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轉的!
新聞圖片,文字說明大有學問!
編者按:在校報攝影部交稿夾里,常常看到「X日在X地發生XX事」的文字說明,編輯不知道它的深層意義及背景,很難採用,攝影部曾採取強致手段要求寫150字的文字說明,結果落實情況不是很好。
攝影部記者要重視新聞攝影文字說明,首先要認識到自己不只是攝影愛好者,更是一名記者,要兼有采訪和拍照的任務,要寫出符合新聞規律、生動形象、回味無窮的文字說明。那麼要如何寫作呢?
文字說明必須加深新聞圖片的意義
文字說明要圍繞圖片展開,不能離圖萬里,同時,又要圖文並茂,忌諱就圖論圖。要做到這一點,從文字上說,有三個方面:
1、對圖片內容的延伸。也就是彌補形象語言的不足。如兩人談話的圖片,談什麼,就要用文字補充介紹。又如,一張打電話的圖片,如果不用文字交待其新聞意義,就不成其為新聞圖片。再如典型人物的事跡和簡歷非文字代替不可。
2、對圖片內容的強調。也就是用帶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重復形象語言,使圖片更具沖擊力。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駐南使館,我3位新聞工作者犧牲,在反映悼念活動的照片中,《湖北日報》照片「燭光悼念」的文字說明中運用「自發」、「隆重」等形容詞,提升了同仇敵愾的氣氛,使照片增色不少。
3、對圖片內容的評論,闡述圖片的意義。一是現實意義,如《湖北日報》「種田還得講科學」文字說明中,有這樣幾句:「同樣的地,由於種子的科技含量不一樣,產量竟相差200公斤,收入也相差200多元,由此可見種田還得講科學。」這就是對圖片反映的現象的評論,也表明編輯發這張圖片的目的。二是展望式評論,如有一張題為「木偶戲表演」的照片描述孩子們看演出時的興奮表情,文字說明為:「他們那一雙雙眼睛簡直是奇跡,是他們代表了巴黎,他們才是巴黎的象徵和希望。」把圖片上的形象意義和未來用文字聯系在一起,升華了照片主題。
說明文字與圖片相比,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具體表現在:
1、事件過程,也就是新聞中的「五個W」,這是圖片畫面無法描述必須用文字表達的。但與文字新聞不同的是,圖片說明必須簡煉,突出與圖片相關的內容,用白描手法簡要勾勒,舍棄繁雜的主題和無關的枝節。
2、背景說明,是使圖片立起來的關鍵,有新聞意義的背景,可使圖片在相同主題中脫穎而出,背景還可強化圖片的故事性、對比性,使其豐滿起來。
3、意義闡述,用來深化畫面,升華主題,使圖片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得到充分體現,圖片也可由平面走向立體,賦予更深的含義,由此也更具感召力。
4、畫面交待,也就是指代畫面和解釋畫面。指代畫面,即平常的方位提示。解釋畫面,是對畫面上的某些讀者不了解的物體進行說明,如新產品、新工藝的特性,也用於對黑白圖片的顏色說明等,總之,是在不違背新聞事實的前提下,讓讀者更好地欣賞圖片。
貴在畫龍點睛,力避畫蛇添足
圖片說明文字較短,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准確地表述,是一門藝術。圖片說明寫得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寫得不好便是畫蛇添足。寫好圖片說明要做到:
1、深入采訪,這是攝影記者的基本功。現在有些攝影記者很注重畫面藝術,講取景、講用光,這無疑是對的,但是只會用鏡頭講話,不會用筆頭講話的攝影記者,不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攝影記者。只有深入采訪,盡量佔用材料,才能在提煉主題、選擇角度等方面游刃有餘。
2、求短求實。這是寫作的基本要求。要寫好一二百字的說明,不很容易,要求突出主要事實,語言簡潔明快,內在邏輯嚴密,文法通順達意,敘述生動有趣。突出主要事實,要做到圍繞照片所反映的事實進行闡述,對與照片無關的事實予以舍棄,對照片已經體現的事實略而不寫,著筆於能豐富照片內容的事實而大書之。
3、語言簡潔明快,就是要求照片文字說明簡練,多用短句,少用定語、狀語、補語過多的句子,不用生造的詞句,盡量不用需要在文內注釋的縮略詞語,如交通建設上「四縱四橫」項目等。只要圖文及義就可,不必敘述跨度太大。
4、照片文字雖短,但必須邏輯嚴密,文法通暢。目前,在照片說明中邏輯方面的錯誤有:前後自相矛盾,文圖內容不符,主體中途轉換,造成照片說明不通,影響效果。照片說明的文法必須通暢,才能使人讀得下去。現今媒體上常見的錯誤有:缺少主、謂、賓語,錯打標點符號,用詞誇張失當等。
5、圖片說明要生動有趣,要使畫面跳躍起來,活起來。杜絕圖片說明中的八股模式,盡量少用或不用「圖為」、「體現了」、「表示」、「這是」之類的蒼白詞語。《湖北日報》上有一幅李鐵映考察我省的照片,說明很有特色,其中有這樣一段:「李鐵映親切地說:『只你一個人,夠累的。你不要拍我。看,祖國的山河多壯麗,真漂亮啊!應把大好河山拍個夠!來,給我———』於是,他接過電視台記者肩上的攝像機,拍攝起來……」這段圖片說明,就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與畫面相互輝映,令人為之動情。
