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扶貧,如果一個家庭是貧困戶。那一年能領取多少錢,能領取多少年
現在國家扶貧已經不再發放現金,而是家裡沒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老弱病殘)成為低保戶,每月領取低保金大概每年或每月幾百元,這主要看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但基本上也就是吃個溫飽,沒有什麼閑錢。
而家裡有勞動力的屬於精準扶貧戶,要自己找致富項目,然後申請政府補貼的無息貸款,並且接受年度考核,一旦達到脫貧條件就會停止扶貧措施。
因為精準扶貧實施動態管理,當地政府制定精準扶貧脫貧方略,每年年初,省市區、市、縣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分別制定轄區貧困戶(貧困人口)年度脫貧摘帽計劃,由縣級提出重點幫扶名單,在信息系統中標識,實行重點幫扶管理,促進貧困戶有序退出。
精準扶貧以每年年初提出的脫貧計劃為依據,以當年的「八有一超」(有穩定收入來源且吃穿不愁、有住房保障、有基本醫療保障、有義務教育保障、有安全飲水、有路通村屯、有電用、有電視看、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准)為主要衡量標准,嚴格按照入戶核驗、村級評議、鄉鎮審核公示、縣級審定公告、設市區和省政府備案五步程序進行脫貧摘帽。對已脫貧的貧困戶,在信息系統中標識,實行脫貧管理。
2. 國家對貧困戶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2015年脫貧戶,還交不交醫保費,
3. 什麼是建黨立卡貧困戶,標準是什麼
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是已經完成審批流程,建立了貧困檔案,並獲得貧困卡的貧困家庭。建檔立卡就是建立貧困戶的相關檔案,把貧困戶的困難程度記錄在案,並分發相應的貧困卡。
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識別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在確保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可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統一管理。
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至少有3類補貼可領,即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教育補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易地搬遷扶貧補貼。
扶貧建檔立卡採取規模控制,各省將貧困人口識別規模逐級分解到行政村。貧困戶識別要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的方式,整戶識別。
建檔立卡主要目的是,識別出農村貧困對象,搞清農村貧困戶的分布情況、貧困狀況、貧困類型、致貧原因,建立健全農村貧困村和貧困戶檔案。為建立完善新指標體系下對貧困戶、貧困村的動態監管和分類幫扶機制奠定基礎。同時,也為部門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搭建共享的扶貧工作信息平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
專項扶貧措施要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實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穩定脫貧目標。
4. 扶貧手抄報的內容資料
寫作思路:意高則文勝立意,就是確立的中心和意圖,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正文:
近兩年來,「建檔立卡戶」已成了鄉民們議論的一個熱點,因為一旦評上「建檔立卡戶」的人家,看病不出錢,建房補助高,老人吃低保,孩子上學補助高,縣鄉黨委政府還送給雞豬羊等,並幫著發展各種產業。其實,「建檔立卡戶」都是村裡最窮的人家,真正體現了扶貧的人性化和人文化,既扶弱,又扶志。
每一次我回到老家,村委會的牆壁上都寫著「精準扶貧消除貧困」等等一些醒目的標語。都說「精準扶貧不落一人」。
聽爸爸說,我家旁邊的李叔叔,他家在國家扶貧政策未到之前,因看病欠了別人錢,一向過著窮苦的生活,欠的債已經拖了五六年了,仍未還清,成為了村裡的特困戶。
可黨的扶貧政策來了以後,他家評上了「建檔立卡戶」,用政府補助的資金還清了債,卻又揭不開鍋了,住村扶貧工作組的幹部得知後,給他家送去了救濟物資,並幫助他家發展產業,養羊和種植茶葉。
李叔叔一家也很勤勞,常常在茶地里忙到兩頭黑。現在李叔叔家的30多畝茶葉已經投產,每年茶葉長勢都非常好,收入很高,羊也在李叔叔一家的精心呵護下,已經發展到60多隻了。今年,李叔叔家建蓋了一幢漂亮的新房,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在脫貧的過程中,「小康不小康,關鍵靠老鄉」,只有鄉民配合,脫貧才會取得成效。我表哥家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了黨和國家的扶持,表哥也很爭氣,奮發讀書,沒有辜負黨和國家及家人的期望,考上了他喜歡的大學,享受著教育扶貧的補助。
現在許多農村人家都建蓋了新房,有了舒適的壞境,過上了好日子,靠的就是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和村民們的勤勞致富。
村民們都特別感謝黨和國家的恩情。感謝縣鄉黨委政府的大恩大德。最近,在村子裡,形成了一股良好的風氣,就是脫了貧的人家,會幫助沒有脫貧的人家,幫助他們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免費給他們送豬,送牛,送茶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為脫貧致富添磚加瓦。真是「農民走上致富路,幸福生活來得早。」
讓我們手拉手,團結協作,共同走出貧困。在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的引領下,一起進入小康生活吧!
