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發型圖片 > 最貴的田黃石價格圖片

最貴的田黃石價格圖片

發布時間:2022-02-16 08:35:46

Ⅰ 田黃石和金田黃的價錢及區別

金田黃

產自印度尼西亞爪窪島的太陽溪,由於這種石頭在未經加工時,看上去很像是肥皂,被稱為「肥皂石」。 由於是從800米長的溪水和泥沙中挖撿而出,也稱太陽石、太陽仔凍石,田黃精石,金田黃凍。
「金田黃」是含鎂和錳較多的方解石,學名是「鎂錳方解石」或者「鎂菱錳礦」,「金田黃」顏色艷麗,有紅色、橙色或者黃色等不同色調,而「金田黃」的紅色、橙色或者黃色正是來源於方解石中所含的錳了。
「金田黃」屬於方解石;其化學成份鈣1.11 錳0.89 (CO 3)2,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由較高純度碳酸鈣,氧化硅等無機化合物組合而成;摩氏硬度3.5-4.5,易雕刻,一般溫度下不幹不裂。一般為玻璃光澤,斷口為油脂光澤,其摩氏硬度為3.5~4.5,比重為2.9~3.0。
由於沒有賞玩石頭的傳統,這種石頭在當地並沒有受到任何特殊的待遇。直到2000年前後,這種石頭進入中國台灣,被加工成藝術品進行收藏,它的名字也相應改成了「太陽石」。2005年這種石頭被台商帶到大陸,開始在少量藏石愛好者之間流傳,名字也改為現在的「金田黃」。在此過程中,這種石頭的價格開始逐級上行。而從2008年開始,中國金田黃市場逐漸形成,金田黃原石及其製品的價格,也進入了加速上沖階段。

