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東江門都有些什麼鎮
截至2016年底,江門市下轄3個區,代管4個縣級市,有以下鎮:
蓬江區下轄3鎮: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
江海區下轄2鎮:外海鎮、禮樂鎮;
新會區下轄10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
台山市轄16鎮:大江鎮、水步鎮、四九鎮、都斛鎮、赤溪鎮、沖蔞鎮、斗山鎮、廣海鎮、川島鎮、端芬鎮、海宴鎮、汶村鎮、三合鎮、北陡鎮、深井鎮、白沙鎮;
開平市轄13鎮:月山鎮、水口鎮、沙塘鎮、蒼城鎮、大沙鎮、馬岡鎮、龍勝鎮、赤坎鎮、塘口鎮、百合鎮、蜆岡鎮、金雞鎮、赤水鎮;
鶴山市9鎮:雅瑤鎮、龍口鎮、古勞鎮、桃源鎮、共和鎮、址山鎮、鶴城鎮、宅梧鎮、雙合鎮;
恩平市10鎮:大田鎮、良西鎮、聖堂鎮、牛江鎮、沙湖鎮、君堂鎮、東成鎮、橫陂鎮、大槐鎮、那吉鎮。
(1)新會區古井鎮徵兵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江門,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東鄰中山、珠海,西連陽江,北接廣州、佛山、肇慶,南瀕南海海域,毗鄰港澳。全市總面積95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6.17萬。
❷ 江門市10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是哪10個
應該是3+3+1+1+2+1+1=12個街道。
1、蓬江區下轄棠下、荷塘、杜阮3個鎮和環市、潮連、白沙3個街道辦事處。
2、2015年8月10日江海區轄江南、禮樂、外海等3個街道。
3、截止至2018年,新會區下轄1個街道(會城街道)和10個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
4、台山市轄1個街道(台城街道)、16個鎮(大江鎮、水步鎮、四九鎮、都斛鎮、赤溪鎮、沖蔞鎮、斗山鎮、廣海鎮、川島鎮、端芬鎮、海宴鎮、汶村鎮、三合鎮、北陡鎮、深井鎮、白沙鎮)。
5、開平市轄2個街道(三埠街道、長沙街道)、13個鎮(月山鎮、水口鎮、沙塘鎮、蒼城鎮、大沙鎮、馬岡鎮、龍勝鎮、赤坎鎮、塘口鎮、百合鎮、蜆岡鎮、金雞鎮、赤水鎮)和1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翠山湖產業轉移工業園)。
6、2011年,鶴山市撤銷雲鄉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址山鎮。調整後,鶴山市轄1個街道、9個鎮。
7、2019年,恩平市轄1個街道、10個鎮:恩城街道、沙湖鎮、牛江鎮、君堂鎮、聖堂鎮、良西鎮、東成鎮、橫陂鎮、大田鎮、大槐鎮、那吉鎮,另設有恩平產業轉移工業園管理委員會。
❸ 新會有什麼鎮
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
新會區,古稱岡州,現為廣東省江門市轄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銀洲湖畔、潭江下游,東與中山、南與斗門相鄰,北與江門、鶴山,西與開平、西南與台山接壤,瀕臨南海,毗鄰港澳,全區土地面積1354.71平方千米。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會區常住人口909277人 。新會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2015年平均氣溫23.8℃,降雨量1893.1毫米。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網密布,物產豐饒,新會葵藝聞名遐邇,新會陳皮享譽全國。素有「葵鄉」、「陳皮之鄉」、「魚米之鄉」之稱。
新會是南粵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一直是四邑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2019年,新會區全區生產總值806.2億元,同比增長7.1%。在2019年全國百強區榜單中排行第49位。
新會文物古跡極多,有新石器時期的貝丘遺址,有隋朝的古塔,唐朝的官沖窯址,宋朝的孔廟,宋元厓山海戰遺址和崖山祠,明清的古塔,古炮台,新會書院及新會學宮,廣東四大名寺之一的圭峰山玉台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梁啟超故居,4A級景區小鳥天堂、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古兜溫泉度假村,和紫雲觀、玉湖、銀湖灣等。
❹ 慈溪小學生人數
7點11萬人。
慈溪市級本學年擁有普通高中14所,職業高中5所,初中37所,小學72所,幼兒園228所,小學專任教師3950人初中在校學生數3點12萬人,小學在校生7點11萬人。
