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恥辱文字的圖片

恥辱文字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14 16:42:40

A. 中國蒙受的恥辱圖片手抄報五年級的

中國蒙受的恥辱圖片手抄報

B. 搜集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舊中國曾經猛羞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強大

(1)1860年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
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並將圓明園洗劫一空,
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禎(後
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
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
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
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宏偉的宮殿,有輕巧玲瓏的樓閣亭台;有象徵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徵農村景色的「山莊」;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
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
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
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裡裝進的珍品,
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里,堆積著珍奇的鍾表、五光
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
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
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這
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
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

(2)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有象徵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鋒夕照,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等。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
圓明園的毀滅(資料)- -

---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外交官伊格納提耶夫提供的情報:清 朝守軍集中在東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應先攻取;並聽說中國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圓明園。於是,英法聯軍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並將圓明園洗劫一空, 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禎(後 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離宮。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里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 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 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 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
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 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宏偉的宮殿,有輕巧玲瓏的樓閣亭台;有象徵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徵農村景色的「山莊」;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
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 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
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裡裝進的珍品, 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里,堆積著珍奇的鍾表、五光 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 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後,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 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規模的焚燒共兩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燒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這 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 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

C. 搜集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強大。

中國蒙受的恥辱
南京大屠殺指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在中國,南京大屠殺往往是民族主義的重要關注點。而在日本,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存在著廣泛不同的情緒及觀點,尤其是日本部份極右份子,認為南京大屠殺是被誇大、甚至是憑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認為否認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修正主義、否認主義的表現。由於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的意見著廣泛的分歧,因此視乎講話者的觀點,南京大屠殺可能被稱為「南京大虐殺」、「南京虐殺」、及「南京事件」等。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是中日外交及人民關系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而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一般英譯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殺)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強奸)等字眼,但總體上人民對其的認知往往遠不如對納粹的種族滅絕過程的認知。
親歷和目睹「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經不可多得了,能作見證的人亦即將與時俱逝。但是,這個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慘案還懸而未決,讓我們活著的,尤其是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的一代,有責任把「南京大屠殺」這件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最突出的慘絕人寰的日軍罪行,徹底澄清,以對祖先,以儆子孫,更為「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34萬同胞伸冤。
日期與地點:在南京審判(1946年1月至1948年11月)時,親歷「南京大屠殺」 ,曾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的梅奇牧師(返美後任耶魯大學駐校牧師)、貝德士教授(金陵大學歷史教授,後任該校副校長,返美後任紐約聯合神學院教授) 及南京紅十字會副會長等出庭作證。貝德士說∶「南京失陷後在兩禮拜半到三禮拜的期間恐怖達於極點,從第六禮拜到第七禮拜的期間恐怖是嚴重的。」另外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司庫和秘書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史邁士也對南京審判法庭說∶「在最初的六個禮拜中,曾每天提出兩次抗議。」於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才有「在日軍佔領後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20萬人以上」 的裁定。據此,學者及一般人多沿用「南京大屠殺」只為期六個星期。「南京大屠殺」不只是六個星期,雖然這六個星期的屠殺最為嚴重。
如果我們需要確切說明「南京大屠殺」的最嚴重階段,那應該是從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至1938年2月5日,新任日本南京守備司令官天谷直次郎到任。兩天後,日本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松井石根曾下令恢復南京秩序。盡管有松井上將和天谷少將的允諾,日軍在南京的屠殺、姦淫、掠奪、放火並沒有顯著的改善。當時納粹德國駐華大使館政務秘書喬治·羅森於1938年2月10日自南京發往柏林外交部的電報還說∶「日本人在南京的恐怖統治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他於3月4日的電報更清楚地分析日本人暴行的情形∶「二月份及本月近幾天南京及其周圍的形勢已有些穩定……日本人的暴行在數量上已有減少,但在性質上沒有變化。」羅森還提到直到他動筆寫信那一天(3月4日),南京還看不到一家中國商店 。史邁士教授在其1938年出版的《南京戰禍寫真》中說,南京市區在1938年3月份,有許多大門還是封著的。再有蔣介石的德國顧問團團長法爾肯豪森,當時留在南京在德國大使館工作,其遺稿中記有「一個日本兵於三月十九日在美國教會院內強奸一女孩」。上述留在南京的西洋人所報道的南京二三月的恐怖情形完全符合很多留京的中 國人所作之記述。南京失陷後未及逃出的野戰救護處處長金誦盤及其科長蔣公谷兩 位醫生於1938年2月15日搭美僑李格斯的汽車作南京陷後對市區的首次巡示 ,蔣氏於其《陷京三月記》有如下之記載∶「出新街口,經太平路,夫子廟,轉中山路,沿途房舍,百不存一,……行人 除敵兵外,絕對看不到另外的人,一片荒涼凄慘的景象,令我們不忍再看。」

