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姓氏牛文字圖片

姓氏牛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2-05-28 11:52:37

A. 我姓牛美圖秀秀圖片

B. 牛姓的姓氏起源

牛(niú)姓源出說法眾多,具體有以下幾種: 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開國帝王成湯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該支牛氏始祖為西周初期宋國君主微子啟(一說為微仲衍)。
商時紂王殘暴奢侈,荒淫無道,微子多次規勸,他都充耳不聞。眼見國家行將滅亡,微子十分痛苦,於是求教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師(箕子)。父師說:「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聽了父師的勸告,便毅然離開王宮。傳說微子離宮出走時,在正午時分,便將「午」字出頭為「牛」字作為姓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以及《唐書·世系表》等的記載,周王朝建立以後,周公旦封商朝皇族微子啟(紂王庶兄)於宋地(今河南商丘),以奉湯王之祀,建立宋國。有「宋微子之後,司寇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之記載。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專家張澍編著的《姓氏尋源》載:「牛出隴西,本自殷,周封微子於宋,其裔司寇牛父帥師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牛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牛人,是西周時期所設官位,專職負責飼養國家牛畜,然後按典制貢送諸侯,保障諸侯的肉食、祭祀之用。牛人隸屬於地官府司管轄,職位上大夫。在牛人之下還設有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四人,丞四人,徒十二人,役若干,是兩周時期很重要的官職。
在典籍《周禮·地官》中記載:「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 源於改姓,出自尞姓回復為牛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隋書》及《路史》記載,隋朝時期的牛弘,其父名為尞允,曾在北魏朝廷做侍中時,被賜恢復祖姓牛氏。古代尞、寮、了三字通假,故尞氏也稱寮氏、了氏。
另外,還有記載說三國時期,魏國名將牛金被司馬懿毒殺,其家人避難逃亡,因祖先名為宜僚,遂改姓尞氏。至尞允被賜復本姓後,也都隨著一起改回為牛氏。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藏族、土家族、東鄉族、回族、朝鮮族、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牛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牛氏,世代相傳至今。

C. 「牛」姓圖騰是什麼樣子

圖騰釋義:牛姓,以牛為圖騰。伏羲氏首先舍飼牛並以之作犧牲,作「太牢」,故命「伏犧氏」,應是牛圖騰之始。「物」「」「黎」為一義,即雜色牛或黑牛,「九黎族」發明牛耕植黍,故名「黎」。三苗族以牛為「山龍」,稱為「修狃」,可能是牛為「丑」的始源。三苗人以公水牛作犧牲,稱為「牯子牛」。祭龍時殺牯子牛,名「牯臟節」,今苗族仍如此。炎帝氏發明牛耕,所以世傳炎帝、蚩尤「牛首人身」,即以「牛」為圖騰的圖騰像,「牛」為面具,今稱為「儺面」。

D. 牛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魏碑體 分別怎麼寫的

詳見附圖。

「魏碑體」是「楷書」的一種。

拓展資料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准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書,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資料參考網路-漢字

E. qq頭像 我姓牛卻 圖片怎麼做啊。。

打開軟體,輸入【牛卻】,選擇字體,輸出。
只有玩手機的小屁孩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F. 牛的資料

牛(拉丁學名:Bovine),屬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染色體數為56的野牛、60的黃牛和58染色體的大額牛,雜交有可育後代,為哺乳動物,容易發生羅伯遜易位(絲粒融合)改變染色體數降低生育率,草食性,部分種類為家畜(包含家牛、黃牛、水牛和氂牛)。體型粗壯,部分公牛頭部長有一對角。牛能幫助人類進行農業生產。

牛科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於奔跑;門牙和犬齒都已經退化,但還保留著下門牙,而且下犬齒葉門齒化了,三對門齒向前傾斜呈鏟子狀,由於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

(6)姓氏牛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常見種類:

1、普通牛(Bos taurus)。分布較廣,數量極多,與人類生活關系極為密切。

2、氂牛(B.run-niens)。毛長過膝,耐寒耐苦,適應高原地區氧氣稀薄的生態條件,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種,所產奶、肉、皮、毛,是當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資源。

3、野牛(Bison),如美洲野牛(B.bison)、歐洲野牛(B.bonasus)等。可與牛屬中的普通牛種雜交,產生雜交優勢和為培育新品種提供有用基因。

4、水牛(Bubalus bubalus)是水稻地區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則兼作乳用。

5、黃牛(Bos taurus domestica)角短,皮毛多為黃褐色或黑色,毛短。多用來耕地或拉車,肉供食用,皮可以製革,是重要役畜之一。

G. 姓氏組圖我姓牛

H. 牛的粗體字怎麼寫

牛(拼音:niú)是漢語常用字[1],此字最早見於商代[2],其古字形像突出一對牛角的牛頭。本義即牛科動物牛。牛有吃苦耐勞的本性,故引申為頑強、有耐力,又指人的脾氣固執、不肯輕易馴服,這是取牛的脾氣執拗之意。牛又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牛也是姓氏之一。
牛用作左偏旁時寫作牜。用牛作意符的字多與牛相關,如:犢、氂、牟。有的泛指牲畜,如:牧、牢、犒。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3])
中文名

漢語拼音
niú
注音字母
ㄋㄧㄡˊ
平水韻部
下平十一尤[4]
四角碼
25000
快速
導航
詳細釋義古籍釋義字形書法韻書集成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2](新附1摘自《新金文編》[5])
象形字。「牛」字的造字原理是用局部代表整體:只要描繪出特徵最鮮明的牛角,不畫全身也能看懂這是牛。新附1出自商代的「牛簋」,是非常寫實的牛頭:彎角、橫耳、圓眼、寬鼻孔、大肋巴。典型的牛的特點。商代甲骨文(圖1、2)為了書寫方便,把牛頭從輪廓化變為實化了,而且也瘦化了。但依然看得出牛頭的形象來。此後,周代金文(圖3)、秦篆(圖5)一脈相承,都相沿這樣的形體發展下來。但從漢代隸書(圖7)起,「牛」便只下一隻角,寬的嘴巴也變成長尖的「尾巴」了。[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niú
名詞
偶蹄類哺乳動物。參看「偶蹄目牛科動物」義項。
cattle
《詩經·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
梁斌《紅旗譜》一:「他走到集上賣了耕田的牛,把錢給朱老明送去。」
水牛;氂牛;對牛彈琴
比喻受驅使的人。
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參看「牛宿」。
《漢書·律歷志下》:「斗二十六。牛八。」
蘇軾《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氣沖牛斗
展開全部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上】【牛部】語求切(niú)
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①。象角頭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屬皆從牛。
【注釋】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①牛件也件事理也:王筠《說文解字句讀》:「二句支離,蓋後增也。」[9]
說文解字注
事也,理也。
註:事也者,謂能事其事也。牛任耕。理也者,謂其文理可分析也。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卻,道大窾,牛、事、理三字同在古音第一部,此與羊,祥也;馬,怒也;武也,一例。自淺人不知此義,乃改之雲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與吳字下妄增之曰姓也,亦郡也。同一紕繆。
像角頭三、封尾之形也。
註:角頭三者,謂上三岐者象兩角與頭為三也。牛角與頭而三,馬足與尾而五。封者,謂中畫象封也。封者,肩甲墳起之處。字亦作犎。尾者,謂直畫下垂像㞑也。羊、豕、馬、象皆像其四足。牛略之者,可思而得也。語求切。古音讀如疑。[10]
廣韻
語求切,平尤疑 ‖牛聲之部(niú)
牛,大牲也。《丗本》曰:「黃帝臣胲作服牛。」《史記》曰:「紂倒曳九牛。」又姓,出隴西,本自殷周封微子於宋,其裔司𡨥牛父帥師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風俗通》雲:「漢有牛崇為隴西主簿,馬文淵為太守,羊喜為功曹,涼部雲:三牲備具。」語求切。一。[11]
康熙字典
【巳集下】【牛部】 牛·康熙筆畫:4·部外筆畫:0
《唐韻》語求切。《集韻》魚尤切。《韻會》疑尤切,並𪙊平聲。《說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註: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玉篇》:黃帝服牛乗馬。《易·無妄》:或系之牛。
又《說卦》:坤為子母牛。《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又《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
又樹化牛。《玄中記》:千年樹精,化為靑牛。始皇伐大樹,有靑牛躍出入水。
又官名。《周禮·地官》: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
又牽牛,宿名。《爾雅·釋天》:星紀,斗牽牛也。註: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
又天牛,蟲名。一曰天水牛。《爾雅·釋蟲》:蠰齧桑注似天牛。
又紫金牛,葯名。見《本草綱目》。
又姓。《廣韻》:微子裔,司𡨥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風俗通》:漢有牛崇。
又人名。《史記·虞舜紀》:瞽瞍父曰橋牛。
又葉音疑。《詩·小雅》:我任我輦,我車我牛。葉下哉。哉讀將黎反。
考證:「天牛,蟲名。《爾雅·釋蟲》壤齧桑註:『似天牛。』」謹照原文壤改蠰。「又葉音奚。《詩·小雅》:『我任我輦,我車我牛。葉下哉。哉讀將黎反。』」謹按牛與奚不同母,牛字不得葉音奚。謹照字母葉音奚改葉音疑。[12]
《說文解字》書影
2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13]
《說文解字注》書影[14]
《康熙字典》書影[15]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筆順動畫演示
【筆順】①ノ(撇)②一(橫)③一(橫)④丨(豎)
【寫法】撇筆在左上格,撇尖抵橫中線。兩橫上短下長,長橫從橫中線下側起筆,收筆於橫中線。長豎起筆高,收筆低,順豎中線下行。[17]

