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川劇臉譜的各種顏色代表不同的人物,各是什麼各種人物
川劇是中國著名的地方戲曲,尤其以變臉聞名,其臉譜形式十分豐富,造型誇張而又嚴謹規范,通過色彩與眉宇的細微變化,刻畫人物獨特個性,展現出一種古樸獰厲之美。川劇臉譜造型十分精美,且寓意深刻。
「臉譜」是戲曲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譜式。川劇名家張德成在《略談臉譜》中說得更為具體:「臉譜,顧名思義,既然稱譜,便不是在臉上隨意作畫,胡塗亂抹,而是有譜:有道理、有目的、有規矩的。這個譜,就是藝術的真實從生活出發,經過藝術的加工、提煉、誇張、美化……以展示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徵,是川劇舞台藝術刻劃人物創作手段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川劇臉譜分凈角和丑角兩大類。屬於凈角的有包公臉、霸王臉、尉遲臉、關公臉、八寶臉、五彩臉、三塊瓦、紅三塊瓦、黑三塊瓦、花三塊瓦、張飛臉、霸兒臉、粉臉、張松臉、僧臉、太監臉、黃膽臉、金臉、勾鼻鷂子臉、形象臉等;屬於丑角的有長方形臉、橢圓形臉、梅花形臉、蝴蝶形臉、大葫蘆形臉、螃蟹形臉、腰子形臉、二餅餅臉、木偶臉、老臉等。有的同是一個人,由於年齡不同,臉譜也就各異。還有因扮演者不同,雖同飾一個角色,所繪臉譜也不盡相同。
臉譜的由來
有許多說法,至今沒有定論。但概括起來,不外以下四種:
由面具蛻化而來
臉譜,起源於原始圖騰(約公元550年),後來逐漸演變成藝術化的戲劇臉譜。據《舊唐書·音樂志》和唐段安節撰《樂府雜錄》記載,公元550年的北齊蘭陵王高長恭英勇善戰,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作戰就戴上形狀猙獰的假面具。到了唐代就發展成為一種「代面」的歌舞形式,這種戴面具演出,觀眾對演員表情變化看不見,妨礙對戲劇藝術的欣賞,後來面具就不戴了,發展為將面具上的花紋直接畫在臉上的化妝藝術;宋元時期,面部化妝色彩多樣化,有黑臉、紅臉、花臉、青臉、藍臉。這些臉譜的顏色都有一定象徵意義,紅色表示英勇、正義,如關羽赤膽忠心,就勾畫紅臉;黃色表示勇猛、殘暴,如《戰宛城》中的典韋、《馬陵道》中的龐涓,勾畫黃臉;白色表示奸詐、多謀,如曹操奸詐,勾畫白臉;黑色表示剛直、果斷,如包拯鐵面無私,勾畫黑臉;藍色表示堅毅、勇敢,如《連環套》中的竇爾墩、《白水灘》中的青面虎;此外還有神怪仙佛一類人物,專用金色、銀色等。戲劇人物臉上先有了這些主色基調,再配以表現其心理、專長、命運等象徵圖案,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就塑成了。
由化妝蛻化而來
演員裝扮某個角色,首先要像那個角色,所以將眉眼口鼻,畫成那個角色形狀,而一個人的性格,首先也表現在臉部,為了表現一個人的性格,在化妝時進行一些誇張。這種類似臉譜的化妝方法,逐漸演化成了現在的臉譜。
由神怪儺戲退化而來
從前有一種驅疫打鬼的儺戲,裡面有神佛鬼怪的角色。這些角色的面貌無法模仿,只能憑空構思。神佛用金銀等色特別標出,妖怪之類,就將他們的形狀畫在面上。如豹精就畫個豹頭,豬怪就畫個豬臉等。這種表現方法推廣到其它角色,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臉譜。
由盜賊塗面蛻化而來
從前的盜賊為了防止被人認出來,常常將自己的臉塗畫得面目全非。恐怖凶暴。於是在演戲的時候,凡是遇到有兇狠殘暴、使人恐怖的角色,也在臉上亂勾亂抹,於是就形成一種臉譜。
臉譜,是很原始的藝術現象,它增強了川劇的藝術性和表現力,讓其散發著古典美的魅力。倘若沒有了臉譜,無論你的戲怎樣合乎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也將失去或部分失去藝術感染力。
臉譜圖案標示人物形象
川劇臉譜並不是死譜,而是活譜。「詩譜」、「詞譜」、「曲譜」等譜中常常有所謂「又一體」雲雲,也表示「譜」的變化,說明有靈活性。而川劇的臉譜也同樣如此。運用臉譜要根據具體人物作適當的增減或改動。如關聖人和趙匡胤,雖然都是開的紅臉,但趙匡胤的眼皮上多了一根白色的線條以示區別:關羽為人忠厚,很講信義,趙匡胤玩弄權術,殺伐功臣。前者是聖人,後者是歪人。更為典型的則是孫悟空的臉譜為猴,豬八戒的臉譜為豬,牛魔王的臉譜為牛……諸如此類臉譜,簡直就是川劇舞台人物形象的標志。
『貳』 川劇臉譜中各種顏色代表著什麼
在川劇臉譜中,有各種類型,各種人物,各種表情的臉譜,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角色。而在顏色的利用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每種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不同的角色和人物性格。如:
紅色- 表現體格不健壯、實則勇武過人的角色 如:甘寧
