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朝錢幣的市場價格是多少
1、唐朝錢幣,真品品種比較豐富;真品常見版式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00-1000左右;不過也有特殊品種版式。
2、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藝術境界最高的一個朝代,所以說,唐朝的錢幣以及他的藝術境界,在現場市場上,高達可以賣幾億
3、市場上唐代通寶是比較常見的品種,其中,唐代通寶金制的價格比較高,大概是15000左右,而唐代通寶白銅的價格比較低,大概是50元左右。
4、存世數量少的錢幣還有唐代叛軍史思明佔領洛陽後鑄的「得壹元寶」,後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為「順天」,鑄「順天通寶」。這兩種錢幣傳世很少,「得壹元寶」尤其罕見,為稀世珍品。
❷ 唐朝開元通寶價格是多少
除銅質開元通寶外,唐初還鑄造過金、銀質開元通寶。這兩種貴重金屬幣僅限皇家賞賜,供顯貴玩賞,並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極小,尤其是金開元,更彌足珍貴。
圖示開元通寶為銅質,表面有銹,磨損嚴重。錢外郭寬粗,並且不均勻;內郭極細,圓穿鑄造方正。錢文為隸書「開元通寶」四字直讀。除「元」字頭部模糊,餘三字方正擺放。通字「甬」頭極有特色。「開元通寶」版制較多,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開元輪廓精細,文字精美;中期錢背多鑄有星、月等各種紋飾;晚期的外部較闊,且由於銅料冶煉不精,鑄幣粗糙,以「會昌開元」為代表。又「開元通寶」四字中元字形不同時期形有小異,「元」字第二筆有左挑、右挑、雙挑區分,其中又以後兩者少見。
開元通寶由於出土較多市價較平,普通開元通寶,每枚人民幣1元;中期開元每枚約10元。較昂貴的早期銀開元,可到數千元。另有晚期會昌開元通寶,市價略高,每枚百元左右。因此普通開元收藏家不必大量收藏,存一兩枚觀賞足矣。對於會昌開元鑒別應加以注意。史料記載會昌開元約24種,是各州錢爐於錢背加蓋「昌」字戮,與原文並不一致,且印記蓋得十分隨意,不規整。若發現文字秀麗規范,或背文有「揚」者,定為偽古。保存錢幣入盒袋均可,錢文朝下或內置,以防磨損。
開元通寶,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鑄,每十文重一兩,又讀作開通元寶,錢背有星、月及其他紋飾,版別復雜。唐代以後仍有冶鑄,但形制與唐有別。唐代還鑄有少量「開元通寶」大錢,屬開爐紀念性質,後代也有偽造。另外,還鑄有極少的金、銀、鉛質開元通寶,十分罕見。
唐代開元通寶的鑄制與流通,在我國錢幣形制發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或通寶錢。開元即「開國奠基」之意;通寶則是「流通寶貨」之內涵。銅錢名曰通寶,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貨幣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錢為寶,則意味著貨幣即財寶觀念的增強和人們對其崇拜程度。
開元通寶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經濟決定金融,開元通寶是當時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逐漸擴大的產物。唐朝(公元618—907年)承隋之後,又重新恢復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時,封建地主經濟與文化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整個封建社會的經濟與文化均呈現出繁榮景象。唐太宗於公元626年8月即位後,勵精圖治,審慎地調整了統治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封建國家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登基後,在位44年,在他統治前期的開元年間,唐朝進入極盛時期,是唐朝高度發展的黃金階段,史稱「開元盛世」。在農業方面,均田制的推行,使耕地面積擴大,百姓生活殷實富足,府庫充實。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興盛情景。在城市中,商業興旺,交通發達,很多城市都設邸店,為商人服務,並出現了原始的匯票「飛錢」(或稱「便換」)和信用機構「櫃坊」,當時商品交換活躍、錢幣收支頻繁程度可見一斑。唐代冶煉技術取得新成就,全國有168個銀、銅、鐵、錫冶煉所,金屬器物以捶擊與澆鑄制為主,運用切削、刻鑿、焊接等技術。另一方面,漢五銖錢在隋以前已流通了七百多年,其間歷經盛衰,大小輕重已無統一標准,即使隋五銖也有大小多種樣式,至隋末戰亂,社會上薄小劣錢大量出現。再加上前代周、齊、梁舊錢的流通,則通貨之狀況極度混亂。唐建國後,為適應其統治需要,於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著手整頓貨幣,頒詔廢五銖錢,改鑄統一的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錢文為唐初大書法家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時稱其工。