「金田黃」在市場上通常被稱為「印尼金田黃」或者「台灣金田黃」。該石種產於印度尼西亞一個不太知名的地方——「太陽溪」,所以當地又稱之為「太陽石」或者「肥皂石」,質地優良,也有山產的「山料」和河中採掘的「水洗料」之分。據商家說,其產量也很稀少。市面上通常見到的「金田黃」原料多為團塊狀、結核狀,有的帶有共生的「石皮」,透明度較高。上等「金田黃」比壽山石中品質較好的「凍石」的級別還要高。其金黃、橙紅、粉紅等顏色非常有特徵,也很好看,且與產於中國福建地區的頂級名石——壽山田黃非常接近,所以有商家稱之為「印尼金田黃」。由於「金田黃」最早進入的市場是中國的台灣地區,也是最早由台灣商人帶入福建地區銷售的,因此也有「台灣金田黃」的說法。金田黃 金田黃
「金田黃」在本世紀初登陸台灣時,並沒有引起藏家的特別興趣,也沒有什麼大的轟動。但是,近兩年來「金田黃」再次進入福建地區後,身價便陡然暴漲:在印尼當地,台灣商人的原料采購價格已從一公斤原石3000元台幣漲到3萬元台幣(約合人民幣6000多元),漲幅約是10倍,而且這一價格仍在不斷攀升;福建地區一方石印從原來的1萬元到幾萬元,一下就漲到了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不少商家甚至認為,優質「金田黃」的價格已經超越了黃金。有媒體近日還稱:「在台灣,金田黃的行情價是500元/克,比黃金還要貴。即便如此,金田黃的身價現在僅為田黃的1/3。」於是,很多商家都在期待,「大陸市場目前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後市應該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放言鼓勵藏家:「現在是最好的投資和收藏時機。」甚至有媒體報道廈門玉石市場時用了「震盪連連,金田黃想做下一個黃龍玉」的標題,認為「金田黃」也應該像黃龍玉一樣,可能還有幾萬倍的漲幅。
稱「金田黃」名不正且言不順
盡管詳細的礦物學報告還未出台,但根據礦物學家的肉眼鑒定和已有的一些介紹資料,我們仍然可以弄清楚「金田黃」的材料本質。
「金田黃」是含鎂和錳較多的方解石,學名是「鎂錳方解石」或者「鎂菱錳礦」,英文名為Kutnahorite,也可翻譯為「錳白雲石」。「金田黃」顏色艷麗,有紅色、橙色或者黃色等不同色調,屬於艷色方解石的集合體。我們知道,純的碳酸鈣就是方解石或者文石,含鎂多時就多了白雲石的成分了,含錳多時就多了菱錳礦的成分了。所以,雖然「金田黃」為方解石,但有較多的白雲石成分和較多的菱錳礦成分。而「金田黃」的紅色、橙色或者黃色正是來源於方解石中所含的錳了。
「金田黃」一般為玻璃光澤,斷口為油脂光澤,具有不完全的板面解理和貝殼狀斷口。其摩氏硬度為3.5~4.5,比重為2.9~3.0。「金田黃」主要形成於外生作用條件下,產於近代海底沉積、黏土或石灰岩洞穴中,也可形成於內生作用,產於溫泉沉積及火山岩的裂隙和氣孔中。「金田黃」的材質在外表上酷似壽山田黃,但兩者在折光率、硬度、透明度、質感等物理性質上卻大相徑庭。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或許是壽山田黃太令國人著迷了,抑或目睹了壽山田黃近幾年價格狂飆,於是商家便把這種外來的石頭稱為「金田黃」。這一名不正且言不順的稱呼現已讓壽山田黃的粉絲及商家大為反感,也令很多國人懵懵懂懂。我想如果老外聽了這個名字,可能更會莫名其妙。因此,這個「金田黃」也需要正名。
那麼,應該怎麼命名呢?目前,在政府機構沒有下達約束性的、具備強制力的文件來對「金田黃」進行命名的情況下,用材料名+工藝名的二名法或是一個首選方案:工藝名或者可以就叫「金田黃」,但材料名必須是科學名,因此稱之為「橙色方解石」或許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這樣,「金田黃(橙色方解石)」或許能夠糾正市場對於這種漂亮石材的種種失之偏頗的理解。
硬度高於壽山田黃適合做印材
「金田黃」摩氏硬度為3.5~4.5,因此這種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石頭以其比壽山石、壽山田黃明顯為高的硬度和不容易被指甲劃傷的優點,理所當然地成了文人騷客的理想印材。
我們知道,壽山田黃是福建產壽山石中的優良石品,它與壽山石一樣,主要也是由地開石、珍珠石和其他黏土礦物組成,硬度很低——摩氏硬度只有2~3,有可能為手指甲(指甲的摩氏硬度為2.0~2.5)、銅鑰匙(銅鑰匙的摩氏硬度為3.0)刻動。作為廣義的玉石,壽山田黃一般只作為圖章石和工藝美術雕刻石料。但是,不少商家在介紹「金田黃」時,都強調「金田黃」很軟,如稱其摩氏硬度在3以下或在3~3.5之間等。總之,為了和壽山田黃「攀親」,基本把「金田黃」的硬度人為地界定為與壽山田黃相當。這就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金田黃」與壽山田黃在物理屬性上區別不大。而實際情況是:作為方解石緻密集合體的「金田黃」的摩氏硬度比方解石單晶體的硬度要高,為3.5~4.5。所以,行內的雕刻師對「金田黃」下刀後發現:作為雕刻石,「金田黃」與壽山田黃或「昌化田黃」相比,用起刀來還真有點兒難度。
此外,不少業內藏家(包括雕刻師)敏銳地捕捉到了「金田黃」顯而易見的優點——上手後有細膩、潤滑之感;看起來,還有與壽山田黃一樣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高貴濃艷的橙黃色。
各色「田黃」你追我趕論高下
市場價值是檢驗藝術品優劣的重要標准之一,也往往最令人們關注,各色「田黃」固然也不例外。
翻翻壽山田黃在中國的歷史,其價格或許會令人失望,因為這種稀有的石頭在中國歷史上竟一度不甚值錢,即使到了明代與皇權拉上了關系,它也大都被當做奇效的治病之粉。只是到了清代,特別是相傳以「玉痴」和「石痴」而聞名天下的乾隆皇帝做了一個「福壽田」的黃石美夢之後,壽山田黃便從此一躍成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身價陡然百倍,以至於被一些人稱為「石帝」。顯然,壽山田黃在清代的發跡要歸功於乾隆皇帝那個著名的夢和他的「博愛」。
被奉為「印石之王」、「印石之冠」以及「石帝」後,壽山田黃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款」:清代,「一兩田黃一兩金」;民國時期,「易金三倍」;今天,就不是「一兩金」或「三倍金」的問題了,而是「一克田黃值千金」:壽山田黃價格一路上揚,優質者在收藏市場上的宣傳價格竟然高達每克數萬乃至數十萬元,讓不少石痴「望黃興嘆」。這還不算,近年來,從礦物組成、特徵及成因都與壽山田黃相同或類似的「昌化田黃」的橫空出世,又讓藏家蒙了一頭霧水。現在更熱鬧了,產自印度尼西亞的「金田黃」又來中國溜達,而且在硬度、質感、光澤、折光率、透明度等方面都可以和壽山田黃及「昌化田黃」一論高下,且報價一路上揚——今天的一方石印高達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
寫到這里,我不禁感嘆:300多年前的乾隆爺如果看到這個具有帝王專寵的黃色的「外來戶」,又會作何感想呢?說不準,盡管這種黃色的石頭並未承載豐富的中華文化,它也會像產自緬甸的翡翠一樣,真正會令今天的中國藏家如痴如醉,讓世人為之癲狂。