I. 姓氏「牛」

長期以來,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牛姓始自微子。不僅在口頭上流傳,而且載之家譜,代代相傳。這種傳說寄託著人們對微子的無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淫亂、無道的紂王,水是一母所生,兩個親兄弟,微子為兄,紂王為弟。但微子出生時其父還未繼承王位,其母仍處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繼位後,其母便封為正妃,不久又生了紂王。紂王從小能說會道,才思敏捷,長大後體格健壯,力大無比,可以把九頭牛拉著向後退,深得其父喜愛。待立太子時,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貴不以長」的宗法,把紂王立為太子。

紂王繼承王位後,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維護殷王朝的政權。起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長,紂王殘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成為歷史上繼夏桀之後的第二個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規勸他改惡從善,他卻充耳不聞。眼看國家朝不保夕,行將滅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卻報國無門。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於是求教於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師(箕子)。父師說:「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聽了父師的勸告,為保存宗嗣,便毅然決定離開王宮。

微子在離開王宮之前,對父師,少師(比干)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說道:「父師、少師,看來我們商國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憶往昔,我們的高祖成湯建立了商國,看現在,我們的紂王卻沉醉在酒色之中,敗壞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無不劫奪偷盜、犯法作亂,官員們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們也要紛紛起來了,他們同我們結成仇敵。現在殷商可能要滅亡了,我們將象涉入大水一樣,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邊。唉,殷商現在到了這個樣子,就要滅亡了。

父師、少師,現在我要走了。」

這段話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達了微子熱愛國家又不能改變滅亡局面的無奈之情。對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孫相傳和自己姓氏有關,賦於了動人的傳說。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河南省濟源市南官莊《牛氏家譜》中「族譜舊序」載:「殷紂無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隱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時,舉目過午,以午字出頭,因以為姓。此牛姓之所由來也。」

清道光元年(1821),河南省鄢陵縣牛集《牛氏譜序》載:

「殷微子封於宋。去之日曰:為人不可無姓,時日當正午,即以『午』字出頭『牛』字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河南省偃師縣楊村《牛氏家譜·序言》載:

