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贖罪裡面一個人物圖片
在她的貼吧里有很多特寫照片的
去那裡看看吧(參考資料裡面的那個網址)
這個帖子里也有
http://tieba..com/f?kz=251863454
2. 如何評價電影《贖罪》
推薦理由:整部電影哀艷的質感,以及片中那個近五分鍾的長鏡頭。
片 名:《救贖》
導 演:喬•懷特
主 演:凱拉•奈特麗,詹姆斯•麥卡沃伊
出品時間:2007年
獎 項:第六十五屆金球獎最佳影片,第八十屆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讀 家:石頭花園的歌女
愁雲慘淡的敦刻爾克。
有營火,有口琴,軍官近距離射殺戰馬,旋轉木馬上坐著酩酊大醉的士兵。
士兵們群毆、縱酒、策馬馳騁並發出印弟安人那樣放肆的呼嘯聲,或者什麼也不幹,只是坐在車邊茫然地搓著手,等待。
窮途末路中的等待。
《救贖》中這個致命的長鏡頭,它拍出了末世之感,以及末世的潰爛、崩塌和絕望。
而你知道,絕望的氣質與狂歡,從來都有點相像。
其實是一部地道的文藝片。
文藝得簡直要令我想起亦舒的小說來,比方說《連環》,也是庄園中性情迥異的一雙姐妹,間中還有一個下人的兒子。不過,當然,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救贖》講,妹妹布萊尼年方十三,已寫出第一個劇本,日常以文學家自居,連步態都透著股文藝女青年的自命不凡。
姐姐塞西莉亞與管家之子羅比互萌愛意,終於在藏書室中暗通款曲,不料被布萊尼撞破。
而就在當晚,寄居此地的表姐羅拉被強奸,於是布萊尼毫不猶豫地指認了羅比,令他蒙冤入獄。
之後不久,二戰就爆發了。
大概所有的戰爭都具備類似的效果,即,導致更多倉促的婚姻,倉促的死亡,還有倉促的成長。
同樣地,戰爭使布萊尼變成了一個成年人。
她失去了鋒芒,失去了十三歲那個炎夏,面孔上那種決然、傲慢、咄咄逼人、但同時又在渴望著什麼的表情。
簡言之,她不再銳利,她變鈍了。
大概是出於對那次偽證的悔悟,布萊尼放棄了進入劍橋的機會,轉而做了軍隊的護士——想做點真正有用的事。
但是,要等到一個少女明白在她的幻想世界之外其實另有天地,實在太遲了,至少,對於塞西莉亞和羅比的愛情來說,太遲了。
要知道麥克白夫人即使不斷洗手也洗不清她的罪,因為她所做過的事,已經成了。
令我動容的是那一幕——
清晨,法國西部曙色初動的灰藍色原野,羅比將信件貼身揣好,低下頭按一按自己腹部的傷口,它沒有出血,也沒有癒合。
他皺著眉頭,嘆氣,吸一口煙,望瞭望遠方。
配合那不知所起的薄弱的口琴聲,鳥鳴,還有野地里浮動的淡藍晨霧,真像一首詩。
正是在這里,我知道了,羅比永遠也回不去塞西莉亞的身邊。
一切都始於那個炎夏,躁動不安的午後。
他們曾經那麼年輕,負擔著夏日熾烈之光,還有自己內心復雜得不知怎麼樣表達才好的感情。
我想我算是明白了為什麼最頂尖的偵探小說家都產於英國,像柯南道爾,像阿加莎•克里斯蒂,因為,英國人這樣精緻、隱忍而又暗流涌動的人性,其本身實在就太像是一個案件了。
《救贖》在第八十屆奧斯卡上鮮有斬獲,只到手一個最佳配樂獎。
然而大可不必牆倒眾人推,即使它不敵《老無所依》的沉鬱,或是《血色將至》的酷烈,至少我們得承認它的詩意。
可以說,正是這種詩意造成了障礙——片中不斷的閃回,迭章復沓的敘事方式,主觀視角與全能視角的陡然切換與穿插,實在很容易激怒觀眾。
但是老實說,這個交織了誤會、嫉妒、回憶、痛悔、虛構和書寫的故事,除此之外,還能如何陳述呢?
