛殮他們遺骸的大型陶罐。將士陣亡後,帶鉤一般都被系在主人腰間隨葬,可謂跟隨主人寸步不離。這充分印證了帶鉤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實用品。

前些年,在陝西漢陽陵漢景帝的陵墓中出土了大量僅有兩厘米長的小型帶鉤,在一座墓葬中出土數量如此之大、體型之小的銅帶鉤,在其他墓葬中還沒有出現過,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考古人員從同時出土的大量無臂陶俑身上找到了答案:這些陶俑當年身穿鮮艷絲綢衣裳,隨著歲月流逝,木製手臂和絲織衣裳已盪然無存,只剩下赤條條的陶身。據此推斷,原先每個陶俑身上應該都有一個系腰帶的小帶鉤,衣裳木臂腐爛,帶鉤脫落俑體,但實物保存至今。這又一次證明帶鉤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

另外,有一些帶鉤,其紐本身就是一個印章,這種帶鉤也叫帶鉤印,一物兩用,既是帶飾,又是印章,帶在身上十分方便,真是一舉兩得。1979年,河南固始縣侯古堆一號墓出土一枚玉帶鉤,長僅2.1厘米,鉤首如鴨頭狀,鉤身遍琢蟠虺紋、渦紋和S型紋。類似帶鉤在陝西省鳳翔縣高庄春秋晚期秦公一號大墓殉葬坑中,以及山東臨淄故城春秋晚期大墓的殉葬坑中均有發現。此類小型玉帶鉤已與戰國時流行的玉帶鉤十分接近,主要是用來掛小型物品用的襟鉤。在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丙午帶鉤」。獸首鉤、圓鈕,鉤身作怪獸抱魚狀,通身錯金銀,嵌松石裝飾。背面有銘文:「丙午鉤,手抱白魚中宮珠,位至宮侯。」此帶鉤造型頗為奇特,獸形象怪異,裝飾華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種帶鉤既具實用性,又是禮品,也可作為紀念品,也是一鉤多用。

筆者還見過一件精緻的鎏金帶鉤,是虎符形,中間對稱分開,合縫處有一銷釘,這大概是用來調兵遣將的兵符,也可能是男女之間的一種信物憑證,仍有待考證。

二、 帶鉤的用材

帶鉤的用料涉及范圍很廣。純金帶鉤在戰國就有了,一般體型不大,做工精細,有些上面鑲嵌綠松石,但數量較少,秦以後很少見到。

純銀帶鉤較純金帶鉤數量要大,品種也多。特別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錯金、包金、鑲嵌玉和綠松石的珍貴帶鉤都是在銀帶鉤上加工的。純銀帶鉤到了唐代還繼續使用,不過風格大不相同,鉤首成球狀,鉤體成片狀,上鏨庄珍珠底,雕刻寶相花,完全是唐代金銀器的風韻。

銅帶鉤是帶鉤的主體,絕大多數帶鉤用料是銅,帶鉤用銅,分為青銅、紅銅兩種。素麵帶鉤,各種造型各異的帶鉤都用青銅,因為青銅有熔點低、硬度高的優點。而紅銅軟,所以錯金錯銀、鑲嵌綠松石的帶鉤一般用紅銅。因紅銅軟,可塑性好。有些帶鉤是青銅,但上面鑲嵌紅銅,構成各種美麗的圖案。

鐵帶鉤主要出現在戰國,一般都錯金錯銀或者包金。但鐵帶鉤一般比銅帶鉤銹蝕嚴重,品相不佳,保存十分困難。因為鐵帶鉤見潮容易生銹,底子也會泛起,變成豆渣狀,所以要絕對密封,要加乾燥劑,不然在很短時間內鐵帶鉤就會變成鐵沫子。

良渚時期就出現了玉制帶鉤。從西周到宋元明清,玉制帶鉤幾乎與中國玉器是同步發展的。所以說在帶鉤這個群體中,玉帶鉤數量最大,品種最多,流傳時間最長。玉帶鉤用料很雜,有南田玉、南陽玉、岫岩玉,但主要是以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為主。

除上述材料外,帶鉤用料還有翡翠、瑪瑙、水晶、綠松石、琉璃、瓷器、象牙、骨、碧璽、紫檀木等。帶鉤到了清代已成為觀賞品、把玩件。在清代宮廷里就保存有一大批成品和半成品的琺琅瓷帶鉤。筆者曾見友人收藏有一件乾隆官窖瓷帶鉤。帶鉤白瓷,龍首,鉤身上繪制了一條金龍,鈕上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精緻、素雅、高貴。