「惟我牛氏相傳乃司徒契之後也。相舜有功,至湯而有天下。六百年間,賢聖之君六七個,及至於紂,庶兄微子避亂而去。當其去時,仰視天文,見日色過午,因衍午字出頭乃系牛字,遂因以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來也。」

在眾多的《牛氏家譜》中,類似上述記載的不勝枚舉,這些傳說表明:不少牛氏子孫認為微子走時「舉目過午」,「乃系牛字」,把微子當作了牛姓始祖。
參考資料:網路

牛氏源流
牛氏尋根問祖
牛姓在我國家喻戶曉的《百家姓》一書中,排名在三百一十位。若按姓氏人口多少為序排列,目前排在第一百一十三位。大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4%。牛姓人數較少,但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多此姓,約佔全國漢族牛姓人口的41%,山西牛姓也多,兩省牛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牛姓人口的55%。1984年11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按姓氏人口多少為序排列,牛姓排在第九十六位。這種現象有其歷史淵源,它和牛姓的的發祥地在黃河流域、中原大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林木蔥蔥其有本,江水泱泱其有源。
追溯牛姓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黃帝那裡。黃帝生玄囂,玄囂生蟜極,蟜極生帝嚳,帝嚳是黃帝的曾孫,被後世列為有名的「五帝」之一,稱高辛氏。高辛氏生四個兒子,即後稷、契、堯、摯四個同父異母兄弟。堯傳位於舜,舜傳位於禹,禹傳位於啟,啟建立了夏朝。夏歷16帝429年,到夏桀時滅亡。
契在舜帝時,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任命為司徒,管理臣民,封於商,賜姓子氏,傳到14世孫成湯時,湯率天下諸侯打敗荒淫無道的夏桀而有天下,建立了商朝,商歷31帝671年,到紂王時滅亡。
周武王率天下諸侯,打敗了暴虐無道的紂王,建立了周朝,封紂王長兄微子於宋(今河南商丘)。宋是周朝的諸侯國之一,微子是開國君主。微子後代有一部分子孫姓了牛姓,可見牛姓是由商湯帝王子姓一支演變而來。根據民間譜諜和歷史文獻記載,牛姓的產生之始,既有動人的民間傳說,又有翔實的史實依據。
牛氏民間傳說
長期以來,不少牛氏族人中,都流傳著這樣一種傳說:牛姓始自微子。不僅在口頭上流傳,而且載之家譜,代代相傳。這種傳說寄託著人們對微子的無限崇敬之情。
微子和暴虐、淫亂、無道的紂王,水是一母所生,兩個親兄弟,微子為兄,紂王為弟。但微子出生時其父還未繼承王位,其母仍處在妾的地位,待其父繼位後,其母便封為正妃,不久又生了紂王。紂王從小能說會道,才思敏捷,長大後體格健壯,力大無比,可以把九頭牛拉著向後退,深得其父喜愛。待立太子時,其父和太史等便借「立嫡以貴不以長」的宗法,把紂王立為太子。
紂王繼承王位後,微子便做了他的卿士,共同維護殷王朝的政權。起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但好景不長,紂王殘暴、奢侈、嗜酒、好色,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成為歷史上繼夏桀之後的第二個有名的暴君。微子多次規勸他改惡從善,他卻充耳不聞。眼看國家朝不保夕,行將滅亡,微子十分痛苦,一片忠心卻報國無門。他「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於是求教於朝中三公之一的父師(箕子)。父師說:「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微子聽了父師的勸告,為保存宗嗣,便毅然決定離開王宮。
