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歐洲修女衣服圖片

歐洲修女衣服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13 14:38:10

① 修女的長袍為什麼有不同顏色

這個有很多講究的,一般來說級別不同,顏色就不同。
見習修女的服裝是不同於正式修女的。
見習的是素色,正式的是黑色。

② 英國古代服飾及禮儀(尤其要十九世紀的)男女都要 要圖片啊要圖片!

台風許多他的雨順風調的孤獨和宿風復古 u 冬天速度與獨特的獨特地域特色

③ 哪些網站里有古代歐洲男女華麗禮服系列的圖樣(方便快捷·多)

不好意沒有找到圖片 只有這些了,希望有用~~~!!!
中世紀的服飾系列--拜占廷

西羅馬帝國崩潰以後,歐洲的文明進入了一個黑暗時期。這一期間的歐洲服飾乏善可陳,唯一的例外拜占廷帝國。在中世紀的早期,拜占廷成為歐洲服裝的流行中心。

六世紀時期拜占廷服裝文化的特色是大量使用絲織品(拜占廷通過絲綢之路從中國大量進口原絲和普通絲織物,然後再重新加工染整,成為風行歐洲的奢侈品),刺綉和以麻為經線、羊毛為緯線的織錦。紡織品有濃厚的東方色彩並摻雜著大量基督教內容。諸如圓象徵無窮、羊象徵基督、鴿子象徵神聖的精神;色彩也被賦予了宗教含義:白色--純潔;藍色--神聖;紫色--威嚴;綠色--青春;金色--善行等等。
拜占廷時期的男女服裝樣式差別不大,因此以下這三種服裝都是男女通用的,僅在裁剪和服裝裝飾上有細節上的區分。
最常見的貴族穿著是dalmatica,其實早期這是種很簡單的服裝,幾乎為桶形,並有兩根被稱為clavi的條帶式裝飾。後來衣袖的形狀有所增加,直桶形的軀乾部分也採用了腰帶。並配以突厥式樣的外套。外套下貼身穿著的一般是tunica。
tunica是從東方民族傳入的一種服裝,它並不是專門的內衣,也可以當成外套使用(當時好象這方面區分並不嚴格)。一般是毛織物,長度抵膝上,軀乾系帶。袖子長而細。當用做內衣穿著時候一般是白色。 <BR>皇族和大貴族的正式外套則是paludamentum,此種外衣的特點是寬大且不顯露身體線條。其裁剪的樣式可能是將一塊長方形織物的兩角斜裁成梯形,穿著時披在左肩上,在右肩系帶。paludamentum的色彩燦爛輝煌(皇帝和女皇可用紫色),大量使用寶石和綉金工藝,不能算是一種常服。因此往往paludamentum裡面還穿dalmatica或者tunica。
以查士丁尼皇帝的像為說明:其paludamentum採用紫色衣面(應為絲織品),里子採用另一種顏色。在paludamentum的前後左右均有特別裝飾,此種裝飾被稱為塔布利恩。是拜占廷帝國特有的高貴的標志。這件paludamentum的塔布利恩圖案是金色底子上刺綉著有紅圓圈的鳥的排列。
女性穿著的paludamentum以提奧多拉皇後的像為例:同樣的紫色面料的paludamentum,衣襟里表都採用金線裝飾,領下使用寶石裝飾。外套下面穿著白色dalmatica,襟和袖口有金和綠寶石裝飾。 <BR>所謂paludamentum是特殊階層的穿著,普通人一般穿著paenula,這是一種厚呢絨布制的圓形套頭式衣服。在中世紀的聖像畫上很常見。
世紀服飾--歐洲早期
5-10世紀歐洲人對文化的需求還處在低水平,在服飾方面沒有明顯的發展,主要還是沿用後期羅馬--拜占廷式樣的服裝。dalmatica和tunic仍然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服裝式樣。這一時期在婦女中出現了雙層的tunic:先穿袖子細長一直可以遮到手腕的tunic,在外面再穿寬大短袖(到肘部)的 tunic。衣服上使用刺綉作為主要的裝飾。外層衣服上系腰帶。在外衣上面還有所謂表層衣,其形狀類似於短斗篷,但有袖口,並且較為寬大。
面衣是貴族女性中常見的服飾。面衣不僅有面紗,而且相當的寬大:在背後垂於表層衣的衣襟附近,包住頭部,還能包括覆蓋整個上肩部分,類似於修女的頭巾。在這樣的面衣上戴冠。
男子服裝的最大改變是採用了褲子。在上古的所有文明社會里,褲子作為一種服裝都被認為是粗俗野蠻的,是野蠻人的穿著。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的偉大改革,引進的主要就是褲子。要騎馬打仗,不穿褲子當然是不行的。因為褲子的實用性,很快在歐洲的所有階層的男子中普及起來。
貴族男子的裝束是穿及膝的tunic,系腰帶。長腿的褲子很寬大,質地一般是粗呢或者皮革。外罩名為sagum的短斗篷。顏色相當的鮮艷,有的上面還使用醒目的條狀紋飾。
中世紀的服飾系列--11世紀的法蘭西