三、帶鉤的造型

帶鉤既是實用物又是高貴的裝飾品,所以造型千姿百態。盡管良渚文化時期、商周時期都有帶鉤出土,但帶鉤大量使用主要是在戰國秦漢。

戰國秦漢玉帶鉤主要有四種:一、琵琶形短鉤,背面較平,有一個圓形鈕,鈕上有渦紋,鉤頭細小,呈鳥頭或獸頭型,鉤腹上凸,多飾小雲紋。二、長形扁擔鉤,鉤身較長,截面扁方,微上凸,似扁擔,鉤頭略細,琢作獸頭型。耳、鼻、眼、嘴刻畫細致。三、方柱形短鉤,鉤較短,鉤身似方柱,呈腹部上凸的弧狀,向鉤頭方向逐漸變細變窄,鉤首為獸頭式,造型簡煉,整體呈方形,鉤身多光素,無紋飾。頸部或有凸起的橫線裝飾。四、寬腹帶鉤,鉤身短而寬,鉤腹整體似為方形,局部帶有鏤雕。

明清時期的玉帶鉤,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鉤首有龍有鳳,有鳥有獸,鉤身上常常有圓雕鏤空各種奇異的怪獸,或鑲嵌各種寶石。由於這一時期帶鉤的實用性已經退化,主要以把玩觀賞為主,所以選料考究,體型厚重,鉤頭精雕細刻,十分繁瑣。鉤身上常常鏤雕螭龍、異獸,十分生動。這一時期,由帶鉤演變出來的帶扣大量出現。帶扣一般鉤身較短且寬,有方有圓,上面圓雕鏤空螭龍或素麵。一半帶鉤,一半帶環,兩面對稱,各帶一鈕。同時利用巧雕,在鉤身巧雕出各種動物的精美造型。

金屬帶鉤主要以銅帶鉤為主,出現在春秋戰國到秦漢。銅帶鉤造型可分為兩大體系:一是以中原為主,形狀基本上以琵琶形、∽形為主,鉤首為龍,鉤體鎏金鎏銀,錯金錯銀,構成各種精美圖案,有些還在鉤身雕刻各種圖案、浮雕、鑲嵌寶石、松石、玉,使帶鉤更顯珍貴。另一個系列就是內蒙、河北、遼寧一帶的帶鉤,這類帶鉤特別注重造型,內容豐富多彩。這類帶鉤造型奇特,鉤身有虎龍獅豹,有牛羊馬犬,飛禽走獸,昆蟲,飛蝶,水禽,也有人物造像,樂器、兵器、工具,雙人舞蹈,二人撫琴,人物摔跤,真是包羅萬象。

四、帶鉤的工藝

帶鉤既是實用品,又是裝飾物,所以選材造型、工藝十分考究。帶鉤的用料十分豐富,有金、銀、銅、鐵、玉、翠、瑪瑙、骨木牙雕、瓷石琉璃等多種多樣,審美、收藏的價值都很高。帶鉤的製作、工藝十分考究,也十分復雜。概括起來有鑄造、鍛造、焊接、模鍛、鎏金鎏銀、錯金錯銀、包金包銀、雕刻、鑲嵌、彩繪。一件精美的帶鉤,要用十幾種材料,幾十道工序,十幾種工藝才能完成。玉器的各種加工工藝在帶鉤中都有反映。青銅器中鎏金鎏銀、錯金錯銀、鑲嵌鏨刻、木刻牙雕等工藝在帶鉤製造中都有運用。有些復雜的帶鉤還採用失臘法鑄造。以下試以實物舉例示之。

友人曾收有一件錯金、包金鑲嵌綠松石的純銀帶鉤,長20厘米,體圓柱形,錯金,鉤首全包金,通體鑲滿近千片魚鱗狀綠松石,每片松石直徑不到0.1厘米,魚鱗狀,每片松石都用金葉包起來。精緻華麗,美觀高雅。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近千片魚鱗狀小綠松石片是怎樣加工製造出來的呢?另,當年的工匠是如何保證每片松石大小形狀一致,又採用什麼手段測量的呢?要知道,即使是在科技發達、機械加工手段十分高超的今天,要加工出那樣細小、包金、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魚鱗狀綠松石片,也是十分困難的。

有一件二虎吞牛銅帶鉤,青銅鑄造,鉤體鏤空,兩只老虎中間夾一牛頭,上鑲松石,老虎張口兇殘,牛瞪雙眼,十分生動。帶鉤還帶有70厘米長的封閉式的鏈條,鏈條是由40個無縫銅環組成,銅環直徑10毫米。銅環與銅環之間由可以活動的銅銷絞接,銅銷上有兩孔,環從孔中穿過,銅銷模鍛成形,因為銅環、銅銷都是單個加工而成,因而製造十分復雜。