微子在離開王宮之前,對父師,少師(比干)傾吐了一段肺腑之言,他說道:「父師、少師,看來我們商國是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憶往昔,我們的高祖成湯建立了商國,看現在,我們的紂王卻沉醉在酒色之中,敗壞了高祖的美德。殷商的大小官吏,目前無不劫奪偷盜、犯法作亂,官員們都不遵守法度,有罪的人也不加以治,老百姓們也要紛紛起來了,他們同我們結成仇敵。現在殷商可能要滅亡了,我們將象涉入大水一樣,茫然以行,找不到渡口和岸邊。唉,殷商現在到了這個樣子,就要滅亡了。父師、少師,現在我要走了。」
這段話情深意切、感人至深,充分表達了微子熱愛國家又不能改變滅亡局面的無奈之情。對微子的出走,牛氏子孫相傳和自己姓氏有關,賦於了動人的傳說。
清康熙四十二二年(1704年),河南省濟源市南官莊《牛氏家譜》中「族譜舊序」載:「殷紂無道,狎侮五常,毒痛四海。其庶兄微子隱而去之,以存宗嗣。去之時,舉目過午,以午字出頭,因以為姓。此牛姓之所由來也。」
清道光元年(1821年),河南省鄢陵縣牛集《牛氏譜序》載:「殷微子封於宋。去之日曰:為人不可無姓,時日當正午,即以『午』字出頭『牛』字為姓,此牛氏命姓之本源也。」
清同治十一年(1873年),河南省偃師縣楊村《牛氏家譜·序言》載:「惟我牛氏相傳乃司徒契之後也。相舜有功,至湯而有天下。六百年間,賢聖之君六七個,及至於紂,庶兄微子避亂而去。當其去時,仰視天文,見日色過午,因衍午字出頭乃系牛字,遂因以為姓焉,此牛氏之所由來也。」
在眾多的《牛氏家譜》中,類似上述記載的不勝枚舉,這些傳說表明:不少牛氏子孫認為微子走時「舉目過午」,「乃系牛字」,把微子當作了牛姓始祖。
牛氏史實依據
一些民間傳說,雖廣為流傳,但卻無從考證。目前所見到的歷史資料,均記載牛姓的得姓始祖是:宋微子後代司寇牛父。
微子本名啟(一作開),因做王子時封在微(今山東省聊城一帶),爵位屬子,所以稱微子。微子仁慈賢達,深明大義。周公平定紂王兒子武庚叛亂之後,就任命微子代殷後,奉其先祀,封於宋,因此也稱宋微子。
《春秋左傳·文公二》有這樣一段記載:宋微子以後的宋國,傳至第十二位國君宋武公(公元前765—公元前748在位)時,北方游牧部落長狄人入侵宋國,宋武公派兄弟司徒皇父率軍抵禦,(而加須左旁,音而)班為皇父駕馭戰車,皇父的兒子谷甥為車右,另一個兒子司寇牛父為車右的助手(稱駟乘),四人共坐一戰車,指揮戰斗,在長丘(今河南省封丘縣南)打敗了敵人,並俘獲了長狄首領緣斯。皇父和兩個兒子即公子谷甥與司寇牛父,都不幸戰死,(而加須左旁)班受到了獎嘗。
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牛父在抵抗敵人的戰斗中犧牲,是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牛父的後代子孫懷念先祖,自然引以自豪。《唐書·世系表》載:周武王「封微子為宋公,以奉湯祀。其裔宋司寇牛父之後,以王父字為氏。」 「王父」就是祖父,古代稱父之父為王父。這里非常明確的說明: 牛父之後,子孫以祖父的字「牛」為氏。其他著名的姓氏書也都如此記載。如:唐代太常博士林寶,奉宰相之命編撰的《元和姓纂》載:「宋微子之後,司寇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元和,唐憲宗年號)
宋代郡恩編著的《姓解》載:「周封微子於宋,其後司寇牛父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宋代大史學家鄭樵,編著的《通志·氏族略》載:宋微子之後,宋國有個司寇叫 牛父,因為□(Sǒu 搜)瞞侵宋,帥師御之,敗敵於長丘,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明代陳士元編著的《姓纂》載:「牛:宋大夫司寇牛父之後。」
清代著名的姓氏研究專家張澍編著的《姓氏尋源》載:「牛出隴西,本自殷,周封微子於宋,其裔司寇牛父帥師敗狄長丘死之,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以上所引諸書,都是歷代研究姓氏名著,史實清楚,無可懷疑。需要說明的是為什麼要「以王父字為氏」?原來這和周代的法制有關。周制規定,凡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不可再稱公孫,不得上系諸侯,須別立一新氏。立氏則追溯祖宗,所以以其祖父的字(或名)為氏,這就是「以王父字為氏」的主要原因,這種「祖孫連名制」自然有世代源流遠的深刻含義。宋微子之後,以王父「字」為氏的還有孔、樂、邊、魚、皇甫等13姓。以王父「名」為氏的,如微、仇、求、獲等15姓。(見鄭樵著《通志·氏族略》)
