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田氏顏真卿字體,顏真卿偶知道,前面的田氏是什麼意思呢,困惑半天
因為這個顏真卿字體是由一個叫田一的人整合、轉換、修正而成的字體庫,所以字體名稱叫「田氏顏真卿」,另外顏真卿的字體還有「經典繁顏體」等。
❷ 田氏歷史資料和現狀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媯滿為陳侯與公爵同等,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陳完時,陳宣公殺太子禦寇,陳完逃於齊國。
陳完為人謙遜有禮有賢名,齊桓公賞識他,就命管工程的官並封他田地。陳完為隱姓氏而改稱田完。傳至田和任齊國相國時,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於是,姜姓呂氏齊國(姜齊)成了田氏齊國(田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公安部權威發布」百家姓戶籍人口,田姓人口已超700萬,成為全國第三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人群主要分布在黔渝、湖南西部、廣西北部、雲川東部、魯豫鄂大部、皖蘇北端、晉冀京津、陝寧、甘肅大部、內蒙古中部、遼寧西部、黑吉大部、新疆西北和伊犁等地區。
(2)田氏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有關"田"的成語:
1、瓜田李下
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2、滄海桑田
意思是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人世間事物變化極大,或者變化較快,也形容變化久遠。
3、解甲歸田
脫下軍服,回家種地,指戰士退伍還鄉,亦引申為下崗。
❸ 田氏家族(歷史)
田與陳本一家 田橫王留大名
《姓纂》說:「媯姓,舜後,陳厲公子完,字敬仲,仕齊,或號田氏,至田和篡齊為諸侯,九代至王健為秦所滅,建弟假及田�,儋子市,儋從弟榮,弟橫,弟子廣羽,時並裂地稱王,北平。」
《通志氏族略》曰:「田氏即陳氏,陳厲公子完,字敬仲;陳宣公殺其太子禦寇,敬仲懼禍奔齊,逐匿其氏為田。陳、田,聲近故也。」
《姓氏考略》:「陳公子完奔齊,以陳氏為田氏,田陳相近,故可互稱,望出北平。」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完,奔齊,以國為姓,既而食采於田,又為田氏。」
由上面的四項記載,當年田氏之分自陳氏的情形,便已一目瞭然了。原來,當初從陳國出奔到齊國的公子完,起初還是以陳為氏的,後來,卻由食邑於田,以及田、陳二聲的相近等因素,才改換了自己家族的姓氏,使得這個著名的姓氏開始出現。這樣推算起來,田氏的歷史至少也在2500年以上。
田姓人還可以把自己跟上古聖君虞舜的淵源關系,追溯得一清二楚。依照《姓纂》的考證,周朝初年被武王封為陳侯的胡公滿,是虞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代孫,春秋時代奔齊的田姓始祖公子完,是胡公滿的第十代孫,而頭一個以田為姓的,卻是公子完的第七代孫。由此可知,田姓的始祖應該是虞舜的第五十四代後裔,真是脈絡分明。
不過,後來的田氏卻也跟大多數的著名姓氏一樣,並非「僅此一家,別無分號」。根據《列卿錄》的記載,明朝初年輔佐惠帝廢削諸藩之權,結果卻引起靖難之禍的大臣黃子澄,在他被燕王磔死之後,他的兒子為了避禍,曾經改名換姓為田終,使得田氏增加了一支新的血脈,陣容更加的龐大。
歷史上,田姓的知名人士不少。田橫和他五百壯士的事跡,更是壯烈感人。田橫是齊國的公族,是齊王田榮的弟弟。田榮死後,田橫代領其眾,擊項羽,收復齊地,並且迎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自任相國。後來,田廣被漢將韓信所擄,他就自立為齊王,並於劉邦取得天下之後率領從屬五百餘人逃亡入海島,然後,就譜成了下面一段記載於《史記》的可歌可泣壯烈史詩:
「高祖召之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侯;不來,且舉兵加誅焉!』橫乃與二客詣洛陽,未至三十里,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奈何北面事之?』遂自殺。高祖以王禮葬橫,拜二客為都尉,二客皆自刎。居海島中之五百餘人,聞橫死,亦皆自殺。」
這是何其令人感動的一首史詩,難怪千百年來只要有人提起田橫的大名,都會令人肅然起敬。
❹ 田氏字體作者是誰
田氏字體作者應該是田英章吧。
❺ 田氏輩分字排行
1、廣東省普寧市南營村梅坡公田氏字輩:
「 宗、明、永、篤、世、德、傳、芳、發、育、賢、豪、家、聲、大、振 、美、珍、可、尚、良、玉、為、宜、特、品、名、遠、 獻、之、朝、端、宗、明、永、篤、 世、系、傳、芳、 登、升、俊、彥、 裕、國、文、章、郷、咨、德、茂、 福、壽、貞、康、 鳳、儀、嘉、美、 麟、瑞、發、祥」。
2、安徽無為田氏字輩:
「承、家、光、國、志、在、榮、宗、文、明、顯、兆、運、際、時、宏、人、和、天、泰、雲、喜、從、龍、才、舒、克、展、永、建、奇、功」。
3、湖北蘄春田氏字輩:
「贊伯玉文大再有可之仁禮義相傳必發光輝星斗極慶雲綿遠沃賢君」。
4、湖北蘄春馬驊山田氏字輩:
「本萬永於龍種之啟義相傳必發興祥曙光輝星斗極慶雲綿遠樂昇平槐高實蔭千秋業桂長芳馨百世榮華國文章依孔孟箕裘圭碧大家聲」。
5、湖北蘄春久長山田氏字輩:
「本金宗再可用仁禮義相傳必發興祥耀光輝星斗極慶雲綿遠樂昇平槐高實蔭千秋業桂長芳馨百世榮華國文章尊孔孟箕裘圭碧振家聲永懷祖德垂南宋久緬臨淄啟雁門荊萼廣培兄弟睦根源遠溯子孫心大成玉牒開新紀偉績瑤箋證古今砥柱中流人不乏鳳毛龍種滿地春」。
6、湖北蘄春蘄州田氏字輩:
雲日鳥禮金魚九同土之仁禾自生明良開泰運鴻彰德澤鄉存世吉祥忠義傳家人孝本詩書光國定華昌永代先道文武旺恩意連天江宇振信智浩潔秋桂揚
7、湖北來鳳田氏字輩:
「國盛玉有光祖兆鳳呈祥學利輝先德家和萬事寬」。
8、湖北孝感田氏字輩:
「可春現洪果傳仕宗年光世澤德紹先忠」。
