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小學美術3——6年級的美術目錄和教參或者教案。(註:是北師大課標實驗版版本)
李怦然美術一、二、三、六年級目錄
添加時間:2007-3-31 作者: liuhui 來源: 錄入: liuhui 閱讀次數:395
一年級目錄:
《長城》
第1課《塗塗畫畫》第2課《我的手》第3課《玩泥沙》第4課《擺花樣》第5課《變臉的太陽》第6課《找媽媽》第7課《美的天空》第8課《早餐》第9課《做玩具》第10課《可愛的家》第11課《畫自己》第12課《多彩的秋天》第13課《撕紙游戲》第14課《紙盒游戲》第15課《字母娃娃》第16課《勤勞的蜜蜂和螞蟻》第17課《小手套》第18課《小彩燈》第19課《新年賀卡》第20課《玩紙偶》第21《北京小吃》第22《雪中游戲》第23《美麗的大自然》第24《豐富多彩的生活》
二年級目錄:
《北海公園》一、《我愛老師》二、《畫里的節日》三、《我愛我家》四、《花衣服》五、《豐收了》六、《捏泥巴》七、《看誰的風輪跑的快》八、《不倒翁》九、《有趣的刮畫》十、《北京的橋》十一、《我們眼中的人物》十二、《我的夢》十三、《新穎的小鍾表》十四、《多彩的掛飾》十五、《讓環境美起來》十六、《百變團花》十七、《小花貓在睡覺》十八、《雪花飄飄》十九、《頭飾》
三年級目錄:
《故宮博物院》1、《色彩滴染》2、《美麗的染紙》3、《四季》 4、《我喜歡的季節》 5、《吹塑紙版畫》6、《漫畫中的人物》6、《漫畫中的人物》7、《自己的漫畫像》8、《巧用對稱形》9、《字母的聯想》 10、《卵石的聯想》 11、《麵塑》12、《恐龍世界》 13、《水墨游戲》 14、《漫遊連環故事樂園》15、《學畫連環畫》16、《我們在游樂園里》
17、《撥浪鼓》 18《北京的廟會》19、《北京的胡同》
六年級目錄:
1課:裝飾色彩2課:色彩的純度(一)3 課:色彩的純度練習(二)4課:畫皮影
5課:畫皮影6課:裝置藝術7課:風車 美術中的比例知識8課:有趣的仿生設計
9課:有趣的仿生設計10課:水墨表現——樹11課:水墨表現——古代建築
12課:泥塑——古代建築13課:藏書票的設計14課: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
❷ 古詩 秋思 張籍
張籍《秋思》賞析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卻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鄉,見秋風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臨走時怕遺漏了什麼,又連忙打開看了幾遍。事本子平,而一經入詩,特別是一經張籍這樣的高手入詩,便臻妙境。這在詩壇上並不是常有的。
當然以家書為題材的作品,在唐詩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參的《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寫作者戎馬倥傯,路遇使者,托傳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作者身陷安祿山佔領下的長安,不知戰亂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來書以慰遠情。他們都用獨特的技巧表達了思家的心情。這首詩與眾不同的是寄深沉於淺淡,寓曲折於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王安石《題張司業》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頗能道出這首詩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甘苦。詩以秋風起興,這是自《詩經》以來常用的手法。秋風一起,北雁南飛,他鄉羈旅,易觸歸思。例如劉禹錫的《秋風引》就曾說:「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我們再來看看詩人的歷史,原來他本籍吳中(今江蘇蘇州),這又使人想起晉人張翰的故事。據《晉書·張翰傳》說:「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張籍與張翰異代同里,且俱宦遊北方。張翰因預測到齊王司馬冏即將作亂,知機引退,張籍未必有什麼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見秋風而思故鄉這一點上,卻極其相似。他雖不能象張翰那樣馬上「命駕而歸」,但卻把一腔思鄉之情傾瀉在紙上。這種感物緣情的創作沖動,雖然用的是傳統的手法「起興」,但其中包括如許豐富的內涵,不能不是此詩的一個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書意萬重」,其中的「欲」字緊承「見秋風」。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象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並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我們細玩詩意: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於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雲:「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萬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意萬重」,這家書怎麼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像,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又作轉折。盡管「意萬重」,無從下筆,但就文意看,家書還是寫了,問題在於匆匆著筆,意猶未盡。「匆匆」二字,生動如畫,既寫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聯系下文來看,那個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時遇到的:也許就要上馬、上船,即便不象岑參與入京使「馬上相逢」那樣急迫,總還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於捎信人是這樣行色匆匆,寫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筆。由於匆匆落筆,萬重心意一下子很難表達清楚。在這種符合邏輯的描繪之中,詩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說不盡」三字,也與上文「意萬重」緊相呼應,由於「意萬重」,所以才「說不盡」。而「意萬重」也與「見秋風」引起的鄉思相關聯。黃叔燦《唐詩箋注》說:「首句羈人搖落之意已概見,正家書所說不盡者。『行人臨發又開封』,妙更形容得出。試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領起,便知首句之難落筆矣。」說明下半首的起頭與全詩的起句,環環緊扣,首尾相應。
結句更是造語入妙,寫情入微,可稱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雲評論說:「已作家書,而長言不盡,臨發開封,極言其懷鄉之切。」又說:「此類之詩,皆至性語也。」(《詩境淺說續編》)所謂「至性語」,就是說寫出了最真摯的人類共有的感情,而且達於極致。在結構上,上句說「匆匆說不盡」,下句說「臨發又開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氣氛。
由於此詩藝術上取得如此傑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給予極高的評價。林昌彝《射鷹樓詩話》說:「文昌(張籍字)『洛陽城裡見秋風』一絕,七絕之絕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獨樂府古淡足與盛唐爭衡也。」一般論者以為詩到中唐,不足與盛唐爭衡。但就此詩來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處,以淡語寫至情,發纖濃於簡古,詩風質朴,意境渾成,稱之曰「七絕之絕境」,決不為過;與盛唐名家(如前舉之岑參)同類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