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腸造瘺在體溫單上用什麼表示題大便那一欄
1、大便次數:每隔24小時填寫前一日的大便次數,如無便記0;
2、灌腸後的大便次數:應於次數後加短斜線寫「E」,如3/E表示灌腸後大便3次,3/2E表示灌腸兩次後大便3次;1/2/E表示自解一次,灌腸後解兩次;
3、人工肛門寫大便失禁寫「*」。
(1)腸造瘺體溫單如何表示圖片擴展閱讀:
每頁第一天用月和日書寫,其餘六天不寫月和日。六日內開始新的月、年的,應當填寫月、日或者年、月、日,並在其後寫明日期。每一過梁、日期、時間、頁碼用藍、黑墨水筆依次填寫。
病房裡的數字都是用漢字「一」、「二」、「三」寫的,如「內一」。入院日期應寫為「年×月×日」。床號和住院號用阿拉伯數字「1、2、3」書寫。如有移床、移床等,用「→」表示。例如,「內→外」是指從內科到外科,「3→4」就是從3張床位轉到4張床位。如有兩次以上轉移、移床等,可在第一次轉院記錄上方加上「外轉→女轉、內轉→外轉」等,說明第二次轉診是從手術轉到婦科。
不包括液體總量、血壓和體重。大手術後,連續3天每隔4小時測量一次體溫。新入院病人的體溫應在第一天每天測量四次。如果發燒,每四小時測量一次體溫。體溫恢復正常後,應連續三天改為每天4次。
用紅墨水填寫時間欄。在42℃~40℃之間用紅油筆縱向填寫相應時間段,如入院×小時×分鍾,轉入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出院時間。手術時間、分娩時間、死亡時間應填寫在24小時內,如14:20。尿記錄的單位是「次/24小時」,單位不寫,只寫次數。
「E」表示灌腸,「0/E」表示灌腸後不排便,「1/E」表示灌腸後排便一次,「1,1/E」表示灌腸前和灌腸後各一次。尿失禁用「*」表示,導尿用「C」表示,「200/C」用200毫升尿表示。
如果體溫不升高,用藍墨水筆在35℃以下的直線上垂直填寫「不升高」字樣。如果需要記錄短脈沖圖,用紅油筆將心率和脈搏率之間的間隙填滿。如果患者不返回醫院,藍色油標「Δ」表示患者在35℃水平線以下立即外出。
② 膀胱造瘺患者 尿量在體溫單上如何記錄
應該是正常記錄,和膀胱造瘺不同
③ 腸造瘺在體溫單上用什麼表示題大便那一欄
摘要 1、大便次數:每隔24小時填寫前一日的大便次數,如無便記0;
④ 術後肛門造瘺,解大便後如何在體溫單上表示大便次數
體溫單下面空是有填寫的這個,一般一袋滿了以後可以算一次大便,同時一定要注意造口護理,保持局部清潔衛生,平時注意飲食清單,多吃些蔬菜水果,少吃辛辣,生冷的食物,定期去醫院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