5. 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享受國家哪些政策
一、危房補助政策
住房屬D級危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享受扶貧安居和易地扶貧搬遷建房補助政策。
(一)扶貧安居。享受扶貧安居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無償補助3萬元,農危改貸款5萬元(政府連續3年貼息3%,農戶承擔2%的利息);
(二)易地扶貧搬遷。易地搬遷分為國家級易地扶貧搬遷和縣級易地扶貧搬遷。
1、國家級易地扶貧搬遷。享受國家級易地扶貧搬遷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人均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最大面積不超過150平方米。補助標准如下:1人1戶家庭的建房補助4萬元,簽訂舊房拆除協議並按期拆除舊房的獎勵2萬元,合計6萬元。
2人1戶家庭的建房補助4萬元,簽訂舊房拆除協議並按期拆除舊房的獎勵2萬元,合計6萬元。3人1戶家庭的建房補助6萬元,簽訂舊房拆除協議並按期拆除舊房的獎勵1.8萬元,合計7.8萬元。4人1戶的家庭建房補助8萬元,簽訂舊房拆除協議並按期拆除舊房的獎勵2.4萬元,合計10.4萬元。
5人(及以上)1戶的家庭建房補助10萬元,簽訂舊房拆除協議並按期拆除舊房的獎勵3萬元,合計13萬元。納入國家易地扶貧搬遷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取消目前統一的每戶可向縣級平台公司申請不超過6萬元國家低成本長期貸款的政策。
2、縣級易地扶貧搬遷。
(1)建房補助。享受縣級易地扶貧搬遷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每戶4萬元的標准補助。對原址、原拆、原建,其拆除舊房但老宅基地不能復墾的,每戶再補助1萬元,合計5萬元;對能拆除舊房且老宅基地能復墾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行拆除舊房、自負安全),每戶再補助2萬元,合計6萬元;能拆除舊房而不願意拆除舊房、無房可拆和雖然有房但不能拆除舊房的,只補助4萬元的建房補助。
(2)貸款政策。縣級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可向農發行申請不超過6萬元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貸款,貸款期限不超過10年(含10年)不變,貸款本金由農戶償還不變,貸款利息由政府承擔。
(三)住房維修改造。住房屬C級危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享受房屋維修改造項目,每戶補助1萬元。
二、產業扶貧政策
(一)專項扶持。發展養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補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000元,其餘種養業戶均補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000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主要用於農戶發展種養業所需的種(畜)禽、種子、種苗補助。
(二)金融扶持。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生產發展中缺少資金的,可向農村信用社申請2萬元以內的貸款,貸款期限3年,貸款年利率為5%。其中:貸款1萬元以內(含1萬元)由政府貼息5%;貸款1萬元以上,2萬元以內的,政府貼息4%,貸款農戶承擔1%。貸款本金農戶自行償還。
三、教育扶持政策
(一)14年免費教育。
1、實施時間:自2016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2、免費對象:我縣就讀學前教育2年和普通高中3年的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3、實施范圍:實施的14年免費教育政策的范圍主要是對學前教育免除保教費,對普通高中學校免除學雜費、教科書費和住宿費。
4、免費標准: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在園(班)幼兒2年學前教育按照每生每年2200元的標准免除保教費補助。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在校學生3年普通高中教育按照每生每年1200元的標准免除學雜費,按照每生每年160元的標准免除住宿費,並按照當年教科書實際價格的平均數免除教科書費。
5、補助生活費:在對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14年免費教育的基礎上,統籌整合現有補助政策,對學前教育2年的家庭經濟困難在園(班)幼兒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的標准給予生活費補助,對普通高中3年的家庭經濟困難在校學生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的標准給予生活費補助。
(二)雨露計劃。自2016年秋季學期開始,對正在全日制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院校接受教育,並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中、高等職業教育學籍管理系統注冊正式學籍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含已脫貧學生、父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但子女不是的學生、戶籍遷入學校所在地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每人每學期補助1500元。
四、技能培訓政策
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有勞動能力且有培訓意願的家庭成員,可向鄉鎮人民政府申請技能培訓,由鄉鎮人民政府、縣人社局或縣人力資源辦免費組織培訓。
(5)國家扶持對象貧困戶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步驟
第一步:規模分解。按照《貧困人口規模分解參考方法》,各省將報國務院扶貧辦核定後的貧困人口識別規模逐級分解到行政村。