綜上所述,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牛姓的來源,即:保家衛國的英雄牛父,是牛姓的得姓祖;司徒皇父是牛父的父親、宋武公是牛父的伯父,宋戴公是牛父的爺爺,宋戴公(公元前799—766在位)傳位給宋武公,父子分別是宋國的第十一位和第十二位國君,因此再往上推,宋微子、商湯、契乃至黃帝,則是牛姓的遠祖。如今五湖四海的漢族牛姓子孫,既是衛國精英之裔,又是遠古帝王之後,和黃帝血脈相連,是炎黃子孫這個偉大家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歷史上,牛姓部分人曾一度改為遼氏(《元和姓纂》寫「遼」,《隋書》寫「尞」),事情發生在三國時期。當時司馬懿用權術控制了曹魏政權,處處防範別人故技重演。魏有後軍將軍牛金,為司馬懿所忌,便以毒酒害死了牛金。牛金的兒子牛元定立即避難逃亡,因祖先有名叫宜僚的,隨改姓遼氏,歷時近300年。到了南北朝末期,一位在後魏王朝上官拜侍中的遼允,通過皇帝賜姓,又恢復了牛姓。《隋書·牛弘傳》載:「牛弘,本姓?氏,父允仕周,賜姓牛氏。」說的就是這件事。
除上述特殊情況外,牛氏家族源流一直極為單純,從沒有被冒姓或混入的記錄。可以說從牛姓誕生二千多年來,都是一脈相傳,是不折不扣的商湯後裔。如果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研究姓氏,源流單純的牛氏可作首選對象之一,這是許多姓氏無法相比的。
另外,牛姓不僅是漢族姓氏,一些少數民族中也有牛姓。明清時雲南麗江府石鼓、中江等地,土把總中有牛氏,為納西族。滿族中,也有牛姓世居沈陽。此外藏、 回、彝、白、土家,蒙古、東鄉、朝鮮等民族中,也有少數人為牛姓。
牛氏遷徙繁衍
木有本而後生千枝萬葉,水有源而後分東流西派。
宋微子公元前十一世紀建國,經歷廠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時期,到公元前286年被齊、魏、楚吞並,建國時間長達近800年。其前期和中期,政權比較鞏固,經濟、軍事勢力比較強大,積極參與了大國之間的爭霸活動,在歷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牛姓產生後,隨著宋國的強大,其子孫不斷發展壯大,並不斷向外遷徙。從那時到現在有2700餘年,牛姓子孫已從發祥地宋國北渡黃河,南徙長江,縱橫萬里,散居九州,且輾轉播遷,走向世界。
春秋戰國至隋唐時期,牛姓在得姓以後,便以宋國故地為中心向四周發展。根據史料記載,至少在春秋時期,牛氏已有人離開宋國,到其它諸侯國做事和做官,如當時的晉國(今山西曲沃西北),有牛談,為趙簡子家臣,有勇力」。戰國時,趙有賢士牛畜、將軍牛翦;秦有大儒牛缺、豪族牛雙;楚有牛臣巢等人。
到了漢代,牛氏發展至甘肅省隴西一帶(今甘肅省臨洮),名人輩出,有護羌校尉牛邯,主簿牛祟等,牛邯、牛祟的子孫旺盛,在隴西很快形成望族。根據唐《元和姓纂》記載,商湯這一支以牛為氏的家族,過去是以隴西地區為繁衍中心的。
從《唐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可以看出:牛崇世居隴西,牛邯始居隴西,後徙安定,再徙鶉觚(今甘肅省平涼市靈台縣),三國牛金將軍之子為避禍也逃至安定,這些牛姓子孫,繁衍到南北朝至隋唐時,大至可分為三支。一支為:牛興(牛邯孫)、牛遵、牛元亮……至牛肅為岳州刺史,唐開元二十八年到懷州,曾祖、大父皆葬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二支為牛元定(牛金之子)……遼熾、遼允至牛弘為隋吏部尚書。三支為牛通、牛會、牛意至牛仙客為唐玄宗時宰相。可見到隋唐時,牛姓從隴西、安定的繁衍中心已播遷到首都長安及全國許多地方。

