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徽州建築的定義
徽州建築又稱徽州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流派之一。
徽派建築又稱徽州建築,流行於徽州及浙江省嚴州、金華(古稱婺州)、衢州等浙西地區。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並非特指安徽建築。
徽派建築最初源於古徽州,是江南建築的典型代表。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築對當地建築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徽派建築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建築結構
徽派建築格式。徽州建築大門,均配有門樓(規模稍小一些的稱為門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一般農家的門罩較為簡單,在離門框上部少許的位置,用水磨磚砌出向外挑的檐腳,頂上覆瓦,並刻一些簡單的裝飾。
富家門樓十分講究,多有磚雕或石雕裝潢。徽州區岩寺鎮進士第門樓三間四柱五樓,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磚混合建成,門樓橫枋上雙獅戲球雕飾,形象生動,刀工細膩,柱兩側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華貴。歙縣漁梁鎮一民宅門樓,兩橫枋間一幅磚雕「百子圖」,畫面層次所雕百個頑童形態各異,神韻畢現,栩栩如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徽派建築
Ⅱ 安徽徽派建築介紹
說起安徽 徽派建築,最為有名的就是徽州古城、清風閣、廣濟寺、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等安徽標志性建築。安徽與江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安徽創造的「小崗村精神」,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築人士整理相關安徽建築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安徽 徽派建築——清風閣
清風閣簡介:
清風閣位於合肥包河南岸,是為紀念合肥名人包拯,現已成為合肥市弘揚包公精神、宣傳安徽朱久歷史文明的一個標志性建築。
安徽 徽派建築——清風閣
清風閣建築瀏覽:
清風閣景區主要有功德廣場、清風閣、陳列館區三個部分。功德廣場區由大門、引路燈柱、功德廣場、明月亭、魚沼飛梁幾部分組成。大門的層頂四角分別是馬、牛、羊、仙人帶路,平台四角為四角獸。主道兩側各有三根引路燈柱,燈柱為天然石料雕刻而成,高度1.76米,造型用料都經過考證並符合歷史的文化氛圍。燈柱上有蓮花寶座和花瓣燈托,方形石柱,方形燈籠,四面洞開,中間安燈,頂部為四角小亭。我國許多古建築上採用蓮花刻飾多與觀音菩薩聯系較多,而用在這里則更有它的特殊寓意,那就是願清廉之風長明於世。明月亭是一座梁春長寬橡廳耐各4米的重檐碑亭,亭高8.4米,亭內置石碑一座,碑高2.3米。碑文記載了為紀念包拯1000周年誕辰設計、建造清風閣的過程。
過明月亭,前行十數步,便來到魚沼飛梁景點。立於石橋,只見橋下池水清澈見底,四周一派宋式十字架梁建築。這種石雕建築形式,在宋代就叫做魚沼飛梁。
景區的主體建築清風閣坐西朝東,與包公墓遙對呼應。閣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層,登頂可俯視城市風光及整個包公文化旅遊區的秀麗景色。清風閣外檐柱間設有格子門,每面為九扇,門為方格花心。頂層為彩繪藻伏橡井,門、楞、柱都為栗殼色,陪以白色牆面,色彩素淡凱瑞。
安徽 徽派建築——清風閣
清風閣建築景點:
包公文化旅遊區內除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三處主體景點建築外,還有與包公有關的腳印塘、浮庄兩處開放式景點。
腳印塘原是包河中一座小島上的一個池塘,它與包河呈丁字形,攔腰橫卧在包河當中。腳印塘長近20米,寬約8米,頗似巨人留下的一個深深腳印。傳說,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讀書時,常到此地遊玩。那時島北並沒有「玉帶橋」,有一天,包拯在這里玩得高興想到對岸去看看,水面雖不寬,但無橋無船,於是,只好猛地向前一跳。由於傳說包拯原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這一跳便在小島上留下了一個又深又大的腳印,天長日久形成一個小塘,所以人們稱它為「腳印塘」。這個傳說,有點神話色彩,出於合肥老百姓對包拯的敬仰。
浮庄原為包公書院,重建於1983年,2000年8月,又進行修建,佔地20餘畝。它南與包公墓、清風閣相鄰,西與包公祠遙相呼應,是一組由茶樓、蓮塘、亭榭、曲橋等景組成的依水而建的古典園林。它黛瓦粉牆,色彩素雅,黑白分明,具有江南園林與徽派建築藝術特色。浮庄四周綠水瀠洄,猶如浮在水面上的古代村莊,所以前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為它取名「浮庄」。
安徽 徽派建築——清風閣
清風閣建築組成:
一層為耿光日月廳。亭內鑲嵌有一幅長5.4米,寬5米,名為《清風贊》的大型椴木浮雕。浮雕由兩個部分組成,中心為包公浮雕像。背景展示的是包公生平事跡,有《回鄉敬孝》、《審牛舌案》、《陳州放糧》、《彈劾三魁》等片段,兩側分別是《運糧戍邊》和《西辦鹽務》。
二樓為江淮奇葩廳。展示的是《古廬州市井圖》的古絹彩繪壁畫,它較完整地反映了宋代廬州一片歌舞昇平、市井繁榮的景象。
三樓為江山明月廳。介紹的是安徽概況和江淮風情。
四層為廬州夜話廳。出的內容是「三山(黃山、九華山、齊雲山)披錦綉,二水(長江與淮河)競風流」。
五層為梨園攬勝廳。這兒可了解合肥地方傳統文化,認識合肥的人文環境。
這六樓為廬州宋韻廳。這里也是清風閣的最高層,遠眺合肥,風光盡收眼底,近觀包河勝景一覽無余。
清風閣以它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古樸宏偉的建築現已成為合肥市弘揚包公精神、宣傳安徽悠久歷史文明的一個標志性建築。
更多關於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