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人關心也是一種幸福
是的親,能被人關心是一種幸福,能關心別人是一種快樂!
⑵ 有人惦記就是幸福句子
1、惦記你的人,總是擔心冬天你會怕冷,夏天你會受熱,秋天你要風寒,春天你湖感冒。各種各樣的擔心,一直都在他的腦海里。
2、惦記你的人,擔心你的時候,會發信息告訴你,會陪你聊天,用真心的溫暖,關心你。即便相隔很遠,你都不會孤單。
3、惦記你的人,他的心裡一定有你,你的美麗,你的溫柔,都在他的心裡住著。那份牽掛,除了父母,你再也找不到更好的。
4、惦記你的人,還不是愛著你。當然不是愛你的錢財,不是愛你的容貌,是愛你的內心世界,你的缺點,他也愛,也覺得那麼好。也許你被很多人看不起,但他是用欣賞的眼光看著你,感覺你就是神仙下凡一樣的美麗。
5、惦記你的人,是心疼你的人,擔心冷落你,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趕到,用積極行動溫暖你。那些說一輩子想你的人,但沒有行動,也是花言巧語,靠不住。那不是真正的惦記。
6、惦記一個人,看起來 好遠,想起來好近。被人惦記,是一種幸福,不在身邊,就在心中。
7、被人惦記的時候,別忘了,懂得感激,學會去關心對方,別讓一個惦記你的人,心寒。
⑶ 為什麼有人牽掛,就是幸福
生活中,你可有格外牽掛的人。她可能不在你的身邊,也沒有時間經常相見。但她始終被你放在心上,時刻記掛。下雨的日子,你會想她有沒有帶傘;起風的日子,你會擔心她會不會感冒;有雪的日子,你擔心她天冷路滑;烈日炎炎,你又想她會不會受了暑氣。
這世上,唯有在乎你的人值得你在乎,唯有記掛你的人,才值得你放在心上。是因牽掛,溫暖著那疲憊的心,是因牽掛,慰藉著拼搏的苦。更是因為有了牽掛,才有了心靈的交付與歸屬。
是誰說過:“牽掛不是一掛鞭炮,放了就完了;牽掛不是一段日子,過了就算了;牽掛是前世五百年修來的福分,在對你一點一滴沒日沒夜的思念里修成正果”。可見牽掛才是最深的情,被牽掛的人,最是有人疼。
珍惜那個心心念念牽掛著你的人吧,不論是基於哪種情感,都該是最值得你在乎的人。當有一天不再有這份牽掛的時候,你會覺得生活空落到無所適從,因為那份愛,才是最好的滋養。
有人牽掛真的很好,那種被人牽掛的感覺真的很美妙。牽掛,是人間至真的情,是人間至深的愛。如果有人牽掛你,如果你也有牽掛著的人,那麼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⑷ 有人在乎的感覺真好說說
1,這個世界上比好吃的更讓人幸福的、就是有人惦記著你餓肚子啦。
2,什麼是幸福?身體健康,能吃好睡好就是幸福。家人平安,就是幸福。有人惦記,便是幸福。能和在意的人一起享受生活苦與甜,那也是幸福。久別朋友能小聚,也是幸福。
3,所謂幸福就是時刻有人惦記著你,無論她在哪裡都會記得你。
有人惦記就是幸福說說、句子、圖片
4,人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對你好!整天惦記你的人,你要感動;增經幫助過你的人,你要感激;當下陪你的人,你要感謝;不管親人朋友,還是愛人,都要記得感恩。
5,怎麼說呢,就是會想著你,不用很多,有人惦記有人想念,就是幸福本身。
6,想想有人在惦記著你,擔心你會餓擔心你會孤獨,就是幸福呀。
7,感動往往就是不經意的一件事,有人惦記著你想著你,這就是幸福吧。
8,幸福就是,深夜開車,有人一直惦記著你到沒到家。很簡單的一句問候,卻可以溫暖你的整個身體,讓我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城市的另一邊,還有人牽掛著你。足矣……。
9,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人時刻惦記著你,不管只言片語,只要提及你。
10,有人關心,有人牽掛,有人惦記。有人照顧。很幸福。就是不能陪伴一直到老。時光慢些吧。
11,被人牽掛,是一種溫暖;有人惦記,就是幸福。。
12,有人惦記,就是幸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3,所謂幸福,就是有人惦記,有人想念吧。
14,這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你想念的人也在想你,你懂的人剛好也懂你,有人惦記有人想念,不是撕心裂肺,是舒服、是坦然,是「有你在身邊,我什麼都不怕」。
⑸ 家人的關心唯美句子
互相信任才算好夥伴,互相關心才算幸福的家庭。
. 呆長了,就膩了;離久了,便想了,這,就是家世上的一切東西,都在悄沒生息地變化著,有的甚至已面目全非,只有家依舊。
.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
. 家是那麼的溫暖!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家——充滿了幸福!
