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戀愛成功率統計(42.3%高中生已完成初戀)
上海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了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座城市的中學生「早戀」現象的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來看,三座城市的青少年性生理成熟「前傾」趨於平緩,性心理日益開放、包容度提升,性行為發生率有所增加,性知識掌握存在不足,性教育有所提高,但仍缺乏科學化、系統化的學校性教育。
該調查是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課題組聯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廣州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針對15至24歲青少年的大規模調查。調查內容涵蓋性生理、性心理、性行為、性知識和性教育五個方面,共收集了有效樣本5338份,其中初中生1486份、高中生1716份、大學生2136份。
青春期「性健康」是影響個體人生進程的重要因素,對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提高人口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調查發現,三城中學生中有約四分之一(26.3%)的人已經經歷了人生的初戀。具體來看,初中生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為10.6%,高中生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為42.3%。可見,高中生戀愛已成為較普遍的現象。
比較歷年數據可以看出,青少年初次約會的平均年齡呈現逐步延後的趨勢。如1999年時男女生的初次約會平均年齡為13.87歲和14.45歲,2004年為14.25歲和14.48歲,本次調查為14.73歲和15.14歲。
調查顯示,男生的首次遺精平均年齡為13.44歲,女生的月經初潮平均年齡為12.50歲。與2004年相比,男生的平均初遺年齡提前了0.03歲,女生平均初潮年齡提前了0.20歲。比較歷年數據可以發現,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發育在經歷了成熟期大幅提前之後,「前傾」正逐漸趨於平緩,這也意味著青少年性生理成熟走向穩定,符合人類生理發育的基本規律。
本次調查通過詢問青少年對性的印象了解青少年的性觀念。數據顯示,認同性是「快樂」和「美好」的青少年比例是58.0%和58.2%,而不認同的比例為5.1%和5.5%;有64.3%的青少年認同性是一種「責任」,不認同的比例為6.9%。可見,積極、正面的性觀念占據了主流。
不過,有8.6%的青少年認同性是「骯臟」的,有8.5%的青少年表示「厭惡」性,這也表明,仍有部分青少年對性持負面態度。
雖然持傳統性觀念的青少年仍然占據主導,但調查方青少年對婚前性行為的接受度明顯提升,同時呈現顯著性別差異。調查顯示,與1999年和2004年相比,男生對「婚前應守貞潔」的認同度分別下降了5.7和0.4個百分點,女生的認同度則分別下降了10.3和9.3個百分點。
青少年對「有婚約可發生性關系」、「相愛可發生性關系」、「無愛也可發生性關系」的認同度均有了大幅提升,且總體上男生的接受度較女生更高。課題組分析認為,隨著信息傳播的加速,社會觀念日益開放,青少年開始用較為開放的態度對待性;同時也應看到,傳統的性價值和性道德的影響對女性的要求更高,而這種觀念依然影響著現代女性。
調查顯示當代青少年對異性交往的觀念越來越開放。異性交往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形式:夥伴、看電影、寫信、約會、拉手、旅行、接吻、愛撫和性交。調查顯現,青少年對異性交往允許程度趨於開放。
本次調查表明,青少年性知識獲取主要渠道是網路與朋輩。群體分析發現,獨生子女父母、高學歷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性問題時態度會更積極。
課題組建議
要進一步充實和健全主流渠道的青春期性教育,通過學校課程,社會科普、醫學咨詢、家庭同伴交流等方式,引導青少年通過正規途徑學習獲得科學的性知識;要進一步加強對網路、電視、廣播、報刊、書籍等多元傳播渠道的監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過濾網,幫助青少年遠離「偽假」信息,獲得正確、健康的性知識。
與此同時,要注重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提升家長的責任意識和性教育素養,讓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性觀念;要聯合學校、家庭、社會的三方力量,探索針對青春期青少年性問題的預防和應急服務機制,協助青少年正確面對和處理青春期問題,保護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21世紀英語教育》綜合整理。
『貳』 學生性心理的發展與特點
學生性心理的發展與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性生理發育提前:當代學生的性發育成熟年齡明顯提前,女生初潮平均年齡和男生首次遺精年齡都有所提前。
性心理發展前傾:學生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開始關注異性和對異性產生興趣。例如,12—14歲的學生已開始關注異性,而14—16歲的學生則可能有性沖動和性慾望。
性觀念開放與性行為的輕率:受西方文化影響,現代學生對性的態度較為開放,他們可能更隨意地談論性,對性沖動也持較為放縱的態度。這種開放性有時也導致了性行為的輕率。
戀愛低齡化與公開化:現在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開始談戀愛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這種趨勢反映了學生性心理發展的提前和性觀念的開放。
性心理的矛盾與沖突:青春期的學生在性心理上常常表現出矛盾與沖突。他們可能對異性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好感,但同時又可能表現出羞澀和拘謹。這種矛盾心理可能導致他們在性表達和性行為上產生困擾。
性別差異:男女學生在性心理上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例如,男性學生可能更外顯和熱烈地表達自己的性感受,而女性學生則可能更含蓄和深沉。
綜上所述,學生性心理的發展與特點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生理發育、文化背景、社會環境等。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關注他們的性心理發展,並提供適當的性教育和心理支持。
『叄』 中學生了解性知識好不好
好。初中生是身體發育的階段了。女生有月經,男生有遺精,這是正常的事情了。所以初中生是必須面對的。與其讓他們自己去偷偷摸摸去找資料,不如去教他們,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因為誰也不能保證他自己去偷偷摸摸會不會沾染上錯誤的性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