碳酸鹽質玉石碳酸鹽玉

化學成分 CaCO3結構 細粒狀結構硬度 5碳酸鹽玉外觀圖 碳酸鹽玉外觀圖
象徵意義 純潔之石
顏色 白色
礦物成分 石英岩、白大理岩
光澤 玻璃光澤

碳酸鹽玉:平川秀色雪域高原翠崗雲海丹峰山茶碳酸鹽質的玉石其主要礦物成分是方解石( CaCO3 )或白雲石( CaMg(CO3)2 )。這類玉石的名稱很多,主要是根據產地、顏色、花紋等的不同而命名:
「漢白玉」
純白色,細膩均勻,最為著名的產地是北京房山周口店。有時用來仿白玉。也有人用粗粒的大理岩染綠後仿翡翠。
「雲石」
產於雲南大理,灰色、深灰色、深綠色、褐色的花紋襯托在白色的底色上,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的效果。其白色部分是方解石,而暗色花紋中含有金雲母、綠泥石、角閃石、黑雲母、炭質。
「靈璧玉」
產於安徽靈璧的石灰岩。戰國時代就已開發利用。其中有三個著名品種:紅皖螺、灰皖螺、磬雲石。前兩種含有地質上稱之為疊層石的化石,即藍綠藻低等植物群體的遺跡。而磬雲石是含有金屬礦物和有機質的一種非常細膩的石灰岩,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有一套磬雲石做的磬。
「百鶴玉」
又稱「百合玉」。產於湖北鶴峰距今4.3億年的古老地層中,是一種含有海百合莖化石的石灰岩。其中,生物碎屑的形態有圓形、橢圓形、長條形或圓錐形,顏色有白色、紅色、綠色、褐色。適宜製作金錢豹、梅花鹿等動物擺件或是香爐、寶塔、花瓶等仿古玉器。
"蜜蠟黃玉"
產於新疆哈密地區,是一種黃色的白雲岩。其顏色來源於所含的氧化鐵。 呈明顯的蠟狀光澤。
「木紋玉」
產於黃河沿岸,是一種木紋狀的白雲岩。其紋理由鐵質渲染而成。最初用於桌面、茶幾、裝飾板材等,近年來多用於茶具、酒具、健身球等小件物品。
「阿富汗玉」
近年來在市場上出現的新品種,由很純的方解石組成。

Ⅱ 田黃石價錢怎麼樣

我們從林石雅集壽山石網可以看出,一兩田黃十兩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一兩田黃百兩金,目前拍賣會上最貴的田黃石已經拍出克價20萬了,田黃石的價格已經是越來越值錢了。

Ⅲ 田黃石價格多少錢一克 - 百度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30

Ⅳ 田黃石價格怎麼樣

我們在林石雅集壽山石網資料上可以看出,一兩田黃十兩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一兩田黃百兩金,目前拍賣會上最貴的田黃石已經拍出克價20萬了,田黃石的價格已經是越來越值錢了。

