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人真的有用扇子做武器的嗎
古代並沒有「扇子」或是「鐵扇」這類武器,都說「藝術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但在明清時代出現的演義小說,《三俠五義》、《施公案》、《海公案》、《劉公案》這類的公案小說和《清稗類鈔》這類關於清代掌故遺聞的匯編,都沒有提到有練家子使用扇子做成的武器,這說明此物並非古代就有。
判官筆
但「孤證不立」,何況以上均是近現代武俠文學作品所言,並無史料記載或是實物佐證。更何況技術受限,正所謂「手巧不如家什妙」,在沒有銑床的古代,扇子骨由純手工打造的鐵扇,還能做到張合自如么?
而且短器械的精妙之處在於「短小靈活,便於攜帶」,如果一把鐵扇鋼扇重達十幾斤(重量比出土的實戰單兵武器還沉),用它打架,豈不是耗費體力,違背初衷?
鐵扇所謂的 「刺,砍,挑,壓,拌,點穴」招數,現實中完全可以由判官筆、峨嵋刺(小說中翻江鼠蔣平的武器)、筆架叉、鐵尺替代,無論工藝還是造價它們都比鐵扇更經濟實惠。
劈砍不如刀劍,暗器不如飛刀飛鏢,輕便靈活不如判官筆,重量太輕打架沒效果(古代鍛造技術受限),太重又過於顯眼。所以鐵扇、摺扇這種扇子類武器,在古代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會有人使用它做武器。
❷ 蕭太後在東北陵墓,被盜墓者洗劫一空,值34億壽衣為何無人敢碰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盜壽衣不祥(據說是會給盜墓者帶來災難);二是蕭太後金壽衣穿在裡面,被多數盜墓者忽視,早期沒有被發現。所以說,蕭太後的金壽衣不是沒人敢碰,只是被盜時間較晚。
衣服上有「雙鳳逐日」的圖案。而頭冠上,是一凰三鳳的圖案。真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一些專家看到這件壽衣之後,直接估價34億,比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還高出十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