大家想必已經注意到,我們到目前為止提到的所有的男女服裝都沒有顯著的差別,其基本樣式都是圓通形,甚至連服裝的名字也是相同的。這正是上古時代服裝的特點。服飾史上一般把筒形衣服時代看做男女服裝無差別的時代,至於是否穿褲子則不是主要的標志(是否穿褲子的確是男女服裝的一個重大差別,一直到20世紀初期,女裝與男裝的最大不同還是是否穿用褲裝的)
西歐的筒形衣服在進入11世紀以後,通過十字軍的東征發生了重大改變。西歐封建主對東方的8次遠征大大開拓了野蠻的歐洲貴族的眼界,東方文明的傳入大大刺激了歐洲貴族的奢侈慾望。服飾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 <BR>這一時期出現了新的服裝類型。有受東方風格的影響的,也有原有服裝類型的改進。特點是無論男女服裝都出現了大量的豎的褶皺。但這一時期的男女服裝的區分仍然不十分明顯,很多類型的服裝繼續同樣的名字,類似的風格。下面做逐一說明
法蘭西女裝
白細麻布制的內衣,緊袖口。袖口有刺綉和美麗的系帶,領子下方有幾排凸條紋和金銀絲裝飾。 <BR>bliaud。此種服裝已經類似現在的連衣裙,材料據說是薄綢。肩、胸、背都較寬大,袖子在手腕部抽口。以長的帶狀織物從腰部回轉到背後使之交叉,或者打結後再回到前身系結。這種服裝到12世紀的後半期進一步美化,已經類似於近代的連衣裙(指女裝)mantel。是一種斗篷。有半圓形和長方形的,在右肩部用金屬卡子系結或在左右肩下用細繩系結。布料採用高級毛織物、緞子、花布等,邊緣使用色絲線、金線等裝飾,追求對比強烈色彩艷麗的效果。
終於出現一款專門的女裝了。corsage是裝飾性的胸衣(並非內衣),常穿在bliaud這類服裝的外面以為裝飾。corsage緊身無袖,在背後系帶使之緊身牢靠。卷領,領子上裝飾著凸條紋和刺綉細花邊。也有無領子露出bliaud的領子的樣式。在corsage上用另一種織物接成褶裙的穿法也很多見。
女性不服用褲子,而使用名為chausses的一種類似於裙子的褲裝(裙褲?),腳穿短靴。
(PS:從這一時期開始,無論男女裝,腰帶上都開始懸掛一個小袋子,用皮革或者絲綢制,稱為aumoniere,用以裝零錢、鑰匙等小雜物,也有裝食物的)
法蘭西男裝
男裝和女裝一樣以chainse、bliaud、mantel為主。樣式類似與女裝。這一時期的男裝bliaud是毛、絲織物,呈寬大的連衣裙狀,袖口稍寬,卷領。領口、袖口和底襟有凸條紋裝飾,裙部寬大.
現存慕尼黑博物館的一件bliaud,傳說是法王之物,白絲綢加金線、紫色邊飾、綠色飾帶,相當豪華.mantel的形狀和顏色與女裝類似。後期長度有所增加,可抵地面,並加以美觀的邊飾,增加莊重感。
男性穿褲子,並在褲子外罩chausses。以麻或絲綢製作,無色或者條紋織物。有時用紅緞子做邊,邊緣使用金線。外觀奇特而豪華。
中世紀服飾系列--哥特時代
12、13世紀以來,城市的發展使西歐服飾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衣服和材料復雜化了婦女也開始參與服裝業有關的各種行業。分工細了起來,出現了花邊裝飾、發飾製作、裁剪和成衣、毛皮縫紉、皮帶扣和飾針製作、染色業、鞋類加工和手套製作等等專業部門。服飾也開始趨向更 為復雜和精細。 <BR>我們知道,哥特式建築的外觀特徵是採用銳角的塔和尖頂拱。而這一時期的服裝受到了這種建築風格的影響,諸如高高的冠戴、尖頭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鋸齒等銳角的感覺。而織物或服裝表現出來的富於光澤和鮮明的色調是與哥特式教堂內彩色玻璃的效果一脈相通的。 <BR>法國女裝 <BR>cotte。是過去的tunic發展而來,較之原來的樣式有所加長。女裝從軀乾到袖子上半部為寬松形,從肘到袖口則緊箍並有紐扣。
內衣,也就是以前提到過的chainse,形式上並無大的變化,名字變了。
surcot是穿在cotte之外的外衣。據說原是罩在鎧甲外面防銹的外套。絲織或者毛織物,從胸部到裙舒暢寬大,有無袖、半袖、長袖式樣的,一般似乎以無袖為多。領、袖、襟有用有色絲線刺綉的裝飾。cotardie。也是一種外衣,連衣裙式樣。似乎發源於義大利。從軀乾到腰部緊貼身,在前中央處或者腋下置紐扣、或是系帶子。大的卷領翻到肩部,緊袖口,寬袖子。袖子的肘部垂著不同顏色的名為tipper的裝飾布,有時tipper垂的很長。材料多採用呢絨、織錦、絲綢、毛皮等,寬三英寸、長五英尺。為了不使tipper出現褶皺,日常要使用扳子夾起來保存。
中世紀服飾系列到此已經結束了,從16世紀起,服裝史已劃為近世,不屬於中世紀的范疇之內了。