今日祖國的強大
一、礦產資源及其勘查開發現狀

中國現已發現171種礦產資源,查明資源儲量的有158種,其中石油、天然氣、煤、鈾、地熱等能源礦產10種,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礦產54種,石墨、磷、硫、鉀鹽等非金屬礦產91種,地下水、礦泉水等水氣礦產3種。礦產地近18000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7000餘處。

中國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是:

——資源總量較大,礦種比較齊全。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種類比較齊全,資源總量比較豐富。煤、鐵、銅、鋁、鉛、鋅等支柱性礦產都有較多的查明資源儲量。煤、稀土、鎢、錫、鉬、銻、鈦、石膏、膨潤土、芒硝、菱鎂礦、重晶石、螢石、滑石和石墨等礦產資源在世界上具有明顯優勢。地熱、礦泉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質量總體較好。
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人口多、礦產資源人均量低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人均礦產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金剛石、鉑、鉻鐵礦、鉀鹽等礦產資源供需缺口較大。
優劣礦並存。既有品質優良的礦石,又有低品位、組分復雜的礦石。鎢、錫、稀土、鉬、銻、滑石、菱鎂礦、石墨等礦產資源品質較高,而鐵、錳、鋁、銅、磷等礦產資源貧礦多、共生與伴生礦多、難選冶礦多。
查明資源儲量中地質控製程度較低的部分所佔的比重較大。查明資源儲量結構中,資源量多,儲量、基礎儲量少; 經濟可利用性差或經濟意義未確定的資源儲量多,經濟可利用的資源儲量少;控制和推斷的資源儲量多,探明的資源儲量少。
成礦條件較好,通過勘查工作找到更多礦產資源的前景較好。石油、天然氣、金、銅等礦產資源的找礦潛力很大。老礦山深部、外圍和西部地區是重要的礦產資源接替區。
——相繼發現和探明了一大批礦產資源。以大慶油田為代表的一大批油氣田,使中國由一個貧油國轉變為世界上主要產油國之一。發現和擴大了白雲鄂博稀土金屬礦、德興銅礦、金川鎳礦、柿竹園鎢礦、欒川鉬礦、阿什勒銅礦、焦家金礦、玉龍銅礦、大廠錫礦、廠壩和蘭坪鉛鋅礦、東勝-神木煤田、紫金山銅金礦、羊八井地熱田等一批重要礦床。發現和探明了一批重要地下水供水水源地。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集中區逐漸顯示出良好的找礦前景。在一批老礦山外圍或深部找到了新的資源。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陸續取得一批成果。五十多年的礦產資源勘查工作,使中國從礦產資源家底不清到成為世界礦產資源大國; 從已知地下水源地稀少到地下水在全國供水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與此同時,形成了一支具有優良傳統和作風、技術力量雄厚的地質勘查隊伍,為中國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礦產資源開發規模迅速擴大。1949年,中國保留比較完整的礦山僅300多座,年產原油12萬噸,煤0.32億噸,鋼16萬噸,有色金屬1.30萬噸,硫鐵礦1萬噸,磷不足10萬噸。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中國先後建立了大慶、勝利、遼河等大型石油基地,大同、兗州、平頂山、「兩淮」、准格爾等煤炭基地,上海、鞍山、武漢、攀枝花等大型鋼鐵基地,白銀、金川、銅陵、德興、個舊等大型有色金屬基地,開陽、昆陽、雲浮等大型化工礦山基地,形成了能源與原材料礦產品的強大供應系統。一大批礦業城市拔地而起,促進了中國的城市化建設。目前,中國的礦產品產量、消費量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國共有大型礦山489座,中型礦山1025座,小型礦山和砂石粘土采場14萬多處,從業人員907萬人。礦業產值4542億元。生產原油1.67億噸,天然氣327億立方米。礦石和砂石粘土採掘量48.49億噸,其中:原煤13.80億噸,鐵礦石2.31億噸,磷礦石2301萬噸。十種有色金屬產量1012萬噸。目前,中國原煤、鋼、十種有色金屬和水泥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磷礦石和硫鐵礦產量分別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原油產量居世界第五位。國有礦山企業是中國礦產資源開發的支柱,也是能源、原材料工業的穩定供應基地。原油、天然氣和36%的其他礦石產量都來自7679個國有礦山企業。國有礦山企業不僅為工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多種經濟成分的礦山企業也得到迅速發展。目前,非國有礦山企業達到14萬個,其中港澳台商投資礦山企業132個,外商投資礦山企業160個。