Ⅳ 田黃石多少錢一克 田黃石為什麼這么貴

品名:田黃石
參考價格:¥68.00
包郵
來源————XX網購
滿意請採納。謝謝

Ⅵ 田黃石價格

你測一下硬度,還有就是拍清楚了。看似有羅卜紋

Ⅶ 田黃石的價格

你這個是田黃的擺件。這么漂亮的擺件少見。

Ⅷ 昌化田黃石現在價格一般多少錢一克

昌化田黃石要看是老坑的還是新坑的,老坑的價格還是比較貴的,田黃石的成交記錄最高香港拍賣過20萬8千一克!一般普通品相的也在萬把塊一克了。

Ⅸ 田黃石什麼價位

福州的壽山石經過1500多年的採掘,涌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產地在神州市北郊與連江、羅源交界處。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一環繞著壽山村的是一條涓涓流水,就在這涓涓繞村行的壽山溪兩旁的水田底層,出產著一種「石中之王」,現黃色,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田石以色澤分類,一般可分為黃田、紅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田黃的特點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瓏剔透,且有細密清晰的蘿卜紋,尤其黃金黃、橘皮黃為上佳,枇把貢、桂花黃稍次,桐油黃是田黃中的下品。田黃石的田黃凍者,極為澄澈,色如蛋黃,產於中坂,歷史上列為貢品。

白田石質地細膩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純白,有的白中帶嫩黃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溫潤,越往裡層,色地越淡,而蘿卜紋、紅筋、格紋卻越加明顯,似鮮血儲於白綾緞間。質不遜於優質田黃石。

生為紅田有兩種原因,一為自然生成一身原紅色;一為人工煅燒而成後天紅,天生的紅田石稱為橘皮紅,是稀有石種。

二、壽山村東南有坑頭山,是壽山溪的發源地,依山傍水有坑頭洞和水晶洞,是出產水坑石的地方。因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出石少,佳質尤罕,現在市場上所見的水坑石佳品,多是百千年前的舊物。水坑石主要品種有水晶凍、黃凍、天藍凍、魚腦凍、牛角凍、鱔魚凍、環凍、坑頭凍及掘性坑頭等,色澤多黃、白、灰、藍諸色。

三、山坑石是壽山石中的大宗,壽山石印章和石雕藝術品的主要原料來源。其中高山系是山坑石的代表。高山石通靈瑩麗,石品多達百種,有紅高山、白高山、黃高山、蝦背青、巧色高山、高山凍、高山環凍、高山晶、高山桃花凍、高山牛角凍、高山魚腦凍、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瑪瑙高山、油白洞高山等等。

在高山東北2公里處的杜陵山中,出產的石材統稱杜陵坑石。杜陵坑石品種繁多,如白杜陵、紅杜陵、黃杜陵、杜陵晶、棋源洞杜陵等。源於杜陵坑山溪處的善伯洞,石溫膩脂潤、半透明、性微堅,肌理多含金砂點和粉白點,色鮮艷。其石分為紅善伯洞、黃善伯洞、白善伯洞、善伯晶、銀裹金善伯洞、善伯尾等。

四、在壽山村東南8公里處有月洋山,所產壽山石統稱月洋系石。月洋系產石僅十餘種,其中最好的是芙蓉石,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頂峰,石質溫潤,凝脂,細膩。

五、旗山系壽山石礦藏豐富,品種繁多,是僅次於高山系的第二大系。旗降石石質結實,溫潤,堅細,凝膩,微透明或不透明,有光澤,色彩豐富,以紅、黃、紫、白等兩色多色相間者常見,是壽山石中一大家族。

你沒有提供詳細的資料我無法給你判別但可以介紹一些方法
近年壽山石市場上出現有模擬壽山石,所謂模擬就是「假貨」。作假者一般都是假冒價值高的名貴壽山石如田黃石、荔枝萃、都成坑、善伯洞等等。假貨中又有全假與半假之分:全假的是採用樹脂之類的透明化工材料、採用高壓滲色做出各種假的名貴壽山石。這種假貨容易識別,只要一動刀迎刃而解,因為刀感它不是石頭而是樹脂。半假指的是用外來的葉蠟石,通過著色假冒壽山石,如用有色石粉人造石皮的假田黃石,動刀後石皮就會一小塊一小塊地自行脫落。

還有一種拼合壽山石,將天然壽山石的碎石塊通過粘合加大。壽山石市場上偶有碩大的田黃石,顏色、石質也上乘,價位也不高,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原來是由諸多小田黃石精心拼湊而成。
兩種常見的鑒別法:

一:經驗識別法:

在長期的實踐中,壽山石行家們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雖然不同的鑒別行家,總結的經驗和鑒別方法不盡完全相同,但歸結起來,其切入點不外乎以下幾種:外形,包括形狀、稜角、皮相;色彩;質感;肌理,包括紋路、裂格。