④ 為什麼修女服的顏色是黑與白

您好,修女衣服顏色,和修會創世地點風俗直接相關,有些地方是黑色,有些地方是白色,,比如,,聖衣會一般是白色修會衣服,加上咖啡色外袍斗篷。黑色頭巾。。。純白色一般,特別是近東民族,一般白色較多,那裡日照厲害,反射陽光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國大陸一般近代和舊社會比較不能接受年輕姑娘穿著純白色,因此黑色色調為主的修女衣服較多見。。。像法國創始的【仁愛會】修會衣服是深藏藍色,頭巾是極其美麗的白色,和法國國家文化直接相關。。。


這是仁愛會修女【聖女加大利納拉布萊】

⑤ 請問,哪裡能找到歐洲中世紀的服裝的圖片以及簡介的

網路中世紀吧.有很多關於中世紀的內容.
包括lz想要得服裝.
很不錯的貼吧

⑥ 這種類似於修女服款式的衣服款式叫什麼

是朝鮮族的服裝較大一群。我有漢服的服裝也叫長裙子。我有日本的和服。

⑦ 歐洲中世紀的修女盛行嗎

正如盧梭名言所言,人人嚮往自由,但無不生活在枷鎖之中。在中世紀,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男女在社會上的地位是嚴重不平等的,都產生了對女性的歧視壓制思想。中世紀西方修女階層的出現,就是男尊女卑、男權主導社會想要束縛婦女、保證女性貞潔的產物。西歐城邦思想是非常嚴重的,也就是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國家,統治貴族為了確保自己血統的純正,為了確保貴族血脈能夠不摻雜任何其他雜質地傳承下去,就要求本國女性不準結婚,美其名曰要求女性誓死侍奉天主,以宗教的名義限制女性的生活自由。

