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漢字演變過程圖片演示
幾千年來,漢字一直處於發展變化之中。經常性的、不間斷的演化,造成了商代甲骨文與今日楷書漢字之間的巨大形體差異。其間可以以秦國篆隸為分水嶺劃分為古文字和今文字兩個大的階段。
一、古文字階段從時間上來講包括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國文字和秦系文字。
二、今文字即隸楷階段的漢字,從漢代一直延續至現代。
漢字從甲骨文到現代的楷書,從古文字到今文字的演變以及古、今文字內部各個階段的變革,可以總結出幾條明顯的演變規律:簡化、聲化、規范化。演變過程可歸納為: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草書、行書(漢)→楷書(魏晉)。
(1)漢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漢初文字承接秦制,秦隸結構日漸簡化,線條日漸勻稱,筆勢的波磔日漸規整,也就逐漸形成了漢隸。隸書是兩漢的主要通行字體,用於莊重嚴肅的場合,而在人們起草文件和通信中則多使用草書這種簡便字體。到東漢晚期,在隸書和草書的基礎上形成了行書,大約在漢魏之際,又在行書的基礎上產生了楷書。經過魏晉二百年左右的時間,楷書最終確定了它的統治地位,而行書也演變成為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行書書寫速度快,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認,因此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與此同時,草書更為簡化,更不易辨認,唐代以後,完全成了一種供欣賞的藝術品。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古今漢字的演變
Ⅱ 「漢」字的篆體寫法
"漢"字在漢朝(篆書)寫法如下圖所示:
漢字讀音為hàn,部首為 氵。有以下幾種意思:
(1)同本義,又叫漢江,長江的最大支流。
(2)民族名。漢族的簡稱 。
(3)銀河。也稱雲漢、銀漢、天漢。
(4)男子的俗稱 。如:醉漢(喝醉了的男子);單身漢(沒有妻子的人);莽漢(粗魯冒失的男子);老漢;壯漢。
(5)朝代名(漢朝)。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共歷24帝,統治406年。
漢字組詞有:漢字、漢族、銀漢、莽漢、羅漢、醉漢、神漢。
組詞解釋:
1、漢官[hànguān]指古代少數民族王朝中的漢人官吏。
2、漢將[hànjiàng]漢代將軍。亦借指其他漢族政權的將軍。
3、龍漢劫[lónghànjié]見"龍漢"。
4、披霄決漢[pīxiāojuéhàn]指沖出霄漢。
5、漢民族[hànmínzú]即漢族。參見「漢族」。
Ⅲ 漢字的字體有哪幾種 有圖片示例嗎
漢字主要起源於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幾種,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2、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始於殷商時期。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7、草書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行的是草隸,即草率的隸書,後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
8、行書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Ⅳ 漢字的甲骨文怎麼寫
「漢字」二字均無甲骨文寫法。此二字最早見於金文。如下圖所示: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商朝時期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4)漢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
從結構字體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Ⅳ 古代的「漢」字怎麼寫
一、古代「漢」字的寫法
漢,金文=(水,河流)+(黃,黃帝),表示黃帝之水,即黃帝統治區域的界河。有的金文誤將「黃」多寫了一橫(即「難」或「熯」)。
篆文將金文字形寫成「堇」。籀文以「火」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黃」(即「熯」),並加「或」(即「域」,領地),強調漢水是中原黃帝政權的「疆界」。隸化後楷書將篆文字形中的「水」寫成「三點水」。
約4000多年前黃帝統一中原,控制范圍東起今山東,西至今甘肅、陝西,北抵今內蒙,南達今兩湖地區,漢水為黃帝領地的西邊界河;西北民族遂以漢水(黃帝的界河)代稱黃帝統治下的中原民族。
二、造字本義
造字本義:名詞,長江最大支流,為遠古黃帝領地的西邊界河。
文言版《說文解字》:漢,漾也。東為滄浪水。從水,難省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漢,漾河。東段被稱作「滄浪水」。字形採用「水」作邊旁,有所省略的「難」是聲旁。
(5)漢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漢」的組詞
一、漢字 [ hàn zì ]
漢語的書寫符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二、漢族 [ hàn zú ]
中國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由古代華夏族和其他各民族逐漸發展而成。
三、銀漢 [ yín hàn ]
銀河。
四、不知有漢 [ bù zhī yǒu hàn ]
通過桃花源人的敘述,表達了詩人與世無爭無憂的美好寄願。
五、拔趙易漢 [ bá zhào yì hàn ]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Ⅵ 漢繁體字怎麼寫的
如圖,繁體:漢。
因為遇過幾次答題後繁體字變為簡體字,可以看圖二的繁體字圖片。
Ⅶ 「漢」字草書
「漢」字草書寫法:
1、第一種:書家——懷素。
懷素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懷素的草書以篆書入筆,藏鋒內轉,瘦硬圓通,用筆迅疾,氣勢宏大。從筆跡學的角度看,懷素一生的書法線條,質地上都傾向於瘦細,和禪修苦寒的美學有很大關系。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游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
Ⅷ 有誰知道 「漢」這個字 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怎麼寫
如圖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甲骨文中沒有「漢」字
金文、甲骨文均屬於大篆
Ⅸ 誰能幫忙給我弄幾張「漢」這個字的毛筆字圖片,繁體字也來幾張,謝謝
9由圖例可知,因共計29種,故患查之有所心煩,建議利用計算機,上網搜索網路,請輸入關鍵字:毛筆字在線生成器。
【自己這樣子提問,是不是有點點小任性了呢?】
Ⅹ "漢"字在漢朝怎麼寫(用篆書))
"漢"字在漢朝(篆書)寫法如下圖所示:
漢字讀音為hàn,部首為 氵。有以下幾種意思:
(1)同本義,又叫漢江,長江的最大支流。
(2)民族名。漢族的簡稱 。
(3)銀河。也稱雲漢、銀漢、天漢
(4)男子的俗稱 。如:醉漢(喝醉了的男子);單身漢(沒有妻子的人);莽漢(粗魯冒失的男子);老漢;壯漢。
(5)朝代名(漢朝)。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共歷24帝,統治406年。
漢字組詞有:漢字、漢族、銀漢、莽漢、羅漢、醉漢、神漢
(10)漢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詞語解釋:
1、漢族[ hàn zú ]
我國的主體民族。由古代華夏族和其他族逐漸發展而成。分布全國,主要聚居在 黃河 、 長江 、 珠江 三大流域和 松遼平原 。人口九億三千多萬(1982年),佔全國總人口的93.3%。語言屬漢藏語系。出自現代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六:「漢族人口多,也是長時期內許多民族混血形成的。」
2、銀漢[ yín hàn ]
天河,銀河。出自先打冰心《寄小讀者》二四:「那夜是陰歷初六,雙星還未相邇,銀漢間薄霧迷濛。
3、莽漢[ mǎng hàn ]
粗魯冒失的男子。出自明末文學家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我 杜子春天生莽漢,幸遇那老者兩次贈我銀子,我不曾問得他名姓,被妻子埋怨一個不了。」
4、羅漢[ luó hàn ]
阿羅漢的簡稱。小乘佛教聖者(修行成功者)的最高稱號。佛教寺院常有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的塑像。出自明朝吳承恩《西遊記》第四七回:「哥哥莫嚷,不是邪魔,乃東土大唐取經的羅漢。」
5、醉漢[ zuì hàn ]
喝醉了酒的男子。出自現代茅盾《賽會》:「街上人都朝這醉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