1、田黃石的識別

如何鑒別「石中之王」田黃石,這是壽山石收藏家和鑒賞家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他們必備的一種鑒別能力。古今壽山石鑒賞家和研究者鑒別田黃石的經驗可歸納為形狀、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態、手感和比重。

(1)形狀 根據田黃石的地質形成和演變歷史,一般的田黃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狀,即鵝卵形狀,但在上板坑頭附近出產的田黃石,有時也有稜角,這是因為這里接近溪流的源頭,田黃石缺少滾動、磨練的機會。此外,還有少部分田黃石,在埋藏地下的過程中,因地殼運動,石身裂碎,分成幾瓣,形成稜角,雖然經過泥土的長期滋養,但斷面的稜角並未被磨平,因此有時石農在挖掘發現這種斷裂性田黃石時,通常還會繼續在附近尋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數田黃石外表無石皮外,一般情況下,田黃石外表都有皮層包裹,因此有無石皮是鑒定田黃石的一個重要依據。

田黃石的皮層,或極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顏色主要有黑、黃、白、綠,皮層有單層、雙層和三層,皮質比其它掘性壽山石的石皮質地要細結柔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

一般情況下,單層皮的田黃石顏色有黃、白、黑、綠,色澤有濃有淡,分布有的整體統一,有的兩面不同,還有的呈塊狀組合,質地也有優劣之分。皮色純如牙黃者,質地極為純優,稱為黃金黃田黃石;黃而灰綠者,質微硬結,色澤偏黝;黑而微綠,皮清一色者,也屬優質;皮色灰白淺淡的色澤多深沉偏黝;黑中夾有小塊黃綠或小塊灰白的,紋路粗雜,通靈度差,多為硬田黃或雜田石。有的單層皮田黃石,一面為白皮,另一面卻是黑皮,即一面為銀裹金,另一面為烏鴉皮。

雙層皮的田黃石,有的是烏鴉皮內又有一層薄黃皮,有的是烏鴉皮內又有一層半透明的白皮。這兩種雙層皮的田黃石,大部分屬枇杷黃田黃石,外層皮質細膩,內層皮厚薄分布均勻,肌質純佳,甚至凝靈如凍。

由於田黃石有一定的遷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層酸鹼度的變化,所以,有時還可見到三層皮田黃石。或烏鴉皮在外、黃皮居中、白皮居內;或黃皮在外、黑皮居中、黃皮在內。含多層石皮的田黃石,皮雖不透明,難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質極佳。

通常情況下,除部分三層皮的田黃石外,一般的田黃石,在燈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內在的肌理色質。

(3)色相 要辨識田黃石的本色,不能在燈光下觀察,而要在太陽光下觀察。善於鑒別田黃的行家,通常以色調的濃淡來形容田黃的「熟」「老」與否,藉以推測田黃在地下沉睡的長短。田黃石色澤鮮而不俗,穩而不濁,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點是毫無「火氣」,並且以黃色為主。無論紅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層「帝王之氣」,帶有黃味,但不同的田黃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純度、濃度和肌質的通靈度是不盡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塊田黃石,其內外色澤也不是一成不變。除白田黃石以外,大都是外濃而內漸黃淡,尤其是大而寬厚的田黃石,內外一色的極少,只有形狀薄、體積小的,方能內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們所說的銀裹金田黃,其實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介於白田黃石和黃田黃石之間,外具白田黃石肌質,內心近似黃金黃田黃石之質。白田黃石多數帶有黃心。黃心多的,即屬銀裹金。另一種是白皮田黃石。還有一種「金裹銀」田黃石,極為罕見。

「綠田石」,世有傳聞,迄今未見。

(4)肌理 田黃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隱有密如織網的細蘿卜紋,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如新出蘿卜去皮,像鮮產橙柑剖瓤。田黃石的肌質愈細膩、色澤愈淺、愈透明,其蘿卜紋就愈明顯,所以白田石的蘿卜紋,往往最為好看。也有一種田黃石,蘿卜紋極隱、極細、極不顯眼,色質也很純優,是最凝靈的田黃石之一。

