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字校對」的工作,指的是什麼
文字校對是指原稿經過文字翻印(重新抄寫、數字化錄處電腦)後,進行校正錯誤的工作。
校對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環節,將各種差錯消滅在書刊印刷之前,從而保證書刊的質量。校對工作在現代出版中處於對編輯工作進行補充或完善的地位。負責校對工作的人,亦稱為「校對員」。本質上,校對工作是編輯工作的必要延續,是一種文字性、學識性的創造性勞動。校對工作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一、校異同
段玉裁說:「照本改字,不訛不漏」。現代學者陳垣認為是「機械法」,「長處在不參己見」,「其短處在不負責任」。
現代指以原稿為唯一依據(或標准)來核對校樣,分辨二者的異同:同則通過,異則以原稿為准對校樣進行訂正。
工作時對照原稿仔細查看校樣,查出校樣與原稿在內容和格式批註方面的不相符合之處,予以訂正,是校對工作的基本要求。
工作內容主要是根據原稿,核對並清除校樣上的差錯,包括檢查多、漏、錯文字及標點、符號錯誤;核對標題、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數字、公式等。
二、校是非
段玉裁說:「定本子之是非」。
現代指校對者憑借自身儲備的知識或其他權威資料來判斷原稿中的是非,確認其是「是」就通過,確認其「非」就提出疑問,請編輯部門解決。又稱作「活校」,是一種層次更高、難度更大的校對功能,目的在於彌補作者的疏漏和編輯加工的不足,提高書刊質量。
工作時發現原稿上存在的錯訛或格式批註疏漏,提請編輯解決,是校對工作的較高要求。
工作內容包括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學性上遺留的不準確的提法和詞句、清除語法修辭上遺留的差錯和毛病、清除錯別字、解決和消除任何疑點等。
此外,還需要對版式進行校對:
1.檢查版面、格式,圖表位置及表題、圖題,字體、字型大小、字距和行距。
2.檢查標題位置、層次及轉行,注釋、參考文獻及序號,核對中英文目錄及頁碼與文章的一致。
3.檢查目錄及對應的頁碼、刊眉、頁碼順序、版權,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號、年月期號。
❷ 怎樣正確認識報紙的校對工作
也許有很多人不了解校對這份工作,有時候和朋友提起我的工作時,他們會認為:「校對嘛,不就是對著原稿,找找錯別字,很容易的啊!」的確,校對工作是一個很平凡的崗位,但是,現代社會分工的細致就是要精益求精。隨著報業的發展、報紙版面的不斷增加、新聞專業性的增強,如今的校對工作已經不是原先那傳統陳舊的工作模式了,在要求上也不只是看看錯別字就行了。在報社工作過的人都知道,校對是報紙的最後一道關口,如果差錯沒有被我們發現,那麼報紙印出來以後產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報紙的校對工作。
那麼什麼是校對呢?校,即訂正,它的職能也就是根據文字原稿或訂本核對校樣,訂正差錯,保證出版物的質量。報紙的校對工作是報紙出版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編輯工作的延伸和補充,是保證報紙質量的重要一環。校對,看起來是一件平常事,但在編輯出版中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張報紙的好壞,校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校對工作,或者校對工作做得不好,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報紙。
怎樣才能做好報紙的校對工作呢?隨著社會的進步,各行各業對自己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校對人員若要想跟上時代的腳步,適應報紙宣傳的需要,就要有廣博的知識。校對還是一門專業,它不是認識幾個字就能幹得了、幹得好的。對於一名報紙的校對來說,知識的蘊藏也不一定要有多深,但要寬、要廣、要雜,因為校對工作所涉及范圍是廣泛的、復雜的。
校對有「死校」和「活校」之分。所謂「死校」就是機械死板地改正幾個明顯的錯別字及標點符號等,這是應付差事的消極的校對。「活校」內容就多了,它包括版面、圖片、文章的布局、遣詞造句、標點符號等。校對人員不但要糾正列印的錯誤,還要敏感地辨別和正確判斷出原稿的錯誤,改正原稿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記得香港著名作家梁羽生曾經說過:「高明的校對不止於校出錯字,還能校出作者錯誤、謬論的地方。」這說明校對的水平往往要比作者更高才能勝任。如果認為校對工作單單是為了改幾個明顯的錯別字及標點符號,那就理解得太簡單了。
校對還有「校異同」和「校是非」之說,「校異同」是校對人員的基本職責,「校是非」是對校對人員的進一步要求,「校異同」容易,只要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細心嚴謹的工作作風,就可以做到全部或絕大部分消滅校樣上的差錯;而「校是非」卻不一樣,因為它需要校對人員博學多識和較高的語文水平及政治鑒別能力。「校是非」雖難,但作為一名責任心強的校對人員,應當向這方面努力,「校是非」也是幫助編輯把好文字關、政治關的重要一環。所以,「校是非」不只是校文字的是非,還要校政治的是非,如導向是否正確,觀點是否符合黨的政策方針等。
報紙校對工作的責任就是消滅差錯,提高報紙質量,只有掌握了解了差錯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才能更好地消滅它,杜絕它,防範它。針對目前存在的各環節中容易出錯的問題,校對人員首先要轉變觀念,給自己正確定位。我們現在的校對已不僅僅是原先的那種對著原稿讀一遍、照搬照抄的簡單核對,而且還要做到脫離原稿,對編輯工作中的