十三歲的布萊尼坐在警察面前,斬釘截鐵地說,「是的,我看見他,我親眼看見是他」,帶著緊張,帶著殘忍的快意。
人之所見,皆是人所以為見。
從來就沒有什麼真相,只有曾被接受或不曾被接受的錯覺。
所以,即使布萊尼為此賠上她終生的書寫和終生的快樂,也無法改變現實里,曾發生過的一切
——
法國,敦刻爾克,羅比茫然地游盪到一幅大銀幕前,望著電影里男女主角的擁吻,他悲哀地掩住了自己的臉。
英國,巴勒姆,塞西莉亞正以吻封函,將情書投進紅色的郵筒。
他死於敗血症,她死於空襲。
而在這對情人急促並且戛然而止的生命里,從來也沒有幸福的結局,只有哀艷的戰火,是真的。
3. 《贖罪》主要講什麼
講述了講述20世紀30年代一個英國庄園里發生的一場改變3名年輕人命運的故事。
《贖罪》採取雙線並進,循環往復的結構,一條故事線是布里奧妮痛苦的一生,另一條故事線即是羅比和塞西莉亞艱難的愛情之路。
兩條故事線互相交錯,影片的敘事時空也在不是的倒退和跳躍,給觀眾在視覺上帶來了很強的沖擊力。這樣獨具匠心的敘事手法,不僅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也強調了三位主人公分崩離析的一生。
(3)贖罪圖片帶文字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一、塞西莉亞·泰麗思
驕傲的庄園主小姐,在劍橋的三年,甚至不願與羅比多說話。不願與他同桌吃飯,認為兄長邀請羅比吃飯是件荒唐的事情。她從心中,對於羅比是鄙夷的。她同她的家族一樣,認為羅比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骨子裡卻還是個下等人。但愛情就是在這樣的錯亂的場景下發生了,原本的暖昧升華成了愛情。
二、羅比·特納
管家的兒子。他是卑微的。羅比愛得很無力、很卑微,信寫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措詞都不足以表情達意。。他是個受盡了委屈的孩子。他的出身註定了他的命運,即便同樣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他身上永遠流著下等人的血。所以會沒有人相信他,大家同心協力將他送入監獄。沒有人站了來為他說話,沒有人肯相信他是無辜的。
三、布里奧妮·泰麗思
塞西莉亞的妹妹,單薄、瘦弱而充滿了幻想,懷揣著自己小心事的、懵懂的女孩。她不能理解姐姐與羅比的感情。她從主觀上認為羅比是個色狼。面對著嫉妒與任性,她的想法赤裸而真實,讓人無力責怪。
四、 勞拉·昆西
布里奧妮的表姐。在布里奧妮偶然看到了羅比和塞西莉亞·泰麗思親密的同一天夜裡,性格招風的她被人強暴。而後貪慕虛榮的她竟嫁給了那個強暴自己的有錢人保羅·馬歇爾。
4. 幫我贖下面加一字
符號字體修改完畢:
救贖͟͟
贖͟
很高興能為你解答。
5. 電影《贖罪》是誰演的
導演:
喬.懷特 Joe Wright
主演:
凱拉-奈特利 Keira Knightley
詹姆斯-麥卡沃伊 James Mcavoy
蘿瑪拉-嘉瑞 Romola Garai
發行公司:焦點電影公司
上映時間:07年9月7日
影片介紹
(文/長十郎)這是關於一個少女的妄想力到底能造成多大危害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30年代英國一富裕家庭里。13歲的少女布里歐尼(羅莫拉·加萊)在一個盛夏獨自眺望窗外,剛從劍橋大學畢業回來的姐姐塞西莉亞(凱拉·奈特莉)正穿著幾近透明的衣服在庭院的水池裡玩跳水游戲。當姐姐濕身走出水池的時候,布里歐尼見到一個男人正站在水池邊上看著塞西莉亞,而塞西莉亞也含情脈脈地與他對看,這個人,就是家中僕人的兒子羅比·特納(詹姆斯·邁克沃伊),同樣剛才劍橋大學畢業回來的年輕小夥子。