(5)格裂形態 壽山界古有「無格不成田」的說法,這是因為大部分田黃石或多或少都帶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黃石獨有,只是田黃的裂格,其顏色和形狀與眾不同。 田黃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現於表層,多呈交叉狀,如龜裂紋。坑頭田黃石、碓下田黃石等居多。格線挺直而利落的,坑頭田黃石等最常見。暗格則較多深藏於田黃石的肌理內。格粗大而深長的,石性多軟,如白田黃石、上坂田黃石等。格紋若斷若續、蜿蜒而長的田黃石,質較松嫩,時見之於上坂。格斜淺而短小的,質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時在上坂和下坂品質好的田黃石中,也較常見。田裡挖掘的田黃石類的紅格,也稱「紅筋」,多呈褐黃或赭黃色。無皮的田黃石紅格濃重。黑皮田黃石與白皮田黃石還常見其皮隨格侵入,以致雕制時難以掩飾。

(6)手感 田黃石的另一重要特徵是質地溫潤、細膩、凝嫩。各色田黃石,即使是白田黃石或黑田黃石,在光線透照下,石心皆泛黃紅之光,寶氣燦爛,雖寒冬臘月,也感溫存有情,入手可親。田黃石在握,手感脂潤,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變,一經摩挲更覺油光欲滴。

(7)比重 2.6--2.65

2、田黃石的防偽

田黃素有「易金三倍」之說,因其珍稀難覓,價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賈以連江黃假冒田黃石。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給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黃石與某些石種有相似之處的特點,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亂真,因此田黃石收藏者必須加以防備。

常見的制假現象:

一種是利用色澤接近田黃石、肌理似有蘿卜紋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狀,並用硬器點鑿或置於硬砂中翻滾,然後沾上土或著色,再加蒸煮,使其顏色外形與無皮的田黃石相似。這種假田黃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細觀察,其外表鑿痕密布,終不自然。只要透過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為偽物。

第二種是假造石皮。或用顏料塗染,或用膠水調石粉塗抹其表,或泡葯水高壓加溫,再經磨製,就像緊裹著石皮的田黃石。然而,這種假石皮鬆而脆,顆粒粗大,渾濁不透,干結如疤,難以受刀。辨認時,一經摸或加油,不久,其圖文均不見。雕刻時也只能刻制組線條景物,而不能精雕細刻。

第三種是改變別的石種色澤,使它類似田黃石,又「巧妙」地使表層肌質變換成田黃石的「裹皮」,偽造成烏鴉皮田黃石,但其皮層淺薄如紙,這種假品,因皮色過於透明,皮質也過於細柔,所以易於識別。

第四種是利用某些質地與田黃石相似的石種進行冒充。這種冒品的識別,要求鑒別者必須熟悉幾種與田黃相似的石種的特性,以便進行比較和鑒別。如掘性高山石與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蘿卜紋,但前者石性較松,後者石質微堅,都不如田黃石溫潤。又如鱟箕石也屬掘性高山,質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狀。再如舊洞善伯的黃色結晶體,雖可與田黃相比美,但沒有石皮與蘿卜紋,而且肌理時有金屬砂點,有時還有「花生糕」渾點,與田黃相比,相去甚遠。此外,黃色荔枝凍石因偶有石皮和蘿卜紋,也常被石賈製成方章,冒稱田黃凍,這種冒品要價極高,且因為沒有人工痕跡,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識別,但細察之下,還是可以發現這種荔枝凍質地過於通靈,蘿卜紋也較粗,缺乏田黃的穩重感。

近年,有關部門在研究田黃的內部成份中,用某種科學的方法,改變一些石材的分子結構,使其色澤與內部結構接近於田黃石,但終不能溫潤其質、絲紋其體,由此可見田黃石的天生麗質並非人工所能牽強達到。

二:X射線衍射鑒別法 即據石種的衍射圖來識別。

壽山石的特性

壽山的特性是它有別於其它石種的重要特徵。歸納起來,壽山石主要有六大特性。

一、光澤 葉臘石型的壽山石多具油脂光澤、蠟狀光澤。當其它礦物較多地摻雜其中時,則是土狀光澤。

二、硬度 硬度主要是根據各組成礦物的含量及特性而定。以葉蠟石為主時,其硬度、密度特點多接近於葉臘石礦物;以地開石為主時,則接近於地開石。葉臘石解理完全,薄片能彎曲,但無彈性,斷口參差不齊或呈片狀,具滑膩感。硬度為2.32--3.05,多數小於2.5。密度為2.71—2.84,以2.75—2.83居多。其內層結合較強,層間較弱,容易形成薄片。這就是為什麼壽山石「柔而易攻」的原因。地開石的硬度多在2.6左右,密度在2.5—2.7之間,以2.62居多。當壽山石含伊利較多時,密度可達2.9—3.1。