歷史名人
牛弘:字里仁,北魏時,在隋朝任吏部尚書,人稱"大雅君子"。有文集。
牛大年:宋代寶章閣待制,字隆叟,揚州人。一生清操,所至廉潔自將。
牛鳳及:唐代詩人。有《奉和受圖溫洛應制》詩。
牛僧孺:唐代太子少師,歷官官御史中丞。

J. 牛在姓氏中有幾種讀法

牛在姓氏中只有一種讀法,讀作「niú」,聲母是n,韻母是iu,讀作第二聲。

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皇帝商湯的後裔。周武王滅紂後,封商朝貴族微子於商丘(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微子之後有牛父,官任宋國司寇(掌管刑獄)。

宋武公時,游牧民族西戎長狄人屢次犯宋,牛父曾率軍敗敵於長丘。後在一次作戰中,不幸壯烈殉國。因其為國而死,後世子孫即以其字為氏,稱牛姓。他們尊牛父為牛姓的得姓始祖。

家譜字輩

在所有的家譜中,內容不管如何簡略,但字輩譜一定會有。字輩譜也稱行輩字、排行、派語、派行詩等。它是用來表明世系的用字,也是為子孫起名時定下的輩序用字。這個字一般放在三字名的中間,也有少數姓名,三字中最後一個字為輩序字。這種取名方法其他民族少有,是漢民族特有的。

字輩譜用字是非常講究的。一般是先輩人經過精心研究、共同討論,才最後確定,勒石以志。字輩譜一般都有用意,有說起。有些譜簡直就是一首詩,寓意豐富。如牛弘後裔河南濟源市西許村「牛氏家譜」(俗稱天官牛)載:從37世起,字輩譜如下:

青芝龍源,林萃田豐;

正恆懷宗,慧澤棟英。

前兩句述祖蔭,祖上擇福地而物華天寶,樹榜樣而人傑地靈。後兩句是教子孫,要健身潔心,緬懷宗訓,以大智大睿潤澤東方,成為國家的棟梁英才。

閱讀全文

與姓氏牛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人男生腹肌圖片高清 瀏覽:638
女生一道卷發型圖片 瀏覽:2
越野沙灘車價格及圖片 瀏覽:772
單排皮卡車圖片及價格 瀏覽:618
軍人行李的圖片簡單 瀏覽:372
一個女孩拿著行李箱的圖片 瀏覽:270
洗碗工衣服圖片 瀏覽:555
動漫男生簡單頭像圖片大全 瀏覽:110
如何變得開心起來包含圖片 瀏覽:195
簡單好看肖像圖片 瀏覽:587
王一博最新粉色衣服圖片 瀏覽:851
逛衣服店圖片 瀏覽:414
藍天白雲簡單動漫圖片 瀏覽:706
食指卡通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555
衣服撐破圖片男的 瀏覽:78
大型破碎機圖片及價格 瀏覽:738
鍛煉的可愛圖片 瀏覽:203
好看的波浪卷發型圖片 瀏覽:862
word裡面的圖片點不了 瀏覽:822
多頁圖片加入到word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