藍色(綠)- 多用於兇猛、可怖的人物 如:盧杞、惡鬼
黑色- 表現正直、坦率、魯莽 如:張飛、李逵
白色- 表現奸詐、陰險 如:曹操、董卓
紅色- 表現性情激烈、忠耿正大的人物 如:關羽
『叄』 川劇臉譜顏色代表人物
川劇臉譜色彩多樣化,有黑臉、紅臉、花臉、青臉、藍臉。這些臉譜的顏色都有一定象徵意義。
紅色表示英勇、正義,如關羽赤膽忠心,就勾畫紅臉;
黃色表示勇猛、殘暴,如《戰宛城》中的典韋、《馬陵道》中的龐涓,勾畫黃臉;
白色表示奸詐、多謀,如曹操奸詐,勾畫白臉;
黑色表示剛直、果斷,如包拯鐵面無私,勾畫黑臉;
藍色表示堅毅、勇敢,如《連環套》中的竇爾墩、《白水灘》中的青面虎;
此外還有神怪仙佛一類人物,專用金色、銀色等。
戲劇人物臉上先有了這些主色基調,再配以表現其心理、專長、命運等象徵圖案,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就塑成了。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台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
「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而「凈行」與「醜行」面部繪畫比較復雜,特別是凈,都是重施油彩的,圖案復雜,因此稱"花臉"。
戲曲中的臉譜,主要指凈的面部繪畫。而「丑」,因其扮演戲劇角色,故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肆』 求京劇臉譜大全357p大圖
中國戲曲臉譜專集。主要有《郝壽臣臉譜集》,吳曉鈴編纂,收43個劇中人物臉譜59幅,多為贗品,1962年出版;《湖南地方戲曲臉譜選集》,收湘劇、常德戲、祁陽戲、辰河戲等地方劇中臉譜568幅,1959年出版;《江西古典戲曲臉譜選集》,收輯饒河戲、青陽腔、宜黃戲、東河戲之臉譜119幅,1960年出版;《川劇臉譜選》,收輯臉譜112幅,1963年出版;《粵劇臉譜集》,收入臉譜141幅,1963年出版;《崑曲臉譜》,金紫光著文,收入侯玉山臉譜10幅,1963年出版;《劉奎官京劇臉譜集》,收入臉譜188幅,1963年出版;《京劇臉譜》,收入臉譜63幅,1963年出版。以上臉譜集,保留了多於一部劇種的臉譜資料,不算珍貴。
『伍』 !!!急求川劇臉譜圖片,可列印的,來做板報。
在川劇臉譜中,有各種類型,各種人物,各種表情的臉譜,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角色。而在顏色的利用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每種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不同的角色和人物性格。如:
紅色- 表現體格不健壯、實則勇武過人的角色 如:甘寧
藍色(綠)- 多用於兇猛、可怖的人物 如:盧杞、惡鬼
黑色- 表現正直、坦率、魯莽 如:張飛、李逵
白色- 表現奸詐、陰險 如:曹操、董卓
紅色- 表現性情激烈、忠耿正大的人物 如:關羽
下面是圖: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8/08/25/011063900.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5/09/18/000000991.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5/09/18/000001004.shtml
http://drama.anhuinews.com/system/2005/02/24/001141673.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5/09/18/000001006.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5/09/18/000000981.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5/09/18/000000998.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5/09/18/000000980.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5/09/18/000001009.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5/09/18/000000996.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5/09/18/000000987.shtml
http://scopera.newssc.org/system/2008/09/01/011080990.shtml