慈溪小學前身為本厚小學,是一所完全小學,學校地處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慈溪村的蒼翠欲滴山腳下,校內環境優美典雅,是莘莘學子讀書的理想場所,校園佔地面積1985平方米,建築面積879平方米,現有9個教學般300多學生。
❺ 新會區的行政區劃
目前,新會區下轄1個街道(會城街道)和10個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新會區人民政府駐會城街道,總面積1354.71平方公里。
新會區人民政府現地址:會城街道同慶路1號(天馬村對面)。而新會市人民政府舊址於「三舊改造」行動中拆毀,在原址上新建新會星匯廣場,地址為會城街道大新路50號。
新會行政區劃表(2012年統計) 下轄鎮街面積 (平方公里)戶籍人口 (萬人)會城街道143.8727.80大澤鎮83.514.06司前鎮89.546.58沙堆鎮96.253.43古井鎮112.324.22三江鎮82.434.83崖門鎮250.614.02雙水鎮207.449.15羅坑鎮117.893.57大鰲鎮117.893.39睦洲鎮79.804.33 普恭帝元熙二年,即宋永初元年(420年),分南海、新寧立新會郡,「鄰縣十二,戶一千七百三十九,口萬五百九」(見《宋書·地理志》)。這12個縣,是宋元、新熙、永昌、始成、招集、盆允、新夷、封平、封樂、初賓、義寧、始康。 這是新會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也是第一次下轄地區。
經過數百年的朝代更迭和行政變化,在明朝時新會的地位達到了高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71年),新會開始圍築縣城,縣城西起犀山東至馬山,周長六百六十丈,縣衙建於城內。至萬曆年間,城池修築至會城河邊,周長約五公里,新會城成為了廣東第三大城,僅次於廣州城和潮州城。此城牆在民國年間開始被拆卸,現仍有數百米長的部分遺存,稱新會象山古城牆遺址。
之後新會的行政區域趨於穩定,到民國初年,新會縣下轄現今新會區除大鰲鎮東部的全境,珠海市斗門區的上橫、西安、竹銀等地及江門市市轄區全境,(即江門市蓬江區和江海區),面積達到1922.5平方千米。
1925年8月6日,新會縣江門鎮獨立設市,新會的萊陽、紫坭、白沙、水南、北街同時劃歸江門市管轄。 這是新會近代逐漸失去管轄區域的開始。江門直到1931年2月26日才復歸新會管轄。
解放之後,江門再次被獨立劃分設市。1964年5月,原屬中山管轄的大鰲島東部回歸新會,與已屬新會的大鰲島西部合並成大鰲鎮。 1965年7月19日,新會縣劃出東南部上橫公社、西安公社與中山縣斗門公社、乾務公社、白蕉公社合設斗門縣。1977年9月22日,外海公社及荷塘公社的潮連島劃歸江門市,結束新會縣域包圍江門市的歷史。1992年10月8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新會撤縣置市,為省直轄縣級市,由廣東省政府委託江門市代管。1994年3月,禮樂鎮劃歸江門市。
1995年統計顯示,新會縣從東至西相距為46.6公里,從南至北相距為79.55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1679.22平方公里,與之前相比減少了超過200平方公里。 在2000年,新會市下轄18個鎮:會城鎮、大澤鎮、七堡鎮、司前鎮、牛灣鎮、羅坑鎮、小岡鎮、雙水鎮、崖西鎮、崖南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睦洲鎮、大鰲鎮、荷塘鎮、棠下鎮、杜阮鎮。
2002年9月,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部分地區變更行政區劃。其中廣東省撤銷縣級新會市,設立江門市新會區。新會區轄原縣級新會市的會城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區人民政府駐會城鎮。而原縣級新會市的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將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 此次廣東省被調整的還有縣級順德市,南海市,三水市,高明市並入佛山市。
另外,新會也調整了自身的行政區劃。2002年崖南鎮,崖西鎮合並成為崖門鎮。2002年雙水鎮合並小岡鎮。2002年羅坑鎮合並牛灣鎮。1992年會城鎮合並環城鎮,2001年合並七堡鎮,2005年會城鎮改為街道辦事處,稱會城街道。 此行政區劃沿用至今。
2002年起,新會的面積變為1354.71平方公里,與1995年相比減少324.51平方公里,與民國年間相比減少達567.79平方公里。 與此相比,江門從狹義僅指竹排頭以西,羊橋市以東,江門河以北,高第里以南的范圍,面積2平方公里的新會縣江門鎮擴展到現在的市轄區面積(包括蓬江,江海,新會)1785.41平方公里,其中不包含新會區亦有430.7平方公里,此430.7平方公里全部由民國原新會縣劃分出來。除1951年設立的江門市區范圍外,江門直接獲得了新會的外海,潮連,禮樂,杜阮,棠下,荷塘6個鎮街,並最後管轄新會。