——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五十多年來,中國物探、化探、遙感、鑽探、坑探等礦產資源勘探技術和實驗測試、計算技術取得了很大進展,提高了礦產資源勘查的科學技術水平。礦產資源綜合利?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煤突厥綻�貿尚�饗裕�試蠢�寐手鴆教岣摺D殼埃�泄�細值幕厥章飾?/span>40%,廢舊有色金屬的綜合回收率為27.70%; 鉑族和稀散元素幾乎全部來源於綜合利用; 近三分之一的硫酸原料也是由有色金屬生產過程中綜合回收。一些礦山企業對與煤伴生的瓦斯、油頁岩、高嶺土、高鋁粘土進行綜合開發,對煤矸石、粉煤灰進行加工利用,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礦產品對外經濟貿易快速發展。2002年中國礦產品及相關能源與原材料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111億美元,佔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8%。原油、鐵礦石(砂)、錳礦石(砂)、銅精礦、鉀肥進口量較大。鉛、鋅、鎢、錫、銻、稀土、菱鎂礦、螢石、重晶石、滑石、石墨等優勢礦產品的出口量較大。中國礦產資源領域的對外合作不斷擴大。通過海洋油氣資源對外合作勘查,陸續發現了一批新的油氣田,海洋油氣產量逐年增加。到國外勘查開發油氣資源已具一定規模,到國外勘查開發固體礦產資源也已開始。在煤層氣領域與一些國家建立了長期的研究開發合作關系。

D. 為何千年前被刻上了恥辱碑,千年後卻流芳千古

北宋徽宗時期,朝廷為垮台的元祐黨人立了一塊“恥辱柱”,將三百零九名佞臣的名字名列其上。據悉,“元祐黨人碑”總共被刻了無數塊,大宋轄區內的各大州縣均能看到這塊碑的影子:

“皇帝嗣位之五年 ,旌別淑慝,明信賞刑,黜元佑害政之臣,靡有佚罰。乃命有司,夷考罪狀,第其首惡與其附麗者以聞,得三百九人。皇帝書而刊之石,置於文德殿門之東壁,永為萬世臣子之戒。又詔臣京書之,將以頒之天下。臣竊惟陛下仁聖英武,遵制揚功,彰善癉惡,以昭先烈。臣敢不對揚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繼述之志。”


古人對“身後名”頗為看重,縱覽歷史,像王莽、秦檜之流,生前雖能做到位極人臣的高度上,但他們早已與人民脫節,到最後還不是被後人踩在腳下,唾罵千年?