這一場景讓布里歐尼產生無限遐想,她本身想像力豐富,又是個小小作家,這場景給她的信息就是羅比與塞西莉亞有不軌的行為。布里歐尼不停地在腦中放大這一點,直到有一天,她表姐羅拉被人強奸,布里歐尼一口咬定罪犯就是羅比·特納,不論塞西利亞如何提出反對意見,不論羅比如何澄清,布里歐尼憑借在她腦中放大的想像畫面堅定地指責羅比有罪,於是羅比被送進了監獄。沒過多久,二戰爆發,羅比加入戰爭,在敦克爾克大撤退之時,被俘的羅比與已成為紅十字會護士的布里歐尼相會,而以往一切事情的真相也漸漸浮出水面,布里歐尼也為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情給塞西利亞、羅比還有整個家庭帶來的苦難備受煎熬…
6. 外國電影贖罪 的簡介
《贖罪》是由環球影業製作發行的123分鍾愛情影片。該片由喬·懷特執導,詹姆斯·麥卡沃伊、凱拉·奈特莉等主演,於2007年9月7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伊恩·麥克尤恩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講述20世紀30年代一個英國庄園里發生的一場改變3名年輕人命運的故事。
劇情介紹:1935年夏天,來自一個寬裕的英國小康家庭的13歲的少女布里奧妮(斯奧里茲•羅南 飾)剛剛開始嘗試寫作,想像力豐富。一天,她暗中發現僕人的兒子——羅比•特納(詹姆斯•邁克沃伊 飾)和她姐姐塞西利亞(凱特•奈特莉 飾)之間有曖昧關系,而且發現他給她寫了一封充滿情色意味的情書。
布里奧妮豐富的想像力虛構著各種可怕的事情,浮想聯翩。當她的表姐羅拉被強奸後,布里奧妮相當肯定她看到是羅比做的,這次指證使羅比蒙冤入獄,留下傷心欲絕的塞西利亞。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出獄後的羅比和塞西利亞都投入了保衛祖國的戰斗,布利奧妮放棄到劍橋升學成為一名軍隊醫務人員。沒有人能理解她的做法,只有她知道她懷揣著巨大的秘密和自責。她鼓起勇氣,想把這秘密解開,能真正贖罪和得到寬恕。然而,世事幻變,出乎布利奧妮的預算。
(6)贖罪圖片帶文字擴展閱讀
《贖罪》角色介紹:
1,塞西莉亞·泰麗思
驕傲的庄園主小姐,在劍橋的三年,甚至不願與羅比多說話。不願與他同桌吃飯,認為兄長邀請羅比吃飯是件荒唐的事情。她從心中,對於羅比是鄙夷的。她同她的家族一樣,認為羅比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骨子裡卻還是個下等人。
2,羅比·特納
管家的兒子。他是卑微的。羅比愛得很無力、很卑微,信寫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措詞都不足以表情達意。。他是個受盡了委屈的孩子。他的出身註定了他的命運,即便同樣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他身上永遠流著下等人的血。
3,布里奧妮·泰麗思
塞西莉亞的妹妹,單薄、瘦弱而充滿了幻想,懷揣著自己小心事的、懵懂的女孩。她不能理解姐姐與羅比的感情。她從主觀上認為羅比是個色狼。面對著嫉妒與任性,她的想法赤裸而真實,讓人無力責怪。
7. 贖罪的主要人物
布里奧妮·塔利斯
在少女時期,布里奧妮是很有寫作天賦的姑娘,她想像力豐富且文筆流暢簡潔,小說的開篇作者就講到布里奧妮在兩天內一氣呵成了一個劇本。在寂靜的英國鄉間田園生活中,她與父母感情疏離,與姐姐缺乏溝通,與她作伴的只有文字和夏日庄園里斑駁的光影,因此她只能默默暢想書寫自己腦海中的樂園。但現實情況是十九世紀三十年的英國,等級觀念依然深深的存在著人們的腦海中,布里奧妮就是這樣一個深受該觀念影響的姑娘。但她的內心是矛盾的,她一方面通過書寫讓自己暢游在自由的世界,另一方面她也認同著這樣的價值觀:一切事物都必須井然有序。另一方面,少女時期的布里奧妮內心充滿了壓抑與克制,在她的劇本中她否定非常規且帶有階級色彩,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又對管家的兒子羅比暗生情愫。