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確認過眼神絕對是感冒了配什麼樣的圖片
B. 小兒感冒發燒
每當看見孩子發燒,媽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降溫,降溫,再降溫,但吃了退燒葯體溫也不見降下來。明明使用的退燒方法與往常一樣,但體溫卻不降反升。事實上,孩子發燒總不好,不是你所用的退燒方法不管用,而是你沒搞清楚寶寶發燒的類型。
打開網路App,看更多圖片
通常,寶寶發燒分兩種,一種是病毒性發燒;另一種是細菌性發燒。只是,對於大多數新媽而言,病毒性發燒和細菌性發燒的區別總是傻傻分不清。
1、細菌性發燒:醫學上也稱之為感染性發燒——先有畏寒,持續約15分鍾到半小時後體溫上升。細菌性發燒必須吃消炎葯、抗生素,甚至掛水才行。
2、病毒性發燒:由病毒入侵所引起的體溫升高——無寒戰。病毒性發燒只需多喝水、多休息,自然就能痊癒。也可以給寶寶口服益生菌及維生素C,增加其抵抗力,從而縮短病程。
一般來說,寶寶感冒發燒90%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但後期可能合並細菌感染。一般情況下醫生會根據血常規的報告單來判斷發燒類型。
知道了寶寶的發燒類型,我們得做好寶寶的護理工作,學會量體溫是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
一般採用腋下測溫,應避免在喝完熱水、進餐、吃冷飲、沐浴、出汗、劇烈運動後及情緒激動時測量體溫,有以上情況的可以休息半小時後再進行。
按體溫高低可將發熱分為4類,以腋下為准:①<38℃為低熱②38℃~38.9℃為中度發熱③39℃~41℃為高熱④≥41℃為超高熱。
發熱在什麼情況下使用退燒葯
一般體溫超過38.5(腋溫)可以酌情使用退熱葯,但是在小朋友能耐受的范圍內,精神食慾狀態都不錯的時候,最好不要急於服用退熱葯。發燒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我們的身體藉由升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禦系統殺死外來病菌(一般來說,病菌在39℃以上時就會死亡),從而縮短疾病時間。
退熱葯首選口服退熱葯,如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口服方便簡單,安全有效。打針退熱醫生是不推薦的,容易誘發過敏等不良反應。
小兒發熱多久才能退熱
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發展和恢復過程,即使診斷明確、用葯及時,也可能持續2~3 天才能退熱,有的病毒感染或較嚴重的細菌感染要持續5~7天。不要因為一時未退熱,一天跑幾次或幾家醫院。這樣不僅孩子得不到休息,造成治療紊亂,影響疾病的恢復,還可能導致孩子感染上其他的疾病。
C. 兒童風寒感冒十大常用葯圖片是什麼
風寒感冒是人體感受寒涼所致,多發生在秋冬寒冷天氣,或者突然降溫,溫差很大的時節。如果增減衣服不及時,就容易著涼而誘發風寒感冒。
症狀則是以寒證為主:
非常怕冷,輕微發熱,頭痛,身體酸痛,有時後頸部連帶背部僵硬發緊,鼻塞,口不渴。如果有咳痰,多是清稀白痰,如果有鼻涕;多是清鼻涕
。
風寒感冒特點:怕冷
這類感冒患者常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者蓋厚被子,抱個暖水袋,喝很多熱水、熱湯,發點汗,
總之要用一些熱的東西,才會覺得舒服一點
。這就是中醫講的「風寒束表」。
1、感冒清熱顆粒
來源
《中國葯典》,中成葯,亦可加減入湯劑。
組成
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功能
疏散風寒,解表清熱。常用於風寒感冒。
症狀常見
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
應用
常用於風寒感冒、風寒犯肺、惡寒發熱、
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
、風寒頭痛、偏頭痛等。
注意
(1)風熱感冒不適用。
(2)
不宜與滋補性中葯同時服用,因為補葯會讓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
(3)服葯期間,忌煙酒、生冷、油膩、辛辣、甜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表實感冒顆粒
來源
《中國葯典》,中成葯,化裁自《傷寒論》麻黃湯等方劑,可加減入湯劑。
組成
紫蘇葉、葛根、白芷、麻黃、防風、桔梗、桂枝、甘草、陳皮、生薑、炒苦杏仁。
功能
發汗解表,祛風散寒。用於感冒風寒表實證。
症狀多見惡寒重,發熱輕,
無汗,頭項強痛(即前文所說的後頸部連帶背部發緊、疼痛、活動不利),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
疼痛部位
應用
常用於風寒感冒、風寒犯肺所致惡寒發熱,流行性感冒。
注意