E. 搜集文字或圖片資料,了解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偉大

恥辱:

1、《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後再遭劫掠,終成廢墟。更在1901年9月7日,簽訂《辛丑條約》,自此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4、《天津條約》:是美國對中國主權的進一步破壞。在該條約的簽訂過程中,美國利用英、法武裝侵略給清政府造成的困境,不費一兵一卒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的侵略要求。

《中美天津條約》既是美國對中國主權進行粗暴踐踏的歷史罪證,也是美國推行合作侵華政策的典型產物。

5、《北京條約》:《北京條約》,是1860年清朝政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北京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至此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進一步加深,中國人民的災難日益深重,並且還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以及內河行駛主權。

偉大:

1、神州十號飛船:神舟十號飛船,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它是中國第五艘搭載宇航員的飛船。在神九標志中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基礎上,神十將進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應用性飛行。

神十發射並完成與天宮一號空間交會對接等任務後,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將完美收工,全面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研製階段。

2、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也是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研究專項。

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F. 請你搜集文字或圖片,了解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強大,或搜集一些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和圖片。

如: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藝術價值極高。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劫掠園中珍寶,並縱火焚毀圓明園。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資修整,萬春園、福海、萬花陣(歐式迷宮)等得到恢復,定名為「圓明園遺址公園」。(合理即可)

G. 中國曾經蒙受的恥辱和今日祖國的強大的文字和圖片

恥辱

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H. 舊中國蒙受恥辱的圖片有哪些

中國屈辱的歷史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 ,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著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著「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著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兩次鴉片戰爭
火燒圓明園
八國聯軍
甲午中日戰爭(二十一條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皇菇屯事件
旅順大屠殺
偽滿洲
七七事變
南京大屠殺
九一八事變
淞滬會戰
抗美援朝
越南
抗美援越
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野蠻轟炸
海南撞機事件
東海油氣爭端
釣魚島

9.18被大多網友認為是國恥日!
西周幽王無道,致使王宮被洗。
漢高祖三十萬大軍被困白登七日,靠賄賂冒頓的閼氏才得以殘喘脫逃。
西晉懷帝被匈奴俘虜,愍帝出降,西晉王朝終結。第一個被外族滅掉的王朝。
石敬瑭甘當「兒皇帝」
宋朝多次被金、元所敗
明朝,倭寇征服中國東南。除大陸部分被收復,其他島嶼被日本納入版圖到今日。
明被後金所滅,「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近現代的種種恥辱事件,羞於啟齒……!
當代中國人的素質令外國人鄙夷,以至國外華人羞於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圓明園事件、南京大屠殺

排名第五 五胡亂華
這可謂是中國第一次經受異族的大規模入侵,皇室南遷,中原人民慘遭荼炭,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南北對峙,其結果,導致從夏商周經春秋戰國,再到秦漢,直到魏晉的中華上古文明終結。連民族成分都有了極大的改變。是文明進程的轉折點。從八王之亂一直到隋文帝滅陳統一中國,這近三百多年,民族仇殺,宮廷政變,層出不窮,混亂不堪,其中的歷史暴虐而又殘忍。起初那些游牧民族對漢族,極盡壓迫侮辱之能事,現代我們罵人的話,比如「懶漢,無賴漢」等等就是那個時代傳下來的,原先在那些異民族心中所敬仰的「天漢」早已被「懶漢,無賴漢」所取代。可謂恥辱。從而也導致了冉閔的起義。幸虧天不亡我中華,由於那時的華族的血氣,英勇的抵抗,使異民族重新正視了我華族,從而才產生了,所謂的「漢化」。才有了北魏孝文帝、文明太後的改革。才開始了以華族文明為主的文化融合,在此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人。但鮮卑貴族相較之後的蒙古滿清,畢竟心胸開闊,眼光長遠。他們繼承了中華的精髓,同時又保持了本民族的優點,同時又輸入了佛教文明,創造了一種變革過的文明——中華中古文明。可是,隋唐以後的中古文明繼承了一部分的精髓,有許多的獨特的東西,還是消失了。比如許多絢麗燦爛的上古神話,從而使我們現在看楚辭中的很多典故名詞,不知所雲。還有寶劍的製作方法和其所承載的「劍道」也在隋唐慢慢失傳了。因為游牧民族打仗不用劍。而日本經過東漢直到六朝的學習和吸收,漸漸發展,到現在便成了他們的「國粹」了。而我們在現在只能通過隋唐之前的史實和虛構的武俠故事,來想像這種如夢如幻的武器了。