另有一件戰國玉帶飾,長95厘米,除帶扣外,還有13塊雕有各種動物鏤空圖案的帶板,帶板與帶板之間是由12個活動玉環連接起來,玉環上陰刻精細花紋。帶扣一對、13個帶板、12個玉環,總共27件,完全由一整塊青白玉雕刻而成,真是巧奪天工。另外,筆者還見過一件虎吞蟬漢代銅帶鉤。帶鉤通體鎏金,銅蟬造型生動,兩只半張半合的翅膀薄薄鎏了一層銀粉,使人感到薄如面紗,質感特強,十分逼真。蟬尾被一隻凶惡的老虎吞在口中,老虎雙爪抓住蟬的雙翅,虎頭特大,虎尾就是帶鉤鉤首,整體造型生動,製作精良,富有動感。 五、帶鉤收藏的升值潛力 帶鉤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其小巧價廉的特性是導致其收藏熱不斷升溫的重要原因,但在此類表象問題之下,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古代帶鉤的自身用途屬性決定了保存完好的存世帶鉤越來越少,這也是其在市場上緊俏的一個核心因素。

為何完好的存世帶鉤寥寥呢,專家在做了大量的分析論正後找到了一些原因。絕大多數戰國玉器都是和田玉製品。即使戰國末年的玉製品,距今也在2200年以上了。由於長期埋在地下,受地土和殉葬物的侵蝕,器表大都出現土蝕和玉質蛻變。有些侵蝕嚴重的形成雞骨白。在一些等級高的大型陵墓墓葬中,由於條件較好,加上位於地土高爽乾燥環境之中,雖然玉器久埋地下,侵蝕輕微,玉器反而宛然若新。但是玉帶鉤卻是個例外,由於其通常都處於墓主人的貼身之處,盡管受外部環境影響不大,但受人體腐爛後的侵蝕極為嚴重,而其他陪葬的玉器都在墓主人棺槨之外,遠離人體,因而受蝕不重,這就是在同一墓葬中其他玉器得以完好存世,而玉帶鉤卻受侵蝕嚴重的原因所在。

完好的帶鉤難於存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古代,銅帶鉤就是古人用來扣結束腰革帶用的銅鉤。用它扣接束腰革帶,可松可緊,既容易結緊,又便於解開,可隨意調節松緊,十分方便。如同過去北方農民用的褲腰帶,接緊後總要打個活結,便於隨時打開。在農村,當人去世之後,腰間褲腰帶結上之後不用再打開,只要打個死結就行了。不僅如此,凡是隨葬品與墓主人有關的帶子都打成死結,以防脫開。而銅帶鉤就是用於扣束腰帶之用。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帶鉤結緊,松開腰帶都十分方便。而當主人去世之後,帶鉤扣在帶飾上,穿衣、入棺、乘車、下葬等移動過程中,很容易脫落。當人去世之後,為了防止帶鉤脫落,就人為地把帶鉤鉤頭砸死。帶鉤系在身上,把鉤頭砸死,不好操作,難於掌握,往往不是鉤頭砸裂,就是把鉤頭砸斷,所以出土的銅帶鉤沒有鉤首,或者鉤首斷裂。收藏者在市場上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絕大部分鉤首上面都有榔頭砸的痕跡。

盡管品相完好的帶鉤數量有限,精品更是難得,但是長期以來,收藏帶鉤的人為數不多,對帶鉤研究不夠,國內也鮮見有關帶鉤的專著,因而市場價位總體並不高,與其實際藝術收藏價值尚有一定的落差,從而為帶鉤的升值提供了很大的上漲空間。仍以玉帶鉤為例。玉帶鉤發展一般分為三個時期。早期是戰國和漢代;第二個時期是宋代到明中期;第三時期是明中期到清代。目前市場上以元明清三代玉帶鉤為多見,並屢屢拍出高價。2001年12月,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組五件清代白玉龍首帶鉤拍出6萬6千元,時隔三年,到了2003年,仍然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件估價7千元的明代玉羊首帶鉤以6.2萬元成交,高出估價數倍。在國外,一件戰國白玉帶鉤曾拍出120萬元高價。金屬帶鉤也分為三個階段,戰國—秦;秦—漢;漢—南北朝。當前戰國銅帶鉤,素麵、品相一般、體小者,一般1000元~3000元,有工、有花紋,5000元~10000元一件,有花紋、鑲松石,3萬元~5萬元一件,品相好的精品十萬一件。在中國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都有不少帶鉤屬一、二級文物。