第二步:初選對象。在縣扶貧辦和鄉鎮人民政府指導下,按照分解到村的貧困人口規模,農戶自願申請,各行政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民主評議,形成初選名單,由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核實後進行第一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第三步:公示公告。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進行審核,確定全鄉(鎮)貧困戶名單,在各行政村進行第二次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辦復審,復審結束後在各行政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底前完成。
第四步:結對幫扶。在省級人民政府指導下,各縣應統籌安排有關幫扶資源,研究提出對貧困戶結對幫扶方案,明確結對幫扶關系和幫扶責任人。
第五步:制定計劃。在鄉鎮人民政府指導下,由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結合貧困戶需求和實際,制定幫扶計劃。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第六步:填寫手冊。在縣扶貧辦指導下,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大學生志願者對已確定的貧困戶填寫《扶貧手冊》。
第七步:數據錄入。在縣扶貧辦指導下,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大學生志願者等將《扶貧手冊》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並進行數據審核。《扶貧手冊》由國務院扶貧辦統一監制,各縣負責制發,貧困戶、村委會各執一冊。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第八步:聯網運行。由各省扶貧辦負責,將錄入數據在本省內試運行,並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第九步:數據更新。貧困戶信息要及時更新,並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實現貧困戶動態調整。此工作在縣扶貧辦指導下,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建檔立卡貧困戶
參考資料來源:威信人民政府-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戶幫扶政策
6. 貧困戶「菜單式」扶持包括哪些內容
一、分類聚焦精準識別。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從農戶申請、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告公示到鎮縣兩級審核,嚴格按程序開展工作,做到信息採集客觀真實。按照國家規定的識別方法、標准和程序,在全村貧困人口控制數范圍內組織工作力量對貧困人口進行再聚焦、再分類,分三類識別:第一類為「社會撫養貧困戶」,即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痴、呆、傻、殘貧困戶。第二類為「優先發展生產貧困戶」,包括有一個高中以上在讀學生農村戶、大病大災致貧但尚未喪失勞動能力農村戶(已喪失勞動能力的則在第一類登記)、重度殘疾但有生產經營門路能自食其力的農村戶等三種戶群。第一、第二類貧困戶優先識別。第三類為「發展生產貧困戶」,即在上級下達的貧困人口控制數范圍內剔除第一、第二類貧困戶後按照相關條件識別出來的貧困戶。
二、因戶施策精準幫扶。針對貧困戶情況進行分類幫扶,確定責任人和幫扶的措施,全面落實扶貧責任制,做到一戶一策。第一類戶主要由民政部門認真落實好最低生活保障措施,組織社會各界開展愛心慈善活動,組織捐款捐物,盡量改善他們的生活生存條件。第二類戶主要按照扶貧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雙到」要求,組織動員全縣所有黨員、幹部和社會能人、企業法人實行「一對一」、「戶對戶」幫扶,不脫貧不脫鉤。做到每個戶有幫扶責任人,每個黨員幹部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幫扶對象。第三類戶主要掛靠和依託相關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組織生產發展,拓寬增收渠道,增加收入來源,享受相關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內容的到戶惠農、扶貧政策。
三、進退有序精準管理。對在冊貧困戶生產生活情況以年度為單位開展動態監測評估。根據村組代表會評議,並按規定程序公示無異議,已經脫貧的貧困戶,不再列入在冊貧困戶范圍,並在年度貧困戶數據更新時從資料庫中予以注銷;對確因相關原因致貧的貧困戶,經公示無異議,予以重新錄入貧困戶資料庫。年度貧困戶資料庫刷新及貧困戶的錄入、退出均應全程進行公示,從而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進退有序,確保扶貧信息真實、可靠。
7. 國家對貧困戶的政策
1、產業發展脫貧,主要包括農林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科技扶貧等方面,提出了13項產業扶貧工程或具體措施;
2、轉移就業脫貧,主要從組織開展職業培訓和促進轉移就業等方面,提出了6項就業扶貧行動;
3、易地搬遷脫貧,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4、教育扶貧,主要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降低貧困家庭就學負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和就業技能,逐步消除因學致貧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5、健康扶貧,主要從醫療衛生服務、醫療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貧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緩解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6、生態保護扶貧,主要從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個方面,提出了11項重大生態扶貧工程和4項生態保護補償方式,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脫貧;
7、兜底保障,主要從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障、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會保障兜底措施,通過築牢社會保障安全網,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脫貧問題。
扶貧對象: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准來確定。
