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鷓鴣天西都作 賞析
鷓鴣天西都作 賞析,是一篇抒發作者志向的作品,表現了詞人錚錚鐵骨的高潔品質。本文鷓鴣天西都作 賞析由大學高考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作品評價:
此詞無論從內容或藝術言之,這首詞都堪稱朱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資曠遠”,婉麗流暢的小令。詞牌名:
鷓鴣天是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於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於傳奇劇的結尾處。作者簡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靖康、建炎間,屢召不起。1133年(紹興三年)以薦補右迪功郎,1135年(紹興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鴻臚少卿,秦檜死,依舊致仕。1159年(紹興二十九年)卒。有詞三卷,名《樵歌》。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許,不願做官。北宋末年大變亂發生,他經江西逃往兩廣,在嶺南流落了一個時期。朱敦儒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時間很短,長期隱居在江湖之中,被稱為“天資曠逸,有神仙風致”的詞人。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閑適的生活。 以上這篇鷓鴣天西都作 賞析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
搞笑謎語,腦筋急轉彎,祝福語,每日驚喜不斷,盡在大學高考!可通過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miyu_88,即可進行體驗!
② 《鷓鴣天》詞牌格律是什麼
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五句三平韻。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
在唐、五代的詞中是沒有《鷓鴣天》這個詞牌的,最初是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填《鷓鴣天》是最多的。
全詞實由七絕兩首合並而成;惟後闋換頭,改第一句為三字兩句。通體平仄,除後闋首、次兩句有一定,及前闋首尾,後闋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與七絕相通。但應仄起,不得用平起。且,詞的上闋第三、四句和下闋兩個三句一般宜對仗。
例詞及詞譜:
鷓鴣天
宋-宋祁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綉簾中。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如龍。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定格】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平仄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註: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下劃線:領格字。〖〗符號意為對偶。
③ 鷓鴣天小契丹的語言特色
鷓鴣天小契丹的語言特色如下:
該詞思想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主題鮮明突出,表現了恬靜閑適的田園生活,表達了詞人豐富而真切的內心情感世界。上片筵席前歌舞正歡,又奏起了「番樂」,跳起了「番舞」。「小契丹」是少數民族的歌舞。」跳這種舞大概是著胡裝的,與「綉靴」皆為異族裝束。
這首詞寫離別的愁緒,從歌舞場面的感觸和旅途景況的擬想中可見出很耐人尋味。與「賓客」分別的悵惘中又揉和了對歌女的柔情,文字精美,音節諧婉,體現了這首詞的婉約風格。
創作背景
此詞為別筵而作,當作於淳熙二年正月離桂林赴成都就任之時。兩年前,作者以廣西經略安撫使來此兼任知府,與僚屬、幕士關系甚洽,離別時,他們一再為之餞行,一直送到湖南地界。《鷓鴣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作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中興四大詩人之一。
④ 鷓鴣天拼音
鷓鴣天拼音:[zhè gū tiān]
詞牌名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定格為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此調雙調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五句三平韻。代表作有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等。
格律對照
定格
格律對照例詞:《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中中中中中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⑤ 如何解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里「陌上柔桑破嫩芽」的「破」字
在描寫桑樹抽芽、蠶卵開始孵化時,用了一個「破」字非常的傳神地寫出了桑葉在春風的催動下,逐漸萌發、膨脹,終於撐破了原來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僅有動態,而且似乎能夠讓人感到桑芽萌發的力量和速度。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⑥ 鷓鴣天的詞牌格律
格律對照例詞:【北宋】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彩袖殷勤捧玉鍾,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當年拚卻醉顏紅。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平仄仄,仄平平(韻)』。
從別後,憶相逢,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幾回魂夢與君同。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說明:詞牌格律與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對照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⑦ 辛棄疾 鷓鴣天 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僕姑 賞析夜 朝兩字
「夜娖」「朝飛」,互文見義。意思是南奔時突破金兵防線,不分晝夜的和金兵戰斗。體現了戰斗的激烈和艱苦,是人彷彿看到了辛棄疾當年雄姿英發的身影。
原文:
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譯文
想當年我正在青春年少,統率著萬千兵馬旌旗飄飄。戰士們穿著鮮明的衣甲渡江南歸,英勇殺敵沖破了敵人的包抄。敵兵聞風喪膽小心防備,夜晚也枕著空箭袋睡覺。我軍勇氣倍增磨刀擦箭,清晨便萬箭齊發射向敵巢。
追憶著往事,難平翻滾的心潮,感嘆著今天,不禁滿腹牢騷。春風縱然能將世間萬物染綠,卻無法染黑是的白須多麼令人傷悼。洋洋萬言的復國方略無人理睬,我只得向東鄰換書學習栽樹種草。
(7)鷓鴣天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這首詞的上片寫的是作者青年時期那段傳奇般的出色經歷。「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上句寫作者年青時參加領導抗金義軍,曾率領過上萬人的隊伍;下句寫自己率領精銳錦衣騎兵渡江南來。「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具體描寫南奔時突破金兵防線,和金兵戰斗的場面:金兵晚上准備箭筒,修築工事,而宋兵拂曉便發起了進攻。
「夜娖銀胡䩮」,側面說明義軍進兵神速,出其不意。「漢箭」句,指義軍用箭攻擊金人。四句寫義軍軍容之盛和南奔時的緊急戰斗情況,用「擁」字、「飛」字表動作,從旌旗、軍裝、兵器上加以烘托,寫得如火如荼,有聲有色,極為飽滿有力富有感染力。
⑧ 辛棄疾 鷓鴣天 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僕姑 賞析夜 朝兩字
「夜」里整理兵器(准備天明的戰斗),側面說明義軍進兵神速,出其不意。「朝」說明了宋兵拂曉便發起了進攻。
「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僕姑。」具體描寫南奔時突破金兵防線,和金兵戰斗的場面:金兵晚上准備箭筒,修築工事。
出處:宋代·辛棄疾《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白話釋義:
我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
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備著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去名叫金僕姑的箭。
追憶著往事,感嘆如今的自己,春風也不能把我的白鬍子染成黑色了。
我看都把那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創作背景:
作者回憶青年時代自己殺敵的壯舉和抗敵的戰斗,豪情壯志溢於筆端,他懷著一片報國之心南渡歸宋,滿懷希望地打算為宋殺敵建功,但卻不被高宗重用,亦不採納他的平戎之策,長期被閑置不用,使他壯志沉埋,無法一展懷抱。
辛棄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進行練兵籌餉的活動,常被彈劾,罷官家居江西的上饒、鉛山,也接近二十年。他處處受到投降派的掣肘,報效國家的壯志難酬。這首詞是他晚年家居時,碰到客人和他談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從青年到晚年的經歷而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