其字在篆隸之間,其錢文先上後下,次右左讀之。自上及右回環讀之,其義亦通,流通謂之開通元寶錢。《龍川略論》中記載,蘇轍至京師,參知政事王介甫問鑄錢。對曰:「唐開通錢最善,今難及矣」。開元通寶的出現,開元寶、通寶方孔圓錢之先河,宣告了自秦以來流通了八百多年來的銖兩貨幣的結束。從此,我國的方孔圓錢多以通寶、元寶相稱,亦即寶文錢的開始。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為後世鑄錢的楷模。如五代的周元通寶、宋代的宋元通寶都模仿了開元通寶的文字形制。日本、越南、朝鮮錢制也受到開元通寶的影響,而通寶的稱謂一直延用至近代。
開元通寶錢,在我國錢制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古代的重量計數,均以二十四銖為一兩,而自從二銖四絲的開元通寶流通以後,中國衡制中的一兩十錢便由此產生,二十四進位的銖兩制隨即結束。開元通寶錢,徑八分(約2.4厘米),重二銖四絲(約4克)為一錢,每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起用這種新衡制,換算便利,適合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❸ 唐朝開元通寶小平錢現在市場什麼價格
唐朝:開元通寶小平錢,存世量太多,一般市場要價在1-3元左右,但是不同版別、背的紋飾、(星、月)多少、部位等價是不一樣的。如:白銅大字、背巨星、星月紋、上星下月、三月、四月、祥雲、上雲下月、三朵雲、金、銀開元通寶...等價位就高一些。
❹ 中國唐朝的銅錢圖片嘉寳通康:值多少錢
北宋有嘉祐通寶,南宋有嘉熙通寶、嘉泰通寶,明朝有嘉靖通寶,清朝有嘉慶通寶,就是沒聽說過嘉康通寶
你說的有可能是清嘉慶通寶,大寫慶字你不認識當康字念了?!
具體的還需要你補個圖看看再說
要自然光正反面清晰大圖
若是下圖這個的話 那就念嘉慶通寶
清 嘉慶通寶 普通品價值10元左右參考 / 枚
我這有一些普通的嘉慶通寶 發個圖給你看看 是不是你要問的那枚
❺ 唐朝的開元通寶值多少錢
你好!因為沒有看見實物圖片,所以暫時按照普品判斷,唐代開元通寶普品背月錢幣現在的參考價格在5元左右一枚,具體請上圖,祝你好運!
❻ 一枚很小的開元通寶值錢嗎市場價格是多少
從圖片上看,你這枚開元寶為晚唐開元或私鑄,普品,品相偏差,價位10元以下
知識簡介: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常見的開元通寶共有12個版別。分別是大字,大字狹元,遒勁,容弱,短頭元,直元,尨(與莽同音)字,低頭通,平頭通,小字,小通,小通小寶。可依據12種版別的特徵進行集版收藏。其中,大字,大字狹元,遒勁,容弱,尨字和小字為特色版別,下面是對特色版別的詳解。
大字
大字是開元通寶的代表字體,整體錢文肥大。」開「字橫而闊,」元「字相對比其它三字稍小,「通」字足部長而銳,「寶」字肥大與內廓相接,上下延伸超過內廓長度。
大字狹元
大字狹元的文字書寫近似大字。錢文整體狹長,「元」字下部窄高且靠近,「寶」字整體長度超過內廓,「寶」中的「貝」比大字較窄。
遒勁
遒勁在字體上基本同大字一樣,錢文由大字演變而來,較大字窄且更為強勁。「元」字第二筆強頓成直角,「通」字足頭第一筆較長頓。
容弱
容弱體的開元通寶四字書寫較弱,收筆之處多圓潤。「元」字雙足平衡,挑筆較弱,「通」字走步為三撇,三撇較小且多為向下四十五度角斜,「寶」字廣貝,足小且開,收筆也是較圓潤。多鑄於唐高宗後期。
尨字
尨字由短頭元演變而來,四字均較闊。「開」字寬,「元」字第二橫較長,「通」頭較大,足頭第一點彎,「寶」字頭寬,光背尨字中「寶」字下端一般不封口。
小字
小字版也叫窄通寶版,四字錢文都有各自特點。「元」字小而勁挑,「通」字頭大,部分「通」為斷舟通(即通字足部長橫斷開為兩橫,據說是為了說明反周復唐。),「寶」字窄長。多鑄於武周時期。
開元通寶鑄造根據時間可分為以下時期:
初唐開元
公元621年,開元通寶始鑄。初唐開元始於唐高祖武德四年,終於唐高宗中後期。初唐開元通寶行用錢是錢文為歐陽詢所書、經錢監嚴密督造的一種優質開元錢,又叫武德開元。從質地上看,初唐開元所用材料為青銅和白銅,面、背肉好,廓整,錢文深竣清晰,銅質純凈,鑄造精良。從形體上看,錢徑24毫米至25毫米,穿徑7毫米,廓寬2毫米,質量為4克到4.5克。從錢文上看,正面「開元通寳」四字含八分及隸體,筆劃端莊沉穩,「開」字間架勻稱,疏密有致;內部作「井」狀且「井」部不與內廓相接,「元」字首劃為一短橫,次劃長橫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筆各不相連,呈三撇狀,「甬」部上筆開口較大;「寳」字著筆莊重,其「貝」部內為兩短橫,不與左右兩豎筆連接,整體錢文筆畫較粗,但書寫的自然,靈動,富有活力。錢背光背無文。但是,自初唐後期起,出現了一些寄郭大字的版別,筆畫也逐漸變細,並著手開始向盛唐開元過渡。
盛唐開元