. 家,是濃濃的愛語;家,是絮絮的嘮叨;家,是一頁一頁翻過去的瑣碎的日子;家,是一串串穿起掛在房檐下的紅辣椒……
. 即使你多有錢,多有才華,一天工作、學習後回家,家裡沒有人,一種莫名的寂寞湧上心頭。家人總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幫助我們,讓我們心中充滿溫暖,再大的困難也迎刃而解。我會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為這是最快樂的時光,將會成為我最美好的回憶。
. 家,是歸來時愛人遞過來的一雙拖鞋;家,是孩子蹦跳著貼進懷中的笑臉;家,是餐桌上冒著熱氣的一羹一飯;家,是床頭燈輝映下透著甜蜜的雙人床……
. 一個中心:一切以健康為中心。兩個基本點:遇事瀟灑一點,看世糊塗一點。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過去,忘記恩怨。四個擁有:擁有真正愛你的人,擁有知心的朋友,擁有向上的事業,擁有溫暖的家庭。
. 這樣美好、幸福、快樂的家庭溫馨,您全能感受的到嗎?這全都是我深深感受到的。家庭的溫馨的回憶都是永遠的記憶在我的腦海里,而且我有時候每時每刻都想起了家庭的溫馨是永遠使這個家庭永遠都是幸福的家庭!
. 家是溫馨的港灣,容納漂泊的靈魂;家是如傘的大樹,遮擋酷夏的驕陽;家是清涼的雨絲,拂去疲憊的征塵;家是永遠的牽掛,珍藏幸福的存根。
. 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 家庭的溫馨每個人都想擁有的,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美好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快樂的家庭!
⑹ 大家都很關心我我感到很溫暖這樣可愛的圖片有
甜酒·苦酒——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婚戀故事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⑴——沈從文
(一)
沈從文,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的湘西「鄉下人」,一個不小心闖盪了到大城市。他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卻不得不憑藉手中的筆與城裡的教授、博士們分享一杯生活的羹,其艱難可想而知。那時的他不舍晝夜地奮筆疾書僅僅是為了吃飽穿暖,其情態使人深深體味到人生的艱難與悲涼。後經徐志摩等人的推薦,年近三十的他才來到胡適主持的中國公學,當了一名教授低年紀文學課的講師,算是有了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
又何曾想到,在這所江南學府,他會捲入一場令他一生不得安寧的師生戀?
關於他與張兆和的戀情,有關傳記都很少介紹,如王保生著的《沈從文評傳》和美國人金介甫著的《鳳凰之子:沈從文傳》均是一筆帶過,讓我們深感遺憾。好在《從文家書》彌補了這一缺憾。
由沈虎雛編選、張兆和審核的《從文家書》包括信件和日記,共分八輯:《劫餘情書·日記》、《湘行書簡》、《飄零書簡》、《霽清軒書簡》、《囈語狂言》、《川行書簡》、《南行通信》、《跛者通信》。
(二)
在中國公學,張兆和不一定是「校花」,但至少是個「回頭率」極高的美麗女孩。我曾看到一幅攝於1935年夏天的照片,照片中的張兆和的確是經典美女:額頭飽滿,鼻樑高挺,秀發齊耳,下巴稍尖,輪廓分明,清麗脫俗……⑵
張兆和的美麗和高雅氣質大概讓沈從文一見鍾情,使這個潦倒的書生開始了漫長的求愛歷程。沈從文跟得很緊,追得很累,而張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從文是個好人的同時,張兆和對他竟是毫無感覺。盡管對沈從文連篇累牘的情書不勝其煩,還是個孩子的張兆和卻找不到適當的辦法拒絕沈老師的熱情。她以為沉默是最好的拒絕方式,因而對沈從文的求愛信照例不復。可沈從文不管這些,依舊勤快地寫他的情書。
