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字的象形文字圖片是什麼樣的
山字的象形文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屬皆從山。
白話版《說文解字》:山,宣發地氣。高山宣發地氣,散布四方,促生萬物,有石崖而高聳。象高峰連綿之形。所有與山相關的字,都採用「山」作邊旁。
(1)山和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東巴文: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
外地人來到雲南麗江,不僅為秀美的玉龍雪山、大研古鎮所折服,也為納西族獨有的東巴文所吸引。這可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譽為文字的「活化石」。
早在2003年,東巴古籍作為東巴文化的載體,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記憶錄」。在中國迄今為止已經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五項遺產中,東巴古籍是唯一一項少數民族世界遺產。
雲南省少數民族語文指導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和麗峰(納西族)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東巴文是麗江納西族的文字,屬於象形表意文字類型,包括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字體,文字總數約1600個左右。
東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個字或幾個字代表一句話,字句從左至右,自上而下。這種文字大約產生於公元11世紀以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至今仍在使用之中。
從文字自然形態發展的角度看,東巴文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像,後來隨著紙的發明,納西先民才把這些符號圖像寫在紙上,成為東巴文經典。
東巴文中的每一圖像符號都有它約定俗成的線條和筆法,形成固定所指的概念,並具備了表示某字、某詞的符號。
從保留下來的卷帙浩繁的《東巴經》看,留存至今的東巴經書和文獻多達1500餘種,共兩萬多冊,其中屬東巴經典的約有一千多部,廣涉天文地理、宗教哲學、神話傳說、民俗民風,被稱為古代納西族的「大網路全書」。
有趣的是,在麗江,納西族的老百姓會講納西語,但不會寫東巴文字,因為東巴文字只有「東巴」才有資格學,而「東巴」是納西族的「祭司」。
為了保護和傳承東巴文,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及有關研究機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具體而言,主要是三大工作,一是開展深度研究,二是加強了對東巴傳人的培養,三是立法。
早在1980年6月,麗江地區行署就正式發文成立「麗江東巴經翻譯整理委員會」。1981年5月,中共雲南省委批准成立「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室」,由省社會科學院和麗江地區行署雙重領導,2004年改為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
國家民委、雲南省民委、省文化廳、省社科院都先後資助東巴聖典翻譯工作。為搶救東巴文化,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近年來整理出版了《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共計一百卷(為國家「九五」重點出版工程)。
還編寫出版了一系列東巴文化圖書,如《東巴文化藝術》、《東巴文化研究所論文選集》、《納西族東巴教儀式資料匯編》等,對現存的東巴典籍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理,廣泛開展了國內外學術文化交流活動。
此外,麗江市還用特殊的「學院加民間」的方式培養新一代「東巴」,讓他們在學院進行學術研究的同時仍保持自身與鄉野社會的聯系。
經雲南省教育廳批准,2002年,東巴文化研究院與雲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學院共同開辦了「納西族語言文學和東巴文化方向」本科班;
2003年,經重慶市學位委員會批准,東巴文化研究院與西南師范大學文獻所共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東巴文化登上了大學殿堂,填補了東巴文化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的空白。
2005年5月,「納西東巴象形文字國際標准化」正式立項,由雲南省民語委牽頭,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作為項目實施單位,正在進行中。(記者任維東)
2. 「山」字的象形文字圖片是什麼樣的
象形字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特別是繁體的[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艹」(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繁體的[門]更像)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人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3. 山的象形字怎麼寫 圖片
如下圖:
相關組詞:
1、山樓[shān lóu]
山間樓房。
2、山寇[shān kòu]
舊時稱佔山為王的強人。
3、嵞山[tú shān]
即塗山。山名,即浙江省的會稽山。相傳夏禹大會諸侯於此。
4、圌山[chuí shān]
山名。在江蘇鎮江市。形勢險要,宋在此置圌山寨。建炎三年,韓世忠駐軍於此,防金兵由海路進攻江浙。
5、山泥[shān ní]
取自山地的腐殖土,土質呈酸性。供種植杜鵑、山茶等嗜酸性花卉用。
6、山樑之秋[shān liáng zhī qiū]
比喻得到良好的時機。
7、開山鼻祖[kāi shān bí zǔ]
比喻一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
8、穿山度嶺[chuān shān dù líng]
翻越山嶺。
9、出山之虎[chū shān zhī hǔ]
庚寅年出生的人。