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出土玉如何鑒別
出土玉鑒別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工藝痕跡鑒定
新石器時代與商周之時,拋光多用獸皮醮解玉砂等為之,10倍或20倍放大鏡下可觀察到粗細不勻、方向不一的細凹線,間或也有雜亂無章的細凹線,並有層次感,區別於機械拋光或仿照古法拋光的細密均等的、較為平行的細凹線。
精品玉器清根及地子大多平整、勻凈,干凈利落,重要的是垂直砣痕不能太過,若使用電動砣具,一般可發現垂直砣過的凹陷痕跡。分析這種工藝的特點是鑒定古玉真偽的極其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鑒定方面起主導作用。
3、腐蝕鑒定
多數玉器長時期埋在各種土壤中都會有腐蝕的現象出現,特別是酸性土壤對玉器破壞較重,玉質較軟的,氧化嚴重的玉器受腐蝕最重。其特點通常是出現蝕孔、蝕斑現象,有的蝕孔口小腹大,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孔內經化學變化而形成的閃亮結晶體。
通常氧化較重則腐蝕越重,目前用酸類物質腐蝕偽造而成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積凸凹不平的腐蝕,蝕孔、蝕斑明顯,可以說砣工化盡,這樣處理的玉器,其蝕孔常常是外大里小,無結晶體,呈斑駁狀。
(1)銹玉價格及圖片擴展閱讀:
古玉鑒定的「八察」
1、察織物纖維痕
不少古玉直接放置在人體上,或者包裹於織物中。在一定的溫濕度和壓力下,纖維及顏料脫落,牢牢地黏附於器物的表面。因此,在鏡下,甚至肉眼也能看見紅、藍、綠等顏色的織物纖維,經緯分明。
2、察昆蟲的蟲卵 、殘體
3、察水漬
在地質及大氣條件較為穩定的情況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細的潛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動,浸潤、侵蝕著玉的表面,形成流動狀的、深深淺淺的水漬。
4、察植物根莖印痕
某些植物根莖有無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陳代謝而分解的酸性物質可以對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蝕,所以能夠看到有清晰疊壓關系的根須狀印痕。
5、察碳化痕
古人有「灸玉」習俗,燒過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著和滲入,呈點、面分布,往往很深入,無法消去。
6、察「驅邪礦物」殘留(古代葬俗)
自然界的一些礦物有殺菌、驅蟲、防腐的作用,古人以為它們有驅妖辟邪的功效,將它們置於墓葬和居所里。因此,有一些古玉被赤鐵礦、硃砂、雄黃等礦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通過放大鏡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縫隙中殘留的礦物顆粒。
7、察縫隙、孔洞內充填的碎石
地表有大量的二氧化硅類和碳酸鈣類礦物存在,它們可以以液態或者以固態的礫石形式存在並運動著,在空隙里聚集、硅結、板結,堅韌無比。
8、察鑽痕
鑽具出現以來,鑽頭基本是圓錐或菱形形狀。由於是人力,所以壓力小、鑽速慢、非勻速、進尺慢,鑽痕表現為往復、相對平行的運動態勢,出現不甚均勻的旋紋。而現代螺旋紋鑽具因高速、勻速旋轉則不會出現平行的鑽痕。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古玉鑒定
網路-古玉
Ⅱ 銹玉產自什麼地方
河南產的是獨山玉,岫玉的產地是遼寧岫岩,
獨山玉化學成分屬鈣鋁硅酸鹽岩類, Si02含量45~52%,稱基性岩,富TiO2,一般含量>1%。
資料2:化學成分主要特點:Si02為41~45%左右;A1203為30~34%左右;Ca0為18~20%士。這表明獨山玉由鈣鋁硅酸鹽類礦物組成。獨山玉石礦還含有微量的銅、鉻、鎳、鈦、釩、錳等。
兩個資料描述相依仿,以鈣鋁硅酸鹽類礦物(即鈣長石類)為主。
鑒定特徵:獨山玉與相似玉石的區別。同一塊獨山玉玉料可以同時出現2~3種或者更多的顏色,顏色鮮艷。翠綠色的獨山玉粗看像翡翠,如果仔細觀察,綠獨玉具有粒狀結構或溶蝕交代結構,主要礦物有斜長石、翠綠色鉻雲母,透明度好。翡翠和軟玉呈纖維交織結構。獨山玉的硬度遠大於其它玉石,是由組成的礦物硬度大所致;
成因產狀:產於蝕變斜長岩體內,由於基性斜長岩或輝長岩在低溫下,受到沿構造裂隙上來的岩漿晚期熱水溶液交代、蝕變等作用形成的;
著名產地:世界著名產地有中國河南省南陽市獨山、新疆、四川等地。
名稱來源:因產於中國河南南陽市郊獨山而得名,又名「南陽玉」、「獨玉」。南陽素有「玉石之鄉」的美稱;
::晶體形態