三、顏色 研究表明,壽山石的顏色基調只有兩種,即黃色和灰色。它之所以呈現出燦若雲霞的繽紛異彩。這個原理就象調色板一樣,以紅黃藍為基色,可以調出變幻莫測的萬紫千紅。例如「月尾綠」,以黃綠色為主,「月尾紫」,以紫色為主,「芙蓉石」則有灰白、白色、黃色、綠色,色黃者,多質地純凈,具有油脂光澤或蠟狀光澤。

四、熱能性 壽山石是火山岩蝕變產物,具有較低膨脹系數,所以有熱穩定性。熱處理好後能保持強度。經過煅燒,更顯特別潔白和高光亮度,優質高嶺石的耐火度高達1800度。

五、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不穩定原子核自發放出射線現象。當放射值大於40伽瑪時,就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對人體有害。科學工作者經過70多個鑽孔和大量槽探內系統放射性伽瑪檢測,發現壽山葉蠟石礦的放射值為25—30伽瑪,峨嵋葉臘石礦的放射值為20—30伽瑪,均低於40伽瑪,所以,壽山葉臘石的放射性人體不構成損害。

六、葯用性 壽山石因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而在食品、化妝品和醫葯領域己得到開發利用,通過深加工後,可作為食用糖果粉料以及製作飲用茶壺、化妝品填料、陶瓷器原料及醫葯摻合劑等。

壽山石的保養

雖然壽山石天生麗質,在自然狀態下,石形不易變,石色不輕改,但是,從陰暗的地底深處到暴露於陽光燦爛的世界,要如何才能保其天生麗質永駐人間呢?

壽山石屬葉臘石,質地滋潤,富有光澤,硬度較低。一些品種在開采時,因爆炸震動,結構遭受破壞,多裂紋、裂格,如果不善加養護,日久天長就會枯燥易損,因此,自古以來就有以油養石之風。

壽山石的養護雖然簡單方便,易於操作,但也不是沒有忌諱,因而不可隨意處置,同時不同的石種有其不同的特性,所以養護也要因石而異。

首先,保持潤澤,切忌高溫 壽山石最忌乾燥、高溫,養護的關鍵要注意保持潤澤。不論原石還是雕品,都應該避免陽光曝曬和高溫環境。新採的礦石不可長期放在山野或室外,要及時藏在地窖里或陰濕之處,時常灑些冷水以保潤澤。

其次,開料水磨,謹防燥裂 以水鋸、濕磨為上,如須在砂輪上打磨,則應預備清水一盆,待石料磨擦發熱時,及時用冷水降溫。

第三,原坯石料,木盒裝放 經過去皮、除污、清雜質,製成原坯後,應分出品種、檔次和塊度,置放在木質盤盒之中。塊度大且石質粗者,只需將木盒放在陰濕處保存即可。如屬高檔石料,塊度小者,最好浸入盛滿植物油的瓷盆里。如果塊度較大,為節省油料,也可將石坯沾油後用透明紙包裹好,放在陰濕處。

第四,雕刻成品,除塵保潔 經過雕刻加工的壽山石雕成品,適宜陳列室內。石表被灰塵、污物沾染時,只要用細軟的綢布輕輕擦抹、即可恢復光彩。壽山石硬度低,約在摩氏二至二點五度之間,切忌用金屬片或其它硬物修刮。

第五,印章擺件,適宜摩玩 壽山石印章和小擺件,最好經常用手摩挲撫玩,使石面附著一層極薄的手油,這樣,久而久之,石質便會古意盎然。平時放置錦盒之中,也最好薄擦白茶油或橄欖油,讓石表吸透油質,變得更加潔凈瑩澈。

第六,打蠟油養,因石而異 打蠟、油養是壽山石養護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並非所有的壽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養。不同品種的壽山石,保養方法是不盡相同的。