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銅帶鉤、玉帶鉤數量不少,有些還是精品,在全國各地古玩市場也常有令人心動的帶鉤。一件腐蝕嚴重、品相很差的骨帶鉤,前幾年市場售價不到1000元,2007年曾賣到3萬元。總之,帶鉤文化含量很深,升值空間很大。今後將日益成為收藏投資熱點。

六、有關帶鉤防偽 帶鉤引起大家興趣的時間較短,所以上世紀90年代之前,市場上基本上沒有仿品、贗品。90年代以後,市場上才開始出現偽品。帶鉤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是以銅帶鉤為主的金屬類帶鉤;二是以玉帶鉤為代表的非金屬類。所以作假與防偽都是圍繞著玉帶鉤、銅帶鉤進行的。

前幾年,在市場上還能見到仿戰國、仿漢代的玉帶鉤。玉帶鉤防偽斷代與一般玉器防偽斷代辦法是一致的。近幾年,隨著玉料大幅度升值,特別是和田玉料價格飛漲,用新玉作舊作偽的玉帶鉤已經少見了。
另外,一般素麵銅帶鉤市場價位不高,所以作偽者粗製濫造,稍有收藏經驗的人都能識別真假。銅帶鉤作偽最多的是老體新工。所謂老體新工,就是老的素麵青銅帶鉤上錯金、錯銀、鑲嵌綠松石。

在老體上錯金錯銀,首先要在老素麵帶鉤上劃線、設計圖案。按照圖案線條刻畫溝槽。為了不破壞老體外麵皮殼,一般溝槽加工就十分粗糙,線條不直,圓弧過渡不大自然,溝槽寬窄不一,所以錯金錯銀線條不夠流暢自然。另外,古代錯金錯銀用料都是金葉銀葉,而作假者為了降低成本,用金粉、銀粉加強酸澆鑄而成,因而線條寬窄不一,圖案不甚規整。用金片、銀片錯的圓形或寬頻圖案,用放大鏡可以看到錯金錯銀圖案斷面如同一卷紙的斷面一樣,有一圈一圈的條紋,用金粉澆鑄沒有一圈一圈的條紋。有些作偽者錯金錯銀不用金葉銀葉,而用銅葉、鋁葉代替,因而錯出的圖案死板,沒有光澤,灰暗,更沒有皮殼,因而一看一目瞭然。

另外,有些原來鑲嵌綠松石的帶鉤,因年久腐蝕,松石全部脫落,作偽者為了賣高價,自製綠松石片補上,以新充舊,粗看跟原裝的一樣,真假難辨。古代帶鉤上面鑲嵌的綠松石,按照圖案貼好之後,都是整體打磨,因而銅帶鉤鉤體本身與錯金錯銀片和每片綠松石最後都在一個平面或弧面上。而作偽者把綠松石補上之後,因怕破壞鉤體與錯金片的皮殼,一般不再打磨,因而新貼的松石互相凸凹不平,與原帶鉤鉤體也不在一個平面上。同時,因貼上去的綠松石是一片片分頭打磨貼上去的,在燈光下可以看出每片綠松石打磨的痕跡都不是一個方向,而是像用蘆葦編的席子一樣,每片松石打磨的痕跡各不相同,松石表面也沒有皮殼。 七、給帶鉤初藏者的幾點建議

帶鉤收藏剛剛起步,有關專門介紹帶鉤的專著,國內還沒有出版過一本。台灣收藏家王度出版了一本《帶飾三千年》,專門寫的是帶鉤和帶扣,但該書僅請專家寫了序,其他都是圖片,共600多張。漢以前銅帶鉤只有一部分,且精品不多。其中還有一些銅帶鉤,是在老體上錯金錯銀的冒牌貨。由此可見,專門研究帶鉤的學者不多,有關帶鉤書籍更缺,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更談不上了。

收藏的關鍵是鑒賞,是鑒別真偽,是識貨。為了避免上當受騙,就得學習。目前盡管有帶鉤的專業知識的書籍很少,但是帶鉤基本上以銅帶鉤與玉帶鉤為主,而有關鑒賞青銅器、鑒賞玉器的出版物不少。只要有了鑒賞銅器和玉器的知識,則鑒別收藏帶鉤也就不困難了。

收藏帶鉤除向書本學習外,關鍵得實踐。看實物,多實戰。目前國內館藏帶鉤最多的要屬上海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也有少量藏品。國外博物館中國帶鉤館藏最多的要數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在日本東京、台灣台北、香港北環荷里活市玩商店或古董市場也能見到帶鉤實物。國內,在北京潘家園市場、古玩城各古玩店、上海城隍廟古玩市場、西安小東門古玩市場,朱雀路西安古玩城、河南鄭州古玩城也能零零星星見到各式各樣的帶鉤。看的實物多了,就有了感性認識,就會少吃虧,少上當,少交學費。