再者,中世紀的女性是禁止讀書的,但是到了教會就不一樣了,修女可以自由閱讀教會的書籍,閱讀能夠充實一個人的心靈,進一步增強女性的反抗意識,加強民主平等的觀念,反過來更能促進女權運動的蓬勃發展。與其說強迫女性變成修女是為了維護男權社會的統治,不如說越來越多的女性自願加入修女組織是為了反抗這種男尊女卑的社會陋習。

⑧ 中世紀歐洲貴族的服飾是怎樣的

歐洲中世紀拜占庭樣式服裝繼承和發揚了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和藝術風格,同時又糅合了東方精美華麗的刺綉圖案,並以絲綢為貴為尚。

14—16世紀,在文藝復興思潮影響下,人們開始反對封建神學,反對教會的禁慾,提倡個性、人性解放,這些思想、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對服裝產生了重大影響。

服裝開始改變了用符合人體的自然形態來表現服裝的做法。越來越無視人體,走向極端的追求服裝個性造型美道路。

從中世紀對女性美避而不談的宗教禁慾陰影走出來的女人們為了突出自己的曲線美,開始讓堅硬的緊身胸衣和龐大裙撐組合來完成自身的曲線美。

巴洛克,中世紀歐洲廣泛流行的一種藝術樣式,特點是宏大、絢麗、誇張、激情、宗教感。這一時期服裝充滿生氣和律動,強調裝飾性。

男裝不再像之前那麼短,並且前襟有很多排扣。繁多裝飾性的排扣密密麻麻的從上打到下,裝飾也頗為華麗,外套的扣子只扣上面幾個,剩下的都為裝飾用。

(8)歐洲修女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貴族,可能是這個時代最時髦的詞之一,只是,其中以調侃與誤讀居多。在歐洲,貴族群體雖已逐漸沒落,但貴族文化卻沉澱下來,尤其是貴族服裝對藝術圈的影響,至今仍在。

從西歐4世紀末開始,日耳曼民族大遷移,低文化的日耳曼民族終於滅掉高文化的西羅馬帝國,成為西歐中世紀歷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為形成近代歐洲文明打下了基礎。

古代日耳曼民族生活環境地處山洪排水道口處,由於環境惡劣,造就了這個民族深思熟慮的頭腦,他們不得為了生存而拚命幹活。

可能是由於為了自身行動方便,他們慢慢脫離了古希臘古羅馬的傳統 文化,順應自然環境,形成了他們那種自然發生的四肢分離的體型服飾。而這種服飾就是現代西歐服裝的基礎。

⑨ 特里莎修女的詳細介紹

1910年,特里薩修女生於馬其頓一個富裕的家庭。12歲時萌生了做修女的願望,18歲遠赴印度受訓成為修女,27歲發終身誓願並升任女修道院院長。自38歲起,她開始了在加爾各答貧民窟為赤貧者、瀕死者、棄嬰、麻瘋病人服務的生涯。在她的心目中,窮人比富人更需要尊嚴,窮人在價值的等級中至高無上。40歲時,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她獲得過多個國際性獎項,197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97年,這位身材矮小、廣受愛戴的修女,平靜地離開了人間。
貧民區學校

1948年,38歲的特里薩修女離開愛爾蘭的羅瑞托修道院,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脫下了羅瑞托修女穿著的藍色的道袍,改穿印度平民婦女常穿的白色棉紗麗。

特里薩修女是在車站後面的貧民窟展開工作的。這里到處是破爛不堪的小木屋和衣衫襤褸的臟孩子。有一天,一個說孟加拉語的小孩,向特里薩修女要東西,這個孩子只有一條腿,而且斷肢處還在流血。特里薩修女准備取葯給他包紮時,小孩卻說他想要吃的東西,邊說邊做出吃東西的樣子。此時她身上只有五個盧比,於是很抱歉地對小孩說:「我是個窮修女,我只能替你包紮傷口。」正准備幫他塗葯的時候,小孩突然抓過葯品,叫著「這個給我」,便拄著拐棍向貧民窟跑去。想了解究竟的特里薩修女緊跟著小孩跑進一個小窩棚,窩棚裡面漆黑一片,隱隱約約地可以看見木板上躺著一個婦女,在她身邊還有一個嬰孩和一個約五歲的女孩,三個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滯,非常虛弱。她用孟加拉語與他們交談,知道了小孩叫巴布,八歲了,那個婦女是他的母親,患有結核病,窩棚里的另外兩個小孩是他的弟弟妹妹。特里薩修女只能把她所帶的維生素丸給了他們,那婦人十分感激,向她行合掌禮,並說:「這里邊還有生著病的老婦人,也請你看看她。」特里薩修女聽到這句話,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動:為什麼窮人會有那麼善良的心?自己患著病,還關心著別人呢!

