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字的毛筆字圖片!急
這樣
2. 毛筆字的寫法有哪些
用筆的方法繁復,重要的有下列幾種:
(一)方圓。
方圓即是方筆與圓筆。起筆、收筆處呈現稜角的為方筆。它的運筆通常是逆鋒入筆,直切而下,行筆之後,折鋒頓筆,作三角形運動,使鋒側作出直線的稜角,最後回鋒收筆。方筆的特點是狀如刀斫斧劈,峻勁挺直,筆意外露,能呈現出雄強的氣勢。
魏碑《龍門二十品》、《張猛龍碑額》、歐陽詢的字,就是多用方筆的代表。起筆、收筆處呈現圓潤的弧形為圓筆。圓筆與方筆是相對的概念,它的運筆通常是逆鋒起筆,不露筋骨,行筆之後,轉中帶頓,作環形運動,使鋒側呈現圓形,最後回鋒收筆。
圓筆的特點是狀如曲鐵盤絲,含蓄渾融,筆意內斂,能呈現出妍秀的風姿。隸書《曹全碑》、北碑《鄭文公碑》、顏真卿的字就是多用圓筆的代表。
(二)藏露。
藏露即是藏鋒與露鋒。藏鋒是指起筆、收筆不露鋒芒,又稱隱鋒。它的運筆是逆鋒起筆,回鋒收筆。藏鋒的特點是藏頭護尾,含蓄蘊藉,給人沉靜持重的感覺。多用於篆、隸、楷等正體書。露鋒是指起筆、收筆鋒芒外露,又稱出鋒。露鋒與藏鋒是相對概念。
它的運筆不逆鋒回鋒,而是順鋒直入直出。露鋒的特點是圭角外露,飛動多姿,給人自由馳騁的感覺。多用於行、草書體,可起到字里行間承上啟下,左呼右應的作用。
(三)中側。
中側即是中鋒與側鋒。中鋒用筆指書寫時筆鋒保持在點畫的中間運行,又稱正鋒。蔡邕在《九勢》中說:「令筆心常在點劃中行。」由於中鋒行筆,毫鋪紙面,墨汁流注均勻通暢,因此寫出的點畫骨勁肉豐,圓潤立體。中鋒筆法被歷代書法家奉為用筆准則。側鋒用筆指書寫時筆鋒不在筆畫中間,而是在筆畫的一邊運行,又稱為邊鋒。側鋒是與中鋒相對而言。這種筆法,如果使用得當,寫出的筆畫妍媚秀逸,靈動活潑,是筆法里的重要筆法和常用筆法之一。
(四)提按。
提按即是提筆與按筆。提筆,是指行筆時把筆稍微上提而不離開紙面的運筆方法,是筆鋒在紙面由多到少的運筆過程,目的是使筆劃變細。按筆,則是在行筆過程中,將筆毫下按,是筆鋒在紙面由少到多的運筆過程,目的是使筆劃變粗。
提按是書法中的基本筆法,通常需要二者交互運用,提中有按,按中有提,點劃才不至於僵滯。用得純熟,能使點畫的變化富有節奏感,從而產生美的效果。
(五)轉折。
轉折即轉鋒和折鋒,是筆鋒在改變運行方向時的用筆方法。轉鋒是用筆寫出圓轉迴旋、沒有方折稜角筆劃的過程。轉鋒寫出的點畫,圓勁清秀,無方折稜角。折鋒則與此相反,用折筆寫出的筆畫顯的方稜峻拔,骨力外拓。轉鋒與折鋒所得的點畫結果一圓一方。
3. 純手寫文字圖片,整齊的。
4. 手寫文字圖片怎麼做的
可以用電腦自帶的畫圖軟體,或用美圖秀秀軟體,或者Ps軟體將所需字體與圖片合成。具體步驟:(以電腦自帶畫圖軟體為例)
在網上搜索你需要的字體,比如博洋字體。
找一張背景圖片。
打開電腦上的「畫圖」工具,插入背景圖片。
再插入下載字體,將字體拖放到合適位置即可。
如需保存將圖片保存到所需位置。
5. 毛筆字作品有哪些
1、蘇軾《前後赤壁賦》
北宋大文豪蘇軾寫過兩篇《赤壁賦》,後人稱之為《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同時也是著名的書法作品。蘇軾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後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這兩篇賦。他的前後赤壁賦反映了這時的思想情感。
2、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書法墨跡《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紙本,縱28.8厘米。橫75.5厘米,共234字(另有塗抹字30餘個)。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因為此稿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顧不得筆墨的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這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是不多見的。被譽為「天下第二草書」,《祭侄文稿》是極具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墨跡原作之一,至為寶貴。
3、米芾《蜀素帖》
為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墨寶。寫於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書寫成。今藏於故宮博物院。《蜀素帖》縱長27.8厘米,橫長270.8厘米。「蜀素」指的是這卷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卷上的烏絲欄也是織出來的,可見是專供書寫用的。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天下十大行書之一。
4、王珣《伯遠帖》
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珣書寫的一封信,紙本,行書,共5行47字,縱25.1cm,橫17.2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伯遠帖》是東晉時十分難得的名人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書法家、收藏家、鑒賞家視為稀世瑰寶,稱為天下第十大行書之一,排第四。
5、祝允明《草書詩帖》
被譽為明代奇才草書絕品,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紙本,縱三六點一厘米,橫一一四七點五厘米,書曹植《樂府》四首。是祝允明草書成就的最傑出代表。作品狂而不亂,情濃勢足,激躍奔發,氣度不凡。其將字中妍媸和巧麗的筆畫起收動作幅度縮短,增加行筆過程中的飽滿度和厚實感。
6、歐陽詢《仲尼夢奠帖》
《仲尼夢奠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紙本,縱25.5cm ,橫33.6cm,為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所作,是歐陽詢現存的四件墨跡之一。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仲尼夢奠帖》行書,九行,行九字,共七十八字。元朝人郭天錫跋:「信本行書蟬聯起伏,凝結遒聳,裁蕭永之柔懦,拉羲獻之筋髓。比之諸勢,出於自得。此本勁險刻厲,森森焉如府庫之戈戟,向背轉摺,渾得二王風氣,世之歐行第一書也。」
7、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紙本墨跡。縱23厘米,橫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朋的問候。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8、王獻之《中秋帖》
《中秋帖》為晉代王獻之所書紙本手卷,縱27cm,橫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歷(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意即稀世珍寶,現藏故宮博物院。草書3行,共22字,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 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無署款。
9、懷素《自敘帖》
懷素書於公元777年(唐大歷十二年)。大草(狂草)書,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損,由宋代蘇舜欽補成。《自敘帖》乃懷素草書的巨制,活潑飛動,筆下生風,「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實在是一篇情愫奔騰激盪,「潑墨大寫意」般的抒情之作。
10、王羲之《蘭亭集序》
王羲之是東晉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與兒子王獻之合稱「二王」。《蘭亭集序》是最出名的作品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現存版本為唐代書法家馮承素之手,傳說真跡是唐太宗李世明逝世後作為陪葬品下葬。
6. 手寫體文字的圖片,真實的
原創手寫文字圖片
文字,總有一句是為你而寫!
7. 小學生規范毛筆字圖片大全(歐體字)
小學生規范毛筆字歐體字
8. 把圖片壓縮為240*320大小,在右下角添加「空凰」兩個字,像小說封面的那種毛筆字,不要太正規的字
這個圖大小已調,筆字純手寫,可供參考。本人專修圖,已加PS團隊。如不行,花樣字體均可選。但此處上圖困難,可照此知道號加本人摳摳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