❻ 崖門渡口對面是什麼地方
是廣東橋梁博物館。
根據地圖顯示,崖門渡口對面是廣東橋梁博物館。
崖門鎮,隸屬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位於新會區西南部,東與古井鎮、沙堆鎮、珠海市斗門區相望,南瀕南海,西南、西接台山市,北鄰雙水鎮。行政區域面積298.1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崖門鎮常住人口46019人。2002年1月,崖南、崖西兩鎮合並,稱崖門鎮。截至2021年10月,崖門鎮共下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崖西社區。2019年,崖門鎮實現固定資產投資43.2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20.3%。
❼ 新會區的歷史沿革
今新會地,新石器時代已有百越人聚居,戰國時為百越地,秦、漢屬南海郡。
三國吳黃武元年(222),官府以今司前鎮河村鄉附近為治所置平夷縣,這是新會地設立行政區劃的開始。晉恭帝元熙二年(420)置新會郡,新會之名自此始。隋開皇十年(590)撤新會郡置新會縣。隋唐間置岡州,歷經廢興,貞觀十三年(639年)重置岡州後移治於今會城。新會境域最廣時為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面積約8419平方公里。此後近1600年間,先後劃地置(歸)香山(今中山)、順德、恩平、新寧(今台山)、開平、鶴山、斗門、江門等。
清末,新會境內開始修築新寧鐵路。民國時又修築新鶴、江佛等多條公路交匯在縣城東北10千米的江門鎮,新會縣城的交通樞紐地位逐漸由江門鎮取代。1925年11月26日,江門正式脫離新會獨立成市,直到1931年2月26日才復歸新會管轄。
1951年1月12日,江門重新設市。1977年9月22日,外海公社及荷塘公社的潮連島劃歸江門市,結束新會縣域包圍江門市的歷史。1984年3月,全縣撤公社建區。1986年11月24日,全縣20個區全部撤區建鎮。
1992年撤縣設市。2000年,新會市轄18個鎮:會城鎮、大澤鎮、七堡鎮、司前鎮、牛灣鎮、羅坑鎮、 小岡鎮、雙水鎮、崖西鎮、崖南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睦洲鎮、大鰲鎮、荷塘鎮、棠下鎮、杜阮鎮。2002年6月22日,撤銷縣級新會市,設立新會區。新會區轄原縣級新會市的會城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新會區人民政府駐會城鎮。原縣級新會市的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2005年,撤銷會城鎮,設立會城街道辦事處,作為新會區政府的派出機關。會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會城鎮的行政區域范圍,共有17個居委會和29個村委會,總面積140.6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65170人。
❽ 江門市新會第四中學怎麼樣
江門市新會第四中學位於宋元崖海古戰場所在地新會古井鎮,創辦於1927年,已有八十多年歷史,是一所譽滿海內外的老牌完全中學,校史璀璨。
江門市新會第四中學創辦於1927年,位於新會的僑鄉古井,歷經時代風雨洗禮,學校不斷努力發展壯大。在古井鎮政府的關懷指導下,在鄉親父老大力支持下,該校力求「教學質量高效,學校風優質,管理優美「的新會示範性重點中學,優質文明學校,是首批一級努力學習優點,消化優點的努力型學校。
建校以來,學校秉承「立志、厚德、勤學、成才」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以質強校,努力打造農村品牌學校」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因材施教,多層次培養人才」的辦學特色。多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關懷和領導下,新會四中的教學成績不斷上新的台階,連續15年榮獲新會區「高考成績一等獎」。
新會四中新校區設計先進、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配套完善。佔地面積達77198平方米的新校區內,有標準的教學樓4座共56室,宿舍大樓3座,行政辦公樓1座。學校科普樓設有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舞蹈室、美術室和音樂室等;學校圖書館藏書增至8萬多冊,校內還設有標准籃球場5個、多個標准羽毛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