以細粒結晶為主;顆粒比較細,粒徑小於0.05mm,隱晶質,質地細膩,堅硬緻密;
::物理性質
硬 度:6.0-6.5
比 重:2.73-3.18g/cm3
顏 色:獨山玉多是由2~3種以上顏色組成的多色玉系,常見的顏色有白、綠、紫、黃、紅、黑色等
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光 澤:玻璃或油脂光澤
顯微鏡下:有黑色色斑,顏色不鮮艷,可見多種礦物包體
獨山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也有簡稱為「獨玉」的。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開采獨山玉,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獨山玉的製品。西漢時曾稱獨山為「玉山」。
獨山玉由於色澤鮮艷、透明度好等優點,躋身我國「四大名玉」之列。高檔獨玉的翠綠色的品種,與緬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陽翡翠」之譽。一般獨玉主要用於雕琢各種陳設件以及手鐲、戒指、項鏈等飾物。
獨山玉是一種多色玉石,按顏色可分為八個品種。
① 綠獨山玉:綠至翠綠色,半透明,質地細膩,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澤。
② 紅獨山玉:又稱「芙蓉玉」。色呈淺紅至紅色,質地細膩,光澤好。
③ 白獨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質地細膩,具有油脂般的光澤。其品種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 紫獨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較差。
⑤ 黃獨山玉:色呈黃綠色。
⑥ 黑獨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稱「墨玉」。
⑦ 青獨山玉:色呈青綠色,透明度較差。
⑧ 雜色獨山玉:多種顏色混雜的獨山玉。
獨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質地細膩和無雜質裂紋者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綠玉價值較高。此外,利用玉塊不同顏色模仿自然製作的俏色玉雕獲得好評。
南陽玉色澤鮮艷,質地比較細膩,光澤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國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蘇聯地質學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陽玉歸屬於翡翠類型的玉石礦床。據河南地質工作者近幾年的研究,探明南陽玉是一種蝕變斜長岩,組成礦物除斜長石外,還有黝簾石、綠簾石、透閃石、絹雲母、黑雲母和榍石等。經過顯微鏡鑒定,玉質含有多種蝕變礦物,蝕變作用以黝簾石化、綠簾石化和透閃石化為主。由於玉石中含各種金屬雜質電素離子),所以玉質的顏色有多種色調,以綠、白、雜色為主,也見有紫、藍、黃等色。
南陽玉硬度6~6.5。有玻璃光澤,多數不透明,少數微透明。化學分析的結果是:二氧化硅41~45%,氧化鋁30.71~34.14%,氧化鎂0.28~1.73%,氧化鉀0.02~2.64%,三氧化二鐵0~0.8%,氧化亞鐵0.27~0.88%,氧化錳0.02~0.1%,三氧化二鉻0.01~0.34%,結晶水0.23~0.74%,二氧化碳0.06~0.52%。南陽玉的微量元素分析結果是:鉻0.01~0.5%,鎳小於0.1%,釩0.001~0.1%,錳0.01~0.05%,鈦0.001~0.5%。
據文字記載,南陽玉在漢代已開采是無疑問的。近來考古出土的資料將南陽玉的開采推到商晚期以前。1952年李濟在《殷墟有刃石器圖說》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這七件玉器的質料全是南陽玉。《安陽殷墟五號墓的發掘報告》中也指出,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七百餘件玉器,其中四十餘件標本經初步鑒定,「其多數與現代遼寧岫岩玉接近,少數與河南南陽玉接近,極個別的與新疆和闐(田)玉相似。」(《考古學報》1977年第2期)而1983年10月在四川成都「寶石講座和學術交流會」上,河南省地質局在宣讀關於南陽玉的一篇論文中說,在南陽縣黃山出土一件南陽玉玉鏟,經鑒定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產物,距今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可知南陽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被採用了。
