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少山社會評價
徐恩存先生曾贊嘆「少山先生最見功力之處是把日常生活風情以藝術的形式錘煉為抒情的詩篇和優美的視像」。
張少山以寫意人物為題材,將熟悉的生活與風情藝術化,通過黑、白、灰的色彩搭配比例和構成關系處理,達到和諧均衡的效果。他用筆洗練而酣暢,作品清新典雅,因心造境,全其新意。這些作品呈現了西北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他的筆墨厚重而樸拙,不拘成法,畫面中洋溢著濃郁的西部風韻和唯美的藝術情結。他的作品感染力強,除了技法上的表達,還歸功於作品的精神內涵和思想深度。在作品的筆觸中,我們讀到了西夏大地的遼闊、大氣與寬廣的氣魄,歷史的遼遠、滄桑和富饒。這些都是他多年來的深刻心靈感受和積淀。
張少山的作品不僅展示了他對藝術的深厚理解,更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和對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藝術風格獨特而鮮明,富有感染力,讓人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綜上所述,張少山的藝術作品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文化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以寫意人物為題材,通過藝術手法將日常生活風情轉化為抒情的詩篇和優美的視像,展現了西北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和對生活的熱愛。他的作品不僅技法精湛,更具有深厚的精神內涵和思想深度,體現了他多年來的深刻心靈感受和積淀。他的藝術風格獨特而鮮明,富有感染力,讓人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張少山,1941年生於天津,自幼喜畫,師從丁香先生。1958年入天津美院(原河北藝術師院)學習中國畫。受教於張其翼、孫其峰、王頌余諸先生。1963年畢業分配到寧夏,從事舞台設計、影視美術設計、雕塑創作、國畫創作和國畫教學等美術工作。作品以寫意人物畫見長,兼畫山水花鳥。現供職於寧夏文學聯合,曾任寧夏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第五、六屆理事,寧夏美協第三、四屆主席,中國民間美術學會理事,寧夏民間美術協會會長,現為寧夏美協第五屆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