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關於宋慶齡的圖片
http://www.yr123.com/Article/renwu/200602/425.html
2. 關於宋慶齡的資料和圖片
宋慶齡(1893-1981),政治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1913年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學,1915年與孫中山結婚。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她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1981年5月29日病逝於北京。
慶齡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宋慶齡是20世紀中國的一位偉大女性。在紀念她誕辰110周年之際,一部70萬字,由尚明軒先生主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宋慶齡研究專著《宋慶齡年譜長編》問世了。
所謂年譜長編,是傳統史學的一種史書體例。即用編年方式,把一個人延續一生的言行、活動加以記敘、編撰而成的著作。《宋譜長編》即是按編年體例,詳細全面記述宋慶齡的家世、出生、讀書求學、戀愛婚姻、品格情操、成長道路、革命活動,以及她在中國近現代歷史重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國共兩黨重要政治人物的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的活動,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交往、作出的貢獻等等,是宋慶齡研究的重要成果。有關權威部門也對該書做出了很高評價,認為「是一部集權威性、學術性於一體的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工具書」。
閱讀這部新著,感到它和以往的宋慶齡研究著述相比,具有一些突出的特點。
首先,《宋譜長編》收集並整理了大量文獻資料,不僅系統整理了公開發表過的資料,還刊布了不少未曾公開的,第一次面世的資料,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解讀了某些久懸未解的歷史謎團,這是以前相關著述所難以比擬的,也填補了宋慶齡研究中的空白。
主編尚明軒先生自1992年就開始為這部書收集資料。他利用去美國講學的機會,跑了斯坦福大學、伊里諾大學等幾所大學的圖書館、檔案館,接觸了大量有關資料,僅宋子文的檔案40多箱,就全部翻閱了一遍。他從美國得到的直接有關宋慶齡的資料,包括來往信件、文稿、入學表格等共有130多件,另外還從香港、台灣收集到了一些,這些未曾刊世的資料,具有珍貴價值。
在國內獲取的新材料也不少。浙江湖州的南潯小鎮,很少有人問津,在這里的張靜江故居,就發現了宋慶齡為促進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民族統一戰線,與何香凝聯名致張靜江的信,還有陳友仁致張靜江的信。此外,還訪問了與宋慶齡共同工作和生活過的人,取得他們親歷、親見、親聞的一批第一手材料。
第二,《宋譜長編》不僅僅局限於記敘和考證宋慶齡的生平事跡,還充分反映了她思想形成和發展的脈絡,並且不局限於她個人所言所行,還把她放到時代的大背景之中,引征方方面面與其相關的事件和人物,從宏觀到微觀,從背景到前景,從平面到立體,有血有肉,生動全面地展現宋慶齡的全貌。這不僅反映了編撰者的研究思想和觀念,也是對傳統編年體裁史書的發展創新。
第三,《宋譜長編》對豐富的史料進行了認真甄別、辨析、考證和存疑,真實反映了歷史。這部書從人名、地點、時間、事件、人物關系等各個方面,對材料加以重新考訂,特別是對有疑義的問題,並在按中加以闡釋。比如宋藹齡的「藹」字,以前各版本圖書中,不少寫成「靄」字,本書經考證後特加以澄清;再比如,關於宋慶齡的出生地,有上海浦西虹口與浦東川沙兩說,經分析後編者認為浦西說更為合理,便在按中註明了兩說和編撰者的傾向性意見。
第四,《宋譜長編》在編撰過程中,查閱了大量國內外檔案和中外文書刊,書中主要引征的中外文圖書期刊就達300多種,所參考的書刊論文更是不計其數,可以說是引征參考資料最為全面詳盡的,它把現有的研究成果,包括傳記、論著、各種研究成果等等都吸收進來,加以參考、採用、整理和融會貫通,集中反映了現今研究宋慶齡的現狀和水平。
3. 關於宋慶齡的故事
宋慶齡15歲,她被父母送到美國留學,宋慶齡是個文靜而愛沉思的女孩子。她學習非常勤奮,尤其是想到將來要為窮苦的祖國人民做事時,她就更加刻苦地學習。
有一次,班裡要討論歷史方面的問題,她認真地收集資料,認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備。 在討論會上,一位美國學生站起來發言。他說:「我認為,歷史的發展是難以估計的,你們看,那些所謂文明古國,譬如亞洲的中國,已經被歷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歐洲、在美洲。在我們這里。」
這時,坐在前排的宋慶齡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她緊縮雙眉,耐心地聽者美國同學的發言。那位同學剛講完,宋慶齡就站了起來。教室里立刻靜下來了,宋慶齡顯得有些激動,但她仍然用柔和的聲調說:「歷史確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但它永遠屬於億萬大眾。
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沒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說中國像一頭沉睡的獅子,但它決不會永遠的沉睡下去。總會有一天,東亞睡獅的吼聲將震動全世界!因為它有廣闊的土地,勤勞的人民,悠久的歷史,富饒的物產,有無數革命志士,為了它的振興在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
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大家交口稱贊:「說得好,以理服人。」「這些話多麼有力量!」 宋慶齡雖然身在國外,但她時時刻刻關心著國內的情況,她常對同學說:「我不能忘掉中國,我對祖國充滿了理想和希望!」
(3)關於宋床齡的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4. 宋慶齡的介紹(簡單一點)
宋慶齡(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5. 宋氏三姐妹誰最漂亮
民國宋氏三姐妹傾國傾城,好多歷史愛好者都喜歡問一個問題,宋氏三姐妹誰最漂亮!今天收集了三姐妹年輕時的照片,對比一下就一目瞭然!下圖是宋慶齡年輕時的照片,雖然是黑白照片。但是氣質依然藏於眉宇間!簡直就是東方維拉斯有木有?
多的對比就不說了,說誰最漂亮其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有很多人偏好的排位是宋美齡最漂亮,宋慶齡其次,宋靄齡再其次。
6. 關於宋慶齡的故事和照片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7. 誰有宋慶齡的照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孫中山夫人),是舉世聞名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和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是傑出的國際政治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卓越的領導人。
她原籍是海南省文昌縣,1893年1月27日誕生在上海。她的父親是一位愛國人士。她畢業於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在近七十年的漫長歲月里,經過護法運動(1917)、第一次大革命(1924—192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 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力,英勇奮斗,在 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宋慶齡於1950年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1年獲得「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獎金」。1952年,她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在長期的國際政治活動中,她為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發揚進步文化,促進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增進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進行不懈的努力,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因而,受到廣泛的崇敬,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1981年5月8日,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宋慶齡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同年5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宋慶齡生前非常關心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在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她倡導和興辦了少年兒童文化教育的場所和保健機構,在我國起到了示範作用。
她一生無私無畏,艱苦奮斗,執著追求。她的高風亮節和坦盪胸懷為我國各民族人民所敬仰。她生前一直希望看到祖國統一。
宋慶齡的名字和成就,將永遠為各族人民包括台灣同胞和海外華僑,以及全世界各國愛好和平正義的人民所追慕。
8. 宋慶齡的圖片或網址
http://t0..com/it/u=3012666044,2852077867&gp=0.jpg
宋慶嶺完美資料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9. 宋慶齡的資料
更多圖片(10張)
宋慶齡,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