所以當她看見姐姐在羅比面前躍入水池又近乎赤裸的站在他面前,偷看羅比寫給姐姐炙熱而又露骨的情書,撞見他們二人在圖書室的激情。內心的深處激發起一種無意識的情感:是嫉妒是深深的撼動。她的自我意識不斷膨脹,潛意識中產生了報復的想法,雖然她已經明白了「她所知道的一切,未必都是真實的,尤其是眼睛看到的一切未必都是真實的。」所以,布里奧妮選擇充當姐姐的保護者,「非要揭開他虛偽的面紗」,「哪怕塞西莉亞沒有任何感激的表示」。當表姐羅拉被強暴,她立刻指認了羅比為犯人。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布里奧妮逐漸意識到了自己當初因為沖動和幼稚所帶來的最終影響是什麼。進入青年時期的她一直為此感到內疚和惶恐。從此展開了她的漫長贖罪之旅。在戰地醫院期間,布里奧妮的贖罪生活真正拉開帷幕。這時,布里奧妮正在有了覺醒和對當年所發生事情有了正確的認識。成年的她沉默寡言,常常深夜獨自一人坐在打字機前,用文字來完成她的贖罪。這期間她還無數次跟塞西莉亞寫信祈求原諒,但都沒有得到任何答復。良心的譴責鞭撻著她,無奈之下,她只能通過在醫院勤勞的工作麻痹自己的神經。她以為只要努力工作,照顧病患傷員來救死扶傷就可以減輕負罪感,然而這些並不能太多的減輕布里奧妮的痛苦。她想贖罪但卻無能為力,這是布里奧妮的第一次贖罪也是自我救贖。
老年的布里奧妮已經77歲高齡並且成功蛻變成為一名成功的小說家。她花盡一生精力寫出《贖罪》,其目的是為了通過寫作的方式幫自己贖罪,因為在書中她通過書寫塞西莉亞和羅比的團聚生活來讓自己減輕痛苦。
羅比·特納
羅比,塞西莉婭家管家的兒子,在塞西莉婭父親的資助下念完了大學,准備接著念醫學,自尊心極強。他是塞西莉婭兒時的玩伴、劍橋的同學。他們互生情愫後雙方關系反而變得尷尬,誤會頻生。一次在噴泉邊因為一個花瓶發生了爭執,羅比自責之餘寫信向塞西莉婭解釋並道歉。然而沖動之下竟然把對塞西莉婭的性渴望毫無遮掩地訴諸筆端。意識到自己的魯莽後,羅比又另寫了一封言辭得體的信。然而匆忙間卻拿錯了信,更糟糕的是,他的信使被布里奧妮偷看了信的內容。似懂非懂的她聯想到噴泉邊的一幕,很快就把羅比定性為色情狂,並油然生起保護姐姐的責任感。然而羅比的信卻解開了塞西莉婭的心結。當人們在等待晚宴時,兩人在書房裡實現了對彼此的擁有,卻意外地被一個不速之客——布里奧妮的到來打斷。悶熱的天氣、不合時宜的烤肉、話不投機、表姐羅拉傷疤曝光……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毀滅這次聚會。最後一雙胞胎兄弟出走了,羅比在黑夜中單槍匹馬去搜尋,並於第二天清晨肩背手攜雙胞胎。但是當羅比歸來時,迎接他的不是贊揚和感謝,而是警察銀色的手銬。
三年後,二戰爆發,服刑的羅比被充軍入伍。在戰爭中,他目睹了戰爭的慘烈和殘酷。戰爭讓他看到太多人類的黑暗與文明的墮落,使他對生活充滿失落和虛無感。幸好有塞西莉婭「我等你回來」的那封信給他繼續活下去的動力。然而,就在回國前夕,他卻死於敗血症。
塞西莉婭·塔利斯
塞西莉婭,布里奧妮的姐姐。塞西莉婭與羅比對彼此暗生情愫,但是礙於階級偏見和自身的壓抑,陷入一場愛與尊嚴交融的糾結之中。於是出現了噴水池邊塞西莉婭在羅比跟前脫下上衣潛入池中拿花瓶碎片這一幕。但是她與羅比的愛情不被年少無知的布里奧妮所理解。布里奧妮所將羅比定性為色情狂,並油然生起保護姐姐塞西莉婭的責任感,因此在一次強奸案中,布里奧妮根據自己在星光下隱約看到的背影,憑著自己超凡的想像力,自以為是地確認羅比是當晚羅拉被奸案中的罪犯。二戰期間,塞西麗婭和家人斷絕了關系,她和羅比鴻雁傳書,祈禱羅比能平安回國,兩人從此團聚。但是,她最終盼來的是羅比的死訊,她自己也在倫敦爆炸中死去。
8. 世界萬物皆苦你明目張膽的偏愛就是救贖抖音里很火的圖片,最好上面有字的,求
評論區的人通通不許動,聽好了,我是路人甲,全網最大的通緝犯,現在,我要對你們實施搶劫,識相的,乖乖把贊交出來,有多少要多少,動作快點...