盛唐開元始於唐高宗中後期,終於唐玄宗天寶末年。從質地上看,盛唐開元主要採用青銅和紫銅鑄造。面,廓更加精細,做工更加精美。從形體上看,錢徑25毫米到26毫米,穿徑7毫米,廓寬2毫米到3毫米,質量為4.2克到5克。從錢文上看,盛唐時期的開元錢文是變化中的。相比初唐,盛唐的錢文變得更加纖細,並逐步從歐陽詢書寫的初唐開元錢文端莊沉穩,大氣灑脫的筆體,演變成筆劃疏朗,纖細清秀的筆體,「開」字逐步變長,內部的「井」部與內廓相連。「元」字首橫加長,次劃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筆由三撇狀逐步演變為似連非連的頓折狀,進而又演變為連續的拐折狀。「甬」部上筆開口逐漸變扁,「寳」字之「貝」部內中間兩橫加長,與左右兩豎筆相銜接。「宀」下的「爾」逐步演變為三個豎道。整個字體比初唐更加標准,規范,但少了初唐開元字體的靈動與活潑。這些演變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完全定型,脫離了初唐開元的體系,自成一版並趨於穩定。對於錢背面而言,盛唐初期的光背無文,從唐玄宗開元年間起開始有星月印記。背面的月型印記在坊間傳說為楊貴妃的指甲痕,故民間又稱其為貴妃錢。其實這些說法並不可信。事實上,星月型印記為各錢局錢爐上的爐記,用來區分不同的錢爐。另外,對於做工精好的那些右挑,雙挑的開元通寶,一般也鑄於此時。
中唐開元
中唐開元始於唐肅宗初年,終於唐憲宗元和末年。這一時期的開元通寶特點與盛唐後期的大同小異。從質地上看,中唐開元主要採用青銅和紫銅鑄造,並夾有一定量的鐵,鉛。面,廓比較精整,但做工不及初唐精美。從形體上看,中唐開元的直徑在23毫米到26毫米之間,穿徑7毫米,廓寬2毫米到3毫米,質量為3.2克到4.5克,相比盛唐有所減重。從錢文上看,中唐開元的正面錢文與盛唐後期無異,只是「開」字向寬體發展,相比正面其背文卻更加繁縟,出現了如祥雲,同心結等新型背文。同時,傳統的星月背文鑄造量也大幅增加且成為主導。中唐初期錢文尚且精整,但經歷安史之亂後的唐朝,鑄錢水平呈下滑態勢,後期鑄工不精,邊廓不整,向晚唐過渡。這一時期出現了闊字版的開元通寶,並在之後成為主流。關於花穿開元,專家考證其主要鑄造於中唐,流行於晚唐,但多為私鑄,做工也很草率,應屬後期所鑄。
會昌開元(特殊晚唐開元)
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滅佛,將滅佛所得銅料鑄成會昌開元。大小徑寸如之前的開元通寶,只是在錢背鑄上鑄錢局所在州的州名,如京師長安鑄「京」字、東都洛陽鑄「洛」字。而淮南的揚州為紀念會昌滅佛,所鑄背文為「昌」字。從質地上看,會昌開元採用較為優質的佛銅鑄造,銅質為青銅和紫銅。從形體上看,會昌開元普遍質量在3.8克到4.2克之間,錢體大小與中唐基本相同,但也有小錢,可能是私鑄品。相比初唐開元通寶的統一,晚唐時的各地鑄錢工藝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多數周廓偏斜,鑄文模糊,個別出現花穿現象。時過一年,唐武宗駕崩,但繼任的唐宣宗認為錢幣精好,繼續鑄造,並持續至唐亡。錢幣學界一般將會昌開元視為晚唐開元的典型標本。從錢文上看,會昌開元有京(長安,今西安),昌(揚州),洛(洛陽),益(成都),荊(江陵,今荊州),襄(襄陽),藍(藍田),越(越州,今紹興),宣(宣城),洪(洪州,今南昌),潭(潭州,今長沙),兗(兗州,今濟寧),潤(潤州,今鎮江),鄂(鄂州,今武漢),平(平州,今秦皇島),興(興平,今咸陽),梁(梁州,今漢中),廣(廣州),梓(梓州,今三台),福(福州),桂(桂陽,今郴州),丹(丹州,今宜川),永(永州)共23個記地錢局標識。
普通晚唐開元
普通晚唐開元在唐憲宗元和年間之後鑄造,一直持續至唐亡。它沿襲了中唐開元的特點。從質地上看,這種開元通寶所用銅料很雜,說不清是何種銅合金,銅質發黑,純度低,含鐵量高,個別可被磁鐵吸引。從形體上看,質量較小,普遍不超過4克。錢徑在23毫米至24毫米之間。鑄工草率,多數輪廓不整,普遍不如中唐開元精美。很多應屬私鑄之列。從錢文上看,正面錢文筆劃比較纖細,與中唐後期的錢文一致,但字跡模糊。在背文上,多有小型月痕,對月月痕,多月痕及孕星開元出現,還有合背開元。它們普遍做工粗糙,有的連錢文都難以辨識。
私鑄小徑開元
指錢徑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間的開元錢,這種小開元可能都是各個時期的民間私鑄錢幣。《舊唐書·食貨志》寫道:「如聞官鑄之外,私鑄頗多」。專家根據發掘出土的小開元標本,按其流行階段,大體分出三型:
一型,錢文筆跡極力摹仿武德開元,惟錢徑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錢文尚清晰,穿廓尚規整,銅質並不很差;二型,中唐小開元,字體模糊,鑄造工藝粗陋,銅質內摻雜鐵鉛,銹蝕嚴重;三型,晚唐小開元,周廓寬窄不一,銅質發黑,摻雜鐵鉛,肉薄量輕,鑄范模糊,錢背穿廓近平,錢徑為22毫米至23毫米,質量在1.7克到3克之間,多數是私鑄。
五代十國開元
公元907年6月1日(唐哀帝天佑四年四月十八日),唐朝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其中閩,楚,南漢,南唐等政權先後鑄造過開元通寶,除南唐開元基本延續唐代開元通寶特點外,其餘皆形制與唐有別。其中,閩開元字體雄健,背後有「閩」,「福」,「殷」字樣,過去曾被誤認為是會昌開元。楚和南漢的開元通寶多為小平鉛制,錢幣輕小,做工粗糙,文字漫晦,背文多種多樣,但由於鑄量較小,市價較高。南唐開元通寶基本延續中唐特點並有所發展,開創對錢,即除字體不同其餘特徵完全相同的一組錢。南唐開元通寶有篆書和隸書兩種,其中隸書基本沿襲唐制,無論篆書還是隸書,做工均很精美。它們是五代錢幣中做工非常精緻的。早期錢幣緣較闊,後期由於南唐國力衰退,鑄幣較初期輕小些。由於南唐開元通寶鑄量大,價格較低,但比唐開元通寶略貴。另外南唐開元通寶中還有背四決紋的,價格較貴。