獨玉是中國的四大名玉之一。獨玉的礦區地處河南南陽市北郊的「獨山」,又稱「南陽玉」。獨玉為斜長石類玉石,質地細膩有油脂或玻璃光澤,拋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種以上的色調組成多色玉,顏色艷,硬度大於6.5。品種主要有:白玉,綠 玉、綠白玉、紫玉、黃玉、芙蓉紅玉、墨玉及雜色玉等。獨玉開采歷史悠久,陝西神木石茆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玉斧及現陳列於北京市北海公園團城內的元代「瀆山大玉海」都是獨玉琢成的。獨玉的開採在漢代已有相當的規模,至今南陽獨山還有一千多個古代采玉的礦坑,可見獨玉的開采歷史悠久,規模之盛,品類之豐。
岫岩玉所在地區位於中朝地台遼東台隆營口-寬甸古隆起的西端,區內古老地層發育,構造復雜,變質作用強烈,為岫岩玉礦床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條件。玉石礦體主要成透鏡體狀,賦存於古代遼河群大石橋組的富鎂碳酸鹽岩層中,受一定的層位控制,特別是其中的白雲石大理岩-菱鎂礦層為最主要的含玉層位。礦床在成因上屬於層控變質熱液交代型玉石礦床。
現知岫岩玉在遼東半島分布較廣,產量較大。僅以岫岩縣而論,其著名的北瓦溝礦區即為資源相當豐富、開采時間較長、年產量甚大的礦區。除此之外,在岫岩縣境內還發現有10多處礦床或礦點。其他如寬甸、鳳城、丹東等地也有岫岩玉礦床、礦點或礦化線索發現。其含礦地層亦均為元古代遼河群大石橋組的富碳酸鹽岩層。
岫岩玉物質成分復雜,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徵等亦多有差別,因而它不是一個單一的玉種。
按礦物成分的不同,可將岫岩玉分為蛇紋石玉、透閃石玉、蛇紋石玉和透閃石玉混合體三種,其中以蛇紋石玉為主。據紅外吸收光譜曲線圖顯示出蛇紋石玉組成,並含少量纖蛇紋石、膠蛇紋石。透閃石主要由透閃石組成,綠泥石玉主要由葉綠泥石組成。通過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分析、差熱分析等手段亦可將岫岩玉分段劃分為蛇紋玉、花色玉、綠泥玉三種。
蛇紋玉的礦物成分不盡一致,例如:①綠色蛇紋玉,主要由利蛇紋石組成;②黃色蛇紋玉,主要由利蛇紋石組成,也含有纖蛇紋石、葉蛇紋石;③白色蛇紋玉,主要由葉蛇紋石組成。
花色玉可分為花斑玉、花玉兩種:花斑玉指在其白色中有較多的綠色斑塊,綠斑由葉綠泥石組成,白色部分為透閃石。花玉指在其白色中有灰、黑、藍紫色斑帶,這種斑帶由黑色礦物和菱鎂礦組成,白色部分為葉蛇紋石。
綠泥玉呈墨綠、綠、淺綠色,主要由淡斜綠泥石組成。
由於不同石的礦物成分及其成因、粒度大小、共生關系等方面的差異,因而岫岩玉的玉石結構亦頗有特色。經偏光顯微鏡觀察,其中最重要的為細均粒變晶結構,如蛇紋石玉的纖維鱗片變晶結構、透閃石的纖維柱狀變晶結構、綠泥石玉的鱗片變晶結構等。交代結構在岫岩玉中亦普遍發育,其中常見的有交代殘余結構、交代環邊結構、交代溶蝕結構等。但據電子顯微鏡觀察,岫岩玉主要為交織結構,其中的礦物相互穿插、交叉和鑲嵌。如果這種結構發育得越好,礦物質粒度愈細,愈均一,則岫岩玉的硬度就越大。岫岩玉的構造主要為緻密塊狀,優質玉石尤其如此。那些呈脈狀穿插構造、片狀構造、碎裂構造的玉石,質地較差或完全不符合質量要求。
在化學成分方面,由於岫岩玉中不同玉種的礦物組成及其共生組合的不同,因而其化學成分也有較大的差別(表12-30,據遼寧省地質礦產局七隊):蛇紋石玉相對富鎂、富硅、貧鋁。透透閃石相對富硅、富鈣、貧鎂,綠泥石玉則相對貧鎂、貧硅、富鋁。蛇紋石由於與之共生的脈石礦的不同,因而化學成分也有所不同。一般質純的蛇紋石玉的化學成分常接近蛇紋石礦物各種組分的理論含量,而共生有較多脈石礦物的質地較差的蛇紋石玉各種組分的含量則變化較大。如果富含硅酸鹽礦物,則SiO 2 、CaO含量增高,MgO含量降低。例如,含透閃石的透閃石蛇紋石玉含SiO 2 56.8%,MgO 24.36%,Cao 12.70%,Al 2 O 3 0.51%,H 2 O 1.20%,等等。研究表明,以上蛇紋石玉、透閃石玉、綠泥石玉的化學成分分別與葉蛇紋石、透閃石、葉綠泥石的單礦物理論組成分含量接近,特別是透明度好的蛇紋石玉則更接近葉蛇紋石的理論含量值。至於岫岩玉中的微量遠素,蛇紋石玉以近礦的蛇紋岩、菱鎂岩含硼高(10~20倍)為特點。在其他可以檢出的微量元素中,明顯大於克拉克值的有砷、銻、鎘、鍺、銀、鋅,其含量與近礦圍岩相近。總的變化趨勢是,硼、鉻、銅、鋅的含量從礦體向圍岩逐漸降低,其中明顯地小於克拉值的是鉻少三倍,鎳少1倍,鈷少1倍。