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為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
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
第一類,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第二類,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網路-脫貧
8. 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有證件嗎
有扶貧卡和扶貧手冊這些相當於證件的東西。
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目的是:
1.要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
2.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檢查幫扶責任人履職情況和貧困對象脫貧情況。
3.對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掌握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為扶貧開發決策和考核提供依據。
(8)國家扶持對象貧困戶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相關明細
1.整體做法
採取規模控制,各省將貧困人口識別規模逐級分解到行政村。貧困戶識別要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和逐級審核的方式,整戶識別。
2.登記內容
《扶貧手冊》包括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幫扶責任人、幫扶計劃、幫扶措施和幫扶成效等六個方面內容。登記的標准時點為2013年12月31日,標准時期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9. 國家對農村貧困戶有那些優惠政策
為了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近幾年國家的扶貧力度特別大,針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扶持政策有九大項。1、產業扶貧。
2、就業創業扶貧政策。
3、健康扶貧政策。
4、兜底保障扶貧政策 。對農村的特困供養救助人員(五保戶)和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低保戶)實行兜底保障扶貧政策。
5、教育扶貧政策。對貧困家庭的學生從學前到大學均有補助,但各個地方補助標准不一樣。
6、危房改造扶貧政策。對於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危房改造給予資金補助。
7、易地搬遷扶貧政策。對居住在環境惡劣、邊遠、不具備致富發展條件地區的貧困農戶,實行易地搬遷。
8、殘疾人扶貧政策。落實貧困戶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在產業、就業、創業方面的政策向貧困殘疾人傾斜。並對殘疾兒童少年、以及殘疾大學生進行資助。
9、生態扶貧政策。在建檔立卡貧困戶當中選聘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為生態護林員,另外還有公益林生態補償和退耕還林補貼。
(9)國家扶持對象貧困戶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農村貧困人口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由財政按照規定資助100%。在農村貧困戶的新農合和大病險都由財政統一補助,每人補助220元。並且貧困人口看病,在鄉鎮內實行「三免」政策,免起付線、免診療費、免住院押金。同是在各級定點醫院的報銷比例也提高了十個百分點。還有其它相關的救助政策,讓貧困人口看病的報銷比例大大提高。
10. 家裡面有發精準扶貧的紅本子是不是屬於國家扶貧窮困戶
家裡面有發精準扶貧的紅本子是屬於國家扶貧窮困戶的。
我國設立的國家貧困戶標准:
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識別標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各省)在確保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可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納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統一管理。
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就是要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檢查幫扶責任人履職情況和貧困對象脫貧情況。對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掌握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為扶貧開發決策和考核提供依據。
(10)國家扶持對象貧困戶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國家對貧困村和貧困戶有什麼政策扶持?
1.國家對貧困戶的政策支持主要根據致貧原因確定,主要有:針對貧困戶住房不安全問題,有危舊房改造補助資金、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地災搬遷資金等。
2.有的地區市還為無力建房的農村特困戶建設廉租房;針對貧困戶發展產業,有的幫扶單位、縣(區)採取補助的方式給予支持,有的村有扶貧資金互助社,貧困村還將建周轉金;貧困戶在村上可以直接借。
3、還有全市建立精準扶貧專項發展基金,專門為貧困戶提供1-5萬元的免抵押、免擔保扶貧小額貸款,國家還給予貼息補助,具體可以向當地的縣(區)扶貧移民局、財政局咨詢了解辦理。
4、針對孩子讀書,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有雨露計劃對貧困家庭孩子讀職業教育給予補助,明年還將實現貧困戶子女免費上高中,對貧困人口參加技能培訓,人社、扶貧、農業等部門都有培訓補助政策,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是免費參加。
5、對因病致貧家庭患病人員,市、縣區已組建醫療專家工作隊進村開展免費診治服務,貧困戶還可以享受提高5%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等六項特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