沈從文曾與張兆和的同室好友王華蓮談過一次,試圖從王處探問一下張兆和對這件事的態度,並希望王能夠玉成其事。但王華蓮的話很讓沈從文失望:成百上千的優秀男士在追求張兆和,她有時一連收到幾十封求愛信,照例都不回信;如果都要回信,她就沒時間念書了;她很煩別人老寫信給她……
在王華蓮面前,每講到動情或失望處,沈從文都會像孩子般地傷心痛哭。然而,這些非但沒能打動張兆和,甚至連王華蓮這位信使亦未生惻隱之心。也許,在王華蓮看來,沈從文這個動不動哭鼻子的「鄉下人」實在沒法與清麗脫俗的的張兆和相匹配,所以,她不但不幫助沈從文,相反,還說了一些不利於沈從文的話。
當沈從文將此事告訴胡適時,這位出色的「愛情大使」慨然表示要幫助沈從文解決難題,並認為如果自己出面,事情應該不會太難。然而,胡校長顯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
1930年7月的一個下午,略顯靦腆的女學生張兆和出現在胡校長的客廳。剛見面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待得知了張兆和的態度後,胡適才「不再嘮叨」了,只是「為沈嘆了一氣,說是社會上有了這樣的天才,人人應該幫助他,使他有發展的機會!」⑶言外之意,乃是怪責張兆和不積極幫助沈從文這位天才。在隨後寫給沈從文的信中,胡適說:「這個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愛,你錯用情了……不要讓一個小女子誇口說她曾碎了沈從文的心……此人太年輕,生活經驗太少……故能拒人自喜。」⑷看來,胡校長的愛情觀真是大大落後於形勢了——張兆和不接受沈從文的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她又何曾有「拒人自喜」的心理?再說,你胡校長看上的男人,難道她張兆和也非得看上?這是什麼邏輯呢?
沈從文的信並不是一味鋪張濃烈感情,他只是娓娓道來,像是與張兆和講道理。但從平淡的文字中,讀者分明感覺到那種「舍你其誰」的韌勁。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為已任。他說,多數人願意仆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
「『萑葦』是易折的,『磐石』是難動的,我的生命等於『萑葦』,愛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麼遠,我日里望著,晚上做夢,總夢到生著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為你的眼睛了。
「××,莫生我的氣,許我在夢里,用嘴吻你的腳,我的自卑處,是覺得如一個奴隸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腳,也近於十分褻瀆了你的。」⑸
愛情使男人變成傻子的同時,也變成了奴隸!不過,有幸碰到讓你甘心做奴隸的女人,你也就不枉來這人世間走一遭。做奴隸算什麼?就是做牛做馬,或被五馬分屍、大卸八塊,你也是應該豁出去的!
貌似平淡的字里行間,透露出沈從文對張兆和那種已濃烈到無法稀釋的愛情。按照張兆和的說法,當時的沈從文軟硬兼施,非逼迫她就範不可。硬的時候,沈從文甚至恐嚇她,比如揚言自殺;軟的時候,沈從文表示,即使遭到拒絕,也沒有什麼關系,自己會重新站立起來,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然而,語氣中對張兆和沒有絲毫的放鬆。張兆和在1930年7月8日的日記中寫道:「他對蓮說,如果得到使他失敗的消息,他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刻苦自己,使自己向上,這是一條積極的路,但多半是不走這條的,另一條有兩條分支,一是自殺,一是,他說,說得含含糊糊,『我不是說恐嚇話……我總是的,總會出一口氣的!』出什麼氣呢?要鬧得我和他同歸於盡嗎?那簡直是小孩子的氣量了!我想了想,我不怕!」⑹張兆和有所不知,大凡熱戀中的男人都是小孩子,更何況是痴情漢子沈從文呢?