岫岩玉的顏色有深綠、綠、淺綠、黃綠、灰綠、黃褐、棕褐、暗紅、蠟黃、白、黃白、綠白、灰白、黑等色。如此豐富顏色的存在,常使岫岩玉有極其美麗的「巧色」。顏色的深淺與鐵含量的多少有關,含鐵多時一般色深,反之則色淺。玉石還有強烈的蠟狀光澤、玻璃光澤,有的顯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秀明。其透明度與礦物成分和化學成分有關。當岫岩玉全部由蛇紋石組成時,其透明度高。如果其中有雜質含量達5%~10%,則透明度差。當岫岩玉中鐵、鎂含量高時,其透明度往往較差;反之則透明度會增高。折射率1.49~1.57。硬度為4.8-5.5,密度為2.45~2.48克/厘米 3 。研究表明,其硬度與它本身的結構有關,平行纖維的切面比垂直纖維的切面硬度大。例如,其中的蛇紋石玉平行纖維方向的硬度為5.82,垂直纖維方向為5.61;綠泥石玉平行纖維方向的硬度為2.91,垂直纖維方向的為2.86,等等。不僅如此,岫岩玉的硬度還與其化學成分有關,如鐵的含量愈大、鎂的含量愈小,其硬度愈高。在中國的已知玉中,岫岩玉為中檔玉石,少數質地特別優良者屬於中高檔玉石。
遼寧岫岩玉化學成分簡表
SiO 2 AL 2 O 3 Fe 2 O 3 CaO MgO H 2 O n.n.n
蛇紋石玉 40.55 0.05 0.82 0.963 42.74 11.65 13.59 65
透閃石玉 57.14 0.57 2.42 10.42 25.37 - 3.24 1
綠泥石玉 32.74 15.92 0.51 0.59 36.50 0.51 13.24 2
Ⅲ 如何鑒賞玉石
我也不是很懂鑒別「玉石」的方法,且把我知道的告訴你吧
1、對著陽光看,玉里有些雲霧狀的東西,一團一團的,象棉絮一樣。
2、玉的硬度很高,象金剛石一樣,所以可以在玻璃上劃出一道道的痕來。
3、玉是涼的,放一根頭在玉石上,用打火機燒,貼著玉的頭發燒不斷。
玉的分類:
玉可以分為軟玉和硬玉,二者為兩種不同的礦物。軟玉的顏色有半透明白色、黃色、綠色及黑色等,而顏色分布均勻;至於硬玉則主要有白色、紫色、黃色及綠色等,顏色分布均勻度則於不同種質會有差異。
在中國境內出產的絕大多數為軟玉,而「羊脂白玉」則為軟玉中之珍品,質地細致而顏色潔白,很多精湛的玉器藝術品均以軟玉雕琢而成。
硬玉的主要產地為緬甸,較軟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質、顏色及價錢各方面都較軟玉優勝,故現時市場上的玉器飾品主要以硬玉製成,而且消費者的需求亦非常大,所以接著會集中介紹硬玉 - 翡翠。
鑒賞翡翠:
鑒賞翡翠要注意色澤及種質,當中可細分為顏色、透明度、凈度、切工及裂紋,一般都會先從其顏色入手。
顏色
顏色是影響翡翠價值的最重要因素,可從以下四個疇評估翡翠的顏色:
要純正:純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綠色翡翠為例,純綠色者為最佳,綠色中帶黃或帶藍者較次,帶灰者則最差。
要濃淡得宜:論及顏色的深淺度,當然是越濃越好,然而顏色過濃卻會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質。
要鮮明:翡翠的顏色越鮮艷明亮越吸引,內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顏色就越暗淡
要均勻:顏色分布越均勻越佳,價值也越高。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影響光線的折射,從而影響整體的美感。當光線進入透明而質地細膩的翡翠,會反射出美麗的光芒,讓人感到翡翠的晶瑩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線遇上一顆透明度低而質地粗糙的翡翠,就會反射出呆板的光線,令翡翠的吸引度大減。
凈度
凈度指翡翠內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兩種,乃其他礦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對來說黑色瑕疵比白色礙眼。翡翠內含的雜質越少越佳。
切工
翡翠製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兩大類。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沒有遮掩,故對原料的要求較高,除了不能有裂紋,切工的比例、製品的厚薄及是否對稱亦非常重要,足以影響翡翠製成品的外觀。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過厚或過薄,「卜」位處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適中。
評價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細度,通常有裂紋的硬玉會以雕花方式處理,以掩蓋其瑕疵。
裂紋
裂紋可以大大減低翡翠的價值。倘若翡翠飾件有裂紋,稍一碰撞便可能會沿著裂紋整件裂開。故此購買翡翠飾件時需額外小心,一般來說,用電筒照射很容易便會察覺裂紋是否存在。