『陸』 川劇的臉譜變臉
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
川劇演員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繪成各種圖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徵。歷史上川劇沒有專職的臉譜畫師,演員都是自己繪制臉譜。在保持劇中人物基本特徵的前提下,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繪制臉譜,以取得吸引觀眾注意的效果。故川劇臉譜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特徵,是各類地方劇種中少見的。
此外,川劇臉譜歷史上都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承,師傅怎樣畫臉譜,口傳身教於徒弟。師傅對自己所繪臉譜爛熟於心,徒弟聽之學之繪之,也慢慢爛熟於心並可有改變。演出完畢後,臉上一擦一摸乾乾凈凈,臉譜全然成了演員吸引觀眾的一個法寶。既是口傳心授,又是制勝法寶,所以川劇臉譜歷史上就缺少紙面的圖像記錄。
學苑版《中國戲曲臉譜-川劇臉譜》,共歸集幾百位川劇老藝人歷史上的演出臉譜1000多種,涉及劇目幾百出。該譜具有珍貴而豐富的資料性,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作者龔思全先生生長在重慶合川,從19歲起到退休,一直是重慶合川川劇院的資深舞台美術設計師,他具有美術功力,又是川劇票友。合川位於川渝交通要道,物產豐富,其民間文化發達繁榮,清末民初,當地劇團和外地劇團雲集,好角眾多、好戲眾多。合川川劇院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龔先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生存,民間豐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他。他窮畢生之力,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就收集繪制川劇臉譜,所繪臉譜曾達2000多種。可惜,「文革」期間大部分臉譜毀於一旦。到七八十年代,龔先生又重新尋找川劇老藝人,再一次走上了收集、整理、繪制的道路,只不過這一次,他的使命感已不全然建立在喜愛的基礎上,川劇演出的減少、劇目的流失、老藝人的悄然離世,讓他惋惜和痛心,自覺地承載起保護民間文化的重任。
本書所收臉譜分為兩部分,其一是按照音序排列的人物臉譜,其二是按照專題排序的人物臉譜,兩者並不交叉涵蓋。其中,重要戲曲人物的臉譜有多個,顯示了不同演員對戲曲人物不同的理解,表現川劇臉譜藝術的多樣性。比如三國人物曹操、關羽、張飛等等,他們的臉譜譜式,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幾乎做到了面面俱到,反映了人物的成長過程。
學苑版《川劇臉譜》的特點在於:該《臉譜》是當前惟一最真實保存歷史上川劇演出臉譜譜式的本子,是當前國內唯一歸集川劇臉譜譜式數量最多的本子,也是惟一力求真實反原作者繪制臉譜所用色彩的本子。
《川劇臉譜》的出版,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以及歷史資料的真實留存,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顏色是最基本的角色標記。川劇臉譜以顏色表現人物的基本特徵,其用色定調原則是以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人長期形成的欣賞習慣為根據的。
例如,在川劇臉譜中,多以紅色來表示忠肝義膽的人物,如關羽、姜維;黑色多用來表現剛直不阿、鐵面無私的人物,如包公。白色多用來表現冷酷無情、陰險狡詐的人物,如曹操。綠色和藍色多用來表現草莽英雄、綠林好漢或好勇鬥狠而又兇殘的人物,如單雄信。而金、銀和灰色具有虛幻神秘的感覺,多用來表現佛、神、仙、妖、鬼怪等角色。 在用色定調的前提下,在人物臉膛上勾畫具有象徵性和寓意性的圖案,以顯示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人們對劇中人物或歌頌贊揚、或揭露諷刺、或批判鞭撻,其貶其褒都能從圖案中反映出來。
例如,包拯的黑臉膛上繪有山字形筆架、朱筆、壽字、月牙、太陽等圖案,象徵他官高極品、執法如山、一生廉潔。關羽的紅臉膛上繪有卧蠶眉、三柱香、品字圖案,表現他英武忠誠、信義必守。趙匡胤也是紅臉膛,龍紋雙眉表示他是一代帝王,印堂或眼皮上勾畫的那一筆白,則表現了他為人猜忌陰險的特徵。項羽黑白分明的臉膛上勾繪有七星北斗、壽字形龍紋、寶劍、虎豹眼等圖案,表現了他得天威曾為一代強霸和兵敗烏江拔劍自刎的結局。 用動物圖案表現人物特徵,是川劇臉譜的一大特色。例如,江湖豪傑馬俊,人稱「玉蝴蝶」,於是就在馬俊臉上勾畫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綠鴨道人的臉上勾畫有展翅的鴨子;蛇精的臉上勾畫有盤曲的藍綠色長蛇等等。