田坑石,溫潤可愛,石性穩定,無需過多抹油。時常摩挲把玩,既能養石,又可養性。

水坑石,質堅通靈,以色清為貴,只要經過認真打磨揩光,不受硬物碰擊,即可保持晶瑩,不必時常擦油。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質細而通靈,石色豐富,鮮艷多彩,但是石質稍松,每遇炎夏酷暑或秋冬氣燥,表面容易變得枯燥,甚至出現裂紋,色彩也變得黝暗無光,所以人們從給它起了個很恰當的外號,叫「財主石」。使用這類「財主石」刻制的雕刻品,保養方法頗講究,一般以油養為上。其方法是:先用軟刷清除石表灰塵,如果油污很厚,難於清除,可先用溫鹼水沖洗,直到完全乾凈。待乾燥後,再用脫脂棉花團包裹細綢布,蘸少許白茶油塗擦各個部位,即能使石質復發光彩。上油後的石雕品要陳設於玻璃櫃中,或加玻璃外罩,減少灰塵沾染,同時還要注意避免陽光直射或長時間強烈的燈光照射,以防石質變燥。此外,為了保持其潤澤,還需在附近放幾杯水讓水蒸發,增加周圍空氣的濕度。

有些石種不宜採用油養法,如芙蓉石潔白細嫩,沾油則漸灰暗,失去光彩,所以,切忌與任何油質接觸。平日撫玩,也應保持手掌干凈無油污。如果放在潔凈的臉龐或鼻翼兩側輕擦,讓微量的脂肪油保養,最為適宜。壽山石中的老嶺石、柳坪石等不通透的粗質石,刻製成雕品後,外表最好進行一次上蠟揩光技術處理。經過打蠟後的壽山石,石性穩定,無需再進行油養,但珍貴的壽山石切忌隨意加熱和打蠟,不然有失「石性」。

第七,精選油料,切忌隨意 提到壽山石的油養,很多人往往不重視保養油料的選擇,任意提取油脂進行擦抹,有時甚至用豬油、牛油等不動物油,或含有化學揮發劑的香油、護發油等,這些油料不但不能起到保養石質的作用,長期使用反而會使石質遭受破壞。

保養壽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陳年白茶油。茶油經過一年以上時間的沉澱,其上層白色透明部分,清洌不膩,是壽山石保養的理想油料。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這兩植物油色濁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黃而無光。

壽山石的鑒別和保養都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種的壽山石具有怎樣獨特的石質和石性,只有認識、了解、洞悉每種壽山石的獨特性,才能在鑒別時做到慧眼識真石,在養護時做到永駐石真。

Ⅹ 田黃石有多貴

石中之王田黃石 價值「克以萬計」

長春一市民收藏的一塊田黃石價值高達兩千萬元人民..

田黃石是我國特有的「軟寶石」,因色相普遍泛黃色,又產在田裡,故稱田黃石。在明清時期,田黃石更是被當做貢品獻入皇宮,因此被稱為「印石之王」。

我國僅1公里地兒產田黃石

田黃石之所以珍稀,是因為它只在福建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一塊不到1公里的水田底下的砂層中才有,經過數百年來的連續掘采,壽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無數次。上乘的田黃石古時就是無價之寶,現在更是價格飛漲,在國際市場上被大量外國機構和專家購買。

圖片介紹
http://www.china-culture.com.cn/ww/js/18.htm

閱讀全文

與最貴的田黃石價格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簡單鉛筆畫圖片 瀏覽:619
圖片轉化word文檔的工具 瀏覽:38
背影好看圖片女生 瀏覽:671
食物繪畫圖片大全簡單漂亮 瀏覽:469
動漫的少女全身圖片 瀏覽:253
中分高馬尾發型圖片 瀏覽:279
word怎麼復制圖片大小和格式 瀏覽:747
賓利圖片價格 瀏覽:165
漢代瓷器價格圖片 瀏覽:245
跳舞的丸子頭圖片大全 瀏覽:424
ps摳出來的圖片如何調整顏色 瀏覽:301
在word文檔中怎麼讓兩張圖片重疊 瀏覽:666
糖藝簡單圖片 瀏覽:511
圖片微信朋友圈如何顯示 瀏覽:19
男生簡約圖片大全高清 瀏覽:655
熱搜頭發型圖片 瀏覽:917
女生手畫圖片 瀏覽:870
閑大的衣服圖片 瀏覽:883
紅色偏分發型圖片 瀏覽:629
單反相機價格圖片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