9. 《贖罪》的中英文對照字幕哪裡下
射手網
http://shooter.cn/
搜索——贖罪
將從射手網下載下來的壓縮包解壓過,復制一下影片的名字,確保字幕文件的名字和影片的名字一模一樣,如果你用的是暴風影音,暴風會自動載入字幕的
就可以安心看了!
PS.贖罪是部很棒的電影,如果你喜歡這種類型的,再推薦你一部詹姆斯邁卡沃伊和安妮海瑟薇的《成為簡奧斯汀》,都是愛情悲劇
10. 有什麼方法可以贖罪
真懺悔就可以了
我們學佛法為什麼不得成就呢?「由昔業障」——由於被過去生(包括前一天、前一小時、前一秒鍾)所造的業因障礙住了。業障的問題,講起來很多,可另作專題討論,在這里不詳細講。
那麼,被自己的業力所障礙,不能證得道果,怎麼辦呢?「當勤懺悔」。懺悔這兩個字,我們很熟,尤其是我們學佛的人,動不動就懺悔。到佛菩薩前面磕幾個頭,拜一拜,哭一場,唉呀!我在懺悔。事情過掉以後,又是我行我素。這樣是不是懺悔呢?這不是懺悔,這是作假、自欺。所謂仟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錯誤,永遠不再犯, 以後的行為只起善不起惡。
佛在《圓覺經》里告訴我們懺悔的辦法,「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常常生起希望斷除業障之心,先斷除憎心與愛心。憎是討厭,愛是喜歡,那是正反兩面。憎是由嗔心而來,是一種仇恨的心理,討厭這個人,討厭那個人,埋怨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們仔細觀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個人做錯了事,剛開始,臉紅一下,過幾秒鍾,紅就退了。想了一想,我還是沒有錯,錯的是他,或是別的什麼原因才促使我這樣。甚至歸咎於社會問題,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是社會的錯。不要忘了社會也是人組成的,歸咎社會問題,這是推託之辭,不負責任的行為。把錯誤推給人家,把責任推開,或是排斥一切,這種心理是憎。
憎的反面是愛,愛不只是男女之間的愛欲,還包括了廣義的貪愛。愛就是執著、佔有。假如把自私的貪愛反轉過來,變成犧牲自我,愛護別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屬於嗔,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種,發生在感情方面比較多,比較明顯。因為求之不得,貪之不足,所以產生嗔恨,見不得別人比你好,也因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結解不開,佛學稱為結使,共有九十八個。修行就是去除這些結使,把這些結使一個一個解開來。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個內心充滿仇恨的人,經過修行,變成非常慈悲,或是一個愚苯的人,經過修行,變得聰明開通。但是,很多人學佛結果,變得越來越笨,脾氣越來越大;信了教以後,越學越脫離現實生活,變得精神兮兮,古里古怪,幾乎每個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說,宗教徒彼此之間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心理,你的學問比他好,他會嫉妒;你的事業比他好,他會嫉妒;你長得比他美,他會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擾會吵架,有些人對於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對於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睬。其實,這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為什麼要有所差別?能平等對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從這個地方檢查自己,不是說我去學了一個法,又會打坐,又會念咒,又會結手印,這就可以修成佛了。
還有謅曲。諂曲就是圓滑,轉個彎。講話拐彎抹角,內心打主意、想計謀,都是詁曲。諂是諂媚,在外表上討你喜歡,曲就是彎曲,掩飾作假。所以佛說:「直心是道場。」你說:「我要罵他就當面罵他。」這就是直心嗎?不是,這是嗔心。
佛告訴我們,仟悔要去除切斷憎、愛、嫉妒、諂曲這些心理,把內心洗刷干凈,這才是懺悔。並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場,就是懺悔了。哭是情緒的發泄,哭過以後,心很平靜,那是哭累了,別的事情想不起來了。你不要以為在佛(或上帝)前一跪,一哭,懺悔之後,覺得好安祥啊!得到上帝的靈感啊!得到菩薩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薩的感應。不信再過幾個鍾頭,吃飽了,體力足了,他的脾氣又來啦!注意!什麼是真懺悔要搞清楚。
懺悔之後,內心洗刷干凈之後,再來修止、修觀、修禪那,《圓覺經》里說:「求勝上心,三種凈觀。」但是,我們一般人相反,不求懺悔,就想修止、修觀、修禪那,結果越修心越亂,止也止不了,靜也靜不下。先求懺悔,內心純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國人講「為善最樂」,心理產生喜悅,生理發起輕安,再來求定,那就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