當然,收藏帶鉤除了看實物,勤實踐外,還要玩贗品,看偽品。因為現在作偽的人,已經不是那些偷雞摸狗之輩了,都是「大內高手」,甚至有些就是專家、教授、研究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們完全按照真品,採用高科技手段仿造,不僅外觀尺寸與真品一樣,就連化學成分、材料工藝都是一致的,一般人很難識破他們的作偽伎倆的。現在作假、售假已成為一個行業,在古玩行里,最新市場上出現了什麼假貨,這批貨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出自哪位「大師」之手,行里人都清清楚楚。有些古玩店,就是這些贗品的經銷點,有些古董商就是這些贗品的推銷員。如果在市場見到幾件完全一樣的東西,就要特別小心,有可能就是仿品。「有比較才有鑒別」,只有對真品、假貨都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准確辨別真偽,買到真貨。

帶鉤材料很雜,品種很多,搞帶鉤收藏切不可見到就收,而是應堅持少而精的原則。收藏帶鉤重點應放在:一、材質好。特別是和田玉帶鉤,金銀等貴重金屬帶鉤。二、工藝精。錯金錯銀、金鑲玉、鑲嵌寶石。三、造型奇。特別是有人物、動物造型。四、文化含量高,有文字,有特別標記,與著名人士、歷史事件有關聯的帶鉤。五,與帶鉤有關的帶扣、帶板和帶飾精品。六,有高科技含量的帶鉤。
以上是筆者關於帶鉤收藏與研究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能為帶鉤初藏者提供一些助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目前,有關帶鉤的研究成果仍然很少,有待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去探索。

㈨ 帶鉤的價值

帶鉤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其小巧價廉的特性是導致其收藏熱不斷升溫的重要原因,但在此類表象問題之下,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古代帶鉤的自身用途屬性決定了保存完好的存世帶鉤越來越少,這也是其在市場上緊俏的一個核心因素。
盡管品相完好的帶鉤數量有限,精品更是難得,但是長期以來,收藏帶鉤的人為數不多,對帶鉤研究不夠,國內也鮮見有關帶鉤的專著,因而市場價位總體並不高,與其實際藝術收藏價值尚有一定的落差,從而為帶鉤的升值提供了很大的上漲空間。
仍以玉帶鉤為例。玉帶鉤發展一般分為三個時期。早期是戰國和漢代;第二個時期是宋代到明中期;第三時期是明中期到清代。市場上以元明清三代玉帶鉤為多見,並屢屢拍出高價。2001年12月,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組五件清代白玉龍首帶鉤拍出6萬6千元,時隔三年,到了2003年,仍然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件估價7千元的明代玉羊首帶鉤以6.2萬元成交,高出估價數倍。在國外,一件戰國白玉帶鉤曾拍出120萬元高價。金屬帶鉤也分為三個階段,戰國—秦;秦—漢;漢—南北朝。當前戰國銅帶鉤,素麵、品相一般、體小者,一般1000元~3000元,有工、有花紋,5000元~10000元一件,有花紋、鑲松石,3萬元~5萬元一件,品相好的精品十萬一件。在中國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都有不少帶鉤屬一、二級文物。

閱讀全文

與漢代玉帶鉤價格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害羞的男生圖片 瀏覽:215
男生下巴抵在男生肩上圖片 瀏覽:716
動漫櫻空釋圖片 瀏覽:861
wps怎麼插入圖片讓文字不動 瀏覽:412
女孩子發抱抱的圖片給你猜一 瀏覽:364
gucci女裝圖片和價格 瀏覽:447
diy陶瓷杯子圖片手繪簡單圖片 瀏覽:678
圖片里的文字怎麼提取word 瀏覽:81
如何將圖片與文本斷開 瀏覽:250
玩龍的高清圖片 瀏覽:444
五塊五怎麼活到過年圖片 瀏覽:739
個性孤獨圖片女生 瀏覽:636
周末早安圖片大全 瀏覽:519
缺乏安全感的抖音文字圖片 瀏覽:353
心如止水圖片男生 瀏覽:344
小女生拉褲子圖片 瀏覽:479
籃球帥氣動漫圖片 瀏覽:740
男生仰望前方的圖片 瀏覽:310
長發美少女的圖片動漫圖片 瀏覽:377
如何批量給圖片命名加前綴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