9、湖北麻陽田氏字輩: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才能登龍門榮華富貴長賢君理朝綱世代顯忠良祖創千秋業繼承更興旺孝敬和睦好福壽喜寧康」。
10、山東沂水田氏字輩:
「福洪寶象啟發成光樹勛肇善慶遠富長」。
11、山東廣饒田氏字輩:「俊淑厥家茂昭美業乃克延慶益修其德繼世永昌」。
12、山東濟寧田氏一支字輩:「宜太利延長廣振宜鴻旭」。
13、山東濟寧田氏一支字輩:「元茂方興玉,文獻慶昭華」。
14、山東濟寧田氏一支字輩:「長懷遵聖教」。
15、山東聊城陽谷縣張秋鎮田堤口村田氏字輩:「福鳳文洪金思雲召德」
16、山東聊城高唐縣開發區田樓村田氏字輩:「以之傳世乃可保家」
17、重慶新區田氏字輩:「忠義榮光正貽其祥常昭金玉遠見本邦」。
18、重慶合川田氏字輩:「玉長儒澤世多學宗有光道崇尚守政興民可安良家廣仁必重廷治姚應祥維先常雲顯永遠定含芳」。
19、重慶渝北田氏字輩:「世上黃金貴迎進百玉香枝發千年樹榮開振家邦」。
20、湖南湘潭田氏字輩:「光裕成宗德詩書啟俊賢芠彰華上國科甲世常傳」。
21、湖南鳳凰田氏字輩:
之一:「祖宗慶興應景儒茂仁宏」;
之二:「榮太谷有仕忠時」。
22、廣西鳳山田氏字輩:「國仁政家昌登明顯雲祥」。
23、廣西百色、貴州遵義、重慶豐都田氏字輩:「興應景維茂仁洪太宗慶」。
24、貴州思州沙都田氏字輩:「永萬顯合實,緒國元至一,十四立成發,忠正建光昌「
25、吉林德惠田氏字輩:「越德景雨保大正永太興」。
26、北京通州田氏字輩:「有守思福宇永廣慶連成」。
27、河北大城田氏字輩:「繼永懷國萬玉樹……學延宗傳憲昭明偉承賢」。
28、山西洪洞田氏字輩:「道慶生立園明」。
29、甘肅酒泉田氏字輩:「德會鳳多年秉」;「振興中華永世長存」,「國」 後字,「澤」 中字。
30、江蘇連雲港田氏字輩:「留守入錫錦玉積敬福緒紀廣」。
31、四川、貴州、重慶等地田氏字輩:「任洪太宗慶興應景維茂」。後字輩為「仁、洪、太、宗、慶、時、豐、榮、貴、永、世、裕、德、澤、長」
32、湖南省東安縣白竹村田氏字輩(已經歷經近五個世紀):
喜法蔣以仲, 雁建弘俞生,先本方世臣, 大助定國民,學仕善賢良,連元其道昌,榮逢全有慶,篤正錫祥光,文儒從孔孟,仁義繼剛強,忠孝純武志,福澤永吉康。
(5)田氏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田氏出自媯氏,舜帝之後陳國公族媯完(田完)奔齊後遂以田為氏。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封舜嫡裔33世媯滿為陳侯與公爵同等,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陳完時,陳宣公殺太子禦寇,陳完逃於齊國。
陳完為人謙遜有禮有賢名,齊桓公賞識他,就命他管工程的官並封他田地。陳完為隱姓氏而改稱田完。傳至田和任齊國相國時,他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於是,姜姓呂氏齊國(姜齊)成了田氏齊國(田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最新「」公安部權威發布」百家姓戶籍人口,田姓人口已超700萬,成為全國第三十四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
人群主要分布在黔渝、湖南西部、廣西北部、雲川東部、魯豫鄂大部、皖蘇北端、晉冀京津、陝寧、甘肅大部、內蒙古中部、遼寧西部、黑吉大部、新疆西北和伊犁等地區。
❻ 田姓有哪些字輩
《梅坡公世系表》
《田氏受姓歷代世系吊線圖》
田氏始祖完公,字敬仲。子:[長遲;次寅]
二世祖——遲。子:淑
三世祖——淑。子:[長政;次敏]
四世祖——政。子:無宇
五世祖——無宇。
六世祖——穰笡。子:(長乞;次時)
七世祖——乞子:(長恆;次卑)
八世祖——恆。
九世祖——盤。子:(長無擇;次貴仁)
十世祖——無擇。
十一世祖——和。子:(長癸;次登)
十二世祖——登。
十三世祖——辛立(因齊)。
十四世祖——辟疆。子:(長地;次鋒)
十五世祖——地。
十六世祖——法章。子:(長建;次假;三儋)
十七世祖—— 儋 。
十八四祖——市。
十九世祖——音齊。
二十世祖——蚡。
二十一世祖——千秋
二十二世祖——順嗣
二十三世祖——廣明
二十四世祖——何
二十五世祖——成顏
二十六世祖——強
二十六七祖——庄。子:[長:真;次:慶;三:廣]
二十八世祖——慶
二十九世祖——盛。子:[長:廷賢;次:疇]
三十世祖——廷賢
三十一世祖 ——豐
三十二世祖——豫
三十三世祖——彭祖
三十四世祖——慶遠
三十五世祖——祿嘉
三十六世祖——芳。子:[長:喻常;次:喻典]
三十七世祖——喻典。子:[長:公;次:笈;三:無]
三十八世祖——元
三十九世祖——腴
四十祖——耕書。子:[長: 巽;次:軌]
四十一世祖 ——軌
四十二世祖——宏。子:[長:仁恭;次:仁會]
四十三世祖——仁恭。子:[長:世師;次:德懋]
四十四世祖——德懋
四十五世祖——夏。子:[長:魯;次: 魚;三:鮮;四:魴]
四十六世祖—— 魴
四十七世祖——同秀。子:[長:廷玠(延價);次:悟真]
四十八世祖——廷玠。子:[長:融;次:弘正]
四十九世祖——弘正
五十世祖——布。子:[長:歲;次:陽]
五十一世祖 ——歲。子:[長:維禎;次:干]
五十二世祖——維禎
五十三世祖——廣賓。子:[長:俊才;次:朴;三:純]
五十四世祖——純。子:[長:宜春;次:錫]
五十五世祖——錫。子:[長:延禧;次:延祐]
五十六世祖——延禧
五十七世祖——繼業
五十八世祖——年甫
五十九世祖——慕孟
六十世祖——希豐
六十一世祖 ——確
六十二世祖——儋
六十三世祖——畯
六十四世祖——稔畝
六十五世祖——敏道
六十六世祖——滋
六十七世祖——喜(藍玉)。子:[長:德明;次:德興] (德明 子:大有;德興 子:富有)
六十八世祖——德明
六十九世祖——大有 子:(長 千一郎;次 千二郎;三 千三郎;四 千四郎;五 千五郎宗符)
(70)宗符(梅坡公) (71)萬十郎 (72)寶
(73)念七郎 (74)仁 (75)法興
(76)水生 (77)潤 (78)本根
(79)法政 (80)思恭 (81)成華
(82)可 (83)世 (84)玉 (85)沛
(86)雲 (87)昌 (88)明 (89)日
(90)允 (91)克 (92)承 (93)先 (94)澤
(95)和 (96)平 (97)肇 (98)瑞 (99)祥
(100)咸 (101)同 (102)光 (103)祖 (104)烈