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滅南唐,由於宋朝通行宋元通寶,故開元通寶官鑄停鑄並退出流通舞台,但直至清末民間仍有私鑄,主要是厭勝錢。
另附價格
唐與五代三百餘年的歷史,使得開元通寶版別,樣式繁多。由於鑄期長傳世豐富,故價格平平。
唐代開元通寶零售價格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光背傳世品 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光背生坑 3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白銅 3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單月 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挑元 2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雙挑元 25元
中唐開元通寶貴妃錢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下月 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巨星 3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孕星 3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星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星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面星 1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三月 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四月 2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同心結 700元
孕星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金質 80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銀質 2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洪」 2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興」 14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京」 12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宣」 1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平」 2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丹」 300元
藍三雲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大「平」 12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小「平」 8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永」 8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永」 1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下「福」 2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福」 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福」 1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丹」 8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桂」 1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桂」 15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左「廣」 2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廣」 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太平藍大王」 1500元
右挑元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右「藍」上下左三雲(即藍三雲) 98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雙面鎏金刻花 1500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上「梁」 3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倒「梁」 38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梓」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鄂」 15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反「京」 4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京」 12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昌」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益」 12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洛」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襄」 2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藍」 2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越」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宣」 12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潭」15元
南漢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潤」 2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興」 10元
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兗」 15元
開元通寶隸書折十 500元
五代開元通寶零售價格
南漢開元通寶小平背「南」 60元
南漢開元通寶小平背「南二」 80元
南漢開元通寶小平背「南三」 100元
南漢開元通寶小平背「南四」 120元
閩開元通寶小平背「福」 85元
閩開元通寶小平背上「閩」下月 1000元
南唐開元通寶隸書小平光背 5元
南唐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 5元
南唐開元通寶篆書小平光背 15元
南唐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面菱花 135元
南唐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四決 35元
開元通寶批發價格
開元通寶批發價大概為1.5-3元一個,通常為2.5元一個。一斤開元筒子錢批發通常價格為200-300元之間。
❼ 唐朝開元通寶成交價格是多少錢一枚
唐朝開元通寶,品種版式比較豐富,真品常見版式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00--500左右;不過也有特殊品種版式。
❽ 真正的唐代大齊通寶目前價格多少
收藏古錢,當然是品相越好越值錢。不過,有些古錢因年深日久,已缺廓少邊,有的甚至還少了一角。這種古錢,若是罕見的,收藏價值同樣很高。如上海泉家王蔭嘉的折三型永樂通寶左上角就缺了一小角;還有傳世僅見兩品的大齊通寶其中之一也缺了左上角,俗稱「缺角大齊」,這些殘缺的古錢都是稀世珍寶,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在古代,銅錢是主要流通貨幣,只有少量鐵錢和鉛錫錢。流傳至今,鐵錢和鉛錫錢已不多見,尤其是鐵錢,經多年腐蝕,銹跡斑斑,有的已很難辨認。因此,古錢收藏愛好者應在收藏銅錢的同時,重視收集鐵錢和鉛錫錢。就目前古錢市場而言,由於鐵錢和鉛錫錢較少,價格已遠遠高於銅錢,預計將來價格還會升高。
大齊通寶精品
拍品名稱----------------估價(萬)成交價(萬)拍賣日期
銀質花錢(安南)「景興通------14-15萬---41萬---2015/3/22
唐開元大齊通寶合背、宋咸平元--18-20萬---76萬---2014/10/8
元末 天定大齊通寶折三---------40-50萬---23萬---2011/12/6
清 乾隆大齊通寶背寶直小平樣---45-55萬---46萬---2010/10/7
天國太平背橫聖寶、隆慶通---38-50萬---35.98萬---2006/6/3
清 嘉慶大齊通寶背一帆風順圖---80-90萬---32萬---2010/12/2
清 順治大齊通寶背大福---------20-80萬---65萬---2011/10/5
❾ 唐朝銅幣開元通寶多少錢個
唐代開元通寶價如下:
開元通寶美品市價8--10 元
開元通寶背上月極美市價 25--30 元
開元通寶右挑元極美品市價 15 元
開元通寶白銅美品市價 100 元
開元通寶背三月美品市價400 元
開元通寶昴通背月極美市價 15 元
會昌開元通寶價如下:
開元通寶背上京下月市價 20 元
開元通寶背右藍下月市價 20 元
開元通寶背藍市價 25 元
開元通寶背京極美市價 25 元
開元通寶極美背京下月市價 20 元
開元通寶背越市價 25 元
開元通寶背上月下藍市價4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