在沈從文鍥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張兆和堅如磐石的心也開始動搖起來:「自己到如此地步,還處處為人著想,我雖不覺得他可愛,但這一片心腸總是可憐可敬的了。」「是誰個安排了這樣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搖頭?」⑺看得出來,她的「動搖」幾乎完全出自同情。然而,同情也是愛情。沈從文這個「頑固」的年輕作家,硬是憑著一股韌勁,經過近四年的努力,終於將張兆和追到了手。
有關沈、張的愛情,還有一個故事被傳為佳話:沈從文曾跟張兆和說:「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鄉下人喝杯甜酒吧。」等父親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後,張兆和即拍電報給沈從文:「鄉下人,喝杯甜酒吧。」電報員奇怪,問是什麼意思,兆和不好意思地說:「你甭管,照拍好了。」⑻
(三)
從《湘行書簡》可以看出,在婚後幾年的時間里,小夫妻感情如膠似漆,卿卿我我,幸福甜蜜,寫信以「三三」、「二哥」等親昵的稱呼,讓人稱羨不已。
張兆和擔心著:「長沙的風是不是也會這么不憐憫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塊冰?為了這風,我很發愁,就因為我自己這時坐在溫暖的屋子裡,有了風,還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麼支持的。」 沈從文安慰說:「三三,乖一點,放心,我一切好!我一個人在船上,看什麼總想到你。」⑼……
這期間,沈、張二人忘情地啜飲著愛情的甜酒。然而,曾幾何時,這杯甜酒竟變了味,變成了一杯苦澀的酒。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頭幾年中,他們的愛情經受了考驗。
北京失陷後,沈從文與幾位知識分子化裝南逃,張兆和帶著兩個孩子留在了北京。我們現在無從知曉,為什麼張兆和不隨沈從文離開北京?是因為當時的客觀條件不允許沈從文帶家屬一塊逃走嗎?還是因為張兆和壓根兒就不願意跟沈從文一起走?張兆和在信中一再申述自己留在北京的理由是:孩子需要照顧,離開北京不方便;沈從文書信、稿件太多,需要清理、保護;一家人都跟著沈從文,會拖累他的。在《飄零書簡》中看得出,二人已經在感情上出現了某些裂痕。
沈從文平素不善理財,又在收藏古董、文物上花了不少錢,因而沒什麼積蓄,一旦戰爭爆發,生活便緊張起來。張兆和帶著兩個孩子留在北京,生活很困難;沈從文在西南一樣拮拘,經常向朋友借錢。於是,類似柴米油鹽的生活瑣事就成了張兆和寫信的主題之一。她總在信中指責沈從文,說他過去生活太奢侈,不知節儉,「打腫了臉裝胖子」,「不是紳士而冒充紳士」,弄得現在的生活十分緊張⑽。
3 甜酒·苦酒——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婚戀故事
沈從文則不同。他對現實生活的困難似乎不怎麼關心,仍舊沉迷在感情之中——對張兆和的思念、懷疑、惶恐、焦慮,各種感情交織一起。他認為,張兆和有多次離開北京去與他相會的機會,但總是「遷延游移」,故意錯過。⑾他懷疑張兆和不愛他,不願意與他一起生活,故設法避開他。他甚至告訴張兆和:她「永遠是一個自由人」⑿;如果她在北京有別的相好,或者甚至離開自己,他都不會責怪她;他這樣做的理由是:既然愛她,就不應該讓她受委屈。
看來,雖然張兆和為沈從文的真情所感動,嫁給了他,但並不是特別愛他,或者說,感情中較少有愛的激情,主要是相處日久而產生的親情,而沈從文顯然不滿足於這種平淡的親情。在潛意識中,沈從文也許有某種自卑心理:從外表、氣質以及出身來看,張兆和無疑都要遠遠強於他這個「鄉下人」,而這種自卑心理又導致他在感情上的惶惑、疑慮。
在沈從文離開北京之前,兩人感情的不和諧音符想必已經出現。在名動一時的林徽因的「太太客廳」,沈從文也是常客之一。當與張兆和在感情上發生糾紛時,沈從文愛向林徽因傾訴他心中的苦惱。⒀
沈從文在感情上孩子式的天真表現,也許令張兆和感到失望,年輕的她不得不像大姐姐一樣來應對這個大男人、大作家的絮絮叨叨:「來信說那種廢話,什麼自由不自由的,我不愛聽,以後不許你講。……此後再寫那樣的話我不回你信了。」⒁。