那一天,特里薩修女連續看望了許多家庭,獨腿的巴布和一些小孩一直好奇地跟隨著她。巴布還請求特里薩修女第二天再來。

白天的經歷讓特里薩修女難以入睡,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不但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不會數最簡單的數字,將來長大了怎麼辦?要從根本上解救這些孩子,莫過於讓他們掌握知識!於是,在貧民區里辦一所露天學校的想法,在特里薩修女的頭腦中成熟了。

第二天,在一塊大樹下面的空地上,特里薩修女宣布那裡就是教室,地面就是黑板,願意念書的就坐下來。經過她的耐心說服,巴布首先坐了下來,接著又坐下了四個孩子。特里薩修女饒有趣味的講課,漸漸地吸引了他們,其他的孩子也慢慢地走近了大樹。等到第二天特里薩修女再次來到大樹下的時候,發現這里已經用破布、木板等物搭起了一座帳篷,坐在裡面的小孩也比昨天多得多了。巴布告訴她,「這個棚子是大家幫著蓋的,我把朋友都找來上課了。」

就在這簡陋的「教室」里,特里薩修女除了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的讀讀寫寫之外,還教他們衛生常識,比如刷牙、洗臉、洗澡等。她還親自帶孩子們到井邊,一個個教他們如何洗澡。貧民窟的婦女們將這些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很快地,她們也仿效特里薩的做法,替自己的孩子洗澡了。

特里薩修女在貧民窟辦露天學校的事兒很快就傳開了,一個星期後,來聽課的孩子達到了一百多人,後來又增加到了五百多人。

加爾各答是印度貧窮人口聚集的城市。由於貧窮,棄嬰之多,景象之慘,實在是人世間少有的。繼興辦貧民學校之後,特里薩又和別的修女們一起,承擔了收養那些骨瘦如柴、疾病纏身、先天殘疾的棄嬰的工作。

修女們不僅收養丟棄在修道院門口的嬰孩,還抱回了其他地方所見的棄嬰,有些窮人甚至還將自己養不起的孩子也送過來。棄嬰收養的數目越來越多,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於是購買葯品、奶粉及糧食的經費就出現了經常的短缺。但奇怪的是,每當發生這種短缺的時候,必定會有人送來金錢、食品、葯品、衣服等,幫助她們渡過難關。
臨終關懷院

在印度之外,特里薩修女和她的同道們廣為人們所知,是在她們為垂死者的服務被報道後開始的。在大部分人眼中,喂哺營養不良的兒童,給窮人送米送飯之類的事,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在一個人口爆炸到讓人絕望的國度中,為一些即將要獻給死神的,只能再活幾小時或幾天的人建造家園,則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因為,在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你都找不到特里薩修女在這項工作上所顯示的那種精神——對任何苦命人的無條件的尊重。

記者邁克爾·左美士曾經介紹過特里薩修女在加爾各答的第一間臨終關懷院,他說:一天,有一個垂死的人躺在緊靠甘貝爾醫院外面的路上。特里薩修女試圖把他送進醫院,但是,當她拿著葯物從葯房跑回來時,那個人已經死了,躺在地下的他無一人問津。特里薩憤怒了,她說:「他們對貓,對狗,都比對自己的同類兄弟好。如果是他們自己心愛的寵物,他們絕對不會讓它們這樣死去!」