排名第四 第二次鴉片戰爭
我一直有個疑問,高中歷史書上說,是由於英法想獲取在華更大的利益,而發動的戰爭。我也看了不少資料,上面也絲毫沒有提及有關鴉片什麼事,那麼為什麼要叫第二次鴉片戰爭呢?首先,先看看第一次鴉片戰爭,其實是一場貿易戰爭,是英國人為了取得通商的權力,也就是為了貿易平等,而不是為了交清政府賠鴉片錢,更不是為了合法的賣鴉片。說白了,鴉片只是一個由頭。不是鴉片,也會為了其他的東西。而我們的歷史書為了讓我國更加充滿道義,特地把此次戰爭叫作鴉片戰爭。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目的相同,只是要求清政府開放的更深入,並給他們最惠國待遇,既然有了一次鴉片戰爭,又目的相同,就叫其二次鴉片戰爭吧,又是道義上的勝利。因為乍聽起來,就象兩次為了公開販毒而進行的戰爭。
而它的起因是,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採取陽奉陰違戰術,違反合約,暗中阻止與歐洲的貿易,使英法的貿易不能開展下去,英法惱羞成怒,又找了兩個由頭開戰。從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按說本應該到此為止,但咸豐皇帝受不了了,認為損害了天朝顏面,責成僧格林心伏擊了在大沽口前來換約的英法公使。當場用大炮炸死了多名,這也是高中歷史書上所說的大捷,又扣押了十幾名前去交涉的使者,清廷認為只要抓住匪首,其餘軍隊就會不戰而降。就這樣英法登了陸,直奔北京殺來,咸豐逃到了熱河,而那些被扣押的使者活著的只剩下幾人了,後來的事,便眾所周知了,英法為了向清政府示威,火燒了圓明園。
此戰可謂奇恥大辱。有兩方面:第一方面,英法聯軍可謂殘忍凶暴至極,被屠殺的京師民眾可謂不計其數,滿清耗費數百年的民脂民膏建造起來的圓明園,萬壽園(頤和園的前身)被一把火燒盡。而更為痛心的是儲藏在兩園之中,滿清數代皇帝從民間搜颳得來的字畫古董,歷代瓷器,大多是極精品,我國現在流失海外的國寶,很多就是圓明園的.還有數量極多的,從康熙直到咸豐,不惜工本,製造出來的工藝品.(說句實話,本人及其不喜歡清代的建築和工藝品,尤其傢具,裝飾品,服裝,做工雖及其考究,材料及貴重,但十分繁復俗氣。而其中集大成者就是故宮,裡面的建築大多是清朝造的。可謂俗不可耐,根本不能與漢朝的大氣,唐朝的雄渾,宋代的清雅,明代的簡潔相比。)但畢竟都是國寶。經此一燒,可謂中華文明的浩劫。
第二方面:偷襲和扣押英法公使的做法,極其沒有信義,使得我中華在外國人眼裡成了沒有信義的野蠻國家,之後打贏了也就算了,還不堪一擊,最後被打趴下還得和談,簡直丟盡了臉面。所以二次鴉片戰爭,在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恥辱,有所遭受到的恥辱,也有自己做出來的,當然英法也不是什麼好人,但其火燒圓明園,也有部分原因是受了偷襲和扣押公使的刺激。總而言之西方我國印象的急轉直下就從這里開始。

排名第三 甲午海戰
這不用說,是眾所周知的奇恥大辱。可是讓我膽寒的是,開戰之前,日本舉國上下,積極備戰。上至皇室,明治天皇節食,皇後賣首飾。下至平民百姓,妓女捐賣身錢,士兵因為天皇一天只吃兩頓,他們自覺只吃一頓,拚命攢錢買吉野號。當時,明治的口號是越王勾踐能卧薪嘗膽,他也能做到。這使我想到,在抗美援朝時,全國各界節衣縮食,用來購買飛機大炮,和小學語文書上的一個蘋果的故事。
經此一戰,蕞爾小幫日本迅速崛起,而老大帝國,加速沒落。而對清廷的改良慘遭失敗,一部分的國人覺醒,發現要救中國只有推翻清朝一法。後來,經過百日維新,庚子國變,和對清廷所謂的「新政」絕望之時。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說句實話,本人是覺得改良比革命要好,循序漸進總比突如其來要來得穩定,和易於接受。但滿清貴族的食古不化,狹隘短視,死抱著利益不放,實在是無出其右。辛亥革命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可謂最符合湯武革命的標准。
再講句題外話,我總覺得向中國周邊的那些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在中國衰弱之時,會變本加厲的侮辱侵略中國,而這些國家古代長期仰視中國,深入研究學習中國。而近代又受西方文化影響,中國對付起這些國家來相當棘手。比如,日本韓國越南印尼等等。還有個台灣地區。