憑目前佔有的資料,我無從了解,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懷疑是否有一定的根據。不管如何,兩人在感情上的投入不成比例卻是昭然若揭的事實。
人生就是如此。人們常說「強扭的瓜不甜」,愛既失衡,即使結婚了,也不會有長久的幸福生活。據分析,沈、張二人除了婚後短暫幾年的和諧生活外,恐怕在大部分時間里,感情生活都是不很理想的。
當然,並不是說張兆和做錯了什麼。討論愛與不愛,討論投入感情的多與寡,是毫無意義的話題。婚姻生活是復雜的,看來很襯的一雙,實際上也許過得很不如意,而當兩個感情投入比例嚴重失調的人綁在一起生活時,其質量就更值得懷疑了。
張兆和寫於1995年8月的《後記》更是二人感情不和諧的有力證據: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太晚了!為什麼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反而有那麼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悔之晚矣。」⒂
應該說,垂垂老矣的張兆和確是在懺悔,深切地懺悔。她對沈從文理解太少,尤其在建國初年,她的態度對沈從文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滿懷熱情擁抱新中國的張兆和總是和孩子們一起責備沈從文不積極向上,不向新中國靠攏,使精神失常的沈從文無法從家庭中得到應有的溫暖和慰藉。有好幾年的時間,沈從文和張兆和住處不在一起。沈從文每晚去張兆和處吃晚飯,並帶回第二天早、午的飯食。北京冬天奇冷無比,沈從文不得不一邊啃著豆渣、饅頭,一邊從事學術研究。張兆和並不是很理解沈從文對古董、文物的痴迷。總的來說,作為妻子,張兆和對沈從文的關心和理解是存在欠缺的。直到「四人幫」倒台後,沈從文才被調往中國社會科學院,分得一套較好的住房,並備配了汽車和司機,兩老才過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沈、張的家庭生活到底如何,受沈從文多年親炙的汪曾祺說過這樣一句話:「沈先生的家庭是我見到的最好的家庭,隨時都在親切和諧氣氛中。兩個兒子,小龍小虎,兄弟怡怡。」⒃照一般人的理解,作為沈從文的嫡傳弟子,汪曾祺的評價應該是最具權威性的,但我認為,正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師生關系,使得他的評價恰恰不可全信——為先賢諱,為師長諱,這是中國古已有之的傳統。更何況,在這句話中,兩個孩子才是中心,而對沈、張二人的感情,並未作出正面評價。
(四)
沈、張二人的日記、信件,很多都已遺失,《從文家書》只是殘留下來的一部分,讀起來感覺特別單薄。但從這冊單薄的家書,讀者基本能夠了解到沈從文的另一面——簡單而艱難的生活、執著而多慮的個性、豐富而專一的感情。同樣,讀者也可以通過閱讀從這冊家書進一步了解張兆和——這位活在偉大作家沈從文光環之下的優秀女性,其實有著極高的文藝天賦,其文字功夫並不在沈從文之下,還曾出版過一本叫《湖畔》的書。只是,由於生活的拖累,她不得不犧牲掉自己的天賦,從而更好的幫助沈從文成就偉大的事業。
《從文家書》很感動人,張兆和跟劉洪濤說:「書出來以後,我們這一代的朋友,看了以後,都感動得不得了。李健吾夫人尤淑芬說她拿到這本書看到深夜,被迷住了。她說,我想你一定是帶著眼淚寫的,我也是帶著眼淚看的。許多事情過去不清楚,糊里糊塗就過去了。」⒄
讀《從文家書》時,我再次領略了人生的苦和累。無論是名人,還是凡人,每個人都經受過或正在經受著愛恨情仇的苦痛。這種苦痛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往往就影響了人的一生。
愛,是一杯品嘗不盡的酒,裡面拌著酸——甜——苦——辣。
注釋:
⑴沈虎雛編選,張兆和審核:《從文家書》,第40頁,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
⑵祝勇著:《鳳凰——草鞋下的故鄉》,第60頁,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⑶同⑴第16頁
⑷同⑴第22至23頁
⑸同⑴第41至42頁
⑹同⑴第14頁
⑺同⑴第29至33頁
⑻孫冰編:《沈從文印象》第156至157頁,學林出版社1997年1月第一版