優質的翡翠可以賣得相當可觀的價錢,但是市場上的供應有限,一些商人為求取得更好的利潤,不惜替翡翠進行人工處理過程。於是市面上便出現了A貨、B貨和C貨。
人工處理之翡翠
C貨
C貨是指經過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溫高壓將染色劑滲入原來無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綠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澤會隨時間轉淡及變暗啞。
B貨
B貨是指曾以化學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雜質以及黃色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綠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後以環氧樹脂膠注入玉石內作為鞏固,讓整顆翡翠看來更通透,顏色更鮮艷。由於在化學處理過程中玉石的內部已遭到破壞,結構因而變得鬆散,故B貨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紋。另如在處理過程中同時加入染色劑便稱為B+C貨。
天然翡翠
A貨
A貨是指完全未經人工化學處理的天然翡翠。
我國珠寶業的前輩們,在長期的翡翠加工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了很多有關翡翠的經驗,並以言簡意賅的格言形式,表示出了翡翠的這些特點。記住這些格言,並能了解和體會其中深刻的內涵,將終身受益。
燈下不觀色
其實,任何珠寶都不應當在燈下進行顏色的質量評定。而對於翡翠來說,這一點則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翡翠的顏色,尤其是閃灰,閃藍以及油青之類的翡翠顏色,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要比自然光線下的顏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燈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綹裂,看水頭長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徵。而要在自然光線下,察看和評定翡翠的綠色。
色差一等,價差十倍
對於高檔的翡翠來說,價差十倍恐怕還不止。例如:一粒50萬元的翡翠戒面與一粒500萬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質量�樣式、大小、種水、瑕疵都是一等一的,無可挑剔,二者之間的價格差別關鍵在於綠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認識和區分翡翠綠色的各種差別是極為重要的,至少也要見過和經歷過。「多看少買」對於購買翡翠原石來說,「多看」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是一個進行比較的過程;也是一個積累和驗證經驗的過程;是〃買〃的前提。「少買」不是不買,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買。「寧買一條線,不買一大片」對於翡翠原石中的綠色形狀特點來說,「一條線」�帶子綠與「一大片」靠皮綠是同一種綠色形狀的兩種表現形式,是「線」�立性與「片」�卧性的分別。「線」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積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關鍵在於提醒人們,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綠色的「多」與「少」所迷惑,要認清綠色「立性」與「卧性」的本質。因此,並不是真的見了有一大片綠色的翡翠也不買,而是提醒不要對綠色的厚度有過分的奢望。
古玉鑒定有幾點:
一、工藝痕跡鑒定
二、氧化鑒定
三、凝結物鑒定
四、藝術水平鑒定
五、沁色鑒定
六、氣味鑒定。
其中又分為(一)、造型辨偽。(二)、玉質、玉材辨偽 (三)、紋飾辨偽(四)、風格辨偽。