特別要提到的是,這些動物圖案的繪制,需要完全符合演員面部肌肉的分布特徵。比如,蛇的頭嘴畫在演員的嘴部,蛇身盤在兩頰上,蛇尾伸延至眉肌部位。這樣,演員嘴巴的張閉剛好表現了蛇嘴的張閉,整個面部肌肉的運動正好帶動了蛇身的爬行。再如《水漫金山》中的蟹將,一隻大蟹螯勾畫在演員的嘴部,嘴肌運動表現的剛好是蟹螯的張合運動。
設計勾畫帶有動物圖案的臉譜,絕不是把動物圖形生搬硬套於臉上,而是需要經過變形、誇張、巧妙安排的藝術處理,不論是用動物的全貌或取其一部分,都需要以角色所需、表演所需,塑造刻畫人物特徵為前提。動物臉譜的繪制,要力求色彩明快,具有裝飾美,還要充分考慮劇中角色各個行當的規范,這也就是說,勾畫動物圖案臉譜也要有大花臉、二花臉、小花臉及霸兒臉的區別。 霸兒臉又叫霸兒花臉,是劇中人物青少年的造型,反映人物血氣方剛、風華正茂的特點。霸兒臉延續角色中老年臉譜的特徵,不帶口條,一般以鼻為界,只勾畫臉的上半部分。霸兒臉還有隱含表現人物後代形貌特徵的作用。
例如:紅臉關羽在《步月殺熊》中還是個青年,其臉譜是半頭紅的紅霸兒臉。黑臉包公在《判雙釘》中初次為官,還是個性急耿直的青年人,便給他開黑霸兒臉。《波羅花》里的青年英雄石應龍,開鴛鴦霸兒臉。張飛的兒子張苞開黑霸兒臉、牛皋的兒子牛通開白霸兒臉,他們都秉承父豪,又年少氣盛。 川劇臉譜中還有以文字作為造型來表現人物特徵的手段。將書法漢字勾畫在角色面部的顯著位置,再配以其他裝飾圖案。文字臉譜多出如今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舞台上。本書中的文字臉譜是根據資深川劇藝人的口述反復勾畫而得到的,大約可以分為簡捷的文字造型和抽象的文字造型兩種,並有篆、隸、楷、行、草等書法形式。
例如,牛皋腦門上寫隸書「牛」字;李逵腦門上寫隸書「李」字;閻王腦門上寫楷書「閻」字;魁星腦門上寫楷書「斗」字;據說楊七郎為黑虎星下凡,他的黑霸兒臉上就草書了一個「虎」字。人們常說「臉就是招牌」,文字臉譜起到了介紹劇中人物的招牌作用。 川劇演出中,隨著劇情的轉折,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臉譜也需相應發生變化。如何在一出戲里讓臉譜發生變化,川劇藝人創造發明了變臉、扯臉和擦暴眼的特技。這些特技都是在舞台演出現場,在不能被觀眾察覺的前提下使用的,以達到人物臉譜瞬間變化的強烈演出效果。
變臉以吹粉的方式最常用。扯臉是把臉譜繪制在薄綢上,演出中迅速巧妙地將事前貼在臉上的薄綢一層一層地揭去。擦暴眼是讓臉譜局部發生變化的方法,演出中演員將事前塗抹在手指上的黑色松煙迅速將眼睛周圍塗黑。
例如,《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當他得知眼前的肉羹是親生兒子時,演員使用嘴吹金粉的方法,讓樂羊子粉底本色臉突然變成了金色的臉,口條也由黑變白。這一變臉,刻畫了樂羊子心靈受到的強烈刺激,「面為心變」得到了最為淋漓盡致的表現。《斷橋》中的青兒要報復薄情寡意的許仙;《飛雲劍》中的陳倉魔要追食書生寧采臣,演出中,他們的臉都一變再變,強烈展現了青兒的法力和陳倉女魔的凶惡殘忍,渲染了演出氣氛。《水漫金山》中的紫金饒缽要降妖收伏白蛇,雙方交戰鬥法可謂驚心動魄。當劇情發展到高潮時,演員使用「扯臉」術,讓紫金饒缽的臉在瞬間出現紅(喜)、藍(怒)、白(哀)、綠(樂)等各種顏色,刻畫了紫金饒缽能夠瞬息萬變的神威和法力,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他的復雜個性。《情探》中的新科狀元王魁,新婚洞房之夜被前妻焦桂英的鬼魂前來索命,此時演員使用了「擦暴眼」的手法,以表現王魁喪魂落魄的丑態。《坐樓殺惜》中,為表現宋江瞬間突然升起的殺人之念,演員也使用了「擦暴眼」手法。
『柒』 川劇25張臉譜代表人物是什麼
1、金色臉
象徵威武庄嚴,表現神仙一類角色。如:《鬧天宮》里的如來佛、二郎神。
2、紫色臉
表現肅穆、穩重,富有正義感,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魚腸劍》中的專諸。
3、藍色臉
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如:《上天台》中的馬武,《連環套》里的竇爾墩。
4、白色臉
表現奸詐多疑,含貶義,代表凶詐,如:「三國戲」里的曹操、《打嚴嵩》中的嚴嵩,秦檜。
臉譜根據描繪著色方式,分為:揉、勾、抹、破四種基本類型。
揉臉:凝重威武,整色為主,加重五官紋理加以實現。是十分古老的臉譜形式。
勾臉:色彩絢麗,圖案豐富,復雜美麗,五彩繽紛,有的還貼金敷銀,華麗無比。
抹臉:淺色為多,以為塗粉於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詐壞人之性。
破臉:不對稱臉,左右不一,形容面貌醜陋或意比反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