(105)千 (106)載 (107)永 (108)傳 (109)芳
(110)宇 (111)行 (112)原 (113)攸 (114)常
(115)禮 (116)儀 (117)繼 (118)書 (119)香
(120)揚 (121)名 (122)展 (123)景 (124)運
(125)繁 (126)衍 (127)欣 (128)流 (129)長
❼ 姓氏「田」的由來
起源一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仆,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田仆,是西周初期設置的官位,與田地農耕無關,而是專職負責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在田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田仆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起源二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田正、田畯、稷、田官、大司田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田正氏、田畯氏、田稷氏、田官氏等等,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起源三
源於姚姓與媯姓, 舜帝有虞氏後裔,此為漢族田姓的大源流。出自虞舜(姚重華)之後齊國官吏媯完(田完)後裔,屬於以王侯身份為氏。
起源四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之邑許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許田,是春秋時期周王朝設置在魯國境內的一個專門用地,是由周公旦所規定的用來進行祭祀、朝拜周王之時,各諸侯國君和百官們所住宿和舉行重大典禮之地。
起源五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虢國之邑桑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虢國滅亡後,其地盡歸強晉版圖。原居於桑田之故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桑田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桑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起源六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田公它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其後裔子孫以其先祖名字為姓氏,稱田公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起源七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都城新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晉都新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新田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世代相傳至今。
起源八
源於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臣黃湜之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黃湜,是明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提出「削藩」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黃湜被明成祖朱棣殺害後,他的兒子黃彥修為避禍改名換姓為田終,隱居在今湖北省咸寧一帶,其後世子孫世代沿襲稱田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起源九
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並州匈奴,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源於白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鳳凰五寨軍民長官司土司,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7)田氏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田姓名人:
1、田單( dān),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今山東臨淄市)人。戰國時期齊國名將,齊國遠房宗室。
2、田氏,名因齊,齊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與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齊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戰國時期齊國(田齊)第四代國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
3、田文,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君」之一(註:戰國四君亦稱戰國四公子),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