其來簡嘆色,沁色鑒定重在學習理解古玉長時間在各種存放環境下與所接觸的器物之間的顏色變化,實則是實物現象,它所產生的自然質變到色變。我們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於紅色漆器內,可能受紅色沁,黑漆則可能產生黑色沁,黃土內埋藏,則可能產生黃褐色沁。在強白燈光下觀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觸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綹等部位所產生的。然後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擴大滲透,嚴重的可浸透全器,這叫「滿浸(沁)」,盤玩之後顏色鮮艷,大多沁色顏色由灰白變紅。重要一點是:通常情況下,真品沁色比較單一;顏色較暗,較亂的沁色和鮮艷沁色就值得懷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觸部位,不一定有沁色。採用化學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為滿沁。也有局部沁,特點是沁色較多,火燒偽沁並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處進行的。通過強白燈光下觀察可知這一點。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綹處進行激光偽造沁色的。還有一點就是玉的存放環境乾燥或玉質緻密可以無沁 。 看顏色:天然翡翠顏色自然,分布不均,綠色走向延長,一般無熒光。
看拋光面:天然翡翠的拋光面細膩、光滑,呈帶油脂的強玻璃光澤,如果在拋光面上仔細觀察,通常可見到花斑一樣的變斑晶交織結構,一般情況下,同一塊翡翠的斑晶顆粒大小均勻;同時可見微透明至不透明的白色纖維狀晶體,俗稱「石花」。
聽聲音:輕輕敲打天然翡翠,發出的是一種清脆悅耳之聲,如果是人工處理品則發出低沉悶啞的聲音。
此外,由於翡翠密度大,用手掂時,有打手的感覺;翡翠的托水性很強,在上面滴水,水珠突起較高。
同時,專家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價格較高的珠寶玉石時,要選擇正規、有知名度的首飾店或較大型、信譽好的商場選購。還要記得向商家索要寫有「CMA」、「CAL」標志的珠寶玉石鑒定證書,通常,每件較為珍貴的珠寶玉石都有一份證書,確定所購珠寶玉石與證書相符,證書上均附有照片。
上等玉滋潤、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溫潤的感覺。真假的主要鑒別方法是藉助放大鏡或顯微鏡,可看到玉的內部呈纖維交織結構,粒度細;而人造玻璃無結構,可以看出氣泡。也可在玉不顯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動的必是假玉,刻不動的才是真玉。常言「黃金有價玉無價」。由於上品的和田玉日趨稀少,每公斤可達數萬至十幾萬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羅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數千元,所以有人將此來混充和田玉。這些玉與和田玉的礦物質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澤較灰暗、不柔和,時間長久會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從兩個方面來鑒別,老玉的表面有一層氧化的玉皮,俗稱「包漿」,似秋梨的皮,與玉的天然色有明顯的區別,而新玉是沒有的。再可從雕刻的題材來看,古代玉是等級、權利的象徵,以神話的花鳥、人物為多,如龍、鳳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題材為多。
自古以來玉便與中華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P.S. 這位口氣好大的二級助理狂禪,請問你憑什麽說我說的這些不對?不妨告訴你,我雖不是學寶石鑒定的科班出身,但好歹也玩了十多年的玉了,我在這兒發表一下多年的經驗純是為了幫助別人,絕沒有不懂裝懂,你這樣血口噴人是什麼意思?
你可知道仔料和老玉如對著強烈的陽光看是的確也會有雲霧狀的淡紋,不過由於仔料和老玉的密度較高,玉質較細,所以並不明顯。
銹玉沒錯硬度是較低,但也是有相當硬度的天然原礦,劃玻璃較容易會兩敗俱傷,但玻璃上肯定也會有痕!
至於那價值幾百萬幾億元的紅山文化嗎,對不起,由於我窮,玩的都是只值數萬元的翡翠掛件和擺設,而且不是學寶石鑒定出身的,對那些高攀不起的珍品沒什麼了解,不過我相信樓主要買的是『稱心的玉石』,而非這種稀世奇珍,而我的資料則是對一般品種的翡翠、白玉、岫玉等玉都適用。不像閣下那樣『識少少扮代表』,不知廉恥地在這里撒野,而且還連個 "知" 字都打錯!
墮落的德魯伊兄您過獎了,我不過是不甘心辛苦找來和自己打的資料被人如此妄下劣評,才會禁不住叫罵兩句,真是失禮了。
至於老玩家什麽的,我實是愧不敢當,不過既是墮落的德魯伊兄您親邀,豈有不應之理?自當常來拜訪您的「寶石」吧。
Ⅳ 和田銹玉一般是什麼價格
呵呵 真無知的問題 和田哪有袖玉!!!袖玉是東北袖岩產的有代表性的河磨玉等等!
