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沂蒙頌歌詞
歌名-沂蒙頌
歌手-童麗
專輯-對著唱
2
蒙山高
沂水長
軍民心向共產黨
心向共產黨
紅心迎朝陽
迎朝陽
爐中火放紅光
我為親人熬雞湯
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長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
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
哎
哎
重返前方
爐中火放紅光
我為親人熬雞湯
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
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長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
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
哎
哎
重返前方
http://music..com/song/1237291
⑵ 為什麼何小曼的沂蒙頌會讓我落淚
其實我覺得之所以讓你流淚的話,那麼可能是跟你的以前發生的事情,所以導致的呃你會感覺非常的共情的這樣一個狀態。
⑶ 幫我查歌詞、有一句是「蒙山高,沂水長…」的歌曲
《沂蒙頌》: 的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心向共產黨,紅心迎朝陽,迎朝陽,爐中火,放紅光,我為親人熬雞湯,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誼長,願親人,早日養好傷,為人民,求解放, 重返前方,重返前方
⑷ 《沂蒙頌》的原唱是誰★我問的是原唱者,請給我 他/她 的資料!★
《沂蒙頌》是一部芭蕾舞劇影片,亦有與之同名歌曲,由夢鴿演唱。
夢鴿,原名劉清娣。女。漢族。中國女歌手。1966年出生於湖北沙市。四歲時受母親啟蒙學習唱歌,8歲即首次登台演出。1979年考入沙市歌舞團。1990年在北京與著名歌唱家李雙江結婚。1992年進入總政歌舞團。1995年實現了個人藝術生涯一次重要飛躍,成為中國音樂學院一名民族聲樂的碩士研究生,並於就學期間連續兩屆獲得「全國聽眾最喜愛的優秀歌手」第一名。1999年夢鴿在中國劇院成功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2006、2007年又連續兩年擔任扶貧中國行、新長城千村尋訪助學行動的愛心使者和宣傳大使。
⑸ 陳思的歌曲沂蒙頌是用什麼調演唱
二胡。
沂蒙頌原調是以沂蒙山小調為主改編過來的,主要是用二胡來進行演唱。音樂表現特點和內容,音樂節奏鏗鏘有力,歌詞洋溢著人民大眾鬥志昂揚的激憤之情表現了人民大眾對共產黨的熱愛與支持。
⑹ 求音樂:蒙山高沂水長歌詞
《蒙山高沂水長》
作曲人:劉廷禹
作詞人:集體
演唱:單秀榮
蒙山高,沂水長,
軍民心向共產黨,心向共產黨。
紅心迎朝陽,迎朝陽。
爐中火,放紅光,
我為親人熬雞湯,續一把蒙山柴,
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
情深誼長,願親人早日養好傷,
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
重返前方。
(6)沂蒙頌原唱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蒙山高沂水長》由劉廷禹演唱,於2002年被收錄在專輯《歌唱蒙山》專輯當中,該專輯一共收錄了2首歌曲,專輯已經上傳到酷狗、酷我等各大音樂平台。
寫作背景:
沂蒙山,革命老區,那裡的人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感人的故事數不勝數,而舞劇《沂蒙頌》所描寫的就是其中的一個。
⑺ 沂蒙頌歷史背景
蒙山高,沂水長,軍民心向共產黨;續一把蒙山柴,爐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誼長。」這首源於真實故事改編的《沂蒙頌》,唱出了在戰爭年代裡,每一個山東省沂蒙山區兒女的激情熱血。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特別是在黃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期間,420萬沂蒙人民不畏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有120萬沂蒙兒女擁軍支前,20萬人參軍參戰,10萬將士血灑疆場……
從1946年開始,山東解放區通過支援魯南、萊蕪、孟良崮、濟南等各大戰役,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支前組織,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了支援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這一經驗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從下面一組數字可以直觀地看到,山東人民對淮海戰役的巨大貢獻。戰役總共動用民工543萬人、擔架20餘萬副、大小車輛88餘萬輛、挑子30餘萬副……其中山東解放區就出動民工218餘萬人、擔架5萬余副、大小車33萬輛、挑子19萬副……在隨軍常備民工22萬人當中,山東僅沂蒙山地區就有17萬之眾。
位於臨沂市臨沭縣曹庄鎮的朱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村民為戰士們做軍鞋,籌軍糧,抬擔架,救傷員,全村先後有近百人參軍,共有8名村民為解放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朱村,也因此獲得了「支前模範村」的稱號。
近年來,臨沂挖掘提升沂蒙精神,堅持艱苦奮斗,搶抓機遇,不斷加大對朱村這類「紅色村莊」的幫扶力度。「朱村歷史悠久,山清水秀,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但村莊布局混亂、基礎道路設施薄弱、明清古建築和紅色歷史印記缺乏專項保護。為此,臨沭專門成立了朱村改造提升和柳韻田園綜合體建設兩個指揮部,聘請浙江大學編制《朱村村莊規劃》,實行居住區、農業園區、旅遊區『三區同建』,到2022年打造出一個集居住、產業、旅遊於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宜居村居。」臨沭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淑軍說。
臨沭先後投入100多萬元,先是將原來的八路軍老四團鋼八連紅色紀念館升級改造,與朱村民俗展館、烈士墓、紀念碑進行整合,打造一條紅色歷史文化街區;又對50間明清古民居進行保護性修繕,打造成「一街一巷一園七戶」古村落。同時,依託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示範園,規劃實施「沭河人家」精品農家樂等項目,以自助採摘、觀光休閑、特色飲食等為主題的鄉村旅遊也在逐步壯大。目前,朱村已成功創建為山東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年均接待遊客3萬餘人。
朱村村民張雪英原來在外打工,這兩年看著村裡的產業越來越紅火,她也從外地歸鄉,自己做起了小生意:「一到節假日,來咱這兒旅遊的人可多了。我就把柳編的草鞋、帽子、小籃子拿出來賣,來的遊客可喜歡了,每人都能帶幾件走。今年,我准備在紅色文化街區租一個攤位,把在外打工的老公也叫回家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