特里薩修女經常會遇上此類事情。有一天,她發現一位老婦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破布裹著的腳上爬滿了螞蟻,頭上像是被老鼠咬了一個洞,殘留著血跡的傷口周圍爬滿了蒼蠅和蛆蟲。特里薩替老婦人測量呼吸與脈搏,發現老婦人似乎還有一口氣,就趕緊把老婦人送到了附近的醫院。醫院得知是位無家可歸的老人,便不予接收,但特里薩修女態度堅決:「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責任不在醫院,但作為醫院想辦法給予治療卻是必須的!」迫於特里薩修女的義正辭嚴,醫院才對這個垂死的老婦人予以治療。

特里薩修女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善這種狀況。因為,街頭上的死屍何止一具,每天早上在加爾各答的街道上收集屍體,就如同收集垃圾一樣。珍珠海貧民區的窮人們曾湊集錢財,為垂死的人蓋了一間等死屋,這僅僅是一間擺著兩張床的簡陋的屋子,卻有著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清心之家」。但這間等死屋很快就關門大吉了,這是由於附近居民的強烈反對,他們害怕聞到死亡的腐臭。

特里薩修女來到加爾各答市衛生部門,衛生部門的一位熱心的官員接待了她,並帶她來到加爾各答著名的卡里寺院,寺院答應免費借出供信徒朝拜後休息的一處地方,給她們使用。

找到了這個為貧困的病人提供休養的場所後,僅僅一天時間,修女們就將二十多位最貧困、最痛苦的人安頓了下來。

一天,在離垃圾堆幾米遠的地方,特里薩修女發現了一副鬼一般的骨架,那幾乎是一副嶙峋的、被紙一般的人皮包裹著的骷髏,但他還有一息殘存,而蛆蟲已經開始侵蝕他的肌膚了。特里薩修女把老人搬進一間蓋了蔭篷的大堂,喂他進食,清潔他凄涼的、黏滿便溺的身體,還從老人的傷口裡清除蛆蟲。

「你怎麼能夠忍受我的臭味?」那衰弱得要死的人輕輕地喘道。

「比起你身上的痛苦,這根本算不了什麼。」她輕輕地回答。

老人很自信地嘀咕著:「你不是這里的人。這里的人不會做你做的事。」在垂死之際,他努力使自己微笑:「你是應當受到贊美的。」

「不,」她以微笑回報:「應當受到贊美的是你,你不要贊美我。」

還有一位老人,在搬來的那天傍晚就過世了,臨死前拉著特里薩修女的手,用孟加拉語低聲地說:「我一生活得像條狗,而我現在死得像個人。謝謝了。」

正是這位貌不驚人的修女,曾經讓無數被世俗社會拋棄的人,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里,獲得尊嚴的補償。

麻瘋病康復中心

麻瘋病在民間又叫蠟燭病,因為患病後,人身體的某些部分會像被火燒熔的蠟燭,慢慢潰爛掉,直至最後死去。二十世紀中葉前後,這種病在印度十分猖獗,據當時估計,全印度大約有五百萬麻瘋病患者,僅加爾各答就有八萬之多。

整個社會對麻瘋病充滿恐懼:病人被家人遺棄,流落街頭或躲藏荒郊野外,或被困在山洞中;而一些健康的人見到麻瘋病人,也會趕緊躲避甚至會向他們扔石塊;警察見到了麻瘋病人,甚至持槍要他們抓去投入到集中營……
一天,市政府衛生部門的一位官員找到特里薩修女,希望她的「仁愛傳教修女會」能協助照顧那些因麻瘋病而病倒在街頭的患者,政府可提供一個適當的地方,以便把患者集中起來。年輕的修女們感到為難,因為修道院的工作已經很多,除了貧民區學校、兒童之家,還有臨終關懷院,如今要再添一所麻瘋病人康復中心,已經力不從心。但是,特里薩修女很痛快地答應了這位官員,因為對她而言,無私的仁愛就是天主,她想得更多的是可憐的麻瘋病人。

1969年,在加爾各答郊外一個叫第達加的地方,由仁愛傳教修女會創辦的第一所治療麻瘋病的康復中心成立了。這是坐落在一塊緊靠鐵路路基的廢置的地皮上,用麻布袋、竹竿、鐵皮、瓦片等作為建築材料,再加上豐富的想像力構築而成的小屋,小屋的屋頂部分搭蓋在露天排水渠的木樁上。