「漏網之魚」負把關責任,工作重心由「校異同」向「校是非」轉化。校對人員在提高思想認識的基礎上,必須在工作中做到眼到、心到、筆到。校一篇文章,不是簡單、機械地照本宣讀,而是把自己融入文章的內容中去,眼睛跟著文章轉,思路隨著內容轉,像閱讀自己寫的文章那樣全身心地投入。不要小看了這「三到」,有時就是因為這「三到」未到位,一個經驗豐富的校對工作者也會犯最低級的錯誤。在我們的日常校對工作中,還經常會碰到很多疑問,對於疑問,校對人員千萬不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有的人認為,為了查個地名或人名,忙上半天,不值得;還有人認為,這么點小事也去問人家,面子上不好看,因而,放棄了機會,結果卻留下了「偷得半時閑,換來終生悔」的遺憾。校對本來乾的就是細心活,「一字存真偽」我們校對人員應有對每一個字負責的精神,一字一句,一筆一畫,都要看得清,認得准。如果粗枝大葉,一目十行,這樣校出來的稿子就很難不出錯。
作為一名校對人員,光思想上重視了還不行,學習上也不能放鬆。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只有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搞懂了、弄通了,才能增強自己的政治鑒別能力和輿論導向的把握能力,才能透過錯綜復雜的表面現象看清事物的本質,在工作中避免政治性差錯。一名優秀的校對人員還應該是一個雜家。因為,一張報紙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經濟、法律、科技等方方面面,特別是隨著新聞改革力度的加大,經常會有擴版、增刊等情況,報道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無所不有,這就要求我們校對人員知識面要廣,專業知識要過硬,《現代漢語詞典》、《咬文嚼字》等工具書要經常看,這些東西既增長知識,提升文化品位,又能拓寬視野,提高個人修養,對做好校對工作大有益處,工作起來也就有了主心骨,有了發言權。
校對工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枯燥單調」,因為大部分校對工作需要在夜間進行。校對人員晨昏顛倒,生活規律失調,但還要默默無聞地為他人做嫁衣。每當人們都下班回家,吃完晚飯和家人其樂融融地看電視的時候,我們的校對工作也開始緊張有序地進行了,由於第二天見報的大部分版面都要在晚上校,所以有人形容我們校對是「都市夜歸人」。凌晨,人們都已進入了夢鄉。我們報社卻依然燈火通明,因為這正是我們最忙的時候,這時,校對人員還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很短的時間里准確無誤地校對稿子,有時稿子會不斷地更換,我們也要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的校。尤其是要聞、國內、國際新聞版涉及的都是大事、要事,所以強烈的政治意識、正確的輿論導向又是我們在校稿子時要時刻銘記的。每天面對同樣的工作,對著一篇稿子一遍又一遍地反復核對。而出現見報差錯,首先被責問的就是校對人員。因此,領導要特別關心校對人員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採取具體措施去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工作氛圍,充分調動校對人員的積極性,使校對人員不單單是「對原稿負責」,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校對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為校對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
❸ 公文校對應注意哪些方面
現在黨政兩辦公文校對已經分工非常細,一般到校對這個環節主要工作就是校對公文中,字句、標點、大小標順序及字體有無錯誤!
❹ 校對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
校對基本方法有4種: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這四種方法是古籍校讎的基本方法,完全適用於現代圖書校對工作,因而也是現代校對的基本方法。
3.1 對校法。對校法的特點是:「照本改字,不訛不漏。」 對校的客體有兩個——原稿和校樣 , 採用比照原稿核對校樣的方法,通過查找異同而發現差錯。現代校對的折校、點校、讀校、核紅等技術,都屬於對校法。發現了校樣上與原稿相異之處,原則上依據原稿改正校樣。
3.2 本校法。本校法的特點是:「定本子之是非。」現代校對的「本子」即原稿。 本校的客體只有一個——改正錄排錯漏後的校樣,採用通讀檢查的方法,通過文中內在矛盾發現問題,然後進行是非判斷而發現原稿的差錯。發現了原稿的差錯,用鉛筆在校樣上標注,提出改正差錯的建議,同時填寫《校對質疑表》,向編輯質疑。校是非不同於文字加工,只管改錯、補漏、刪重,而不做文字潤色。
3.3 他校法。他校法的特點是:「以他書校本書。」「他書」指其他的書。「改必有據」是校對改錯的重要原則。在通讀檢查中發現了問題,又難以判斷是非時,就得去查檢相關的權威工具書或權威著作,找到判斷是非、改正錯誤的可靠依據。
3.4 理校法。理校法的特點是:推理判斷。在發現疑問又找不到可靠根據時,即應進行推理判斷,包括分析字詞含義、進行邏輯推理等。
上述四種基本校對方法,在實踐中應當綜合運用,以求得到相輔相成 之效果,最大限度地消滅差錯
現在還有用校對軟體(例如「黑馬」)進行校對的。
❺ 簡述公文校對工作要求
校對即以公文定稿和格式設計要求為基準,對繕印的校樣或印本進行全面核對檢查,發現並糾正錯漏的環節。校對工作要點:(1)糾正公文印製中的錯漏;統一字型大小、格式和版式;進一步發現和校正原定稿中的疏漏。(2)忠於定稿,不擅自修改。(3)對於定稿中明顯屬於筆誤或文字技術方面的問題,校對人員可以糾正;對於無把握的需請示領導或與擬稿部門聯系後妥善解決;對於內容方面的問題校對人員切不可擅自改動,應交給辦公部門或擬稿部門處理。(4)一般公文需要兩三個校次,重要公文的校次要適當增加。(5)改樣應該按照國家標准(GB/T14706-93《校對符號及其用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