Ⅳ 銹玉價格是多少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岫玉 產於遼寧 價格不算高,但是一直在中國玉文化中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 一個掛墜在幾十塊到兩三百左右
記得採納啊
Ⅵ 玉器什麼情況下會生銹如何去銹
玉器是不會生銹的,玉器不是鐵製品,玉器是使用天然玉石加工製成的器物。玉石佩戴掛件不用時要放妥,最好放進首飾袋或首飾盒內,以免碰傷。
玉器在陽光暴曬下遇熱膨脹,分子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因此更忌接近熱源。避免與香水、化學葯劑、肥皂或人體汗液接觸。因為玉器接觸太多的汗液後,即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來的鮮艷色度。
(6)銹玉價格及圖片擴展閱讀:
材料是玉飾收藏的首要前提,優質玉材對於一件玉飾至關重要,如玉質、玉色、光澤、緻密度等都是玉材等級的要素,不應忽視。不同品種的玉材,其材質特點和評價的要素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
如和田玉要求顏色純白並且溫潤細膩為好,透明度高了反而不好,而翡翠則要求顏色艷麗純正且種水俱佳為好,透明度越高越好。又如一般的玉料要求其顏色純、無明顯色帶為好,而像孔雀石、瑪瑙等玉石則視顏色分帶後形成的圖案和紋理為美。
所以,判斷玉質的好壞,必須要准 確地判別玉石的品種,掌握其材質特點,這樣才能准確判斷其價值的高低。
Ⅶ 這是什麼玉質
識別古玉主要具備幾方面的知識,首先要了解歷代玉器的紋飾。這就需要到博物館去觀摩展品,還要經常翻看有關的玉器圖冊,看多了你就會感到歷代玉器的特點是不同的,它們按照不同的時代分成了不同的類型。你觀察的越仔細,掌握的時代特徵越多,你的識別能力就越強。如果一件原本屬於商代器型的玉器,紋飾卻帶有某些戰國紋飾特徵,那麼這件玉器或者屬於舊玉後改,或是後來的仿古製品。如果你判定了這件玉器是仿古做的假古玉,你還可以判斷它的製造年代。一般來說仿商代玉器出現的很晚,多是清代晚期的作品。
第二,要了解歷代玉器的形狀特點。這是因為許多玉器的形狀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例如漢代的玉杯多呈現細高筒狀,而唐代的玉杯矮而闊,與漢代風格截然不同。到了宋代,杯形又發生了變化。往往通過一件玉器的形狀特點就能判斷它是哪個時代的作品。對於古玉形狀特點的了解越深入,你的古玉識別能力就越強。例如,目前的舊貨市場上常能看到仿製的商代玉戈,這些玉戈在形狀上與商代作品差不多,又進行了做舊處理,但這些作品往往較商代玉戈厚,戈上的脊線又無商代作品特徵,據此可識別為仿品。
第三,要了解各時代玉器的加工特徵。這些特徵主要表現在開片、鑽孔、紋飾雕琢和表面光澤處理幾方面。在新石器時代,玉器製造中就已出現了線切割技術,玉器上往往留有線切割痕跡。如果在一件玉器上發現有線切割痕,這件玉器的時代就可初步確定新石器時代。古代玉器以有孔者為多,鑽孔技術又隨時代不同而有變化。商代以前的玉器,孔徑變化很大,或兩端直徑大、中部小,或一端大,一端小,這類孔在近代仿古玉中也曾出現,但在孔的形狀、內壁光澤上與古玉不同。周代之後某些玉器的鑽孔也有特徵,但差別細微,須經仔細觀察才能識別。在紋飾雕琢方式和表面光澤處理上,歷代玉器也有所不同。例如戰國、明代、清代的許多玉器上都還有玻璃光澤,但戰國的玉器顯得光澤含蘊;明代的玉器光亮而剛硬;清代的玉器則顯得滑軟。
第四是要識別新玉與舊玉。識別玉的新舊一方面要看它製造時的刀工(砣痕),另一方面就要看玉表面的受蝕情況,看玉色。一件古玉器除了玉材本身的顏色外,還可能有其它顏色,這主是盤色和沁色。盤色是玉器在手中盤磨所產生的顏色變化,這種顏色主要出現於傳世玉器。一些玉器製成後,沒有經過土中埋藏,在傳世過程中長期經人盤摸,色澤會產生變化,有人稱之為"熟"、"熟坑"等。有一些玉器經埋藏產生色變後又經盤摸,也會成為"熟坑"玉。