排名第二 甲申國難
1644年,中華文明從此絕嗣。剩下的只有四百年的韃靼文明,而當今再國人和外人眼裡,中華文明就是韃靼文明。這固然拜張藝謀的電影,眾多的清宮戲,和唐裝所賜。但我們與真正的中華文明斷絕關系,卻是從這里開始。誠然中華文明發展到明朝末期,是有問題的,而且問題很嚴重,明朝的滅亡就是例證。雖然有天意,比如連續十五年的乾旱。導致中原旱災蝗災遍地,顆粒無收。從而導致李自成剿而不滅。但人禍也很致命。朱明歷來的寡恩刻薄,崇禎的剛愎自用,南明的內斗。集權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死路。是已到了變革的邊緣,內部的改良改革,雖然還不成熟,還有很多是清初的反思,是受明亡刺激的,但已經初露端怡。
如果注入象隋唐一樣豪放的血液,那也不是不可以。但歷史選擇了最不好的結局。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只相當於黃巢,其結果肯定,必敗無疑。但中國最多再分裂割據一次,還沒有亡天下。南明偏安一方,最多隻是又一個南北朝,又一個宋金對峙。好歹也保住了中華文明。可滿清入關完全憑的是運氣。入關後,他們一方面極端自大,一方面又極端自卑。而自大與自卑是相輔相成的,從而經過一系列的血腥的措施,中華文明就斷送在他們之手了。直到現在,產生了要看宋代之前的中國到日本,要看清代之前的中國到韓國,這種事情了。

排名第一 靖康之難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恥辱的一頁,當金兵攻入東京時,整個趙宋皇室除了一人以外全部被俘北上,而那個僥幸逃脫的皇子就是趙構,而被俘北上的官僚及其家屬更是不計其數,而他們大多都被變賣作了家奴,有些低級妓院的妓女竟然是丞相的女兒。而文化方面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金人在靖康時代是非常野蠻的,見人就殺,見物就搶。宋朝積累文化財富被焚毀洗劫一空,這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大浩劫。而這也是中國被西方趕超,乃至落後,擺下了伏筆。
也是後來種種歷史悲劇的起因。更為可悲的是,後來的明朝,並沒有繼承宋的輝煌文治成果,從而導致了甲申國難,中華絕嗣。而日本也是在那個時期對中國文明由崇拜轉向了反思,順便提一句,象相撲,茶道,插花,馬球等等的很多文化藝術也是那時消失的

I. 舊中國恥辱 圖片

http://..com/question/16300793.html
恥辱

不平等條約一覽表
南京條約 1842年8月 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 1844年 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 1844年 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 1860年 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 ,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閱讀全文

與恥辱文字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女孩燙頭發圖片 瀏覽:318
兒童之旅衣服圖片 瀏覽:430
創意環保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265
賓士e300l價格及圖片 瀏覽:401
明星男生圖片霸氣帥 瀏覽:591
手爐圖片和價格 瀏覽:918
簡單的圖片上傳 瀏覽:350
長按圖片掃碼這個圖怎麼弄 瀏覽:551
男士豆豆鞋搭配衣服褲子圖片 瀏覽:927
女生鍋蓋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987
男生發型痞帥圖片 瀏覽:433
美女側臉圖片唯美頭像短發 瀏覽:74
紅色新娘衣服動畫圖片 瀏覽:25
男人靠的是實力圖片文字 瀏覽:58
miko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540
女孩子蓄發圖片 瀏覽:231
養生朋友圈素材文字圖片 瀏覽:539
學霸是如何做完很多練習冊的圖片 瀏覽:64
動漫人物圖片女生冷酷 瀏覽:414
如何讓一張很暗的圖片變亮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