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君王的制服上都有哪些圖案
一般來說古代君王的制服上的圖案常見的是龍,因為這象徵著他們是「真龍天子」還有就是秉承著上天的旨意登上的皇位。當然制服上面的圖案不僅僅只有龍,而普通人的衣服上是不可以有這些圖案的,因為古代的階級制度特別的嚴一般人家是不敢用這個圖案的。
這些圖案都是希望君王能夠成為一個明君,而這些圖案平民百姓是不可以使用是,就像明代的官服,明代的官服是不可以越級穿戴的,並且官員要嚴格的按照這個方式。這也就是和百姓不可以用皇帝的圖案是同樣的意思。
Ⅱ 古代皇帝和王爺龍袍的區別
以清朝為例,皇帝和王爺都穿「龍袍」,但是王爺(親王)的龍袍只能是盤龍或者降龍,而皇帝的龍袍大多為升龍或者正龍,且顏色上,皇帝的龍袍以明黃、金黃或杏黃等亮黃色為主色,龍袍上綉九條龍;而王爺(親王)的龍袍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
Ⅲ 明朝王爺龍袍是什麼樣子
王爺不穿龍袍,只有皇上才穿龍袍。
明朝的宗室王爵一般只有親王和郡王兩種爵位,親王是一字王,如燕王朱棣,一年俸祿一萬石。郡王是兩字王,一年俸祿是兩千石如靖江王朱佐敬。
明朝皇帝的兒子除太子外都封親王,親王的的兒子除世子外都封郡王。這種親王和郡王都世襲
那些與皇帝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對國家有貢獻因此被封王的,封號二字如中山王徐達。與宗室郡王平級但不世系。比如徐達之子徐輝祖襲爵魏國公而不是中山王。,徐達的年俸祿是五千石,但後來減為二千五百石。
《明史 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四》記載很詳細
明制,皇子封親王,授金冊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
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
謁,無敢鈞禮。親王嫡長子,年及十歲,則授金冊金寶,立為王世子,長孫立為
世孫,冠服視一品。諸子年十歲,則授塗金銀冊銀寶,封為郡王。嫡長子為郡王
世子,嫡長孫則授長孫,冠服視二品。諸子授鎮國將軍,孫輔國將軍,曾孫奉國
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其生也請名,
其長也請婚,祿之終身,喪葬予費,親親之誼篤矣。考二百餘年之間,宗姓實繁,
賢愚雜出。今據所紀載,自太祖時追封祔廟十五王以及列朝所封者,著於篇。而
郡王以下有行義事實可采者,世系亦得附見焉。
Ⅳ 古代皇帝和王爺龍袍的區別
古代皇帝和王爺龍袍的區別:
1、名稱不同,皇帝穿的是龍袍,而王爺穿的是蟒袍。
2、衣服上龍的形質不同,皇帝穿衣服上的龍是五爪金龍,而王爺身上穿的是四爪龍。
3、顏色不同,只有皇帝皇後的龍袍是明黃色,親王、世子、郡王則只能用藍色或石青色。
(4)古代王爺穿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龍袍特點:
其特點是圓領(清朝為圓領)、右衽、黃色,硃色和紫色。公元581年隋文帝首次用蠶絲中最好的輯里湖絲(簡稱輯絲)作為龍袍的經緯線。
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色的袍遂為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為制度。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兵變稱帝,於是龍袍別稱黃袍。
蟒袍特點:
蟒袍下端斜向排列的線條稱「水腳」。水腳上有波濤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為「江牙海水」。海水有立水、平水之分。
蟒袍在明代是官員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寬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顏色、蟒數上有區別限制。
龍袍 網路
蟒袍 網路
Ⅳ 求古代王爺服飾名稱和顏色
最佳答案襆頭紗帽"和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飾。"襆頭"是一種包頭用的黑色布帛。唐代的男子服裝主要是圓領袍衫。傳統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場合,如祭祖天地、宗廟等時偶爾用之,其他則以"襆頭袍衫"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廣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禮見宴會均可穿著,甚至將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個時期不盡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對域外的民族來說,則不太適宜。因北地寒冷,不便採用大袖,而採取緊裹雙臂的窄袖。