總之,寫好圖片說明,做到畫龍點睛,比文字報道要求還高,因為要在百餘字內達到文脈清晰、文字優美、准確和意思完整等要求,的確是不容易的。正如一位外國新聞工作者所說,圖片說明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每天寫的最重要的文章。雖然難,但每個攝影記者必須時刻為之努力,才能使新聞圖片在報紙版面上具備應有的感召力和沖擊力! 來源:《新聞前哨》
2. 報刊內圖片說明文字的標點符號用法
報刊內圖片說明文字的標點符號用法:
1、問號、嘆號可用疊用的方式表達語氣加重,但最多疊用三個,沒有異常強烈的情感表達需要時不宜疊用。問號、嘆號也可以連用(問號、嘆號各一),表示句子包含疑問、感嘆兩種語氣而且都比較強烈。
2、某些序次語(「第」字頭、「其」字頭及「首先」類序次語)之後,應使用逗號。一般為逐條列舉時用到。但序次簡單、敘述性較強的序次語後不用標點。
3、引號之間、書名號之間,表並列關系時通常不用頓號。如有其他成分插在並列的引號之間或並列書名號之間,宜用頓號。
4、句子內一般不應套用冒號,如不得不套用冒號時,宜另起一行來顯示各個層次。
5、括弧的使用:表示作者國籍或所屬朝代時,可用方括弧或六角括弧。除科技書刊中的數學、邏輯公式外,所有括弧(特別是同一形式的括弧)應盡量不套用。必須套用括弧時,宜採用不同的括弧形式配合使用。
6、圖或表格中的文字,中間可用逗號,但末尾不用句號。即使文字較長,前面用了句號,最後末尾處仍不用句號。
7、陳述句用了疑問詞,句末應用句號。有些句子沒用疑問詞,但表示疑問語氣,句末應用問號。
8、用頓號表示較長、較多或較復雜的並列成分之間的停頓時,最後一個成分前可用「以及(及)」,「以及(及)」前用逗號。
9、冒號提示範圍無論大小(一句話、幾句話甚至幾段話),都應與提示性話語保持一致(即在該范圍的末尾要用句號點斷)。
(2)圖片說明文字擴展閱讀:
點符號分為點號和標號兩大類。
點號的作用是點斷,主要表示說話時的停頓和語氣。點號又分為句末點號和句內點號。
句末點號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頓和句子的語氣,包括句號、問號、嘆號。
句內點號用在句內,表示句內各種不同性質的停頓,有逗號、頓號、分號、冒號。
標號的作用是標明,主要標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詞語)的特定性質和作用。包括引號、括弧、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專名號、分隔號。
3. 怎麼為ppt上的圖片添加說明文字
第一種,選中照片,右擊,選擇編輯文本,就可以在照片上編輯文字。
第二種,可以添加文本框,在文本框里添加文字。
第三種,也可以使用藝術字。
4. html用於圖片文字說明的標記是什麼
C.alt屬性例如:<img src="xxx.jpg" alt="這是一個圖片「 width="100" height="50">意思是這個圖片寬100像素,高50像素,當你把滑鼠移動到圖片上時會顯示"這時一個圖片「
5. 為圖片添加說明文字
代碼裡面嗎<img src="圖片地址" alt="圖片的說明文字" width="200" height="180">
6. 如何給圖片添加文字說明
7. 照片的文字說明
不用,一般是附紙或者寫在照片背面,投稿啟示應該會說明的,內容大概寫比較獨特的拍攝手法,或者特殊的拍攝環境,拍攝者,照片要表達的思想等等。
8. 如何設置word圖片中的說明文字
Word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款文字排版軟體,在辦公與文檔排版中應用非常廣泛,但不少朋友使用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使用不熟悉的地方,比如有網友問過編輯為什麼在在word里排版好了文字與圖片組合保存後,用U盤帶到別的地方查看,經常會出現圖片位置似乎出現偏移?這是怎麼回事,怎麼解決呢?
使用用Word製作好一份說明,並設置好版面後,在其他電腦上打開後帶說明的圖片位置會變動很大,尤其是文字對圖片的說明,這些其實筆者也遇到過,解決辦法其實還是很簡單的,我們可以插入一個框,讓圖片固定在框中,那麼他肯定就不會出現位置偏移了,詳細操作方法如下:
解決圖片說明文字的定位問題,用「文本框」方式最好不過了:
先點擊選中已經插入的圖片,選菜單「插入→文本框→橫/豎排」命令後,
設置文本框邊框線條色為「無」,再將游標置於文本框中的圖片的後邊,回車後輸入要說明的文字並設置成屬性,這樣就把圖片及其說明文字固定在了文本框中,無論你將文本框放在了Word文檔中的什麼位置,圖片與其說明文字的相對位置是永遠不變的。
如果您還有其他電腦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系,有問必答:
http://www.pc841.com/ask/
9. 照片的文字說明該怎麼寫啊
就是給照片起題名
最好是 簡練 含蓄 與照片所表現的內容相呼應
10. 為文字添加圖片說明
可以利用excel的批註功能實現:
假設「罌粟」在A1單元格,先在A1中插入批註,右擊批註框,選「設置批註格式」---》「顏色與線條」---》在「填充:顏色」下拉選「填充效果」---》「圖片」:單擊「選擇圖片」按鈕,選擇合適的圖片後單擊「打開」。可以勾選「鎖定圖片縱橫比」。確定。確定。
此時,就會在批註中插入了需要的圖片。
當你將游標停留在A1單元格上方時,該說明圖片就會顯示出來,游標離開則圖片消失。
按照同樣的操作,將其它單元格配上圖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