特里薩和修女們開始找尋那些被親友和家人趕出家門的麻瘋病患者,經常走進散發著惡臭的破屋,驅趕麻瘋病患者傷口上蠕動著的蛆蟲和在傷口上舔食的蒼蠅,為他們注射葯劑,包紮傷口,撫慰他們那顆受到傷害的心靈。

第達加麻瘋病康復中心開始服務的那天,特里薩修女特地用手撫摸每一位麻瘋病人的身體和手,以此來表示對每位病人的關懷。她親切地對大家說:「請振作起來,天主絕對沒有拋棄你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那些潰爛掉手指頭的婦女,失去了雙腿的老人,爛掉了耳朵的小孩……頓時感到一股暖流通過全身,增添了戰勝病痛的信心。

但是,對於每位麻瘋病患者來說,醫學上的奇跡並不能同時把他們額頭上的「麻瘋病」刺青刮掉,治癒出院後的患者仍遭到社會上的歧視,沒有人願意僱用他們。所以,病人為了繼續留在受保護的醫院內,不惜撕破結痂的傷口……

面對著麻瘋病康復者在回歸社會時出現的種種現實問題,仁愛傳教修女會創辦的這些康復中心開始安排痊癒後的病人參加的職業訓練——讓一些病人從事為自己紡織綳帶,製造自己的葯囊之類的簡單工作;也有一些人在麻瘋病康復中心內的木工工場、造鞋工場、磚窯和小農庄工作,用他們自己的勞動保障自己的基本需要;或耕作自己的稻田和麥田,使他們自給自足。特里薩修女還弄來了一台舊式印刷機,讓病人們用它印一些傳單和報紙,藉此重新投入生活並賺點錢。為了能讓病人們過上與正常人相同的生活,每逢到了聖誕節,特里薩修女總要安排他們參加子夜彌撒,還組織他們演出話劇,協助修女們派發聖誕禮品,參加午餐音樂會,等等。

總之,住進康復中心的麻瘋病人,無論在哪一方面都能享受到正常人的樂趣,都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他們重新享有了正常人的尊嚴。

摘自《仁愛一生》屈雅君等編譯珠海出版社2002年1月版

特里薩修女的話:

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

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特里薩修女

⑩ 西方修女文化有差異,修女為什麼有的穿白色的衣服有的穿黑色的衣服

穿白色衣服的修女屬於初學院修道的,而穿黑色衣服的修女才是正式的修女。

修女必須領洗5年以上才可提出申請,並需加入女修會,在初學院修道至少6年。此外,要正式成為修女,需經過誓發初願、復願、終身願等過程,表示自己對天主的獻身。在誓發終身願後,便終身不能結婚。

(10)歐洲修女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修女是不能結婚的,她們必須是要領洗5年以上的教友。然後先寫申請書交到初學院,經過面試。在初學院上6年,在此期間每年都會發一年願。6年後發永願。

三願為神貧、貞潔、服從。她們之間就互稱「某修女」,早先的老修女,也會被稱為「老姑奶奶」。她們過著集體生活,也會去社會上工作,但工資會交給修道院。

閱讀全文

與歐洲修女衣服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揮手再見動漫圖片 瀏覽:499
用布做衣服圖片 瀏覽:439
動漫圖片開始 瀏覽:778
海青短發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588
精緻高中生女孩圖片 瀏覽:541
朋友圈小文字圖片 瀏覽:94
圖片可愛版可放大 瀏覽:787
寸頭發型教程圖片大全 瀏覽:899
圖片放進word顯示不出來 瀏覽:366
金毛圓子高清圖片 瀏覽:924
簡單化妝步驟全過程圖片 瀏覽:812
背景圖片可愛卡通重疊 瀏覽:738
wps如何把圖片裡面的文字提出來 瀏覽:263
想媽媽的圖片文字 瀏覽:657
動漫人物摩羯圖片 瀏覽:957
男生發型燙發圖片推薦 瀏覽:207
粉鞋板鞋配什麼褲子和衣服圖片 瀏覽:61
杠精去搜一下如何在抖音里發圖片 瀏覽:703
我想小女孩的圖片 瀏覽:100
衣服上有膠印圖片嗎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