隨著南北風俗習慣的相互滲透,這種緊身、窄袖的袍服樣式,也被漢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襆頭紗帽"和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飾。"襆頭"是一種包頭用的黑色布帛。唐代的男子服裝主要是圓領袍衫。傳統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場合,如祭祖天地、宗廟等時偶爾用之,其他則以"襆頭袍衫"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廣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禮見宴會均可穿著,甚至將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個時期不盡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對域外的民族來說,則不太適宜。因北地寒冷,不便採用大袖,而採取緊裹雙臂的窄袖。隨著南北風俗習慣的相互滲透,這種緊身、窄袖的袍服樣式,也被漢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婦女服裝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窄袖衫襦、長裙;
2、胡服;
3、女著男裝。
這三種不同特點的服裝,構成了 盛唐女裝的主流。婦女衣胡服、著男裝,更是盛唐的一大特點。
唐朝服飾
由隋入唐,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餘年的女子服飾形象,可主要分為襦裙服、男裝、胡服三種配套服飾。下面藉助古籍詩畫,分而述之。
Ⅵ 清朝親王的衣服怎麼分
清代親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龍袍,而貝勒是蟒袍。親王的朝服的顏色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不能是明黃,而龍必須是盤龍或者降龍,不能是升龍或者正龍。親王朝服的下擺也綉有「海水江涯」。圖案是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親王的服制朝冠和皇帝一樣,有帝王所使用的冠冕,只是皇帝的冠冕是十二旒,而親王和皇太子的冠冕是九旒。世子冠冕用八旒,郡王冠冕用七旒,臣下不可用旒。
(6)古代王爺穿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皇室服飾區別:
區別這些皇室宗族的地位,其實通過他們官服的一個細節就可以了,一般清朝官服前面和後面,都有一個圓形的區域,用來綉上圖案的,被稱為「補子」,這就是區別皇室宗族的地方了。
為了顯示更高貴的身份,清朝皇室宗族的「補子」一般是圓形和方形合在一起的,根據《清史稿》的記載,清朝還沒入關前,郡王、貝勒的服飾有蟒紋的形狀,而用蟒的爪子來區分職位大小。
比如親王一般用六爪,而貝勒用五爪,貝子只能用四爪了,清軍入關之後,由於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親王至伯爵的官職,就用龍紋和蟒紋相互交替綉花了。
所以要區分清朝皇室宗族人員是身份,只要看他們官服上的「補子」就行,根據爪子行龍的多少,來判斷其地位的高低,比如親王的補子是五爪金龍,郡王的也是五爪,卻是行龍了。
Ⅶ 親王的衣服上只能綉蟒那麼龍和蟒的區別是什麼
1、外形不同
龍袍上的龍爪為五趾,而蟒袍上的蟒爪為四趾;
2、顏色不同
龍袍上的龍是金黃色,而蟒袍上的蟒是藍色或石青色。
龍袍:
蟒袍的刺綉
主要有三種。分為彩色絨線綉、平金平銀綉、圈金絨綉。絨綉俊雅清麗,圈金絨綉富麗輝煌,平金平銀綉光澤奪目、大方而有氣派。對綉法的使用,也根據人物的類型而定。
概括起來說,蟒的(類型化的)程式性、裝飾性和可舞性,表現得很集中,很鮮明,可以說是典型地體現了京劇服裝的藝術特點。各種類型的穿蟒人物在服裝上使用特定的色彩、紋樣,並且在綉法上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為觀眾所熟悉的藝術語匯,以表示其身份、品質、性格的綜合特徵。
龍袍的製作工藝
龍袍的空地一般為褚黃色,龍袍上並綉有9條龍,間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1條,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龍各1條,袖端正龍各1條。
龍袍並不是專供皇帝穿著,郡王及以上都可以穿,只是不能用黃色,其他官員是不能穿著的,只有得到皇帝親賜才能穿著,但在穿著必須「挑去一爪」,以示區別。在明朝,經改制後的龍袍,稱為蟒袍,成為明朝職官常服。
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時又作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志,在遠古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穿用採用赤鐵礦染色,到了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紅色,秦朝崇尚黑,漢朝崇尚玄色。