⑼同⑴第45至47頁
⑽同⑴第78至79頁
⑾同⑴第120頁
⑿同⑴第123頁
⒀張清平著:《林徽因》第190至191頁,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一版
⒁同⑴第94頁
⒂同⑴第319頁
⒃同⑻第51頁
⒄劉洪濤編:《沈從文批評文集·代序》,珠海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註:轉自網易
⑺ 有人在乎就是最大的幸福,愛情的滋味是不是讓人沉醉
愛情是甜蜜的,又是煎熬苦澀的。原本互不相識的兩個人陰差陽錯巧遇綁在了一起,或許是一種宿命。既然無意間邂逅了,是上天眷顧的一段佳緣,應倍加珍惜才不枉此生。 愛情是奮不顧身的,是不由自主的情感歸宿,索性像脫韁的馬,不顧世俗的條條框框而超越現實,是感情情不自禁的流露。心裡有個人,想入非非,時時想知道此時此刻他在做什麼?幾天沒有消息心神不安,擔心他牽掛他,默默祈禱但願一切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⑻ 一個男人對女人說,無論身在何處,被人牽掛是一種幸福,相逢是緣相識是福,倆人握手,早安好友圖片幹嘛
如果他不是群發,只是單獨發給你了,那就說明他喜歡你,這是在對你表達愛意,因為男生通常情況下是不會發這種含情脈脈的話語的。
⑼ 有人惦記的說說
1,生命中,有一個人可以去惦念,是福分;有一個人惦念自己,是幸福。一切的糾結都是怕失去那種被人惦記的幸福。
2,每個人心裡,也許都住著這么一個人,心裡惦記著,喜歡著,無論時間怎樣變化,都未曾改變,或許那隻是青春記憶里的一種感覺,一種習慣,這輩子註定不會改變。
3,感情中總有一個人,惦記你冷暖,牽掛你悲歡,無助的時候,給你有力的支撐,徘徊的時候,點亮你前行的燈,陪你風雨與共,讓你淚眼朦朧,你若不離不棄,他便至始至終。
4,牽掛,是人世間最真的情。牽掛一個人,是對他的深深惦記,是分分秒秒的思念,牽掛一個人,是時時刻刻的祝福,是日日夜夜的期盼。人生中,有一種牽掛,叫心裡有你。
5,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個人總是暖暖的惦記著你。於心靈是一種溫暖,於生命是一種感動。走過青春年少,走到白發蒼蒼。一生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過去了。
6,學會知足,學會淡泊,學會理解和寬容,就是幸福。生命中有個愛你的人理解你的人牽掛你的人就是幸福。二個人互相惦記那叫愛,一個人惦記那叫痛,紅塵中一句我愛你觸動了多少人的心靈,一句我困了又讓多少人失望,無債不來,無緣不聚,若無相欠,怎會相見。
7,你走過的每一條彎路,其實都是必經之路。你要記住的是,你永遠都無法借別人的翅膀,飛上自己的天空。總會有這么一個人,他一旦離去,會讓你惦記一生一世。
8,愛是付出,愛要懂得;愛是彼此欣賞,愛不是無止境索取,愛更不是貪婪!愛是一種心靈的感覺,相互懂得了,幸福比比皆是!生命中被人惦記或是惦記著別人,都是一件溫暖幸福的事情!每每想起一個人,嘴角上揚,這就夠了!餘生住進彼此的心裡。
9,有一種愛,叫你不在身邊,卻在心上。心中有你,我才安心。不管以後的日子,如何變化多端,只要有你,一路同行,日子才叫日子,幸福才叫幸福,心情才叫心情。一個人,入了心,一輩子,都惦記。
10,惦記一個人並被人惦記著,心裡便有了著落。
惦記一個人的句子說說圖片
11,想念,是真情所致,是心意繾綣。是喜歡一個人最深刻的體現。想念,是精神依戀,是愛在泛濫。是眷戀一個人最濃重的情感。想念,無關風月,無關時間。是惦記一個人心裡的語言。
12,世界上有一個人,不見面的時候會一直惦記著他,見面時卻又臉紅心跳,什麼話都說不出口。他總是輕易地把你心揪住,讓你無法忘懷,也能讓你胡思亂想睡不好覺,但你仍然甘之如飴,因為你愛他。他是你最甜蜜,最甜蜜的負荷。這個人,叫做戀人。
13,我這樣惦記一個人,如清晨剛蘇醒的陽光,如夜晚閉幕後的黑暗,睜眼便在,閉眼不走,時時刻刻圍在左右,離不開,抓不到,不動聲色,卻不容忽視。
⑽ 有人關心和有關心的人都是幸福的,,, ,, 這是女朋友發的說說,大家幫我想一條說說回復,謝謝
所以啊,我關心你,你關心我,我們就都幸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