玉器的沁色經埋藏後產生顏色變化,這種變化很復雜,有些玉器上有,有些玉器上沒有;有些玉器全部受沁變色,有些玉器則局部變色;有些我們已知道它是受何種物質所沁產生的色變,有些則很不明確。古人對玉的沁色有許多稱呼。明代曹昭《格古要論》:"有紅如血者謂之血玉,古人又謂之屍古……有黑漆古,有渠古,有甄古者價低,嘗見菜玉連環上儼然黃土一重,並洗不去,此古土也。"古人有古玉十三彩之說,清陳性《玉紀》記玉古色有硃砂紅、雞血紅、棕毛紫、茄皮紫、松花綠、白果綠、秋葵黃、老酒黃、魚肚白、糙米白、蝦子青、鼻涕青、雨過天青、澄潭水蒼等,另外還有許多有關玉色的說法。我們能見到的古玉沁色很多,主要有黑色,稱為水銀沁;綠色,稱為銅沁;赭褐色,稱為鐵銹沁;白色如霧,稱為水沁;暗黃色,稱為土沁。經觀察,銅沁、鐵銹沁、水沁、土沁確與銅、鐵、水、土有關,是受銅、鐵、水、土侵蝕所造成的。
玉器人工染色的歷史很長,古人染玉主要是彌補玉質本色的不足,使玉更有光彩。隨著古玉收藏者的增多和古玉市場的擴大,染玉成了仿製古玉、製造假古董的重要方法。各時期的染玉做舊方法不同,所染出的玉色也不同。染玉做舊在清代前、後可分為三個階段。熟悉玉色和染色的人往往一看玉上的染色就能對作品的製造年代有一個大致的判斷。目前對清代之前玉器的做舊染色,我們知道的並不完全,而清代的仿古作品,北京故宮及台北故宮都有一定的收藏,只要常看展品就可了解它們的特點。近現代製造的玉器往往追求古玉效果,有時做得很象,但總是有區別。如果你得到了一件古主,它的顏色同我們所知道的標准作品顏色不一樣,那就要認真分析這種顏色是我們所未知的古玉泌色,還是人工做舊,以此來判斷作品的新舊。
一、掌握古玉器的理性認識。熟讀有關古玉專著,了解玉器各發展階段的器型特徵、刀工刀法、紋飾特徵。
二、潛心研究真假古玉器的基本特徵。要多留連博物館和古玉市場,牢記真品的形制特徵,刀工、刀法、沁色、包漿,領悟其「神韻」。真玉器玉質溫潤,精光內蘊,手感沉重,沁色自然,刀工有力度,多看多摸多研究,日久便會對古玉器各時代的特徵風格、紋飾、刀工、刀法逐步加深感悟。
同時也要多觀察贗品,要把仿品與真品進行質的比較,尋出個性差異,要了解仿品的新動態、新特點,做到心中有數。
三、從刀工刀法上辨真偽。古玉器皆手工製作。玉工們皆練就出一手雕玉絕技和非凡的功力,且世代相傳,形成各自的風格。使用的雖是原始工具,但嫻熟精練的雕玉技法卻使後人嘆為觀止。
古玉器上陰刻線均為兩頭見鋒,線條斷面呈「V」形,線條挺拔有力,線條轉彎處應見有毛刺,顯出交叉的痕跡,有時呈斷開狀。而現代電動機械製作,陰刻線斷面呈「U」形,其線條「一氣呵成」,且製作往往粗製濫造。古玉器鑽孔應是「馬蹄孔」,或不直不圓呈蜂腰形的「象鼻穿」,對穿孔中間一般有台階,有些小孔應帶有螺旋紋,乃因手動工具簡陋所致。而電動機械鑽孔因轉速快,孔壁較光滑。
四、從包漿、沁色上作判斷。古玉器因年代久遠皆有包漿,側對光亮時見到一股閃爍光,即寶石光。作偽古玉有仿包漿的,但色呆光木,沒有靈氣,故而稱之為「賊光」、「僵色」。老玉新工的玉器常因刀路上無包漿而露出破綻。
入土古玉器年久者皆會受土壤的影響而發生色沁。受沁之玉給人一種神秘而含蓄的美,其玉表還會有土蝕土銹,玉體內有水溶、水格路。色沁土斑分布自然,或斑狀或塊狀。而作偽古玉的沁色分布或點狀或線狀,濃淡十分呆板,色澤成「死色」。大多數贗品硬度偏低。
五、從質地、器型、工藝年代上識價位。一件古玉器價位的高低是由諸因素決定的。在玉質、器型、工藝水平等綜合指數前提下,具有文物價值、年代越久遠者價格越高。明清玉器注重於玉質與工藝,而高古玉器則注重於文物價值和器型。
Ⅷ 玉鐲上面有黃銹一樣的東西,還有一個地方有些暗沉發黃,是不是好的玉啊這個鐲子能價值多少
真品,天然緬甸玉,翡翠A貨,豆至粗糯種,質地粗水短,邊條寬厚,能看到小四位數價。翡翠是一種玉石,是由埋在地下深處的石頭經千萬年演變過來的,普通的翡翠料子有點雜質雜色瑕疵等是很正常市的事。當然也有好的,但價值就不一樣了。附上一款質地好點的供你參考
Ⅸ 銹玉玉如意的價格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岫玉 產於遼寧 價格不算高,但是一直在中國玉文化中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 一個掛墜在幾十塊到兩三百左右
記得啊
Ⅹ 奏始皇時期的古玉圖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