隋文帝穿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其後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它象徵中央,因此,這種風氣一直延用下來,直到封建王朝結束。
龍袍上的字紋樣的顏色由淡月白色,品月和普藍組成,「蝙蝠」有朱紅、棗紅、絳色、香色、青銅色等數種顏色。「如意頭」有明藍、月白、藏青和水紅、桃紅、棗紅、雪灰兩種顏色組成。
龍袍的做工有刺綉、緙絲之分,其中緙絲工藝相對復雜,工藝上稱為「連經斷緯」。這種緙絲工藝在中國流傳已久,宋代時多用於其他裝飾之上,到清代多用於服飾,後因緙絲工藝消耗工時過長,所以多用於龍袍之上。
Ⅷ 都知道龍袍是帝王的衣服,那古代日本朝鮮帝王也穿嗎
「龍袍」這個詞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綉著龍的衣服;另一種是皇帝專用的衣服,這兩種理解差異極大。如果是皇帝專用的衣服,只有「皇帝」可以穿,其他人絕對不能穿,穿了就是大逆不道,結局就是砍頭;而綉著龍的衣服就不同了,這種衣服只要到了一定級別的皇族都可以穿,而且還可以賜給大臣,私自穿這種衣服就是超越禮制而已,雖然也算是罪,但是絕對不是重罪,這同穿黃袍來講,絕對是兩碼事。
首先說一下日本,日本也有「龍袍」,畢竟他們也有帝王,也就是日本天皇,但是他們的「龍袍」跟我們的龍袍並不一樣,我們是以「龍」為主,日本天皇則是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規定圖案,如現在的日本天皇「龍袍」,就是以鳳紋為主的衣服,而江湖時代的皇帝禮服,則多是以日月星辰,各種動物組合而成的「龍袍」,同中國人理解的「龍袍」差異甚遠。日本「龍袍」最大改制,其實來自明治維新時期,當時的天皇認為,日本「龍袍」主要是模仿中國大唐時期的風格,已經不適合時代潮流,所以需要進行全面「升級改版」,因此才有了不同版本的「龍袍」。
總之,中國的龍袍是以龍為主,但是日本的「龍袍」並非如此,而朝鮮的龍袍確實以龍為主,但是配合圖案相對少一些,等級也要稍差一點。
Ⅸ 為什麼有的清朝王爺衣服是黑色有的是藍色
於清朝的官服,影視劇里很少有「穿對」的,從顏色、圖案一直到樣式,經常張冠李戴,胡亂搭配,藉此題,小君給大家科普科普清朝官員們穿的服裝,重點講它的顏色。
首先,得要明白清朝官員的服裝到底有哪些?俗話說「人靠衣裝」,在古代社會,尤其是官場,衣服就代表了你的身份和地位。
據記載,清朝官員們穿的服裝分為兩大類——袍服和褂服。
圓形補子為皇親貴族所用,方形補子為文武官員所用。文官綉飛禽,武官綉猛獸。
所以啊,我們得感謝這個新的時代,你穿啥,好像都沒人會管你,
如果換做在古代,你要敢穿上面這樣的衣服上街,等待你的將會是。。。可怕啊
Ⅹ 在古代皇帝和官員的服裝上綉的圖案龍和蟒的區別是什麼
1、圖案不同
龍有「五爪」,蟒有「四爪」。
2、性質不同
龍袍(lóng páo),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綉著龍形圖案。
蟒袍,又被稱為花衣,因袍上綉有蟒紋而得名。
3、外形不同
龍袍的空地一般為褚黃色,龍袍上並綉有9條龍,間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1條,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龍各1條,袖端正龍各1條。
蟒袍款式為齊肩圓領,大襟(右衽),闊袖(帶水袖),袍長及足,袖裉下有『』擺衩子『』周身以金或銀線及彩色絨線刺綉藝術紋樣。
4、寓意不同
龍袍:帝王的禮服。皇帝專用的袍。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
蟒袍:古代官員的禮服。在古代,蟒袍加身,士大夫們的最高理想,即意味著位極人臣,榮華富貴。
(10)古代王爺穿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在中國歷史上,至高無上的封建帝王,運用其手中的權力,對中國服飾施加的彩響是十分巨大的。史料中的許多服飾規定,都是帝王們下達的。
古代官員,特別是明清兩代,不同品級,其官服上的圖案也是不一樣的。官員等級分明如此,帝王們就更加的講究了。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皇帝的龍袍、袞服上都綉著龍。除了帝王之外,其他人不得「僭用」,即便是親王、王爺等皇室人員,在衣服上也只能綉蟒。
其實,皇帝的衣服上除了綉上龍,還有其他十一件東西,分別是:日、月、星、山、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加上龍,合稱「十二章」,每一章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是等級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