4、田忌,生卒年不詳,媯姓,田氏(亦作陳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故又稱徐州子期。戰國時期齊國名將。
❽ 田姓的來源和歷史
田姓源出有:
1.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仆,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田仆,是西周初期設置的官位,與田地農耕無關,而是專職負責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田仆上士十有二人。」在田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田仆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古音讀作chén(ㄔㄣˊ),今讀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2.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田正,亦稱田畯、稷、田官,是西周初期由輔政召公所設置的官位,就是專職管理農耕田地的官吏,不涉及其它,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部長,主要負責管理井田之公畝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
在田正、田畯、稷、田官、大司田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田正氏、田畯氏、田稷氏、田官氏等等,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古音讀作chén(ㄔㄣˊ),今讀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3.源於姚姓與媯姓, 舜帝有虞氏後裔,此為漢族田姓的大源流。
出自虞舜(姚重華)之後齊國官吏媯完(田完)後裔,屬於以王侯身份為氏。舜帝以姚為姓,其後子孫即以父姓為姓。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古帝虞舜之後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出於姚媯陳一支的為北海王、陳留王,乃舜裔齊田之後
4.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魯國之邑許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許田,是春秋時期周王朝設置在魯國境內的一個專門用地,是由周公旦所規定的用來進行祭祀、朝拜周王之時,各諸侯國君和百官們所住宿和舉行重大典禮之地。
在許田之管理吏員、僕役中,有以其職責所在為姓氏者,稱許田氏,其後裔子孫後引衍為單姓田氏、許氏等,該支田氏古音讀作diàn(ㄉㄧㄢˋ),今讀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與媯陳之田無任何關聯。
5.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虢國之邑桑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桑田,是西周時期虢國之邑,因盛產桑蠶和絲紡織業發達而著稱,位置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東北部地區,其地在史籍《左傳·僖公二年》中有記載:「虢公敗戎於桑田。桑田,虢地。」
虢國滅亡後,其地盡歸強晉版圖。原居於桑田之故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桑田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桑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6.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田公它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典籍《荀子·非十二子》中楊倞注引《世本》記載:「楚平王孫有田公它成。」
田公它成,是楚平王熊棄疾(公元前528~前516年在位)的支庶孫,其後裔子孫以其先祖名字為姓氏,稱田公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7.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都城新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史籍《左傳·成公六年》中記載:「晉遷於新田。」在晉都新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新田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世代相傳至今。
8.源於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臣黃湜之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明朝初年,有一著名的輔佐明惠帝(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大臣黃湜,因他提出了廢削諸藩之權,引發了靖難之禍。黃湜,公元1350~1402年,字子澄,分宜大崗山澧源村人,是明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提出「削藩」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
❾ 請問這是什麼字體啊
字體名稱:Hakuu(白舟白雨書體)
PS:常常被和諧,和諧誠可貴,無私價更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