(1)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服
。
(2)
本葯有發汗功效,但不宜發汗太過,如發汗太過,大汗淋漓,請及時撤葯或調整葯方。
(3)服葯期間忌油膩,宜餐後服用。
3、正柴胡飲顆粒
來源
《中國葯典》,來自《景岳全書》正柴胡飲。中成葯,亦可入湯劑。
組成
柴胡、陳皮、防風、甘草、赤芍、生薑。
功能
發散風寒,解熱
止痛
。用於外感風寒。
症狀多見發熱惡寒,惡寒,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
四肢酸痛。
四肢酸痛
應用
常用於
流感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屬於外感風寒
,見上述症狀者。
注意
(1)使用時忌煙、酒、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
不宜在服葯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葯。
(3)風熱感冒不適用。
(4)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小青龍湯
來源
《傷寒論》,入湯劑,亦有中成葯小青龍顆粒。
組成
麻黃、芍葯、細辛、乾薑、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功能
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用於
外寒里飲
證。
症狀多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惡寒,
喘咳,痰清稀而量多,胸悶不舒,或干嘔,或痰飲咳喘,不得平卧,或身體疼痛,頭面四肢浮腫
,苔白滑,脈浮。
應用
常用於流行性感冒,過敏性鼻炎,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阻塞性肺氣腫。等屬於外寒內飲者。
咳喘
注意
(1)因
本方辛散溫化之力較強,一定要確定是屬於外寒內飲證者,才宜使用,且應根據患者體質強弱酌定劑量,所以,一般的風寒感冒不會首推小青龍顆粒。
(2)陰虛乾咳無痰,或痰熱咳嗽,症見痰黃黏稠者,不宜使用。
(3)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慎用。
5、九味羌活湯(丸)
來源
《此事難知》,可加減入湯劑,也有中成葯九味羌活丸、九味羌活顆粒。
組成
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地黃、黃芩、甘草。
功能
發汗祛濕,兼清里熱
。用於
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
證。
常見症狀有惡寒發熱,無汗,
頭痛項強(後頸部與背部發緊、僵硬、疼痛),肢體酸痛,口苦微渴
,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或浮緊。
應用
常用於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肌炎、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等屬於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者。
注意
本方雖然也有寒涼葯如黃芩、地黃等,但整體屬於辛溫燥烈之劑,所以風熱表證以及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
#哆咖醫生超能團#
總結:5種中成葯的比較
1、@黃葯師手記 再次提醒,這五種中成葯更適合以
寒證為主的風寒感冒
,
典型症狀就是怕冷比較明顯,輕微發熱,一定要經過正確辨證後使用
。所以,
風熱感冒不適宜,表寒里熱感冒、暑濕感冒、體虛感冒都不完全適宜。
2、
感冒清熱顆粒
,適合風寒感冒
初起
,有鼻涕,
咳嗽咽干
的情況。
3、
表實感冒顆粒
,更強調用於「表實」證,也就是「
無汗、後頸及背部僵硬疼痛(頭項強痛)
」這個症狀明顯的時候,可用此葯。
4、
正柴胡飲顆粒
,一般風寒感冒可用,更強調是有
肢體酸痛
症狀可用。
5、
小青龍湯(小青龍顆粒)
,
輕易不要使用
,需確定為表寒里飲證,症狀開始出現了
喘咳,甚至不能平卧,而且痰白且量多,或者胸悶、肢體疼痛等屬於飲證
的特點時,方可使用。
6、
九味羌活湯(丸/顆粒)
,比起其他幾種葯,此方除了散表寒,也可
祛濕邪
,也可以
清里熱
,適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
肢節酸痛
,以及感冒
中後期
,寒氣入里引起了內熱,
出現一些熱證的情況如口苦、微渴等症狀
。
7、服用風寒感冒葯的時候,都
不要同時服用滋補類中葯
,因為補葯會讓表邪不能外透,反而入里,加重病情。同時對於不易消化的食物,要忌口,以免影響葯效,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